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寬,字厚甫,1889年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城門鄉臚雷村。從事海軍事業40餘年,是民國海軍第一位一級上將,為近代中國海軍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投身海軍 年少成名
1905年,陳紹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第六期航海科,由於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名列全班第一。畢業後,他被派到「通濟」艦見習,授海軍少尉,後任二副兼教官、大副等職。見習期間,一次,他嫻熟地駕駛著「通濟」艦在船隻雲集、錨位密集的吳淞口準確落錠,既不擋航道,也不觸鄰船,令一向鄙夷中國海軍的列強為之刮目。
1912年,陳紹寬任北洋海軍「鏡清」艦駕駛大副,授海軍上尉。一次,他奉命駕艦從上海駛抵福州。依航運慣例,凡3年未入同一港口之艦船,需聘請當地引水員領航。閩江口至馬尾港段航道狹窄,暗礁棋布,水文極為複雜,熟悉地形的老舵手也常感兇險。陳紹寬憑著熟稔的駕駛技術和初生牛犢之勇,親自操舵,安全入港,轟動了當時的海軍界。
1914年,陳紹寬調任海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1915年年底,他被破格提升為「肇和」艦代理艦長。上任後,他即著手整頓艦上紀律。當時有一名大副常睡至近午才起床。某日晨,陳紹寬於起床號後下令救火演習,以該大副的寢室作為假想的出事點,一時間艦上的水龍頭集中對準大副的房門噴射,水柱衝射入室,弄得該大副十分狼狽。從此艦上官兵不敢越規逾矩,紛紛對陳紹寬產生敬意,說他是像樣的艦長。
1916年2月,陳紹寬奉派到美國學習飛機和潛水艇的操作技術。其後,又奉派赴歐洲各交戰國觀察戰事。其間,他考察了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的海軍戰備,撰寫了多份關於各國海軍發展狀況的考察報告。在報告中,他敏銳地察覺到飛、潛兩項技術在未來海軍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航空母艦的威力給他帶來了巨大震動,激發了他在中國建造航母的願望。在英國期間,陳紹寬參加了英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對德作戰。在一次次激烈的海上交鋒中,他堅守崗位,服從指揮,戰後得到英國海軍當局的讚賞和英女王頒發的歐戰紀念勳章。
倒戈一擊 立功北伐
考察歸國後的陳紹寬先後任「通濟」艦長、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職。1923年晉升為海軍少將,1925年晉升為中將。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陳紹寬時任北洋海軍第2艦隊司令,駐南京指揮長江各艦。其時海軍總司令楊樹莊認為北京政府必然失敗,傾向於依靠廣州國民政府。他讓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在福建配合國民革命軍先行動作,讓陳紹寬的第2艦隊仍處軍閥孫傳芳的控制範圍內,與其周旋。
起初,陳紹寬並不了解楊樹莊的良苦用心,仍率艦隊在長江中下遊協助孫傳芳作戰。當楊樹莊向各艦隊司令秘密徵求對歸附國民革命軍的意見時,他表示反對,說道:「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然而,陳紹寬的反對是不堅決的,他的根本出發點不在於反對國民革命,而在於保存海軍實力。當楊樹莊已經與北伐軍取得聯絡,陳季良的第1艦隊又在福建首先發難,海軍與北京政府的關係完全決裂之時,陳紹寬也不得不改變了態度,決定歸附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
1927年3月,北伐軍逼近長江邊。陳紹寬認為時機已到,率領艦隊開赴安慶一帶活動。他先是擔任吳淞口至江陰水域的防務,後又擔任鎮江至南京的長江防務。4月,他督率各艦截擊由泰興潛渡過江的孫傳芳部兩個團,將其全部殲滅。
8月下旬,孫傳芳部偷襲南京,陳紹寬率艦猛攻,協助第1軍和第7軍等部連日激戰,取得龍潭大捷,使南京方面轉危為安。這場戰役,雙方投入兵力在15萬以上,海軍在戰鬥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為此,陳紹寬獲國民政府一等勳章和「中流砥柱」勳旗一面。
9月6日,國民政府發布褒獎令:「此次孫逆進犯,首都震動,幸賴總指揮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海軍司令陳紹寬等調度有方,各軍將士忠勇效命,得於最短期間,俘敵五萬餘人,繳械四萬餘支,孫逆僅以身免,黨國轉危為安,言念殊勳,詢堪嘉慰。」國民政府要員蔣作賓赴各軍部慰問。陳紹寬在答詞中慨然陳言:「自古破竹之勢,從無中止於半途,去草之圖,要在能絕其根本……紹寬願擊中流之楫,追隨北指之鞭,窮犁掃於沈遼,寧見神州統一。收艨艟於溟渤,所期海宇澄清。」表達了他乘勝北伐,統一中國,統一海軍的志願。
銳意改革 振興海軍
1928年12月,國民政府設立海軍署,陳紹寬任署長,晉升為海軍中將。鑑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海軍內部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的狀況,他遴選精幹人員組成班子,參閱中外有關文獻,結合海軍實際,擬訂海軍銓敘法,強調任人唯賢、量才錄用,以改變海軍中的人治現象。海軍銓敘法的擬定實施是民國時期海軍建設中的一項創舉。
1929年海軍署改稱海軍部,陳紹寬任政務次長,次年代理部長,1932年出任部長。對於我國海軍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列強的狀況,他深感痛心,一再表示:「海軍建設一定要跟上世界先進水平,這是根本問題,否則,不能在世界上站住腳,只有等著挨打。」
為培養海軍人才,陳紹寬在海軍部成立了留學生考選委員會,令各艦隊保薦優秀軍官到海軍部應試,合格者派往英、德、日、意等國深造。由於推崇英國海軍,他和英駐華大使議定,一面選送優秀生到英國海軍中學習,一面請英國軍官任教練和顧問在國內教學。為進一步提高海軍指揮官的戰略技術水平,他還在福州馬尾設立海軍大學,親自兼任校長,並聘請日籍教官來校授課。
由於常年軍閥混戰、政局動蕩,海軍建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自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間,中國海軍沒有添造一艘新型戰艦,總噸位僅3萬餘噸,尚不及外國一艘大型戰鬥艦的噸位。由於所撥經費不足,陳紹寬多次擬訂購艦計劃,大都無力實施。他曾將第一次西徵時截留的50萬銀元關稅款全部用於建造新艦,然而只是杯水車薪。於是,他將目標對準了由英國人毛根全權控制的江南造船廠。為奪回該廠,他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選派回國的留學生進廠任職,逐步取代了毛根的勢力,費時10年,終於成功控制了江南造船廠,使其真正成為中國海軍艦艇的建造基地。此外,對於海軍部長每月2萬元的特別費,陳紹寬也分文不取,全部用於造船。在他的努力下,海軍擁有了新建造和改造的大小艦艇30餘艘,噸位達5萬多噸,中國海軍的實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