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真相|「九一八」,不能不知的8個歷史真相

2021-02-13 新華網


1931年9月18日,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天。這天晚上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所屬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經過長時間密謀和精心策劃,炸毀了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路,栽贓嫁禍於中國守軍。以此為藉口,日本關東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炮轟瀋陽北大營和兵工廠,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今天小編為你一一解讀……

真相一 日本蓄謀已久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主持召開「東方會議」,制定《對華政策綱要》,確立先佔領中國東北、內蒙古進而侵佔全中國的侵略擴張政策。圖為會議現場。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把侵佔東北作為其吞併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首要戰略目標。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強迫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侵佔朝鮮、中國的臺灣、澎湖、遼東半島,並攫取在中國設廠、開礦等特權。1904年到1905年間,日俄在中國東北交戰,日本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非法獲得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駐軍權利,並攫取了中國遼東半島、旅順、大連及長春到旅順鐵路的權益。

1927年夏,日本政府強化對華侵略政策。田中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圖謀侵佔「滿蒙」的「根本政策」,拋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對日本的生存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公然宣稱「惟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如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中國。」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侵佔中國野心的大暴露。在此前後的中國國內形勢,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利、四分五裂。國民黨把消滅共產黨作為首要任務,連續發動對江西中央蘇區和各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軍事「圍剿」。九一八事變爆發兩個月前,蔣介石在告全國同胞書中,說什麼「當此赤匪、軍閥、叛徒與帝國主義者聯合,生死存亡間不容髮之秋,自應作安內攘外之奮鬥」。由於國民黨實行「惟攘外必先安內」基本政策,使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野心更加狂妄,終於釀成戰爭的大禍。

真相二 不抵抗終釀惡果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民眾

對日本的侵略行徑,舉國震驚、各界憤慨。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2萬人,東北軍有20萬。除有小部分進行軍事抵抗外,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後,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傳達張學良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由於奉行不抵抗政策,日軍300人就擊潰了北大營的8000守軍,9月18日當夜很快攻佔北大營,第二天佔領了整個瀋陽城。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裡,東三省大好河山淪入敵手,3000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九一八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內一片慌亂與無能。黨政軍要員發表的談話、講演,語調語氣多灰色陰沉,或有慷慨激昂之詞,也多是空話。當時,蔣介石坐鎮南昌,忙於紅軍的第三次軍事「圍剿」。9月21日,蔣介石召集緊急會議,商討對日方略:以日本侵佔東北的事實,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訴,發布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國人鎮靜忍耐,努力團結,準備自衛,並信賴國聯公理處斷。

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惡果,使日本的侵略欲望更加膨脹,肆無忌憚地擴大侵略戰爭,明目張胆地為其侵略行為詭辯。

真相三 美日曾有「秘密諒解」


李頓與顧維鈞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不僅是對中國主權領土的嚴重侵犯,也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公開挑戰。

蘇聯政府致電中國表示同情,對日本侵犯蘇聯在中東鐵路擁有的權益提出強烈抗議。但與此同時,出於自身利益和在中國東北的權益,為避免與日本直接衝突,九一八事變後,蘇聯政府兩次向日本致函表示,對於中日衝突將採取不幹涉主義的中立立場。

九一八事變前一天,美國國務卿與日本駐美大使出淵勝次達成一項秘密諒解:美國保證不幹涉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日本則保證其在中國東北的行動應限於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佔錦州,並向錦州以南進犯時,美國國務卿史汀生才照會中國和日本,宣布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幹涉,違反了凡爾賽和約,美國政府對此不予承認。由於沒有採取遏制日本侵略的具體行動,美國的這一政策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1931年12月10日,在中國代表一再要求下,國際聯盟通過決議,決定由英國人李頓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國代表組成調查團,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

1932年2月,調查團從法國出發,一路上邁著蹣跚的步子,歷時兩個多月才抵達瀋陽。國聯調查團在東北進行了總共6周的所謂實地調查,起草了共14萬多字的調查報告書。總體上看,調查報告書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列強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綏靖政策。李頓調查團報告書一出籠,全國人民表示強烈反對。1932年10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出通電,指出這個報告書「公開地最無恥地宣布了瓜分中國的新計劃」,號召全國民眾武裝起來,「以革命的民族戰爭,來撕碎李頓的報告書」。

