二戰德軍的「防禦大師」莫德爾能力絕對比隆美爾強,為什麼卻不出名

2021-02-23 老周的深度君事

摘要:作為德軍的後起之秀,最後第二個晉升陸軍元帥,在戰爭後期表現非常出色的莫德爾,有著「防禦大師」和「救火隊長」這稱,是戰爭後期德軍最優秀的將領,多次挽狂瀾於既倒,能力遠遠比隆美爾搖滾強,為什麼卻沒有隆美爾那麼出名?

圖1:有「防禦大師」和「救火隊長」之稱的莫德爾元帥

    莫德爾全名奧託·莫裡茨·瓦爾特·莫德爾,作為德軍的後起之秀,最後第二個晉升陸軍元帥,在戰爭後期表現非常出色的莫德爾,有著「防禦大師」和「救火隊長」這稱,是戰爭後期德軍最優秀的將領,多次挽狂瀾於既倒,能力遠遠比隆美爾搖滾強,為什麼卻沒有隆美爾那麼出名?

    他之所以獲得防守大師的殊榮,主是是因為指揮過包括勒熱夫突出部在內的三次東線防守戰役。蘇軍元帥朱可戎馬一生唯一的一次敗績就是栽在莫德爾手裡,他的防禦功力可見一斑,讓他聲望達到頂點的戰役是1944年在華沙城下挫敗了蘇軍的進攻。

    莫德爾是在戰爭中後期才逐漸展露頭角,特別後期轉入防禦態勢,他出色的指揮才能讓德軍可以在漫長的防線上長穩固防守,在蘇軍強大的攻勢面前堅守長達5年之久,即使是撤退也是有序撤退,而非潰不成軍,一瀉千裡。要知道以當時德軍的兵力,在這麼長的防線上建立防線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防線是彎曲而非筆直的,這就需要布防更多的兵力,莫德爾幾乎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防禦大師」之名當之無愧。

圖2:莫德爾在戰爭後期才開始展露頭角

    相比與古德裡安、隆美爾等德軍名將相比,名氣要小的多,這主要是因為古德裡安、隆美爾出名主要是在德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戰爭初期,進攻戰的名聲更容易顯得光芒四射,所以莫德爾的明器就相對要遜色多了。但是他在戰爭後期的作用卻絲毫不比古德裡安、隆美爾這些名聲大噪的德軍名將遜色,甚至可以說正因為他才延緩了德國的戰敗。莫德爾曾以26萬德軍擊潰200萬蘇軍,從指揮能力上說,絕對不輸給包括古德裡安、隆美爾在內的所有名將。

    而且和許多德軍將領不同,莫德爾敢於當面頂撞希特勒,他就對插手幹預指揮的希特勒公然質問「到底是誰在指揮第九集團軍,是你還是我?」所以一度被剝奪了指揮權,直到1944年1月才重新啟用。

    他重新出山之後,就以「盾與劍」也就是防禦加反擊的策略,迅速穩定了列寧格勒的戰局,並因此升為陸軍元帥,而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最終贏得了希特勒的信任。

    1944年蘇軍發動代號「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突破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防線。希特勒撤掉布施之職,讓莫德爾火線救援接任中央集團軍司令,他也成為德軍第一個同時指揮兩個集團軍群的元帥,足見希特勒對其的信任。

    莫德爾果然不負重望,不等希特勒答應的援軍到達,便從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抽出幾個裝甲師調到中央集團軍群的戰區,在東普魯士接近地、那累夫河和維斯杜拉河一帶建立綿亙的防禦正面,並殲滅孤軍深入的蘇聯第3坦克軍,再次穩定了防線。此戰之後,莫德爾也被希特勒謄為「東線的救星」,在德軍中更是以「元首的消防隊員」著稱,並獲得橡葉雙劍鑽石勳章。

圖3:莫德爾是最後第二晉升陸軍元帥的

    但是德國的敗勢已經難以避免,納粹德國就如一棟四處起火的大廈,再也難以挽回敗勢,隨著1945年4月17日,盟軍佔領魯爾工業區,莫德爾意識到敗局已定,但依然拒絕了盟軍的勸降,因為「元帥是不會下令投降的!」不過為了不讓士兵無謂的犧牲,他下令解散部隊,讓三十萬士兵自謀生路。

