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輕裝連打殘一個重裝旅?印軍戰史吹起牛來,還真敢說

2021-02-18 熊熊點兵

最近,網上出現了不少吹噓印度軍隊的文章,不僅吹現在的印軍,更吹到了歷史上的印軍。當然了,印軍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也被拿了出來作為例證。

然而,還是那句話,我們讀歷史也好,研究戰例也罷,一定要帶著腦子去讀,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自不可取。

本文我們一起聊聊印軍歷史上著名的郎傑瓦拉防禦戰,這場被國內很多人冠之以現代「溫泉關戰役」的戰鬥可是印軍「戰力強悍」的關鍵例證。

在正式展開之前,首先要說明下所謂的溫泉關之戰300人大戰波斯百萬大軍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希臘這邊參戰的人至少在7000人左右,而波斯也沒那麼多人參戰。

而且現有關於溫泉關之戰,基本都是希臘這邊單方面的史料,並沒有波斯這一邊的史料記載。

本文要說的郎傑瓦拉防禦戰與溫泉關戰役有所相似的就是,材料基本也是全部來自於印度單方面宣傳數據,而兵力對比也是以少對多。

戰鬥時間:1971年12月3日夜

戰鬥地點:印度西部沙漠朗傑瓦拉

印軍兵力:旁遮普第23步兵營1個邊防連,全連120人,除步兵武器外,還有一輛配置了M40無後坐力炮的吉普車,以及幾十個燃燒瓶;

巴軍兵力:59式坦克65輛、63式裝甲車等車輛138輛、5門野戰炮,總兵力2800人。

很多文章描述時將巴軍兵力稱為是一個坦克團,但實際上就這個兵力規模可不僅僅是一個坦克團的問題了,而是一支旅級的裝甲機械化部隊了(坦克團沒那麼多步兵)。

一個機械化旅PK1個位於沙丘地帶防禦的輕裝邊防連,按照常理來看,肯定如砍瓜切菜般順利,然而巴軍在當晚並沒有拿下印軍的陣地。

天亮後,印度空軍及印軍主力部隊趕來助戰,巴軍潰敗。

戰後印軍統計:擊毀或俘虜了59式坦克48輛(其中空軍戰績14輛)、63式裝甲車50多輛、卡車50多輛,擊斃巴軍200餘人(按照正常的傷亡1:3的比例,巴軍還應有600到700人的戰傷人員)。

印軍的損失是:2人。

首先說下結論,郎傑瓦拉防禦戰印軍肯定是打贏了,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一個簡裝的邊防連擋住了巴軍一支旅級機械化部隊一夜,這個事實變不了。

但是關於戰果,恐怕還真得說道說道了。

戰鬥是在夜間進行的,巴軍的主力是59式中型坦克部隊,印軍這個邊防連只有M40無後坐力炮和幾十個燃燒瓶能對巴軍坦克構成威脅,其他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就是撓痒痒。

無後坐力炮去反坦克實際上是無奈之舉,更何況印軍1門無後坐力炮要面對65輛巴軍坦克,光憑這門炮就挨個將59點名,而59式坦克連像樣的反擊都打不出來的話,那麼巴基斯坦軍隊還是解散算了。

而按照印軍戰史描述,巴軍的坦克和印軍是發生了近戰的,印軍使用了燃燒瓶來摧毀坦克。

我們知道,燃燒瓶是步兵部隊反坦克的無奈之舉,通常情況下以這種方式來反坦克,步兵要付出重大傷亡。且不論坦克自身火力的殺傷,就是橫衝直撞的坦克隨意碾壓,都能讓步兵們付出一定的代價。

然而,印軍僅僅是陣亡了2人。

說句難聽的話,就是巴基斯坦陸軍將34輛59式坦克、50多輛63式裝甲車和50多輛卡車停在一起,2800名步兵在旁邊幹看著,就讓印軍這一連步兵挨個兒炸,也得炸一晚上,而且近距離使用燃燒瓶,自損也不止是2人。

所以,說印軍戰報中戰績沒有注水,可能性真不大;而戰損沒有縮水,可能性也真不大。

如果當晚巴軍真有印軍描述的這個兵力規模,那麼可以這麼說,這一支機械化部隊直接碾壓過去,印軍這一個輕裝連都沒有辦法。畢竟當地的地形又不是關隘口,而且印軍又沒有充足的反坦克兵器。

