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一生沒子女,兩口子到底是誰沒有生育能力?

2021-02-14 每日漢字

在國民黨內,將軍們的身影層見迭出,有子女的也不可勝數,然而其中卻有一位將軍一生都沒有子女,此位將軍到底是誰呢?他就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他也因此被稱為「第一好丈夫」。

何應欽的妻子王文湘

何應欽夫人王文湘,貴州興義人,系當時貴州軍閥王文華的妹妹,屬大家閨秀。

1917年,他與何應欽結為伉儷。王文湘比何應欽小8歲,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操持家政,侍奉何應欽,成為何日後榮辱坎坷的忠實伴侶。

王文湘雖為富家小姐出身,但沒有嬌奢之氣,稟性平實儉樸,為人性格溫和,生活儉樸,很能吃苦。1920年,何應欽在昆明被刺,差一點兒沒命。養病期間,王文湘夜以繼日地守護在床前,親自端水餵藥,照料得十分精心。

王既為何主持家政,又能幫助他從事社會活動。何應欽與蔣介石等人偶有嫌隙,王文湘便在權貴們的妻妾中周旋,更常與宋美齡在一起,借求教《聖經》的解說和敘姊妹情誼加以側面調緩,替丈夫辯解、開脫。

王文湘六十大壽時,多才多藝的宋美齡親手繪製了一幅墨蘭圖,蔣介石於畫幅左上寫下「滿座芳馨文湘夫人周甲榮慶蔣中正敬題」,贈給王文湘。這在國民黨上層人物中,能得「第一夫人」作畫、蔣介石題詞賀壽,亦是一種殊榮。

她還很注意為何應欽廣結人緣。何應欽從來不在身邊培植私人關係網,有貴州同鄉或朋友熟人介紹的人來求職時,他有不便回絕的,都是王文湘出面「得罪人」。因此,何應欽在貴州籍軍官中口碑很好,王文湘的聲名就差得多,都說她仗勢壓人。

70年代中後期,何應欽各方面的應酬開支較大,未免囊中羞澀。王文湘曾託人暗中變賣一些飾物,以應需要,總不讓何應欽感到絲毫拮据。

到底是誰不能生育?

有這樣的一位夫人,何應欽能不疼愛珍惜?因此他對老婆的感情十分忠貞。但是,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無效有三,無後為大。經過醫院檢查,王文湘不能生育,曾有人勸他納妾,生兒育女,續接何家的香火,王文湘亦首肯,但反被何應欽怒斥。因此被稱為國民黨官場中的「第一好丈夫」。

幾十年過去了,夫妻恩愛如初。何應欽的弟弟見兄長沒有孩子,便將自己的女兒麗珠過繼給了何應欽。何應欽夫婦將麗珠看作比親生女兒還要親,噓寒問暖,悉心撫育。何麗珠自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被派往美國"領事館"工作,後來因何應欽夫婦年事日高,便申請回臺,照顧父母。

何麗珠與丈夫蔣友光在離何應欽寓所不遠的地方,買了一棟房子,只要一有時間,便來陪伴父母,節假日更是帶著孩子前往。一家人其樂融融,何應欽夫婦享盡了天倫之樂。

王文湘來臺後,身體一直不好。1952年即被醫生診斷為乳腺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無法手術。王文湘病重期間,何應欽親奉湯水,侍應於左右,並每年送王到日本治療。王文湘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她每個禮拜天的上午,必在家裡舉行聚會,習經講道,即使是病重亦不肯缺席。王文湘生性開朗,自知得了癌症,來日無多,但她能夠在精神上自我放鬆,與病魔進行鬥爭。再加上何應欽和女兒的悉心照顧,她多活了20多年,於1978年4月病逝,終年82歲。

老妻的離去,使得何應欽非常悲傷。雖然妻子一直身體不好,他思想上也早已有所準備,夫妻兩人相依相靠,由大陸到臺灣,攜手度過幾十年風雨人生。如今妻子撒手先去,一種孤獨感便油然而生。那天上午,他把女兒叫到書房,就像朋友一樣,向女兒娓娓講述了他與妻子多年來相濡以沫的恩愛故事。說著說著,何應欽又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何應欽為何能夠活到97歲?

