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法國大革命時勢造英雄,拿破崙嶄露頭角之戰

2021-03-02 戰爭事典

著名土倫戰役期間,就在大家因為收復土倫的黯淡前景一籌莫展之時,那頭一出現在戰場就能抵上4 萬軍隊,亦能在戰鬥打響之前,就贏得戰役勝利的荒野雄獅出現了。1793年9 月中旬,國民議會的薩利希蒂特派員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同鄉和老朋友、多馬爾坦上尉的校友、法國最傑出炮兵專家杜特將軍的得意門生,年僅24歲的拿破崙·波拿巴上尉來到了奧利烏爾。

 

科西嘉男孩

 

大多數史書認為,波拿巴家族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個古老貴族的支脈。拿破崙的先祖從 16 世紀就開始生活在科西嘉島上,世代以軍人和律師為職業。「拿破崙」這個名字在義大利語中的含義是「荒野雄獅」,這個名字一向賦予波拿巴家族的次子。這個家族的次子也大多選擇從軍生涯,上一個拿破崙·波拿巴是我們熟知這個拿破崙的親叔叔,他於 1767 年在反抗熱那亞統治、爭取科西嘉獨立的戰爭中英勇犧牲。768 年,法國以 200 萬法郎從熱那亞手中購得了科西嘉島。1769 年 8 月 15 日,那個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顫抖的拿破崙·波拿巴降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科修城。此時,他的父親夏爾·波拿巴已經向法國宣誓效忠。因此,從法理上講,拿破崙·波拿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國人。

 

不過這裡有個小插曲,夏爾·波拿巴曾在科西嘉獨立領袖帕斯奎爾·保利(Pasquale Paoli)的麾下作戰。1769 年,保利失敗之後,夏爾·波拿巴曾有兩個選擇,一是隨著保利流亡英國,二是留在科西嘉做順民。夏爾·波拿巴最終選擇了後者。因此,英國歷史學家約翰·霍蘭·羅斯曾半開玩笑地說,拿破崙的另一條命運之路是成為一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

 

在土倫戰役前,拿破崙正在普羅旺斯的海防部隊服役。其實土倫之戰並不是拿破崙的初戰。1793 年 2 月 22 日,拿破崙曾在一位年長的科西嘉上校希撒裡的率領下,參與了法軍對撒丁王國的跨海遠徵。拿破崙當時擔任遠徵部隊的副指揮官,指揮著他自己的科西嘉志願營和遠徵部隊的炮兵,計有一門 6 法寸臼炮和兩門 4 磅炮。遠徵一開始進展順利,結果法軍卻發生譁變,逼迫軟弱無能的希撒裡把部隊撤回船上。也有一種說法,這次譁變是希撒裡和保利的一次陰謀,打算將跟自己政見不合的拿破崙扔給敵人。總之,25 日,遠徵部隊開始毫無秩序地向船上撤退。拿破崙雖然在計劃和指揮上沒有任何責任,但他的初戰就這麼宣告失敗,他的三門炮也不得不被扔在海灘上。由此可見,軍事天才也不是一開始就無往不利的。

左圖是科西嘉獨立領袖帕斯奎爾·保利;右圖是23歲的拿破崙

 

此時的拿破崙早已經放棄了狹隘的科西嘉愛國主義,並不惜為此與科西嘉獨立領袖保利決裂,最後不得不舉家逃離科西嘉島。可以說,步入歷史視野的拿破崙無論是法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蘭西共和國公民。

 

這位法蘭西共和國公民此次到土倫前線一方面是因公路過,另一方面也是想讓薩利希蒂幫忙,使自己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成為候補軍官。薩利希蒂將拿破崙的到來視作「天賜神助」,立即推薦拿破崙接替多馬爾坦少校的炮兵指揮官職務。

臨危受命

 