真相四 中共連發抗日宣言

九一八的炮聲,震撼著中華大地,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各界群眾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以《申報》為首的報刊在國內掀起了號召抵制日貨、要求抗日救國圖存的聲音。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其他各種抗日武裝力量。

處在國民黨白色恐怖包圍中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積極倡導挽救民族危亡,推動著全國各地的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開展。九一八事變後,中共中央接連發表宣言,指出日本強暴佔領東三省的事件,是世界新的帝國主義強盜戰爭的初步,號召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驅逐帝國主義滾出中國!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政權發出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最強音,同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昭示著中國共產黨在以後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成為抗擊侵略者的強大力量,成為全民族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的共識;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成為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心聲。

「當年,九一八事變中的槍炮聲,讓那些善良的人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

今天,紀念九一八事變的防空警報,昭示我們要時刻牢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真相五 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是誰


王鐵漢

日寇曾經認為中華民族是一盤散沙,卻沒想到有人違抗「不抵抗」的命令打響了抗日第一槍。這個人就是來自遼寧盤山的王鐵漢。

據史料記載,「九一八」時北大營是王以哲第7旅駐地,王鐵漢時任620團團長。

王鐵漢曾說起,當時旅長王以哲因參加水災賑濟,不住在營房。日本人進攻北大營時,上面不斷傳來「不許抵抗」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對進入營房的日軍,任何人不準開槍還擊,誰惹事,誰負責。」

於是,一場沒有抵抗的屠殺開始了。據史料記載,日本兵一開始都是用刺刀扎,東北軍士兵赤手空拳,被扎死的很多,鑽到床下的士兵都被機關槍掃射而死。

為了帶領兄弟們突圍,王鐵漢冒著違抗軍令的風險,命620團士兵待日軍一走近就開火。

真相六 未出版就傳唱全國的歌


918事變後,東北錦繡河山淪陷敵手。東北軍官兵,東北百姓,攜妻帶子被迫流亡關內。此時,出現了一首歌曲,它還沒有出版,就在民眾及東北軍中傳唱,而且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它不僅唱出3000萬東北同胞悲慘遭遇和悲憤之情,更唱出了全國軍民一觸即發的抗戰呼號。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電令時任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保存實力,消極對待日本關東軍的挑釁,致使東北軍官兵被迫流亡關內,心頭都鬱結著悲苦怨憤。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聽他們控訴「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聽他們對失去故鄉、親人的思戀。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毛澤東曾經這樣說過,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願時,行至十里舖,張學良將軍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這時,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將軍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內,用事實來答覆你們。」可以說,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來在《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與任務》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傷心斷腸。」上個世紀60年代,周總理指示,將《松花江上》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可見當年這首歌曲的流傳和對中國人民抗戰,有著巨大的影響。

真相七 一封烈士的遺書


趙一曼

「九一八」事變不久,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存亡,趙一曼舍子從戎、奔赴東北。她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活動,而後帶領一支遊擊隊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紅槍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一次激戰中,趙一曼受傷被俘。負責審訊她的日本軍官大野,為了獲取所需情報,一邊以藥物治療維持趙一曼的生命,一邊軟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戰術」進行逼供,但無論是對肉體的摧殘還是精神上的折磨,趙一曼崇高的革命氣節和無畏的民族氣概始終讓日寇一無所獲。

在無聲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韓護士暗中幫助趙一曼越獄,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窮兇極惡的日寇最後對趙一曼動用了電刑,企圖通過破壞神經達到讓她開口的目的。殘忍的電刑下,趙一曼終於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為她的幻覺中,出現了她至愛的兒子、祖國和人民……日寇絕望了。在赴刑場的列車上,趙一曼提筆給兒子寫下了遺書:我的親愛的可憐的寧兒,媽媽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什麼是犧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媽媽的懷抱裡;而在今天以後,媽媽卻只能留在你的記憶裡了。我親愛的兒子,媽媽對的起你,因為媽媽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兒子,媽媽又對不起你,因為你還要艱難地活著。趕快長大成人吧,我的寧兒,長大成人之後,你要自豪地告訴所有的人,你的母親叫趙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當日,帶著對兒子的無限深情,趙一曼從容就義,年僅31歲。

