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簫仗劍走天涯 一覽世外繁華 ▲
2月2日,從中國武漢返回峇淡島機場的印尼學生下機之後,全身被噴灑消毒劑,之後送往納土納群島一個軍事基地隔離14天(圖源:路透社)文章來源:聯合早報
作者:沈澤瑋
圖片、視頻來源:網絡
編輯:江上波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兩個月來襲擊全球多個地區,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度尼西亞至今安然無恙,截至昨晚仍「零確診病例」。印尼保持的「良好紀錄」令人刮目相看。這個擁有逾2.6億人口、每年吸引逾200萬中國遊客的千島之國,如何將冠狀病毒擋於門外?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去年底在中國武漢暴發,兩個月來襲擊全球多個地區,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度尼西亞至今安然無恙,截至昨晚仍「零確診病例」。
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院一份研究報告上周指出,如果按武漢的離境國際航班頻率估算,每天從武漢飛往印尼的乘客平均100人,按理印尼應該有一至10名冠病確診病例。對於印尼至今沒有病例報告,上述研究報告的評估是:「可能存在未被察覺的病例」。
對於外界的質疑,印尼衛生部長德拉宛本周二(11日)斬釘截鐵回應:「沒隱瞞什麼。」
據法新社報導,德拉宛怒批美國人的報告「是一種羞辱」。他說:「他們可以感到疑惑,但事實就是如此,零確診病例。」
中國安徽省5日上報了一起確診病例,病患曾到過武漢和峇里島。
據《雅加達郵報》,這個病患在1月22日——武漢封城前一天,從武漢飛往峇釐島度假。在島上玩的七天裡,他都沒出現任何症狀。1月28日,他飛回上海,再從上海返回安徽淮南家中後出現症狀。2月5日,他確診患病,至今仍不確定是在武漢還是峇釐島染病。
這個消息如平地一聲雷,劃破印尼的平靜,但「零病例」神話似乎沒破滅的跡象。
印尼衛生部疾病管制及預防局秘書長艾瑪德周四(13日)出面回應,那名中國病患可能是從峇釐島飛到上海之後染病的。艾瑪德稱,峇里島至今無確診病例,當地環境「不足以讓人染病」。
即使那名中國病患真的是在峇里島染病,印尼保持的「良好紀錄」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這個擁有逾2.6億人口、每年吸引逾200萬中國遊客的千島之國,如何將冠狀病毒擋於門外?
綜合各媒體報導推測分析,有四個可能原因:
一、印尼的冠狀病毒檢測不到位;
二、印尼高溫氣候可殺死病毒;
三、印尼人少吃生肉和野味;
四、印尼人抗病毒的免疫力較強。
截至本周四,印尼官方稱已檢測77人,71人證實未染病,六人檢驗結果未出爐。對於外界質疑印尼不具備檢測病毒能力,德拉宛強調:「我們都有檢測試劑盒,都是經鑑定合格的。」
艾瑪德也說,印尼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標準,以兩階段方式篩檢冠病病毒,快速測試的方式與澳大利亞及新加坡的做法相同。
艾瑪德還說,印尼有三個機構負責冠狀病毒的檢疫,包括衛生部國家健康衛生研究院的醫藥研究中心、泗水愛爾朗加大學的熱帶疾病研究中心以及艾克曼生物醫藥研究院,都有獲得世衛認證的生物研究實驗室。
不驗就沒病?
儘管設備都到位,印尼官方因為費用太貴,所以不對從湖北武漢撤離的238名學生進行篩檢。這種悠悠然的「佛系」抗疫做法引起外界擔憂:是不是因為沒驗,所以沒病?
印尼本月2日將學生從武漢接回國,在他們身上噴灑消毒劑後,送到納土納群島隔離14天。
據亞洲新聞臺報導,印尼衛生部高級官員溫德拉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們都健康」,而且標準操作程序沒規定要對每個人進行篩檢。
溫德拉還說,檢測花費昂貴,每人至少要測兩次,所以只有當被隔離者身體不適時才檢測。「這不表示我們不會做(篩查),該做的時候我們會做。」
高溫殺病毒?