得益於拿破崙在巴黎軍事學校的優異成績和在拉費爾炮兵團的傑出服役記錄,薩利希蒂的推薦立即就得到了國民議會的批准。就這樣,在命運之神的雙重垂青下,共和國在危急的時刻,獲得了她最需要的優秀炮兵軍官。拿破崙也在最合適的時機出現在了他最該出現的崗位上。

 

指揮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炮兵部隊,去對抗擁有堅固工事和艦炮支援的優勢敵軍。換誰都會對此聳聳肩膀,可拿破崙卻一口答應下來。那麼,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僅僅是路過的拿破崙甘願為了共和國去披荊斬棘、赴湯蹈火而在所不惜呢?

 

這一切可以從拿破崙於1793年8月所發表的一本名為《博蓋爾的晚餐》的政治小冊子裡獲得答案。就是那本小冊子,將一個滿懷自由平等信念和革命熱情的雅各賓派拿破崙展現在世人面前。拿破崙在小冊子裡尖銳地指出: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愛國者和歐洲君王之間的生死搏鬥,即使是僅為權益,人們也應該團結在雅各賓派的共和國事業的周圍。

 油畫:1793年拿破崙在博蓋爾進行晚餐

 

這種觀點在現在的人看起來可能太過激進了。雅各賓派雖然富有行動力,對外毫不妥協,並用雷厲風行的手段解決了土地和物價問題,但是他們行事激進,對國內實行恐怖統治,喜歡革命的暴力對抗反革命的暴力。只不過在逃亡貴族的襯託下,雅各賓派的缺點才能讓法國人忍受。因為就連反法聯盟自己都無法忍受保王黨的醜惡嘴臉。

 

當時英國的馬爾格雷夫勳爵曾經寫信抱怨道:

 

「……一定不要再往土倫送來任何的逃亡貴族了,他們總是敗事有餘。無論是對專制主義、憲法,還是共和國,他們是那樣的偏激和極端,那樣的狂暴。以至於我們必然為他們的互相爭吵而勞心費神。而且他們又是那樣的裝腔作勢、傲慢無禮、唯我獨尊、滿腹牢騷,有了他們就不可能辦成任何事。胡德勳爵(就是前面的胡德海軍上將)反對接收任何保王黨人。」

 

甚至英國政府拒絕普羅旺斯伯爵(路易十六倖存兩個兄弟中的年長者)前往土倫。就是害怕這位聲名狼藉的伯爵把土倫的官員和民眾給噁心回共和國那邊去。

 

對於拿破崙自身來說,法國大革命所賦予他的是一個最有希望的時代。在舊制度下,波拿巴家族那個不是很靠譜的貴族血統,在法國傳統的藍血貴族面前簡直是不值一提。當年布雷澤侯爵僅憑是黎塞留的外甥,15 歲成為上校,17 歲的年紀就任艦隊司令,24 歲擔任相當於海軍元帥的航海大師。可要是換做拿破崙,弄不好只能以上尉軍銜終老一生了。

 

新制度下,「官職給有才幹之人」成為革命格言。原先那些佔據高位的保王黨軍官正絡繹不絕逃出法國,加入到反法聯軍當中。眾多有能力的年輕軍官甚至是士兵被提拔到更高的指揮崗位上,而天才和機遇更加快了他們成為將軍的提升速度。

 

面對這種情況,任何一名有自信心和進取心的軍人都不會袖手旁觀。他必定會勇敢地填補上空缺的職位,給予那些曾經輕視、排擠、嘲笑、侮辱過自己的傢伙們迎頭痛擊!以高傲、自尊心強、雄心勃勃而著稱的拿破崙自然也不會害怕退縮。只會選擇將自己的感情與生命與共和國的事業交織在一起。

 

所以,拿破崙才會在小冊子憤怒地提出,寧肯忍受雅各賓派的苛政,也絕不允許逃亡的貴族們殺回來報復!拿破崙才會在多年後仍對別人說起:「在有一段時間裡,凡是有志氣的人必然會成為雅各賓派,我當時就是其中的一人。」

 

就這樣,土倫的保王黨、反法聯軍的軍隊即將面對荒野雄獅的第一聲咆哮。不久之後,整個歐洲大陸都要在這咆哮聲中瑟瑟發抖!