真相八 東北抗聯牽制日軍76萬


「東北抗聯」英模部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於1931年9月20日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據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號召東北人民開展遊擊戰爭,打擊侵略者。在此後的14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抗聯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英勇戰鬥,前僕後繼,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為光復東北、取得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據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10餘萬次,牽制76萬日軍,消滅侵略者18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84年後,這個秋高氣爽的勝利紀念日,「東北抗聯」英模部隊方隊和抗聯老兵代表分別在世界矚目中緩緩行過天安門廣場,他們自豪地挺起胸膛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他們也再一次無聲地註腳著——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軍報記者公眾號綜合解放軍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整理)

來源:軍報記者


相關焦點

  • 918事件的真相是什麼?張學良為什麼下不抵抗命令?
    918發生以後,東北軍受令不抵抗撤退到錦州,在錦州挨炸。日軍編制裡沒有飛機,轟炸用的是東北軍自己的飛機。    那麼張學良為什麼下不抵抗命令?918事件的真相是什麼?第一,918到底是誰的責任      在接受唐德剛採訪時,張學良說:「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裡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蔣介石)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 九一八事變,不可不知的歷史真相!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並未做出激烈反擊,北大營近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多人的日軍擊潰。1931年9月19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12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淪陷。
  • 九一八,作為中國人要知道的8個歷史真相!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北郊一段南滿鐵路的路軌,製造藉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圖為燒毀中的北大營。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民眾雖然兩門大炮不能從根本上提升關東軍的裝備,但在狂熱的好戰分子看來,已經是強有力的支撐了。最終,密謀小組商定在9月28日晚行動,理由之一是「炮兵訓練需要時間,9月28日預計能小有所成」。
  • 《田中奏摺》與日本侵華具體步驟真相
    8月15日,日本政府召開「大連會議」決議要解決所謂滿蒙懸案。1929年4月9日在東京召開「對滿蒙策」大會議。1930年12月7日,日本拓務省擬定「併吞滿蒙之秘密計劃」1931年九一八爆發。經濟計劃,以刺刀大炮開路,這就是歷史的本來面目 --在1927年到1931年這四年,南京政府是如何應對日本的侵華野心呢?
  • 918事變:這段歷史,我們絕不能忘!
    9•18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個沉重的記憶9•18事變距今已經整整85年了歷史的硝煙已經煙消雲散
  • 「九一八」事變後的那個冬天,藏著一個被忽視90年的陰冷真相
    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經歷了關東大地震、經濟危機,國力虛弱:1930年前後,日本一半工廠停工,到處都是失業工人與流民,日元慘遭國際市場拋售,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當然,當時日本經濟還沒有軍事化,以他們的工業基礎,如果像張學良那樣火力全開,這個產能肯定要翻很多倍。這也從另外一角度表明,侵佔東北並不在1931年日本政府的計劃內。)
  • 真相在此還原,歷史從此改變
    傳統攝像機依靠自然或環境光照進行攝像,而紅外熱成像攝像機無需任何光照,依靠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熱能即可清晰的成像。就算士兵在木馬裡隱藏得再嚴實,我們也可以一覽無遺。 其次,目標熱能分布溫度場監測。紅外熱成像攝像機能夠顯示物體溫度場,將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目標表面溫度分布情況。
  • 今年918是什麼日子事件回顧
    那麼918是什麼日子?918事件究竟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紀念918「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被稱為「國恥日」。在國際上,這起事件經常被拿來與納粹德國的國會縱火案相提並論。日軍肆虐東北大地時,國內作戰主力國民黨實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多座城市淪陷,山河破碎。2020年九一八事變是多少周年?