談到為何能夠高齡,何應欽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從我個人的心得與體會來說,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這就是修養、生活和醫藥。"

"我是一個基督徒,遵照上帝的旨意,人應當寬忍為懷。《中庸》裡有一句話,叫做'大德必得其壽',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人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只有用溫和、慈良、寬宏、厚重、緘默來克服心中的猛厲、殘忍、褊狹、輕薄、浮躁,才能做到心直慮正。久而久之,人的心理就會始終處於輕鬆向上的狀態。這對身體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我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休息,從不打亂。這種生活習慣,是我年輕出外讀書時就養成的。我不嗜菸酒,不暴飲暴食,就是在戰爭年代,無特殊情況絕不熬夜。"

"除生活有規律之外還要適當運動。我從小就喜歡各種體育運動,球類、田徑我都很喜歡。到臺灣後,我的愛好改為'三打一跳'。即:打橋牌,打高爾夫球,打獵和跳舞。後來年紀大了,不能打獵了,高爾夫球也打不動了,我就以散步為主。出外旅遊,能步行時,我就不坐車,以活動筋骨。"

何應欽的節制欲望,表現得最突出的還是他自始至終只守著一位夫人。他自知個性恬淡,處理不了妻妾之間的爭風吃醋。白天要應付官場和戰場,隨時處在身首異處的險境,需要一個能讓自己放鬆、安寧的家庭。他一直認為,夫妻之情遠遠重於權力、錢財,後者為身外之物,惟有妻子的愛、家庭的溫暖才完全屬於自己。

據何應欽的副官說,何應欽給自己定了二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回家多晚,都要和夫人聊會兒天;二,每天至少要和夫人一起吃一頓飯,要麼是早餐,要麼是晚餐。到了臺灣,夫人患病後,他又增加了兩條:每年陪夫人出國求醫治病;定期和夫人離開臺北外出度假。