1792年8月10日,法國大革命中的革命武裝攻擊路易十六所在的杜伊勒裡宮,與路易十六的瑞士禁軍作戰。當時拿破崙正在巴黎,他作為旁觀者,目睹了這一切,還拯救了一名差點被屠殺的瑞士戰俘

科西嘉雄獅

 

拿破崙接任炮兵指揮官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向圍城部隊司令卡爾託將軍正式報導。這位卡爾託將軍是畫家出身,在大革命爆發後,他毅然扔下畫筆進入了革命軍隊。不過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革命之前,這名前畫家最出名的畫作是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創作的騎馬戎裝畫。

 

 因為有在龍騎兵部隊和憲兵部隊的 20年從軍經驗和充足的革命熱情,以及在鎮壓普羅旺斯地區的反革命叛亂有功。卡爾託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從一名上校躍升為將軍,成為土倫圍攻部隊的總指揮。

 

卡爾託自恃有著對亞維農、馬賽等地圍城的成功經驗,對初出茅廬的拿破崙絲毫沒有放在眼裡。當時他穿著鑲有金線的將軍服,傲然闊步地接待了拿破崙,並對年輕的上尉自負地說道:

 

「本將軍指揮若定,對消滅敵軍有莫大的把握,根本不需要旁人協助。但如果你願意同我共享榮譽,本將軍也十分歡迎。」

 

所幸這次跟愉快絲毫掛不上邊的會面,並沒有影響拿破崙的雄心壯志。會面結束後,他立即就開始檢視自己所負責的炮兵資源。可是他馬上就發現,與自己所擁有的炮兵資源之悲慘程度相比,與卡爾託的那次會面簡直是一番美好的回憶。

 

當時土倫圍城部隊的炮兵帳面實力構成如下:兩個拉波普師的野戰炮兵連,三個卡爾託師的騎炮連。這些部隊的 4 磅、8磅口徑加農炮明顯不適合對付土倫的炮壘和港口內的聯軍軍艦。唯一能對圍攻作戰起到作用的只有 6 門 24 磅攻城炮,這些火炮還是剛從馬賽的軍械庫裡發掘出來的。靠這點火力要想拿下土倫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還不待拿破崙著手重整炮兵部隊,在到任後的第二天,卡爾託就命令拿破崙去指揮那些攻城炮轟擊英國的一個分艦隊。可是等到拿破崙趕到炮壘,卻看到了令他哭笑不得的一幕。

 

修築炮壘的拿破崙,他身後那名士兵身穿的是典型的工兵鎧甲

那個炮壘被設在奧利烏爾隘路口附近,那兒地勢不是很高略偏公路右邊。可是它距離海岸竟然有 4 公裡之遠。這個距離正好是 24 磅攻城炮有效射程的兩倍,而英艦的停泊處距離海岸還有 800 米。也就是說,卡爾託實際上命令拿破崙去轟擊遠在大炮2.5 倍有效射程之外的敵艦。

 

可是來自布貢第和谷特多爾兩省的擲彈兵們卻在一本正經的執行著上級的命令。他們分散在附近各個民房裡,正忙於用廚房火爐將炮彈加熱成熾熱彈。

 

拿破崙這才發現遇到了自己能想像得到的所有困難:一個自以為是和毫不在行的上司、匱乏到幾乎沒有的物資條件,以及混亂無比的管理制度。

 

