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3K「王種馬」是一種大型貨運直升機,設計用於將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從海軍兩棲攻擊艦轉移到攻擊海灘。
馬裡蘭州帕圖森特河海軍航空站——根據周一宣布的一份價值3530萬美元的訂單,康乃狄克州斯特拉特福德的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的工程師們正準備為美國海軍陸戰隊製造新的CH-53K「王種馬」重型直升機和集成航空電子系統。
位於馬裡蘭州帕圖森特河海軍航空站的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官員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旗下的西科斯基公司為第七批CH-53K直升機長期採購項目。
長期採購的項目要麼很難獲得,要麼很耗時,而且在飛機設計過程的早期就提供資金,以保持整體生產按計劃進行。建造直升機的合同將在晚些時候到來。
CH-53K「王種馬」是一種大型貨運直升機,旨在取代海軍陸戰隊的CH-53E重型直升機機隊,幫助將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從離岸船隻轉移到攻擊海灘上。CH-53K是對CH-53E的全面重新設計。
CH-53E「超級種馬」
CH-53K海基遠程直升機的設計提升能力是其前身(CH-53E)的三倍。CH-53K將進行遠徵作戰的重型運輸裝甲車輛、設備和人員運上海灘,以支持從一個海上行動中心向內陸深處的分布式行動。它可以舉起18噸以上的重量。
CH-53K性能很好,筆者表示很羨慕,全球獨一份,俄羅斯都不行
CH-53K將有新的發動機和駕駛艙航空電子設備布局,提升能力和作戰半徑將是CH-53E的兩倍以上。還有一個更寬的貨艙(大了15%),使新飛機能夠在內部攜帶輕型戰車,並將有新的複合材料旋翼葉片。它將使用3臺通用電氣GE38-1B發動機(T408)渦軸發動機,每臺起飛功率為7500馬力(5600千瓦),比「超種馬」上的通用電氣T64-GE-416強多了,後者為4380馬力 (3270千瓦)。
它可以在高海拔、炎熱的溫度和視覺條件不佳的情況下操作;吊索載荷為3.6萬磅(16.3293253 噸);飛行速度可以超過200節;可以進行60度的傾斜轉彎;可以攀升到海拔18500英尺;可以進行12度的斜坡著陸和起飛;可以自動丟棄外部載荷,並在炮火中倖存下來。
吊運JLTV突擊車的「種馬王」,車重15639磅(約合7噸)
CH-53K直升機是目前世界上起飛重量、載重能力第2強的重型直升機(第一名是米-26),最大起飛重量達到近40噸,運載能力達到了15.8噸(中心外部吊鉤承重力更是高達16.3噸)。
但是米-26並不能上軍艦,屬於特化型超重型直升機
CH-53K於2015年底首次飛行,2018年被引入海軍陸戰隊中隊。海軍陸戰隊計劃購買227架CH-53K直升機,價格約為233億美元(單價1.02億美元,比F-35B還貴一點,第14批次的F-35B飛離價格為1.013億美元)。
德國的CH-53G,CH-53K貴到什麼地步?德國人曾經希望採購替換CH-53G,但是因為太貴而放棄了,以色列人倒是訂購了18架,但是以色列大家都懂,不差錢。
位於愛荷華州錫達拉皮茲的雷錫恩技術公司柯林斯航空航天部門提供CH-53K的航空電子管理系統;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Sanmina-SCi(新美亞)公司提供新直升機的內部通信系統;位於堪薩斯州威奇託的勢必銳航空系統公司公司提供CH-53的駕駛艙和機艙。其他主要分包商包括英國雷迪奇的吉凱恩集團航空航天公司和華盛頓州溫哥華的車載系統國際公司。
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正在為CH-53K提供該公司的通用航空電子架構系統(CAAS)。通用航空電子架構系統(CAAS)通過其Flight2系統集成了幾個通信、導航和任務子系統。它在基於商業標準的開放系統架構中使用通用的可重用處理元素。
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的通用航空電子架構系統(CAAS)航空電子設備最初是為特種作戰部隊的MH-47和MH-60直升機機隊開發的。除了CH-53K,該公司的通用航空電子架構系統(CAAS)航空電子設備也被選為用於CH-47F、MH-60T、MH-65E和VH-60N飛機。
美國幾款主力直升機都用這個
用於CH-53K的Sanmina-SCi(新美亞)FireComm(直譯為飛爾康)內部通信控制系統使用數字處理技術和控制。其系統架構採用MIL-STD-1553航空電子數據總線、IEEE 1394b數據總線、10/100Base-T乙太網和TIA/EIA-485接口埠。
根據這項命令,西科斯基將在康乃狄克州斯特拉特福德完成這項工作,並將於2022年12月完成。
實話實說,筆者還是很羨慕的,075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兩棲攻擊艦,但是上面卻沒有這種第一流的重型直升機,我國直升機工業底子還是薄。目前最好的直-8L,也就是寬體型直-8,也就是歐洲EH-101「灰背隼」的級別。
中俄聯合研發的「先進重型直升機」(AHL)倒是指標上和CH-53K差不多。塔斯社表示,預計中俄聯合研發的這款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將達到38.2噸,飛行高度上限為5700米。飛行範圍將達到630公裡,最高速度為300公裡/小時。此外,該機內部載重能力將達到10噸,而在外掛貨物時,艙外吊運的起重量為15噸。
2019年天津直博會上展示的「先進重型直升機」(AHL)模型
中國和俄羅斯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的傳聞已久,但受包括新冠疫情在內的一系列因素影響,雙方最終在2021年才籤署合同。在這一研發項目中,中國企業是主要開發商。俄羅斯方面將開發一些零部件,包括變速器、尾槳和防冰系統。
綜合之前新聞,中俄計劃中的2022年首飛,2025年交付,2040年前,俄中計劃聯合生產200架此款直升機的進度表……不怎麼樂觀。按照目前進度,最快出原型機也得到2025年了,只能說繼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