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琳娜的《布穀鳥》背後,竟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2021-02-13 QQ音樂

《歌手2019》第四期的競演中,驚豔登場的俄羅斯女歌手波琳娜(Polina Gagarina、Полина Гагарина),她用自己的代表作《布穀鳥(Кукушка)》成功地空降第一名。

 ▲波琳娜在《歌手2019》 

這首電影《女狙擊手》的主題歌《布穀鳥》,實在是讓人印象太深刻了。即使沒有看過影片,你也一樣能從波琳娜的歌聲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俄羅斯民族的強韌。在某一個瞬間,你似乎都能看到電影裡那個不顧家人的反對,甚至拒絕做戰地護士,一定要拿起槍奔赴前線的女英雄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

《女狙擊手》並不是一部十分討巧的片子,甚至如果你追溯它的原名的話,其實是叫《塞瓦斯託波爾戰役(Battle for Sevastopol)》,從1941年到1942年,圍繞著這個克裡米亞半島南部的門戶,圍繞著塞瓦斯託波爾這個「不敗的城市」,和這場血腥無比的戰役。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聽到「我的太陽,請垂青於我,我的手緊握成拳。若有火藥,就請燃燒吧」這樣的歌詞,或許你能更加深刻體會到這些歌詞背後的血淚。

 ▲《女狙擊手》劇照 

《布穀鳥》的傳奇不止如此,它的原唱其實也是前蘇聯的搖滾教父——維克託·崔。

1990年8月,維克託·崔在拉脫維亞的錄音室裡錄製他們的第八張專輯,在錄音完成返回列寧格勒的路上,他的汽車和一輛大巴車迎面對撞,維克託·崔當場死亡,而他生前所寫的最後一首歌,就是《布穀鳥》。在他死後,他的Kino樂隊把這首歌收入了樂隊最後一張同名專輯裡(也叫《黑色專輯》)。

與波琳娜翻唱的版本相比,維克託·崔原版的《布穀鳥》並沒有那麼氣勢磅礴,但波琳娜為了層層推進而刪去的兩段歌詞,其實更像是維克託·崔給自己的墓志銘。

 ▲維克託·崔(Viktor Tsoi) 

在維克託·崔的版本裡,我很喜歡這麼幾句歌詞:「還有多少歌沒寫完?告訴我,布穀鳥。我在這座城市生活,還是在遷徙中落腳?做一塊無聲的石頭,還是做燃燒的流星?」

關於維克託·崔疑點重重的死,後人從來沒有停止過猜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維克託·崔以及他的Kino樂隊一直受到前蘇聯改革派的推崇,他對於當時年輕人的影響更是不遜色於任何一個政治家和名人。所以在保守派的力量看來,維克託·崔就是他們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布穀鳥》對于波琳娜的意義,也不止是一首熱門單曲那麼簡單。

雖然自從2003年就開始參加歌唱比賽,並且在俄羅斯國內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直到2015年的這首《布穀鳥》為止,波琳娜才真正成為一個紅遍歐洲的歌手,並且隨後代表俄羅斯參加了第60屆歐洲電視歌唱大賽。

總的來說,真的很驚喜能在《歌手》的舞臺上看到波琳娜,聽到她唱這首意義深遠的《布穀鳥》。

文|搖滾天堂(ID:Rock-Heaven)