當晚,巴軍沒有過去肯定有自身的問題,從戰後巴軍指揮官穆斯塔法少將被處理來看,其至少是在指揮上犯了錯誤,可能誤判了印軍的兵力規模,或許是別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沒有全力進攻。

當然了,巴軍到底有沒有那麼多兵力也是後話。

其實關鍵性的戰鬥是,天亮後印度空軍的參戰和印度陸軍主力部隊的反攻。

在光禿禿的荒漠中,空軍對地面裝甲部隊就是屠殺,實際上巴軍的絕大多數損失應當都是空軍在白天洗地後造成的。

但是再看印軍的戰果,就給空軍分了14輛坦克。而34輛坦克、50多輛裝甲車和50多輛卡車是那個邊防連幹掉的,而且還是夜戰幹掉的。

當時印軍可沒普及什麼夜視器材,輕裝武器對59式中型坦克的殺傷效果並不會很理想(做個對照,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我59坦克參戰80輛,最終僅有5輛被徹底擊毀,而與59坦克對戰的越軍兵力和反坦克火器可比一個簡裝邊防連多得多)。

尤其印軍這個連戰損只有2人,更不符合常規。

所以比較可能的一個情況是,巴軍攻擊部隊因為某種原因當晚並沒有全力猛攻印軍這個守備陣地,雙方只進行了輕微交鋒。

但是天亮後,由於印度空軍的出現,暴露在空中火力之下的巴軍被大量殺傷,進而潰敗。

而印度這邊將空軍戰績和其他參戰部隊的戰績劃到了印軍這個邊防連單位,再注點水,造出了一個以少勝多的戰例,以方便其宣傳,鼓舞全軍的士氣。

有人可能會問,印度還能做出這種事兒?

您還別不信,印度在1962年與中國的戰爭中也不是沒「造」過英雄,Jaswant Singh Rawat,這個印度兵獨自守一個山頭3天之久,殺死了300多解放軍官兵。

我軍統計,當時戰鬥損失一共為722人,有一半犧牲於這個印度兵之手的話,那麼其他數萬參戰的印軍士兵是豬嗎?

而且我軍戰史中也從未提及有過3天還打不下的山頭……

1比300都能瞎說,2比200多外加幾十輛坦克,上百輛戰車又有什麼不能說的?更何況巴軍最後確實是敗了,印度發揮的餘地更大。

只不過拿這種戰例說事兒,證明印軍如何如何,又和上面提到的那個1對300的戰例有什麼區別呢?