    4月21日,他走進杜伊斯堡附近的樹林開槍自殺,臨死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從來沒有這樣失望過,因為我忠於德國!「

    作為一名軍人而言,莫德爾是非常出色,也確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他的結局也比那些苟且活到戰後的同僚有尊嚴多了。

    每當提到莫德爾元帥,我都會想起銀河英雄傳裡的萊茵哈特麾下的那個鐵壁繆拉,事實上,以田中的尿性來說,我一直懷疑鐵壁繆拉的原型,就是莫德爾,整個銀河英雄傳前期,萊茵哈特陛下輝煌的那些時刻,高光之下,有黃金獅子的兄弟齊格菲閣下,有獨眼龍奧貝斯坦,有帝國雙璧羅嚴塔爾和米達麥亞,甚至有那個開著王虎的大老粗畢典菲爾特,但是繆拉在比他們更前沿的地方苦戰,我們看不到他的身影,一直到黃金獅子終於遇上自己那個魔術師宿敵,戰略上始終差其一籌,連自己都身陷死地之時,而那些麾下的名將,都被調離在回兵不及的地方,到這時,默默無聞,毫不起眼的繆拉終於出現了,帝國名將名帥們,從沒有人擋住過的,楊威利十三艦隊集火攻擊,繆拉一師之旅,在他連換四條指揮艦而不退的情況下,頂到了回援到來,挽救了年青的帝國皇帝,也為自己掙下「鐵壁」之名。

圖4:莫德爾和部下在研究作戰計劃

    莫德爾也一樣,在德軍的高光時期,他在一線苦戰,但卻毫不起眼。人們只看到隆美爾,曼斯坦因,古德裡安們嵌滿了名將的天空,沒人關注莫德爾,直到朱可夫率領蘇軍的反攻屢次落到德軍頭上,曾經橫掃歐洲的將領們,開始對著T-34的鋼鐵洪流滿懷絕望之時,莫德爾的身影才顯現出來,這是那個帶著四十輛坦克就敢狂飆敵後近三百公裡的莫德爾!這是那個帶著一個裝甲師就頂住一個集團軍的莫德爾!等元首把一個殘破的集團軍交到他手裡,他又是那個從容淡定擋住朱可夫墜毀的三個集團軍,還能展開反擊,讓朱可夫吃了大虧。要是德國沒有莫德爾,西線在諾曼第登陸的時候,東線蘇軍就該打到德國本土了。事實上,莫德爾成名太晚,最後成了一個救火隊員,一場接一場的打防禦戰,才被說成防禦大師,要是在前期德軍戰略進攻的時期,他就能指揮集團軍甚至更多的部隊,那麼誰敢說,莫德爾的進攻就不會和他的防禦一樣完美?