編輯|胡蘿蔔


- 長按關注QQ音樂 -

相關焦點

  • 毛不易的《煙火成都》背後,還有這樣的掃黑故事……
    此前,這個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打著「規範液化氣市場」的旗號,竟欲壟斷整個成都中心城區的液化氣供應……公安機關由一樁普通的尋釁滋事案入手,順藤摸瓜,一層層揭開了這樁涉黑案的面紗。該團夥終被繩之以法,城市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 天狼星背後竟隱藏著一個巨型星團
    比如,蓋亞衛星的第一批公開數據揭露了一個從未被察覺的事實——在天狼星背後竟隱藏著一個巨型星團。眾所周知,於我們地球人而言,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實際上,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由天狼星A和天狼星B(白矮星)構成。只不過,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狼星通常被默認為天狼星A。下圖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在天狼星A閃耀的光輝之下,天狼星B依稀可見(左下角)。
  • 【SVM分類】基於布穀鳥算法優化實現SVM數據分類matlab源碼
    new solutions by Levy flights    nestPop = func_bestNestPop(nestPop,levy_nestPop);  % Choose a best nest among  new and old nests         rand_nestPop = func_newBuildNest(nestPop,Pa,Xmax,X
  • 一把計算尺背後的感人故事
    那戈壁灘噴射的「東風」烈焰,那羅布泊升騰的「兩彈」蘑菇雲,那太空中奏響的「東方紅」樂曲,那飛向南太平洋的洲際飛彈,一個個大國重器,讓西方世界不寒而慄。他為共和國築起一道堅固的鐵壁銅牆立下了不朽功勳。他身為偉人,在驚天動地、開創偉業的背後,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博愛胸懷和高尚情操。在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第一展廳一個玻璃櫥窗裡,有一把很不起眼的計算尺,每天吸引著許多參觀者。
  • 紅瓜子原來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關於紅瓜子的小故事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年間,宋英宗令"名將後,且有功"的楊文廣率軍南徵廣西。
  • 一張明信片背後的故事
    作者:今有暴雪 幾年前,我在網上買到一張明信片,卡片上面印著一個俄國男人和一個日本女人
  • 捕捉引力波背後的故事(之十九):天羅地網捕捉引力波
    這樣,4千米長的幹涉儀「有效臂長」被擴展為1120千米。這樣的技術手段也有局限。保持多次發射的雷射束的聚集性能、避免光路之間相互幹擾等是對光源、反射鏡的非常高的質量要求。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歐洲的物理學家已經提出建造臂長達到10千米的下一代幹涉儀的方案。這個被命名為「愛因斯坦望遠鏡」(Einstein Telescope)的計劃目前尚處於設計、爭取資助的初級階段。
  • 武器背後的故事:SKS自動步槍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SKS這位「老將」背後的故事。蘇聯原產的SKS卡賓槍半自動步槍首次嶄露頭角,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這種能夠自動裝填子彈,從而連續射擊的武器在射速和火力持續性上無疑要遠好於手動步槍。但此時的半自動步槍設計還存在諸多缺陷,而且產量不高,對戰爭的影響也不大。一戰結束後,列強紛紛開始縮減軍備,研製新型武器的需求也不再迫切。
  • 收存國寶鎮英魂,新四軍繳獲日寇神風刀背後的故事
    因為這口刀的刀鞘上有如此兩行刻款 –「日寇末路用匕首,今日我得殺敵人。」擲地有聲,盪氣迴腸。木鞘上的銘文,年深日久但仍依稀可辨我想,在繳獲的敵寇軍刀上刻下這樣的字句,此刀背後一定有一段令人感懷的故事。楊先生告訴我的確如此,而且答案就在此刀之上。
  • 收存國寶鎮奠英魂 – 新四軍繳獲神風刀背後的故事.
    (木鞘上的銘文,年深日久但仍依稀可辨)我想,在繳獲的敵寇軍刀上刻下這樣的字句,此刀背後一定有一段令人感懷的故事。原來,在這口刀的刀柄上,還有另外兩段刻款– 「錢毅同志留念姊 吳堅 贈」。 據此考證,楊先生發現,原來這口刀背後可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戰火情緣。楊勇先生這樣講述他的考證–  「這口刀的故事裡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錢毅,原名錢厚慶,1925年4月出生,安徽蕪湖人……1941年16歲時,隨父親,著名文學家阿英到達新四軍蘇中抗日根據地。
