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帶來的問題有:視力下降、智力減退、意識喪失,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造成缺氧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高空缺氧,由於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降低,人體內外壓力失去平衡,飛行員肺內肺泡攜氧能力降低,血紅細胞攜氧量相應減少,導致缺氧。二是過載缺氧,戰鬥機在飛行中做大幅度的機動動作時,飛行員會承受較高的過載。在過載的作用下,血液會大量流向下肢,造成流入大腦的血液減少,從而導致飛行員缺氧。乘坐民航客機時感覺不到缺氧,是因為民航客機最大飛行高度大約在12000米,並且民航客機的座艙是密閉的,通過增加座艙壓力,使座艙內保持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氣壓值。在該高度下普通人一般不會出現高空缺氧。另外客機飛行較為平穩,不會產生較大過載,也就不會造成過載缺氧,但是為了防止座艙失壓等意外情況,民航客機也配置了應急氧氣系統。
現代戰鬥機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000千米/時,最大高度超過20000米,最大過載達到9G,戰鬥機的座艙也是密閉增壓座艙,但因為個人生理防護和飛機重量要求,戰鬥機的座艙壓力要低於民用客機的。例如,戰鬥機的飛行高度在12000米時,座艙壓力相當於5000米左右高度的氣壓值。因此現代戰鬥機都需要對飛行員進行供氧防護。那如何進行供氧防護呢?由於外界壓力低,飛行員自主呼吸進肺的氧氣非常少,血紅細胞攜氧量無法滿足身體需求,需要設置氧氣系統給飛行員進行供氧,以保證飛行員呼吸進肺的氧氣壓力足夠大。根據生理衛生學要求,需按照不同的高度提供給飛行員相應的呼吸進肺的氧氣壓力。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航空知識》特別策劃,獻禮殲20首飛十年
53張大圖全面梳理威龍首飛以來的精彩瞬間
特種紙張印刷質感滿滿,每頁均設書區區域
精美函套包裝、塑封,收藏饋贈的不二之選
目前主流的供氧防護類型是連續供氧和肺式供氧。氧源系統內的氧氣通過氧氣調節系統持續不斷地向飛行員提供一定流量的氧氣,這就是連續供氧;氧源系統內的氧氣通過氧氣調節系統,系統首先判斷飛行員是否在吸氣,若判斷飛行員在吸氣則系統會向飛行員提供一定的氧氣,若判斷飛行員在呼氣,則系統停止提供氧氣,這樣系統就實現了隨飛行員呼吸節奏,智能地提供氧氣,這就是肺式供氧。早期飛機上的氧氣主要是依靠攜帶的氧氣瓶,後來用的是液氧罐,雖然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供氧的時間,但是氧氣也只會越用越少。空中加油技術從油量上滿足了長航程作戰的需要,所以無限量供應氧氣就變成制約飛機戰鬥力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為了滿足戰鬥機無限氧源的迫切需求,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研製出一套機載裝置,它能實時從空氣中分離氧氣並存儲,現在飛行員再也不怕氧氣不夠用啦!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航空工業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