    所以我堅持認為,莫德爾元帥,才是第三帝國最優秀的戰將!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長按二維碼關注本號,解讀軍事歷史,點評時事風雲,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二戰名將解密:「防禦之獅」,防守大師莫德爾傳奇
    ,是位傑出的防禦戰術的天才,因屢次敗中取勝,戰功斐然,被譽為「防禦之獅」。莫德爾很快以堅定的決心、周密的措施、果斷的行動在喀爾巴阡山和東加裡西亞成功地建立起一條連貫的防線,阻止了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實施的烏克蘭進攻戰役的攻勢。蘇軍於6月21日實施了由強大炮火、航空兵、坦克、摩託化步兵及大量步兵師構成的不可阻擋的進攻,一舉突破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防禦陣地,並擊潰、打殘、包圍了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第4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直突入到德軍陣地西側很遠的地方。
  • 二戰期間,除曼施坦因古德裡安外,能稱德軍五虎上將的都有誰?
    有人提議莫德爾肯定不能少了,因為他在勒熱夫一戰露了臉,打敗了朱可夫,贏得了「防禦大師」的稱號,實際上,在德軍4支裝甲集群中,第1裝和第4裝表現最突出也打得最多,克萊斯特和霍普納論戰場成績不相上下,但結局卻不一樣,克萊斯特當上了元帥,霍普納和隆美爾一樣被德軍給收拾了。
  • 曼施坦因為何會被莫德爾取代?希特勒從來就沒有喜歡過他
    他對曼施坦因的天賦、對他在戰略上的敏銳直覺和他的冒險能力一直都清楚,他經常會需要用到曼施坦因這樣的人。他經常利用他,但是從來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所以他從內心反感讓曼施坦因指揮整個東線德軍或者德國陸軍,更不用說讓他指揮三軍(整個國防軍)了。他一直都只是讓曼施坦因徘徊在最高權力的邊緣,然後通過給一些獎賞來掩飾這一點,比如勳章、元帥權杖和年俸。
  • 克萊斯特: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德軍元帥,指揮能力完全不輸曼施坦因
    在蘇德戰爭殘酷的四年戰爭時間裡,蘇德戰場上湧現出了一大批能力十分出色的名將,然而在這些將領中,有那麼幾位將領卻並不出名,甚至可以說是默默無聞,所以我便試著來為大家一一介紹這些能力出眾,但又因為種種原因而在國內默默無聞的名將們。
  • 二戰奧廖爾戰役,蘇軍3個方面軍圍攻莫德爾,為何被他順利逃脫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蘇軍的戰線鋪得太長,企圖一口吃個胖子庫爾斯克戰役的形成要感謝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的絕作,如果他沒有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中打敗蘇軍,蘇西南方面軍的主力也不會在庫爾斯克形成突出部,這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陣型,誰主動發起攻擊誰才能改變戰場拉鋸態勢。
  • 關於二戰德國,必須戳穿的一個世紀謊言
    那些被後世推崇為「具有普魯士貴族精神」、「純粹的軍人」和「卓越的戰略/戰術大師」的德國元帥們,他們真的有節制自己的部隊不去執行那些反人類罪行的命令麼?此人向來被視為二戰德軍第一名將,貴族出身,在中國擁有大批粉絲,今天筆者就說句得罪曼粉的話:這個人,能力雖強,但人品若與古德裡安和隆美爾比起來,差了十條街。三位名將中,古德裡安和隆美爾都可以說是僅有「平庸的惡」,唯獨曼施坦因不是。
  • 隆美爾能力那麼強,為什麼卻總被其他德國軍官排擠?| 軍武問答
    那麼最後說說民間飛行表演隊的飛機…嚴格意義上講,經過簡易改裝可以攜帶炸彈,這就是簡易轟炸機…所以硬要上戰場是絕對可以的,但考慮到戰場環境,自然是不太合適的,沒有破壞力先不說,存活率也會很低。————回答者:叫我司寇大人軍武菌:隆美爾作為德國著名的將領之一,為什麼卻不受其他德國軍官待見?原因超級多,首先他不是典型的容克貴族軍官,沒有過硬的軍事學院背景。在那些貴族軍官眼裡,隆美爾就是類似那種泥腿子出身,憑什麼和我們貴族站在一起?
  • 二戰德軍"大腦",不世出軍事天才
    德軍中就有一個這樣將帥之才,他對各種戰術運用自如,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傑作,總是令對手舉止失措,膽戰心驚。他就是二戰德軍全才,德軍"大腦″,德軍戰略戰術大師,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
  • 盤點二戰最傑出的軍事將領
    儘管他從不質疑希特勒對於德國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但是卻以敢於在許多問題上當眾反駁希特勒而聞名。在通常情況下這將導致丟官罷職,但曼施坦因卻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實證明自己。最終,因為和希特勒在戰略上的分歧導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職。曼施坦因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帝國之鷹」。