假設官方該做的都做了,那印尼零確證病例的一個可能原因是——高溫氣候。
印尼時代網(Tempo)報導引述呼吸內科專家埃琳娜說,「病毒在高溫會被殺死,一旦接觸到空氣和高溫就無法生存」。印尼日惹加查瑪達大學的獸醫系教授瓦斯圖也說,冠狀病毒在印尼無法存活太久,因病毒會接觸到高溫和太陽。
不過,世衛至今並未證實高溫可殺死冠狀病毒的說法,而同是高溫氣候,怎麼解釋印尼的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有確診病例?
答案可能藏在每天與城市人為伴的冷氣機。
印尼在2003年沙斯戰役中只出現兩個疑似病例。對此,2011年香港大學一份報告指出,印尼的高溫和潮溼氣候可能是沙斯病毒無法大規模傳播的主因,而新加坡和香港慘遭沙斯病毒肆虐,可能是因為這兩地民眾大量使用冷氣機,低溫給病毒提供了傳播途徑。
印尼人習慣吃煮熟的食物
如果不相信疫情跟天候及冷氣機有關,那埃琳娜醫生給出另一原因——飲食習慣。她認為,印尼人吃得比較簡單,「跟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吃的食物可能包含攜帶病毒的蛇和蝙蝠不同」。她還指出,印尼人習慣只吃煮熟的食物,病毒最容易在溫度較低的生肉滋生,「如果暴露在高溫中,病毒將死亡」。
不過,說印尼人完全不吃野味也不準確。
印尼政府為加強防疫而下令北蘇拉威西省的託莫洪市野味市場停售蝙蝠、蛇等野生動物,但當地的蝙蝠餐照樣大賣,食客絡繹不絕(圖源:法新社)
《雅加達郵報》報導指出,印尼有不少人喜愛Paniki(燉蝙蝠)這款菜式,用蝙蝠肉加入椰奶與薑黃粉等香料烹調,而且在冠病疫情波及全球多國之後,這道菜在北蘇拉威西省託莫洪市(Tomohon)仍大受歡迎。
世衛本月11日發布的報告稱,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冠狀病毒和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之間存在聯繫,更具體地說,是與在蝙蝠亞種菊頭蝠(Phinolophus bat)中傳播的冠狀病毒有關。
跟種族免疫力有關?
如果覺得上述原因不具說服力,可以參考印尼衛生部防範與控制傳染病總司長阿農的說法——可能與種族有關。
阿農說,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斷定為何印尼至今仍未有冠病確證病例,但他初步認為,「每個人對抗冠狀病毒的免疫力不同,不同種族(ethnicity)的免疫力也不相同。」
阿農沒進一步說明細節。如果與種族有關,那是不是基因的問題?
