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美國計劃重現同時建造2艘超級航母的盛況
近來一段時間,關於江南造船廠開建003型航母的消息在各大媒體上傳播得沸沸揚揚,再加上此前已經連續建造了兩艘航母的大連造船廠,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開啟了兩個造船廠同時建造航母的雙基地爆兵模式。另外,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主戰艦艇下水噸位達到了19萬噸的歷史新高,再次大幅超過了美國10萬噸左右的水平,連續四年穩居世界頭把交椅,如果算上電子偵察船、海洋調查船、遠洋拖船、登陸艦艇等輔助船隻,中國的優勢還要更加明顯。
中國的造艦速度和規模穩居世界首位
面對大洋彼岸來勢洶洶的競爭者,美國明顯感到相當的不淡定了。2018年元旦前夕,100多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上書,要求川普總統在2019財年的軍費預算當中,申請同時建造兩艘福特級超級航母,加速推進打造14艘航母350艘主力戰艦的海軍振興計劃。要知道美國上次同時建造兩艘航母還要追溯到30年前的裡根時代,一旦該計劃付諸實施,毫無疑問將再次挑起海上軍備競賽的新浪潮,也許不少美國人還懷揣著小心思,希望川普能夠成為裡根2.0,重溫當年拖垮蘇聯的舊夢。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如意算盤的確打得很美妙,自從川普總統上臺以來,提出了回歸製造業的口號,大刀闊斧地削減福利加強基建,通過實施減稅政策刺激就業,當然也少不了拋出天價軍備發展計劃來討好軍工複合體的戲碼,一方面換取利益集團的支持減少改革阻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給潛在戰略對手製造強大的軍事壓力,讓他們不得不跟著美國的節奏翩翩起舞從而自亂陣腳不戰自潰,這一招可謂是一舉兩得屢試不爽,當年裡根玩過一次,如今川普也想依樣畫葫蘆。
然而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同樣的招數在不同的時間面對不同的對象未必就有同樣的效果。美國2018財年的軍費預算為6920億美元,佔GDP的比重達到了3.7%;相比之下,中國2016年的軍費為1500多億美元,佔GDP的比重僅為1.3%。由此可見,美方的軍費開支水平無論是絕對數值還是相對比例都大大高於中國,同時在川普總統力推的減稅計劃和控制赤字大背景之下,也已經沒有繼續大幅提升的空間了。
在2018財年的軍費盛宴中,美國海軍並未獲得更大蛋糕,振興計劃不容樂觀
更加重要的是中國軍費的使用效率和購買能力也明顯佔據優勢,其中在造船領域的具體體現就是中國以美國大約四分之一的經費建造了超過美方的艦船噸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民用造船行業幾乎全軍覆沒,僅靠軍購訂單來維持的軍用造船行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技術人才隊伍萎縮、配套基礎設施老化、單位成本居高不下的惡性循環(一艘伯克3計劃單價高達20多億美元)。而中國手握全球將近一半的民用造船訂單,不僅依靠規模優勢攤低了建造成本,也儲備了豐富的技術力量。
根據相關統計,為了完成目前的軍艦建造量,美國已經投入了超過95%的人力資源,而中國只投入了不到10%的人力資源。如果美國想要實現14艘航母350艘主力戰艦的海軍振興計劃,首先需要大量增加造船工人的僱傭數量並且採購相應的生產設備,其次這些菜鳥新手的培訓工作,以及新增軍艦的維護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都需要消耗規模驚人的軍費來負擔,這無疑是一招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工程。
海上軍備競賽並非是美國的最佳選擇
中國擴充海軍的發展潛力和投入成本卻大大優於美方,擁有現成的充足的人員和設備可以快速地投入到各種軍艦「下餃子」的行列當中。中國在保持現有軍費開支比例大體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保守估計需要25年的時間就可以完全消化掉美方海軍裝備的存量優勢。如果非要進行所謂的海上軍備競賽,這個時間也只會提前不會延後。美國就算能夠暫時恢復同時建造兩艘超級航母的「壯舉」,也無法扭轉雙方力量對比此消彼長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