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飛45周年,CH-53E在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突破100萬小時

2022-01-02 21世紀軍工評論

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司令部近日發布消息:截止2019年7月下旬,海軍陸戰隊的CH-53E「超級種馬」機隊飛行時間已超過100萬小時。這是這款具有傳奇色彩的重型直升機,自1981年服役於陸戰隊以來的一個重大裡程碑。

此時,距離它首飛已過了45年,距離正式服役過了38年。CH-53E是一種多用途重型直升機,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服役數量超過110架。

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重型直升機項目辦公室CH-53E主管馬修·鮑曼少校說:「CH-53E的工作比預期更多。共有140多架CH-53E『超級種馬』投入使用,超過110架在海軍陸戰隊,海軍使用了一小部分。它雖然早已停產,但正處於「重置」的中間階段,我們會繼續進行現代化升級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它們的使用壽命延長至2032年,屆時機齡最大的服役將超過50年。」
鮑曼少校說:陸戰隊的前25架CH-53E已經完成了升級重置,這是讓中隊指揮官重新充滿信心進行訓練和操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整體機隊向新的平臺CH-53K『種馬王』過渡的重要一步。

CH-53K『種馬王』項目經理佩林上校說:「毫無疑問,CH-53E『超級種馬』是一種很棒的直升機,不過我們已經有了一架更好的:未來的CH-53K『種馬王』將是美國軍方有史以來裝備的最強大的直升機。它將比以往任何重型直升機都更安全、更快和更有能力。目前它正處於測試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到2024年,將CH-53K帶到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攻擊艦上。」


研製時間:1973年;首飛時間:1974年3月1日;服役時間:1981年;使用狀態:現役;主要用戶: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海軍CH-53E「海龍」、日本海上自衛隊、德國空軍、以色列空軍;氣動布局:7葉單旋翼4葉尾漿;發動機:三臺通用電氣T64-GE-416發動機;飛行速度:亞音速;機長:22.35米;旋翼直徑:24.07米;空重:15,07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1,639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15千米/每小時;再過13年,這款已服役38年的重型直升機就開始陸續退役,但對其他國家的海軍陸戰隊來說,無論是陸基還是海基,還沒有哪家擁有這個級別的直升機,代差、質差、量差是全方位的。