  • 黑鷹墜落背後的故事—— 美軍的噩夢15小時
    本計劃由陸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於1小時內執行完畢的小任務,竟演變成一場長達15小時的困獸之鬥:本應利用美軍先進武器裝備的優勢在夜晚執行的突襲抓捕行動卻在晝間進行,美軍精銳進城後卻與索馬利亞民兵陷入苦戰,原本迅速、精確的行動卻變成了拉鋸戰。
  • 絕地求生槍械科普:國產QBZ-95自動步槍背後的故事
    而與此同時公布的還有Sanhok地圖的專屬武器: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QBZ-95自動步槍。對於廣大中國玩家,特別是曾經光榮入伍的老兵們來說,能夠在遊戲中用上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武器,無疑是十分激動人心的。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這支國產武器背後的故事。本文內容採集自受保密審查的國內公眾媒體及網際網路公開資料,並無機密內容。
  • 盤點魔獸世界最著名的武器 背後的那些故事
    摘要:魔獸世界比較有名的那些武器背後的故事有哪些?挖這麼大的坑!
  • 那首耳熟能詳的《為了誰》背後的故事
    20多年過去,我(1998年時任空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依然記得聆聽這首歌試唱時感動得留下熱淚的情景,更難以忘懷其背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998年夏,洪水肆虐,長江告急。8月1日,據天氣預報,最大的一次洪峰即將來襲。晚8點,擔負抗洪搶險應急機動任務的空軍高炮5團接到緊急命令,立即赴已經嚴重管湧的嘉魚簰洲灣地段搶險。僅僅三分鐘,五臺大牽引車載著168名官兵火速向簰洲灣進發。
  • 國產榮耀:多番打磨、嚴謹打造的QBZ-95自動步槍背後的故事
    而與此同時公布的還有Sanhok地圖的專屬武器: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QBZ-95自動步槍。在今年2月,樓主曾經預測過《絕地求生》未來將加入的新武器,其中的FAL自動步槍(SLR精確射手步槍)已經在前不久的更新中與大家見面。而另一項預測內容,就是《絕地求生》很有可能加入國產武器!
  • 陰謀集團的背後究竟是誰?
    對於川普競選總統,Q給出這樣的提示:一個億萬富翁,他有名、有錢、有美滿的家庭和朋友,為什麼他要讓自己、朋友和家人陷入危險而競選美國總統呢?他從中能得什麼呢?關於甘迺迪刺殺案的傳聞很多,但有一個說法最受關注。故事要追溯到1963 年 11 月 12 日,也就是甘迺迪遇刺前10天, NASA 與 CIA同時接到一個密令,要求其提供有關外星人與 UFO 的國家機密檔案。
  • 周潤發鐵達時廣告背後的真實故事
    即使以我這種不入門的半桶水考證,追到這裡也開始發現,這整個已經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廣告,這個故事也絕不是一個橫店編劇們能想出來煽情狗血劇。發哥扮演的飛行員能拿到三等復興榮譽勳章和河圖,那絕對是有名有姓的空軍英雄了。而在此招貼畫中,直接點明蘭州空戰,那麼必定是出自其中實打實的有功之將的故事。
  • 一個人的面具背後 會隱藏著怎樣曲折離奇的故事呢?
    下面進入《智勇讀書會》多年以前,《潛伏》這部諜戰劇風靡全國,一個耿直的遊擊隊長餘翠萍為了組織的任務。要扮演成官太太,吃西餐、打麻將,成為一個和自己的本性完全不同的角色,戴上那副安全的面具,她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和餘翠萍一樣,在不同的場合需要戴上不同的面具。
  • 原來「嫦五」探月背後,還有這麼可愛的「她們」
    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點火發射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拔地而起散發出炫目的光芒,直上雲天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將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在這收官之戰的背後
  • 測溫儀背後的故事 —— 紅外探測器
    以上就是測溫儀背後故事的小科普,相信大家對於最近很亮眼的測溫儀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紅外探測器精確度的控制也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大部分的額溫槍分辨能力都在正負0.3℃,也許在將來科學家們會研發出對溫度更敏感的紅外探測器材料(0.01℃甚至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