歡迎關注「熊熊點兵」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熊熊點兵」,每天都有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印度人的嘴,恆河的水:炸一隻烏鴉,都能吹成「殲敵三百」!
    本來自己做出了無恥的事情,最後還被中國軍隊反殺,一個連的人員在冷兵器交鋒中戰損(註:戰損不僅僅指死亡,還包括負傷及被俘),一個營規模的人員四散奔逃。而且這還是印軍第3師從全師1萬多人中,精挑細選來的精銳。結果被打成了潰不成軍之後,印度人還恬不知恥,又開始編造中國軍隊的傷亡數字了。而在編數字這方面,印度人要說自己是世界第一,恐怕只有當年的韓軍能與之一爭了。
  • 面對3D列印,印軍會派廓爾喀僱傭兵上陣嗎?
    印度敢這麼狂妄,其實還是有點底氣的:因為印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次還真沒來。而且印度這幾天的表現似乎還有前來找場子的想法,筆者估計如果印軍還想越境找場子的話,下一批來的很有可能就是他們——號稱「彎刀勇士」的廓爾喀僱傭兵,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支隊伍。
  • 一支重裝合成旅緊急出擊,莫迪向白宮求助,俄感嘆:火力超越美軍
    近年來,印軍十分熱衷挑起邊境衝突,頻繁對鄰國發起挑釁,為在軍事摩擦中佔據優勢,印軍往邊境地區部署大量重武器和士兵,就連剛到貨沒多久的陣風戰機也被開赴到邊境前線。現在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高原地區環境也更為惡劣,印軍也開始明白與鄰國之間的差距。近日一支重裝合成旅緊急出擊,在高原地區進行大規模軍演,印軍瞬間開始緊張,莫迪向白宮求助,希望美軍能給予援助。
  • 印軍偷牛,解放軍亮刀?過去三天邊境發生了啥?
    印軍官員質疑解放軍用「野蠻武器」對付他們,但中方卻表示,解放軍所攜帶的近戰武器(類似於「關公刀」)是中國武術文化的一部分。       據《印度教徒報》報導,印軍面對中方部隊,採取了強硬的方式回擊。這種所謂的強硬方式,正是印度士兵的開槍警告。
  • 幹掉印軍一個連,還原4名烈士參與的加勒萬河谷衝突
    6月15日下午5點多,在加勒萬河谷,印軍第81旅(一說70旅)比哈爾聯隊第16營營長桑託什·巴布(Santosh Babu)上校,率領一夥印軍,再次越境闖入中國實控一側進行公然挑釁——據印媒報導,印軍被俘獲的總數在50人左右,中方後續先是釋放第一批35人,第二批10人,包括1名中校、2名少校(可能是副營長與各連連長)。印軍喪生20~30人,被俘近50人,受傷總人數約100人。也就是說,人數遠處於劣勢的解放軍,用棍棒和石塊幹掉了印軍一個連。
  • 15萬噸物資儲備,就敢這麼飄?
    兒這對於一線供應甚至要靠僱當地民眾來完成的印度來說,刺激是巨大的。不少印度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甚至還攻擊視頻造假。為了扳回一局來,印度軍方和媒體策劃了最近的這一波物資供應「沒有問題」的宣傳攻勢。那麼印軍的後勤供應真的如其所言,沒有問題了嗎?當然不可能了。
  • 印軍設置帶刺鐵絲網挑釁中國,解放軍特戰部隊出動
    他還指出,「印度軍隊也相應的增加了部署。」針對7日班公湖南岸的鳴槍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印軍再次非法越線挑釁發表談話指出,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控現地局勢。
  • 已打到家門口!美國在印度邊境進行聯合軍演,我們回擊的機會來了
    據了解,演習中美軍將派出包括一個旅指揮部和一支營戰鬥隊的特遣部隊,共250 人,他們來自一個史崔克裝甲車旅戰鬥隊。印度參演的是來自克什米爾地區的輕裝步兵旅指揮部和一支營戰鬥隊參加演習。如此明顯的邊境戰鬥演練可是挑釁味道十足,也充分暴露了拜登以印製華的不軌企圖。具體情況咱們接著看~先說美國這個史崔克裝甲車旅戰鬥隊。
  • 解放軍連戰連捷,印軍欲執行「焦土政策」,提斯浦爾軍民大潰逃
    解放軍軍邊防部隊先首殲滅了入侵克節朗河谷的印軍第7旅,然後乘勝追擊,收復了藏南重鎮達旺。第二階段的戰鬥中,解放軍又向西山口-邦迪拉一線展開反擊,與此同時急調54軍130師向瓦弄之敵第11旅展開還擊。解放軍攻勢如火連戰連捷,全部殲滅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4個旅,部分殲滅印軍4個旅,俘虜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
  • 中越戰爭中的巔峰對決,我軍與越軍王牌首次較量,越南精銳被打殘
    當晚13軍召開緊急作戰指示,命令39師擔任阻援任務,攻佔代乃地區,抗擊敵316A師東援。一提到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一個月打到越南首都河內附近」,「斃敵數萬人」,「教訓了越南」,這些標籤都是我們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的軍功章。殊不知,這些榮譽都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用熱血和犧牲換來的。
