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在1931年,國民黨曾頒布了《陸軍軍官佐及士兵等級表》,後來又重新制定了陸、海、空軍《官制表》和《士兵等級表》。直到1935年3月,頒布了新的軍銜等級表,其中將官設置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特級上將、一級上將分別為4顆星、5顆星(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版),所以也被俗稱為「四星上將」、「五星上將」。
1935年第一次授銜的上將,無論是從威望權勢,還是資歷地位,在國民黨內都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同樣地,他們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刻影響的人物。除了特級上將蔣介石,還有9位一級上將,分別是馮玉祥、李宗仁、朱培德、何應欽、張學良、閻錫山、陳濟棠、唐生智和陳紹寬。
馮玉祥
馮玉祥曾任最高職位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最初從屬直系軍閥,在陝西督軍閻相文自殺之後,接任陝西督軍,後來在蘇聯的大力扶持下不斷壯大,被稱為「西北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也算是為推翻封建王朝出了一番力。
馮玉祥一生中時常背主倒戈,據學者統計多達9次,倒清朝、倒袁世凱、倒段祺瑞、倒張作霖、倒蔣介石等等,所以被戲稱為「倒戈將軍」。對於馮玉祥的評價,有人稱讚其為愛國將軍,也有人斥其為徹頭徹尾的軍閥,但不可否認,馮玉祥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為中國民主事業的做出的貢獻,這是永垂不朽的。
李宗仁
李宗仁是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和馮玉祥一樣,李宗仁同樣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總回到了北京,受到了領導人的歡迎,於1969年在北京逝世。
周恩來評價李宗仁一生做過兩件好事:一件是臺兒莊,一件是回歸祖國。
朱培德
朱培德因注射引起病毒,於1937年就病逝了,所以朱培德較其他一級上將名氣小了很多。朱培德在雲南講武堂時期就和朱德並稱模範二朱,歷經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始終追隨孫中山先生,後作為第三軍軍長參加北伐戰爭、戰功卓著,官至參謀總長、代理總司令、軍委辦公廳主任。
何應欽
何應欽最高職位是國防部長,後曾任行政院長,但兩個月後就辭職了。何應欽早年留學日本,後參加了辛亥革命,北伐後歷任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政府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徵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
值得注意的是,何應欽擁有一個中國軍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榮耀,1945年9月,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
張學良
張學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張作霖被刺殺後,張學良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對張學良的評價向來是褒貶不一的,其愛國精神自然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在918前的諸多行為,的確丟掉了東三省。再加上他傳奇的情愛史,在這個民國時期,除他之外,也就真的別無分店了。筆者倒是心疼等愛50年,終究被辜負的于鳳至。
閻錫山
閻錫山,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奉行「中庸哲學」的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閻錫山解放前夕去臺灣,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終年77歲。
美國《時代》雜誌曾評價:「作為山西的『模範督軍』,閻錫山實際上處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儘管當時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錫山為一千一百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他便顯得出類拔萃。」
陳濟棠
陳濟棠,粵系軍閥代表,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農林部部長。長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在經濟、文化和市政建設方面則頗多建設,有南天王之稱。陳濟棠還提出「教育是立國之本,是永久的事業」,提倡民辦中、小學校,設立圖書館,獎勵專門技術之研究及發明。
作為一個高級將領,現在更多被人紀念的卻是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建設,如果不是趕上動亂的時代,指不定就是治世能臣。1980年9月,鄧小平在接見陳的兒子時說:「令尊治粵八年,確有建樹。有些老一輩的廣東人還懷念他。」(廣東兄弟有發言權)
唐生智
唐生智,歷經中華民國建國到解放戰爭開始時期擔任國民黨不同的重要職務。1929年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第五路軍總指揮。1931年任廣州軍事委員會兼軍事參議院院長,1934年12月兼任國民訓練總監部總監。1949年參加湖南和平起義。此後他在湖南軍、政機構任職到湖南省副省長等。
唐生智一生最大的黑點,就是在1937年指揮南京保衛戰,接到蔣介石的撤退命令後,自己坐小船逃離南京,因其指揮不當,下屬軍隊不恪守命令等原因而造成軍隊慘痛傷亡。
陳紹寬
陳紹寬,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海軍一級上將。總結陳紹寬的一生,其實就是民國時期中國海軍發展史的濃縮,自1908年從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後,就和中國海軍有了不解之緣。振興海軍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貴的成效,不僅為抗日戰爭培養了一批共赴國難、為國捐軀的忠貞之士,而且培養出了一批精通業務、掌握現代船艦科學,能夠圓滿完成出國接收新船隻設備重任的技術人員。
1937年的江陰海戰,是抗日戰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也是抗戰期間唯一一次海軍戰役。正是在陳紹寬的指揮下,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保護了長江下遊軍政機關、工礦企業向四川大後方的安全轉移,為國民政府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持久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轉自公眾號:家國天下通免責聲明【文章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內容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馬上刪除 微信kkhxx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