從檢測不到位到種族免疫力差異,各種關於印尼零病例的解釋都有,但仍無權威性答案。
與此同時,世衛顧問隆尼尼警告,世界三分之二人口最終可能會染病,比目前官方統計的約6萬人多出數十億。隆尼尼的模型是基於數據顯示,每個感染者通常會將疾病傳給另外兩到三個人。
人口大國印尼的零確診奇蹟還能保持多久?對小市民而言,沒辦法顧慮那麼多,有沒有人染病都好,日子照樣過。
據一名經常往返新加坡和印尼的雅加達市民說,「大多數人對印尼零病例應會疑惑,但也只能靜觀其變「,整體氣氛並不緊張。
但一名雅加達記者告訴《聯合早報》:「一般人沒質疑政府『零病例』的說法,除N95口罩大賣外,超市裡沒人瘋狂搶購東西。」
印尼前副總統:病毒或已入侵國門
不過,印尼紅十字會總主席、前副總統尢索卡拉不排除冠病病毒可能已入侵印尼,只是印尼人病倒之後都不知道自己染病。
印尼紅十字會總主席、前副總統尢索卡拉說,印尼可能已有人感染了,但以為只是發燒或骨痛熱症(圖源:網際網路)
《紐約時報》引述尢索卡拉說:「新加坡管得很嚴,但病毒還是進去了。印尼可能已有人被感染,但他們以為只是一般發燒或骨痛熱症。」
印尼人口分布於6000多個大小島嶼,尢索卡拉擔心疫情一旦爆發,偏遠地區的應對能力不足,因為偏遠地區主要靠社區保健中心提供醫療服務,而這些保健中心通常資金不足。
尢索卡拉說:「我們有很多港口城市,它們有不同的應對能力。雅加達的醫院可檢驗病毒,但在弗洛勒斯(Flores)的社區保健中心或蘇拉威西呢?它們的能力肯定有限。」
根據世衛2018年的一份報告,按國際標準,印尼的衛生醫療系統資金和設備都不足,醫生、護士和接生婦也不夠。
不過,世衛駐印尼代表帕拉尼薩蘭打氣說,印尼已竭盡所能做好應付疫情的準備了,包括設立預警系統以及各處100所醫院可充當救治中心,可有效防疫及救治病患。
至今印尼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包括,暫停中國公民入境免籤及落地籤,禁止14天內曾赴中國的旅客轉機或入境,並自本月5日起暫停印尼往返中國大陸的所有航班。
峇里島會成為疫情隱患嗎?
峇里島是中國遊客鍾愛的旅遊點之一,在航班停飛令發出之前,大批中國遊客已趁春節假期湧進峇釐島。《雅加達郵報》上周引述中國駐登巴薩總領事苟皓東說,估計有約5000中國人還在島上。
雖然中國派出專機要把國民載回武漢,但只有60多人響應回國,其餘全部選擇留在峇里島,當地政府也承諾為中國遊客延長逗留籤證。
面戴口罩的中國遊客2月8日抵達峇釐島登巴薩國際機場(圖源:法新社)
近5000人在峇釐島趴趴走,這會不會成為疫情隱患之一?
對在島上經營小旅館的老闆娘雅尼來說,人多不是問題。她告訴《聯合早報》:「有遊客來才是好事啊。」
雅尼說,島上情況如常,到機場接客人的時候也只看到零星幾個人戴口罩,大部分是東南亞遊客,「可能大家沒有很關注病毒問題吧」。
她表示相信印尼政府認真防疫,也相信在報章上看到「高溫會殺病毒」的說法。
總之,關於病毒的種種傳言,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或許是上蒼保佑吧,印尼政府始終堅持,保護罩沒破洞。
病例掛零 經濟仍受損
東協國家當中,至今確診病例掛零的國家除印尼外,還有緬甸、寮國與汶萊。其中,緬甸和寮國都跟中國接壤,人員往來密切。
緬甸和雲南、西藏接壤,中緬邊境線北起西藏,南到雲南西雙版納,全長約2186公裡。
由於邊防加強管制以及中國進口商暫停營業,緬甸東北邊境小鎮木姐的貿易幾乎完全停頓。
推薦閱讀
12月18日,在這個令川普刻骨銘心的大日子裡...
美國除掉蘇萊曼尼的戰略視角與反思
川普的女譯員火了...
聚焦中美科技競爭 | 一文詳解當前最令美國焦慮的中國優勢領域
貿易戰休兵之際 美國朝野醞釀中國新政策
亞當 · 希夫,為何令川普又恨又怕?
川普「精確預測」協議達成日期 喜悅之下開始裝修...
白宮 山雨欲來風滿樓
德蕾莎·梅伊:英國政府無法找到一位新的駐美大使
川普:發動貿易戰好處忒多!英媒給中國支招
一個老外眼中的「中美主播辯論賽」
全球研究中心發布《5G的地緣政治與全球競賽》報告
美國國會就「美國對中國戰略」舉行聽證會 激烈辯論怎樣「弄對與中國關係」
【關於版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的版權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可能會存在失誤和使用不當的情況,如轉載的某篇文章或文章中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存在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及時聯繫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