  • 曼施坦因:二戰德軍"大腦",不世出軍事天才
    新讀史 每晚9點,文化夜宵   博文  | 通識  |
  • 二戰德國五虎將:戰術天才比比皆是,曼斯坦因獨撐戰略大局
    文:桌面戰爭兵棋 | 賽文三國的「五虎將」總是人們討論的談資,總是比較孰強孰弱,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長坂坡喝退百萬曹軍的萬人敵張飛;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趙雲;老當益壯勇猛冠世的黃忠;被譽為神威天將軍的錦馬超。
  • 二戰德國27位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圖傳-24-曼陀菲爾
    「曼陀菲爾是機動與突襲藝術的大師……卓越的裝甲兵領袖。」——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歷史學家李德·哈特二戰期間曾任德軍G集團軍群參謀長的梅林津少將,在其1977年出版的《我所認識的二戰德國將軍》一書中,曾將哈索·馮·曼陀菲爾 (Hasso von Manteuffel) 稱為「二戰齊騰」。
  • 事實證明1940年西線戰場上的莫德爾元帥充滿遠見卓識
    莫德爾曾一個晚上都在電話旁呼叫友軍索登斯坦恩(von Sodenstern)將軍,他們的進攻不被重視,龍德施泰特否決了莫德爾的計劃,進攻遲滯不前,實則間接地導致了古德裡安兵團陷入苦戰。曼施泰因將此歸咎於莫德爾是有失公允的。當然,此時莫德爾的指揮及其「天才理論」還不成熟。
  •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比較,為何稱的上戰略家的只有曼斯坦因
    這也是直到今天,我們國人仍有很多德軍粉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戰中德軍嚴明的紀律、士兵對命令嚴格的服從、以及表現出的從戰場到戰役優異的單兵素質和指揮官高超的指揮能力,這一切的一切確實值得我們稱道和學習。而戰略能力,則是綜合判定這位將領對全局的眼光的把控和判斷,俗話說,軍隊要服從政治,所以相對來說,這是區分一個將領是不是絕頂優秀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而在個人的認為中,這三大名將,達到這個頂點的只能是曼斯坦因,而古德裡安和隆美爾都還距離這個頂點有一定距離。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分析下。我們先看看古德裡安。
  • 二戰阿登反擊戰:垂死一擊,德軍最後的瘋狂
    德軍的反擊一度取得戰果,但隨即被盟軍所阻,並逐步轉入潰敗。阿登戰役是德軍發起的最後一次反擊作戰,此戰消耗了德軍最後的有生力量,加速了其滅亡。德軍的失敗證明,指導戰爭必須遵循戰爭的規律,違背戰爭規律必將為戰爭所懲罰。按照德軍計劃,反攻地點位於阿登山區。由德軍「防守大師」莫德爾元帥率領的B集團軍群負責實施,具體部署是:由北向南展開3 個集團軍。
  • 制定巴巴羅薩的德軍名將,被希特勒大罵「你為什麼不去死」?
    在作戰最初的數個月裡,德軍沿用之前他們在歐洲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個東歐平原、僅僅四個多月,德軍就殲滅了7百多萬蘇軍。事實證明,「巴巴羅薩計劃」在此戰中展現出了高超的戰術和精密的策劃,但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影響下,最終導致了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功虧一簣。
  •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九——德國88毫米高射炮
    因為這杆大炮的盛名並非出自它的老本行打飛機,而是「撈偏門」打坦克打出來的,還一不留神成了二戰中最優秀的反坦克炮。但這門高射炮能「反串」出彩其實是陰差陽錯的結果,這有三個重要前提:一是這種德國造的大炮確實性能出類拔萃,堪稱世界一流;二是二戰前期德軍的坦克及反坦克炮基本屬於「弱雞」;三是德國擁有14000多門88毫米高射炮,相對體量不是很大的德國及德軍已是無處不在。
  • 二戰德軍為什麼不放棄基輔,直取莫斯科?
    這是二戰蘇德戰場上的一場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大型包圍戰,戰場正面約為300公裡,縱深約600公裡,戰役結果是蘇聯西南方面軍成建制地被團滅,超過60萬蘇軍被俘。面對蘇聯西南方面軍,在西歐打嗨了的德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時任方面軍司令員的基爾波諾斯上將是第一批從戰爭爆發的震驚中恢復鎮靜的高級將領之一,他有效地利用了蘇聯領土的縱深,將所轄4個集團軍梯次防禦部署,相互策應,甚至大膽地對德軍名將克萊斯特的裝甲軍團的側翼進行反突擊。
  • 二戰盟軍為什麼痛恨德軍88毫米高炮?
    客觀來說,該炮是二戰參戰國坦克炮中穿透力最深的,它的槍管長6.3m,它可以在2000m或更遠的距離直接穿透美國M4謝爾曼坦克的正面裝甲。.使用穿甲彈時,初速高達每秒1125米,最大射程16220米,可在2000米內穿透15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