視頻欣賞:24架MV-22和16架CH-53E的「大象漫步」

相關焦點

  • 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玩「大象漫步」:MV-22B和CH-53E能力驚人
    近日,美國海軍陸戰隊有玩了一把「大象漫步」:主角是27架MV-22B「魚鷹」和16架CH-53E「超級種馬」。
  • 美國海軍陸戰隊準備建造7批CH-53K「王種馬」重型直升機和航空電子系統
    馬裡蘭州帕圖森特河海軍航空站——根據周一宣布的一份價值3530萬美元的訂單,康乃狄克州斯特拉特福德的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的工程師們正準備為美國海軍陸戰隊製造新的CH-53K「王種馬」重型直升機和集成航空電子系統。
  • 紀念「噴火」戰鬥機首飛85周年 美國海軍「諾曼第登陸」特殊裝備
    在「噴火」戰鬥機首飛85周年的特殊日子,我們介紹一下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裝備「噴火(Spitfire)」戰鬥機的故事。
  • 統治海天四十年:F/A-18「大黃蜂」首飛四十周年
    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分別使用了106架和84架「大黃蜂」,共執飛4551架次;加拿大空軍的「大黃蜂」也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 實戰證明,「大黃蜂」有著良好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是F-14「雄貓」和A-6「入侵者」的三分之一,維護時間又是它們的一半。
  • 【裝備】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試飛新的CH-53K
    【裝備】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試飛新的CH-53K【摘要】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試飛新的CH-53K,準備在今年夏天進行測試
  • 【裝備】美海軍陸戰隊CH-53K和CH-53E相比,真正的運力提升體現在哪裡?
    視頻:美海軍陸戰隊CH-53K重型運輸直升機吊掛裝備和物資。
  • 即將登基的種馬王—西科斯基CH-53K重型直升機
    一旦「種馬王」按計劃在2019年服役後,該機將能向「鱷魚海軍」(陸戰隊兩棲登陸艦艦隊的別稱)提供三倍於CH-53E的基準運輸能力,同時需要的艦上後勤支持規模與CH-53E持平,但運營成本更低,每飛行小時的直接維修工時也更少。  在美國海軍計劃購買200架CH-53K之後,德國也對「種馬王」產生興趣,考慮把該機作為其老舊CH-53G的後續機。日本也是另一個潛在客戶。
  • 最新版武裝直升機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生產型AH-1Z正式入役
    AH-1Z此次入役標誌著這種新型專用武裝直升機正式代替其前代AH-1W「超級眼鏡蛇」,成為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主力攻擊直升機。AH-1Z的進化很快這種看起來令人耳目一新的攻擊直升機就引起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興趣,但是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經費嚴重不足,只能作罷。
  • LAV——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把劍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出色的「表演」,贏得世人注目。它是最早進入海灣的美國部隊之一。
  • CH-53種馬王朝(三)——種馬王駕臨
    YCH-53K原型機  西科斯基公司的CH-53K「種馬王」是第三代「種馬」重型直升機,該系列直升機已經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服役超過50年。「種馬王」將取代CH-53E「超級種馬」,該機在航程、有效載荷、性能、貨物處理、維修周轉時間和生存能力方面都有重大改進。
  • 美國海軍陸戰隊AH-1Z攻擊直升機使用新的數字互操作套件進行首飛
    據美國海軍陸戰隊消息,分配給第21空中測試和評估中隊HX21的AH-1Z從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起飛。
  • JET HERO帶你走近 Blue Angels美國海軍藍天使特技飛行表演隊
    因為先到先得,早於空軍成立的悠久的美國海軍歷史;二戰中航空母艦及艦載飛機的勝利戰果,讓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於戰後第二年,即1946年,成立了一支全新的,屬於美國海軍自己的飛行表演隊。藍天使隊員都是美國海軍和陸戰隊中的精英代表,是志願為藍天使服務,除了海軍和陸戰隊應有的薪資福利,藍天使沒有其它特殊的報酬。但加入藍天使的競爭依舊非常激烈。
  • 紀念萊特兄弟首飛117周年
    (Public Domain)萊特飛行器的首飛,1903年12月17日,奧維爾·萊特在駕駛,威爾伯·萊特在翼尖處跟跑。(公共領域) Left: 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右圖:現存於史密森尼學會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NASM)的萊特飛行器(鐘樓歷史公園、NASM供圖)紀念萊特兄弟首飛117周年117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03年的12月17日,經過幾次失敗的嘗試之後,在北卡羅萊納州小鷹鎮(Kitty Hawk)附近的屠魔丘(Kill Devil Hills),萊特兄弟實現了重於空氣的航空器的首次動力飛行,他們使用的航空器被稱作「萊特飛行器
  • 轟20今天首飛?空軍首次透露轟20外形,「20系生日」之際致敬殲20首飛10周年!
    亮點不止於此,視頻中首次出現八星殲20的形象,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震驚世界,10年之後,軍迷對中國空軍新戰機的更大期待——轟20,也在視頻結尾處再次現身。甚至有分析稱:轟20將在2021年1月11日,也就是今天首飛。
  • 藍天舞者—美國藍天使飛行表演隊.
    因為先到先得,早於空軍成立的悠久的美國海軍歷史;二戰中航空母艦及艦載飛機的勝利戰果,讓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於戰後第二年,即1946年,成立了一支全新的,屬於美國海軍自己的飛行表演隊。藍天使隊員都是美國海軍和陸戰隊中的精英代表,是志願為藍天使服務,除了海軍和陸戰隊應有的薪資福利,藍天使沒有其它特殊的報酬。但加入藍天使的競爭依舊非常激烈。
  • 「皇家功賞」榮獲英國傑出飛行十字勳章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
    Chesarek Jr少校被授予英國傑出飛行十字勳章。這枚勳章的「勳略」被臨時擺放在他胸前勳略的第一個,這種做法是為了表達對該枚外籍勳賞授予國的尊敬,而做出的「臨時行為」2007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William C.
  • 美國海軍陸戰隊「新戰術」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曾將多餘的驅逐艦改為快速運輸艦,同理,瀕海戰鬥艦也可以。跳島戰術新解陸戰隊的基本構想如下:新形勢之下的的美國陸戰隊不再是為了打贏一場大型的登陸血戰,就像諾曼第登陸一樣,而是沿著西太平洋的諸多小島展開前進作戰,有點像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對付日軍所採取的跳島戰術。
  • 美國海軍陸戰隊偵察狙擊手課程
    美國海軍陸戰隊偵察狙擊手學校的任務是為海軍陸戰隊和其他軍種培養偵察狙擊手。每年有200多名來自海軍陸戰隊和其他軍種步兵營、偵察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官兵參加偵察狙擊手課程。(海軍陸戰隊第1師偵察狙擊手學校標誌)偵察狙擊手課程是美軍最難的課程之一。在整個美國海軍陸戰隊,算上在學校授課的教官,總共只有300名狙擊手。
  • CH-53種馬王朝(二)——初代種馬和三發種馬
    196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尋求老舊S-56直升機的後繼機,一開始想跟著美國海軍參加由空軍-陸軍-海軍聯合發起的「三軍垂直起降運輸機」項目,該項目最終導致了沃特-席勒-瑞安XC-142A傾轉旋翼機的出現。「最終」這個詞在這裡比較重要,因為隨著設計變得越來越複雜,項目不可避免地遭到拖延,使海軍陸戰隊無法預定間表獲得生產型飛機,於是乾脆退出項目。
  • 美國海軍陸戰隊2020年裝備發展及採購簡述
    圖1 陸戰隊特種作戰部隊—陸戰隊突擊兵跳傘準備,這可能是「魚鷹」運輸機。           202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裝備發展及採購方面,既要做好長期確定的採購項目,又要圍繞《部隊設計2030》確定的轉型改革計劃,圍繞「遠徵前進基地作戰」概念來發展新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