拿破崙首先制止了擲彈兵們的過度熱情,「你們管好自己的事,讓我管我的事,拿下堡壘靠炮兵,步兵予以協助。」隨後,拿破崙不顧旅途的疲勞,立即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改變炮兵混亂落後狀況的工作當中。拿破崙其後的表現展示了一個有作為的人在面對極度惡劣的環境時,是如何開展非凡的、有創造性的工作。

 

在整頓炮兵部隊的過程中,拿破崙之前在海防部隊那勞累而乏味的工作所累積的經驗,派上了大用場。拿破崙有條不紊的腦海裡,能夠清楚浮現出某一處海岸堡壘、某一處軍火庫的種種具體情況。幾天之後,拿破崙就從附近的堡壘和軍火庫裡徵集出第一批成規模的攻城炮隊:14 門大口徑攻城炮、4 門臼炮,還有必要的彈藥補給。對於這份成績,國民議會的特派員們立刻給予了相應的嘉許,拿破崙隨即被提升為少校。

 

就在這時,幸運之神再次垂青於拿破崙與共和國。10 月 9 日,共和國軍隊拿下了裡昂城,這個勝利不光重振了土倫圍城部隊法朗山失敗後的士氣(10 月 1 日,拉波普師進攻法朗山的聯軍陣地。幾次攻擊均未奏效,並付出慘重傷亡)。尤其重要的是,拿破崙的炮兵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這時的拿破崙正在炮兵指揮官的崗位上以無窮的精力,展現著他那超凡而縝密的組織能力,以驚人的速度和效率提升著己方炮兵的實力。陸軍部長卡爾諾曾收到過拿破崙的一份報告:

 

「我已經派了一名能幹的軍官前往裡昂、布裡昂松和格勒諾布爾,去搜集一切可能對我們有用的軍械材料。我已經要求『義大利方面軍』把他們在守衛昂蒂布和摩納哥中用不著的大炮提供給我們…… 我已經在奧利烏爾建立了一個有八十名工人的軍械工廠。我徵用了從尼斯到瓦朗斯和蒙彼利埃一帶的馬匹……我已安排好現在每天可以在馬賽安排生產出五千個築城柳條筐。」

 

嶄露領袖鋒芒

但是拿破崙所扮演的角色,還不僅限於一名天才的組織者。為了肅清土倫港內小停泊場的聯軍軍艦,實現卡爾託當初下達的命令。拿破崙開始在海邊修築兩座炮壘:一名戈拉炮壘,一名聖克洛特炮壘。可圍攻土倫的部隊中沒有一個會搞土木工程的軍官。於是,拿破崙求學時的多方涉獵和服役後的堅持學習,此時又幫助其成了一名優秀的工程處長和精明的輜重庫房主任。

 

在修築炮壘的時候,拿破崙除了讓士兵和軍官們見識他頭腦的力量之外,還讓大家見識到了他手臂和心靈的力量。這名身先士卒的實幹家,總是和自己的部下待在一起,用自己的工作熱情和革命幹勁鼓舞他們,用實際行動引領他們。

親自裝填火炮的拿破崙

 

有人在多年之後,仍不能忘懷那個擁有驚人才幹和忘我精神的年輕人。

 

「我發現他總是堅守他的工作崗位上;當他需要休息時,他就裹著大氅,睡在地上。他從未離開過炮群。」

 

當時正值秋雨連綿,拿破崙的忘我工作終於使得其染病發燒了。那場疾病使得他的兩頰在幾年後還顯得格外蒼白,過度勞累使年僅 24 歲的拿破崙的眼圈旁堆積起了皺紋。這樣就使得他的眼神顯得神秘莫測,甚至如幽靈般讓人毛骨悚然。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他的眼神裡燃燒著火一般的旺盛精力。

 

就這樣,拿破崙在擔任炮兵指揮官僅僅六周之後,就收集到了上百門攻城重炮和大口徑臼炮,組建起一支連沃邦元帥都會讚不絕口的攻城炮隊。他所新修築的兩座炮壘,更使得停泊在土倫港內的英西艦隻如鯁在喉。