  • 九一八:一名日諜在大連被捕,小鬼子賊心不死
    因為人力情報永遠比科技情報靠譜,所謂大數據不能迷信,關鍵還是在人。歷史在重演?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派遣大量間諜在中國活動,身份五花八門,僑民,商人,妓女,記者,旅行家,攝影師……運氣不好的話就會小命玩完,1931年6月,東北軍在興安嶺地區抓獲四名可疑人士,在一番文明審問後,有人扛不住,招供了帶頭的「農業學家」是陸軍大尉中村震太郎。
  • iPhone 8 Plus也炸了?真相在這裡
    今天,媒體熱傳《蘋果iPhone 8充電時爆裂 電池廠商或與三星相同》等文章及視頻,部分文章出現「二連爆」、「爆炸」等字眼來誘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 重磅推薦 | 有多少人知道中印洞朗地區衝突的歷史真相?
    印度認為,如果中印邊境沒有協議,那麼中不邊界也不能有協議。就是說,中不邊界不能在中印邊界解決之前解決。中不邊界長550公裡,存在著一條習慣線,基本上比較穩定,歷史上也無怨無仇。但是中不邊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地形複雜),留下了一些爭議,分歧比較大的一共有六塊:1、魯林。中國下亞仁青崗鄉東南面,196平方公裡。是中國地界,不丹人可來放牧,但要向中方交草稅。
  • 《731部隊的真相》刷爆國人的朋友圈!
    8月15日,是日本戰敗72周年紀念日。
  • 918事變之痛:40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打不過2萬日軍!
    其實不能看紙面的理論數據。實際上,918事變時期的東北軍很差勁,東北軍只是一開始按照新三軍編練的時候還算是有點現代軍隊的樣子,其他時間都是烏合之眾,垃圾軍隊。給三句話評價:錢最多,裝備最好,戰力最差!1931年,東北軍邊防軍有步兵旅29個,騎兵旅8個,炮兵旅3個。另有獨立的空軍、海軍與屯墾軍,總共約28萬人。此外,省防軍、民團等非正規武裝18萬人,東北軍總數約為46萬人。
  • 張學良晚年道出918事變「不抵抗」原因, 直言怕打不過
    這麼說吧,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東北駐軍不足兩萬,東北軍在東北有七八萬人,在關內十餘萬人。九一八後,日本迅速增兵至十萬。而東北軍不僅不向關外增兵,而是徹底地夾著尾巴匆忙從東北撤往關內,以至於大帥府的大批金銀,東北軍的火炮、飛機等全部扔給了日本。
  • 九一八事變之痛:40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打不過2萬日軍
    1931年,東北軍邊防軍有步兵旅29個,騎兵旅8個,炮兵旅3個。另有獨立的空軍、海軍與屯墾軍,總共約28萬人。此外,省防軍、民團等非正規武裝18萬人,東北軍總數約為46萬人。1924年張作霖向法國訂購了8架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這種全長12.87米,翼展8.94米,時速180公裡,曾打破過水上飛機的飛行高度世界記錄。
  • 【遠望社論】蔡英文不願面對的二二八真相
    顯然,民進黨認為二二八的「真相」還沒有發掘夠,還要繼續深挖、揭露。對於蔡英文屢次強調的「有真相才有和解,有和解才能帶來團結」,我們當然同意。問題是:蔡在說「勇敢面對自己黑暗的歷史,是一個文明國家最基本的態度」時,她真有誠意面對這段歷史的全部黑暗面嗎?如果她只是選擇性凸顯局部黑暗,那麼即使這部分的「黑暗」是事實,但就事件的全貌而言卻是扭曲真相、誤導因果與是非。
  • 918事件|竟然還有不為人知的歷史,跟小編一起探索下.
    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裡,東三省大好河山淪入敵手,3000萬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內一片慌亂與無能。當時,蔣介石坐鎮南昌,忙於紅軍的第三次軍事「圍剿」。「當年,九一八事變中的槍炮聲,讓那些善良的人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今天,紀念九一八事變的防空警報,昭示我們要時刻牢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 還歷史真相:所謂十字軍東徵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題:還歷史真相:十字軍是侵略還是自衛?最近微信上有一個「漲姿勢」文:《一口氣讀懂伊斯蘭》,作者筆法生動幽默,言簡意賅,這類文章很對快節奏的現代人胃口。但是裡面關於十字軍的問題,解釋的與歷史事實有很大出入,可能會造成誤導。按照這個文章說的,歐洲出兵十字軍是因為穆斯林佔領了耶路撒冷。
  • 誰向國際社會揭露了平頂山慘案真相
    從目前搜集到的資料看,漢特從1931年10月到1932年12月,在中國東北連續採訪了15個月,是九一八事變後,數十位來東北的西方記者中停留時間最長的一位。報導東北戰事期間,漢特不懼危險,曾多次面臨各種險情。
  • 俄羅斯解密檔案:韓戰背後的歷史真相
    蘇聯解體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隨著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轟然倒塌,其造成的漣漪不斷蔓延到世界各國、社會各界,尤其是蘇聯解體後,很多隱秘的歷史真相也開始浮出水面。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聯邦總統檔案館和對外政策檔案館公布了一批關係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