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一艘航空母艦從鋪設龍骨到建成服役動輒五六年,遇上印度這樣的更是十多年只造個殼子,我國目前也只服役兩艘,而二戰時期美國卻能一年建造數十艘航母,為何現代航母建造時間如此之長?
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迷彩虎,我是虎哥。現代航母對於各國來說是地地道道的奢侈品,如今世界各國所擁有的航母,包括印度超日王號這種湊數的全部加起來,也才20來艘,而美國海軍獨佔11艘。
而其他國家,普遍都只有一艘或者兩艘航空母艦,比如說我國從上世紀末就開始發展航空母艦,從烏克蘭買來一個殼子,在加上中國自主建造,至今也才攢出來兩艘。
再想想二戰時期,美國海軍一年就下水了數十艘航空母艦,而隔壁日本也攢下了25艘性能不一的航空母艦,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這主要是因為如今軍事技術的發展,使得航母和艦載機越發複雜化,想要擁有一艘正經的艦隊航母絕非一般國家能夠辦到。
就拿航母本身來說,由於二戰後艦載機逐漸由螺旋槳動力升級為噴氣動力,並且對於艦載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導致戰鬥機本身越來越大,反過來也要求航母愈加大型化,複雜化。
別的不說,能夠承受二十多噸的艦載機以上百節的速度砸在上面保證不變形的航母甲板鋼材,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夠生產的。如今的航母在其他方面要求也很高,比如說高航速、高防護、優秀的艦載機出動和回收能力等,都使得航母愈加難以建造。
相比如今,二戰時候的航母就好造多了。就以美國來講,二戰爆發後,美國海軍一共建造了高達141艘航母,當然了,其中只有17艘為正兒八經的艦隊航母,其他124艘則全部為護航航母。
所謂的護航航母,實際上就是使用民用商船加裝機庫和飛行甲板後改造而來的湊數航母,這種航母排水量小,往往只有一萬多噸,基本上也沒有什麼防護措施,航速也非常慢,比如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最高航速僅18節,和艦隊航母的33節最高航速差遠了,這種船顧名思義,就是用來保護後勤補給線的,不能參與到大洋決戰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之低的建造標準,所以建造速度才會如此之快,而按照海戰標準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母,戰爭期間建造數量就只有17艘。但是相比如今五六年造一艘航母,二戰美國海軍三四年時間造出17艘艦隊航母的速度,也是快的驚人了。
這也不由得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現代戰爭中,航母建造速度這麼慢,假如在戰爭中損失了,根本就不可能像二戰時那樣快速補充了,難道說只能打一艘少一艘?那對於航母數量稀少的中國海軍來說,可就太吃虧了。
這一點,其實大家完全不需要擔心,儘管現代航母更複雜,建造速度慢,可不等於造航母就真的需要這麼久。實際上現在航母之所以造的這麼慢,完全是因為需求不足。
比如說在二戰前的1930年代,美國建造三艘約克城級航母,就分別花費了三年四年時間,而這型航母排水量才兩萬噸。到了二戰爆發,美國建造2.7萬噸的埃塞克斯級,最快就只需要兩年時間,多艘航母同時開工,就能在數年時間堆出17艘。
冷戰時期,造起超級航母來美國海軍也沒慢多少,就拿第一代超級航母福萊斯特級來說,首艦1952年7月開工,1955年10月入列,第二艘是52年12月開工,1956年4月入列,都是三年多時間就建成。
如今雖然航母更加複雜,但是造船技術也更加先進,比如模塊化造船法,能使航母的建造速度更快。由此可見,現代航母的建造速度還是有很大的水分的。
而且既然都要上航母決戰了,那必然是全面戰爭,一般都需要數年的準備和動員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完全可以同時開工多艘航母,我國也有充足的船塢可以動員;
只不過因為核動力比較麻煩,到時候新開工的可能會是常規動力航母,比如放大彈射版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實際上英國在設計該型航母時就充分考慮到了戰時大規模建造的問題;
其建造工時僅僅只有尼米茲級的三分之一,並且最初版本還是彈射型,只不過為了省錢換成了滑躍,但是依然保留了改裝空間。別看這款航母建造工時短,造價也便宜,但是其甲板面積更大,布局也更加合理,比同樣是6萬噸級滑躍航母的我國山東艦性能都要好。
所以說真要有這麼一天,美國人二戰堆出十幾二十艘艦隊航母的事情,我們也能重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