 

最難能可貴的是,拿破崙憑藉著他那滿腔的熱情、過人的才略、無畏的膽量,以及那種使天才有別於一般才能的微妙特質,徹底折服了共和國官兵們的心。

 

有兩件事情能很好地說明拿破崙在士兵心中的分量。

 

10 月 14 日,反法聯軍四千人出擊,企圖搶佔經常威脅他們艦隊的戈拉和聖克洛特兩座炮壘。拿破崙恰好偕同卡爾託的副官阿爾美伊臘斯趕赴前沿陣地。雖然當時還有好些高級軍官在場,可士兵們一看見拿破崙,就一致高聲要求他下達命令。於是,他就遵照士兵的要求開始負責指揮步兵戰鬥,戰鬥結局證明士兵們的信任是正確的。拿破崙不光是一名異常優秀的炮兵指揮官,更是一名天才的步兵指揮官。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共和國軍隊迅速遏制住了反法聯軍的攻勢,並將其趕回土倫,炮壘也因此得救。

 

後來,拿破崙在距離敵軍很近的位置建立了一個炮兵陣地。這個陣地距離敵人是如此之近,以至於薩利希蒂特派員曾如此形容:「該陣地在敵人手槍射程以內。」而該陣地上的炮手第一天就傷亡殆盡。面對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鉛彈,連那些最勇敢、最不顧生死的雅各賓派都退縮了。為了能讓這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炮兵陣地發揮作用。拿破崙下了一道命令,將該陣地命名為「無畏勇士的炮壘」。為了獲得拿破崙所給予的榮譽稱號,從那天開始,士兵們前赴後繼地爭當「無畏勇士的炮壘」的炮手,那個炮兵陣地始終保持著滿員狀態。(責編:Southland

本文摘自《拿破崙戰記:戰例、軍略、武備考略》

聚焦為歐亞大陸帶來劃時代變革的拿破崙戰爭。本書詳盡地介紹了拿破崙親自指揮的數次重要會戰或戰役。從他初出茅廬,到事業起步,再到問鼎帝位,稱霸歐洲,直至英雄末路的過程。通過細節描述,以及合理的心理分析,探索一代帝王的戰爭智慧與指揮藝術,還原軍事巨人金戈鐵馬的傳奇。本書在描寫拿破崙熱血戰史的同時,還將呈現他所處的時代普通人的風情與民俗,描繪出一幅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社會風情畫。