  • 解讀:一個英雄連隊的打贏密碼!
    對一個連隊來說,打贏一場戰爭不是什麼難題,難的是幾十年以來,全面過硬,長期過硬;邱少雲生前所在連——陸軍第47集團軍某旅九連就是這樣一個連隊。革命時期,九連以革命紀律性強,敢打硬仗、惡仗,善打伏擊戰、白刃戰而威名赫赫;新時期,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深刻變化,他們緊跟黨的步伐,遵循訓戰法則,嚴格訓練紀律,靠真難嚴實推進實戰化,訓練水平不斷躍升,湧現出了「特戰尖兵」楊佔潭、「全能選手」李通、「尖刀班長」馬波等一批批緊盯實戰不斷向打贏靠攏的鋼鐵戰士;戰士響噹噹,連隊也是鋼鐵拳頭。
  • 《亮劍》裡孔捷的獨立團楊村之敗,在歷史上還真有八路軍遭夜襲的原型
    而在歷史上還真有八路軍遭日軍夜襲的原型,不過並不是日軍特戰部隊,而是普通的日軍部隊。    在《亮劍》裡,孔捷的獨立團在楊村遭到日軍山本一木特戰隊的夜襲,損失慘重。獨立團傷亡超過三百人,2營被打殘,而日軍只留下了一地的彈殼和一頂鋼盔,連一根汗毛都沒傷到就全身而退。
  • 闡史官|1962年中印之戰活捉了印軍準將
    印軍先後製造了「繼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擇繞橋事件」,繼續佔領中國大量領土,而且開槍打死、打傷百餘名中國邊防軍人。到了1962年,印度在班公湖地區已經建立了近40個哨所。中國巡邏隊發現,印度不僅在麥克馬洪線沿線建立了很多哨所,在克節朗河谷地區,還越過麥克馬洪線約4英裡,在一個叫扯東的村莊建立了一個哨所。印軍指揮官將其命名為多拉哨所。
  • 天下 | 印軍控制了班公湖南岸山頂,激怒中國,打不打?!
    這是一個位於班公湖南岸的小村莊,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道拉伯格玉爾地(也叫鬥拉特別奧裡地)」,我們在後文中將統一DBO機場的叫法。DBO機場附近的楚舒勒村比它更加有名一些,同樣修建有一個野戰機場。但是對印度方面來說,DBO機場還真的算一個有戰略價值的要點。1962年之前,在中印邊境地區,印度軍隊所依仗的一大優勢,就是擁有數量不少的運輸機,能夠為一線部隊提供補給和傷病員後送。
  • 僱傭兵為啥不敢來中國?毛主席有句很經典的論斷,點明了原因
    這份戰鬥報告很長,也沒有一個字提到廓爾喀僱傭軍(混編在英軍中),但其中有一部分提到了肉搏戰,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比起洋人老爺,這些敢於肉搏的英軍士兵幾乎都是廓爾喀人。廓爾喀兵團被擺在克節朗地區的最前線和關鍵節點上,而解放軍157團1營迂迴章多時,就遭遇了廓爾喀聯隊一營的兩個連——這支「王牌」軍保護的是印軍第七旅旅部。解放軍戰史記載:火力急襲後,步兵從兩翼鍥入敵營,展開近戰。
  • 對印第1戰計劃殲敵1個營,張國華改為1個旅,毛主席:讓他們打
    當時,駐紮在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王牌第7旅的部署十分奇怪,它像一個短腿的「T型」,與解放軍直接對峙的正面十分寬,而縱深卻極淺。與此同時,為了應對解放軍可能的進攻,第7旅還將駐守的各個據點修建得十分接近。所以,根據我軍已經佔據兵力優勢,準備充分,有能力將印軍一個旅全部吃掉的情況,陰法唐等人提出:與其殲敵一個營,還不如將其一個旅全部殲滅,打一個營也是打,打一個旅也是打,打一個營麻煩還多,不如狠下心打一個旅。
  • 向敵人的豐田和中興學習 俄軍放棄重裝戰車換用皮卡
    紹伊古的俄式輕騎兵根據俄軍方線人的消息,俄軍配備皮卡的輕裝步兵營將隸屬於摩託化步兵旅,作戰中模仿ISIS極端武裝的「閃擊戰」手法,滲透和迂迴敵方重裝部隊的間隙,車上攜帶必須的全部給養,利用速度優勢直抵數百公裡外的後方
  • 一言不合就「驕兵必敗」,為啥在有些人眼中,外軍就說不得?
    而對各國軍隊的武器、戰力、規模、戰史等分析也是經常能見到的。既然有分析就會存在結論和評價,如果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那麼自然大家都能認可。比如說美軍依然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這就沒什麼疑問。可你要說美軍的軍紀是世界上最嚴明的,這就是睜眼說瞎話了。
  • 美印印度洋軍演要掐中國咽喉,中國可打印度三處命門直下印度洋
    道理很簡單,美軍不敢在南海擦槍走火,在南海的雙航母軍演草草收場。有些人大呼要打起來了,氣氛一觸即發,可是兩天的時間就洩氣了。在南海掀不起風浪,到印度洋就能興風作浪?張牙舞爪的美軍越來越被看扁看癟。印度媒體說,印美在印度洋軍演厲害,是要掐住馬六甲海峽,卡住中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中國完了!一伏降一物,印度根本不敢在印度洋生戰,更不敢去封鎖馬六甲。原因很簡單,印度的命門捏在中國手裡。你敢在印度洋生戰,中國就從三路打進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