相關焦點

  • 國民黨1935年授銜的八個陸軍一級上將,哪個最厲害?
    1935年4月1日,蔣介石就任特級上將,這個銜位其實只為蔣介石所設,全軍上下僅此一人。1945年日軍投降書上,蔣介石籤署的就是「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特級上將蔣中正」。4月2日,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八人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陸軍一級上將八人中,僅有何應欽是蔣介石愛將,其餘七人均為各地派系大佬。
  • 中華民國首批一級上將9人都有誰?
    直到1935年3月,頒布了新的軍銜等級表,其中將官設置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特級上將、一級上將分別為4顆星、5顆星(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版),所以也被俗稱為「四星上將」、「五星上將」。1935年第一次授銜的上將,無論是從威望權勢,還是資歷地位,在國民黨內都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同樣地,他們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刻影響的人物。
  • 唐生智和夫人、子女
    1908年春,唐生智考入湖南陸軍武備學堂(陸軍小學)第一期,1909年春升入湖北武昌第三陸軍中學並參加了同盟會,1911年秋,在陸軍中學畢業後,被調入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唐生智被分配到湖南陸軍混成旅任見習排長,旋代理連長,參加討袁護國驅湯(薌銘)運動,後任都督府警衛團第3營營長。1916年7月,任湘軍第1師第2旅第3團第3營營長。
  • 民國上將陳濟棠 機不可失失有因
    民國上將陳濟堂  機不可失失有因民國上將陳濟棠  機不可失失有因      五代·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
  • 王耀武讓軍銜事件,看看民國時期軍銜制的尷尬虛銜歷史
    這次授銜中,其中發生了好幾件令人感動的事,徐向前、羅榮桓、葉劍英、粟裕辭讓元帥,徐海東、許光達辭讓大將的事,至今仍讓人評論不休,感佩這些先輩的高風亮節的同時,但是戰功累累的粟裕沒能評為元帥,也讓不少人惋惜不已,連當時黨外民主人士邵力子、黃炎培等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以致當年主席都這樣評價粟裕大將:"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誰人不曉得華東的粟裕呀?!.
  • 這位大軍閥, 死後被追認為一級上將, 孫女是主席的老師
    北洋軍閥裡有人被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授予一級上將嗎?沒有。北洋軍閥那是蔣介石北伐的對象,是蔣介石的敵人。
  • 民國海軍第一位一級上將 陳紹寬
    從事海軍事業40餘年,是民國海軍第一位一級上將,為近代中國海軍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投身海軍 年少成名1905年,陳紹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第六期航海科,由於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名列全班第一。畢業後,他被派到「通濟」艦見習,授海軍少尉,後任二副兼教官、大副等職。
  • 陳紹寬——民國一級上將——陳氏名人
    陳紹寬(1889年10月27日-1969年7月30日),字厚甫,漢族,1889年出生在福建省閩縣(今福州),曾任民國海軍部部長、海軍總司令
  • 國民黨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大元帥、十三太保
    就軍事能力而言,李宗仁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戰中都屢立戰功,特別是臺兒莊戰役的輝煌勝利。李宗仁算得上是名將,而且在政治上也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領,曾任民國代總統。 何應欽、馮玉祥在軍事上也有一定才能,何在北伐中,擔任東路軍總指揮,於福建鬆口戰役大勝,一直北攻到上海,無往而不利,在抗戰中,何也是我國戰略的重要策劃者。
  • 【白崇禧——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 「尚」罕見 |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的親筆信在漳浦發現,說的是這件事!
    白崇禧(1893——1966),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被譽為「小諸葛」。信件的內容為: 「野聲先生有道展誦本月六日惠翰敬書一函承。介佟君振洲資績均優,玉為佩。挹培查現無適當空缺,無法安置。已飭兄予存記,運機當為設法厝畫。臺囑也耑復並頌……」書信結尾處註明時間為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白崇禧署名處,還蓋其個人私章。信紙的落款年份為民國37年。
  • 一級上將唐生智家族及祖墳 二十四山吉峰
    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瀟,號曼德 ,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 一級上將張學良,二級上將楊虎城,有啥區別?
    1934年至1935年,國民政府連續出臺《特級上將授任條例》、《上將任官施行條例》、《士兵等級表》等,開始在北洋政府軍隊軍銜的基礎上,推行新的軍銜制度。國民黨新軍銜制度分為六等18級,其中,將官分成: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五級。
  • 長樂林姓出了這兩位民國將軍,都是泮野村人……
    有到營前街道長安四林宗祠的人,都會看到大廳正前方掛著兩幅軍人畫像,一個是民國海軍上將林建章,另一個是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林述慶,都是泮野村人。兩位重量級人物,氣宇軒昂,令觀者無不肅然起敬。林建章,1929年6月任南京國民政府海軍部高級顧問。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海軍總司令部高級顧問。1937年上海淪陷,日偽威逼其出任偽職,他誓死不從,靠變賣家中舊物維生。
  • 國軍四位一級上將在臺灣的不同下場
    其中,陳誠、白崇禧、胡宗南、何應欽這四位一級上將在臺灣度過後半生。陳誠——臺灣最忙碌的「副總統」陳誠,字辭修,浙江青田人,1947年2月晉升陸軍一級上將。抗戰勝利後,陳誠從1947年8月起兼任東北行轅主任。1948年4月,國民黨國民大會開會期間,盛傳陳誠要赴美治病。
  • 國民黨四位一級上將的最終結局
    ,同時獲得批准,否則沒有屆齡退伍的問題。一級上將的職位在國民黨軍隊中實在是鳳毛麟角,能做到這一位置的多為極為重要的將領。因為這個軍銜在早年就是「元帥」的位子。 陳誠,字辭修,浙江青田人,1947年2月晉升陸軍一級上將。
  • 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陸軍一級上將,顧祝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顧祝同為蔣介石集團的核心人物,同其私交最篤者有何應欽、俞飛鵬等,這些人都是蔣介石的私黨。
  • 蔣介石的空軍總司令和海軍總司令,都是一級上將,結局迥異
    在革命戰爭年代,大家好像都只關注陸軍,然後是空軍,空軍可以轟炸嘛,海軍最不濟,基本上無用武之地。
  • 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有個軍銜是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
    文/青山獨往民國時期各種軍銜等級演變介紹,其中一軍銜世界唯一:中將加上將軍銜制度在我國已經有些年頭了,古代的時候,將領雖然沒有軍銜,但是等級制度森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建立了新式軍隊,沿用西方標準進行軍銜設計。
  • 梅雨紛紛,帶你重溫民國十大美男的傳奇人生!文末有大彩蛋噢.
    1940年代初,蔣緯國與西北棉紗大王石鳳翔的女兒石靜宜結婚;1953年石靜宜因難產去世,未留下子女。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汪精衛一生也只有一次婚姻,與陳璧君共生有六個子女。中國國民黨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