↓↓↓點擊原文連結快速購買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歐洲之鷹
    我總是擴大危險和意外,即使我看來高興,其實我始終極度緊張和激動——拿破崙拿破崙,一個法國的傳奇人物,一個舊歐洲的撼動者。不管你怎麼評價,都不能不承認他是歐洲近代歷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帶領法國走向了繼路易十四時代以後的又一個鼎盛期。  從義大利平原到尼羅河沿岸,從庇里牛斯山到莫斯科河畔,拿破崙的鷹旗都曾高高飄揚。
  • 新史學薦書154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現代世界的鍛爐》
    民族主義開始騰飛,而法國的敵人也很快學會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無論法國人在什麼地方取得勝利,不管勝利是多麼短暫,他們都會推行革命性的改革,如廢除農奴制、推行宗教寬容的法律制度。舊貴族統治者們對此惶恐不已, 但最終還是從法國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技巧,來維持他們不斷受到威脅的權威。自由與平等的理想並不會受到軍事衝突的影響,事實證明,即便是在拿破崙倒臺以後,它們也難以被根除。
  •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時至組織深化轉型的今天,每個企業都在呼喚可以帶領他們華麗轉身的「超級英雄」,但是這樣的英雄真的能帶來時勢的快速轉變嗎?到底是時勢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創造了時勢?業界已有眾多研究表明個性對高管有效性的影響,並且隨著領導者在組織內部的層級不斷提升,個性對他們的影響也日漸重要。
  • 拿破崙一生中最為經典的十大戰役,個個都是戰略教科書級
    拿破崙是迄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譏諷為「矮小的科西嘉人」。16歲從軍校畢業,僅僅是一個無名的下級軍官。然而,他軍功顯赫,24歲就被晉升為準將,30歲成為法國第一執政,35歲加冕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膽識,雄獅般的勇猛。有人說他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說他是一位英雄,改變了歐洲的歷史;有人說他是一個戰爭罪魁,是一個暴君;有人說他建立帝制,是歷史的倒退。
  • 拿破崙人生之起落(上)
    After Waterloo, Napoleon abdicated and later died in exile.滑鐵盧戰役於1815年6月18日打響,地點位於比利時境內,標誌著法國皇帝、軍事領袖拿破崙·波拿巴(1769—1821)的最終慘敗,19世紀初他曾一度徵服歐洲大陸大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1799),拿破崙由法軍低層軍官一路擢升,於1799年掌控了法國政府,並於1804年稱帝。
  • 楊靖|喬治三世與法國大革命
    伯克預言:法國革命中抽象的表面的平等以及對舊制度的徹底摧毀,不會造就一個和平、安寧、有保障的新秩序,相反只會造成「流血、戰爭、暴政以及對人權的篡奪」,並且必然導致一種新的專制主義強權的出現——不久,拿破崙之登上歷史舞臺及其所建立的政治霸權,完全驗證了他的預判。伯克的著作《法國革命論》(1790)出版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該書不僅被知識界奉為圭臬,而且對上層統治階級產生了重大影響。
  • 拿破崙御用畫家—雅克·路易·大衛與《馬拉之死》
    正如大衛的《荷拉斯兄弟之誓》一樣,典禮仿佛被呈現在一個戲劇的舞臺上,儘管這是一個設在教堂內的舞臺。另外,就像他在《荷拉斯兄弟之誓》裡安排男女人物那樣,大衛對畫面進行了概念上的劃分,以表現衝突和對立。 《荷拉斯兄弟之誓》,作於 1784 年,正值法國大革命的前夕。它的主題是宣揚英雄主義和剛毅果敢精神,個人感情要服從國家利益。
  • 歷史上的今天 :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今日科西嘉島上的拿破崙像 拿破崙生於1768年,父親是科西嘉島上的一名貴族。在年輕時,拿破崙就已經進入軍校就讀,成為一名炮兵軍官。在法國大革命開始時,拿破崙還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軍人。1793年12月的土倫港之役中,24歲的拿破崙指揮炮臺的革命軍士兵成功擊退了前來援助法國波旁王朝的英國艦隊。
  • 拿破崙戰爭
    簡而言之,拿破崙戰爭就是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與其他歐洲國家爆發的各場戰爭。戰爭創造了短暫的法國在歐洲的霸權「hegemony」,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戰爭「French Revolutonary Wars」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但是,若要很好地理解這一系列戰爭的來龍去脈,還需向前推一個十年——那是法國革命的年代。
  • 【戰役】金字塔下駐馬沉思的拿破崙:此戰能否開啟徵服中東之夢?
    這時,自攻陷巴士底獄以來的法國大革命正在進入新的階段,法國軍隊不僅有力抵禦了外來幹涉,而且已經舉起反擊的長矛。這一期間的法軍不僅再現了太陽王時代法蘭西的善戰,而且更因被注入了革命熱情而如虎添翼。有此基礎,任何宏大的作戰似乎都已成為可能。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當時法國的實際掌權機構巴黎督政府在1798年春天就接到了東徵的方案。
  • 陽光、閃電和自由 | 18世紀末的美國和法國
    不出兩年,法國革命突然爆發,撼天動地。美國獨立戰爭,看似是戰爭,但性格溫和而耐久,維持了長時間的欣欣向榮,雖然還有斷斷續續傳來的疑難雜症,但喻之為照亮專制社會的陽光再合適不過;而法國大革命爆發於黑暗,經歷了無數次電閃雷鳴般的動蕩,仿佛暴雨徹底蕩滌了舊世界的陰暗角落,但陰霾的天氣也經久不散,就像閃電般暴烈。
  • 羅伯斯庇爾在法國大革命中的血腥殺戮
    這場革命歷時五年有餘,以首都巴黎為中心,波及整個法蘭西乃至大部分歐洲地區,它徹底改變了法國的政治格局,影響了國家的發展進步。兩百多年來,無數專家對法國大革命的功過進行了分析、探討,否定者不計其數,肯定者也大有人在。本文通過羅伯斯庇爾這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與法國大革命的關係,和他在法國大革命中的一系列表現,來探討我對這個人物及法國大革命的認識。
  • 是什麼力量摧毀了拿破崙一手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
    雖然帝制在法國重新得到了建立,但拿破崙所建立的帝制和波旁王朝所建立的封建帝制王朝是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的。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波旁王朝為封建家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而拿破崙所建立起來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則為一個資本主義帝國。但是即便如此,二者的內部都存在著特權階層。
  • 法國大革命前夜:謠言到底長什麼樣兒?
    ——高毅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法國史研究會副會長勒費弗爾堪稱20世紀研究法國大革命史獨一無二的大家,他不僅開農民研究的風氣之先,而且探索了許多社會史研究方法,其所著《1789年大恐慌》不愧是對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大眾心理和集體情感最卓越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之一……一部史學經典,任何有志於了解歷史上人類行為動機的讀者都不應錯過。
  • 【諸葛百科】德國「國父」拿破崙再戰歐陸
    英國人在內部進行一場同樣和法國大革命一樣深徹的生產技術改革,這就是同樣影響世界並且為大英帝國奠定日不落帝國輝煌的:工業革命!而在外部,則忙於和法國人爭奪市場。拿破崙在特拉法爾加失去海軍後,他的千軍萬馬和大炮無法遊過英吉利海峽,英國人又飄在海上不和拿破崙上岸決戰。拿破崙只得提出「大陸封鎖」政策,也就是「大陸體系」。
  • 拿破崙軍事生涯的巔峰之戰,恩格斯說:「只要還有戰爭,這一仗就不會被忘記!」
    、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在這場關乎歐洲命運的大決戰中,拿破崙以他無與倫比的指揮藝術與妙算謀略橫掃強敵,從而奠定了法蘭西第一帝國輝煌霸業的基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場至今仍被後世兵家們奉為經典的戰役。箭在弦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
  • 大革命之夏——燃燒的巴黎,史詩般的轉變
    而近代以來,對中國產生了至為深遠影響的無疑是「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尤其是後者。在託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法國大革命被稱作「我們本不願看到的異常動亂」。它前承啟蒙運動,後啟法蘭西共和時代,其各種主張,該如何評價,便是我們此次法國之旅的意義。倘不能對這場影響著人類歷史進程的大革命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則仍然無力真正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
  • 暴力與反暴力:法國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
    我們做出的愚蠢之舉與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大相逕庭,這將是最令人費解的部分。」兩百多年來,歷史學家一直在試圖理解大革命中這一古怪的兩極化現象。如何解釋大革命後形勢迅速演變為國家主導的排異和鎮壓?革命者們為何開始自相殘殺?在與這個時代相關的所有問題當中,恐怖的起源或許是最難釐清也最不為人知的一個。在整個19世紀裡,歷史學家和許多法國政客都曾試圖向他們的暴力過去妥協。
  • 《世界歷史》43 法國大革命(含解說詞)
    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臺,法國被徹底改變了面貌;革命超越了國界,整個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都在法國大革命的烈焰中搖搖欲墜。十八世紀的法國是當時歐洲人口最多、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其政治體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等級君主專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