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的目標

2021-02-28 turkishheadline

土耳其政府周三(2月17日)公布了遏制氣候變化對土耳其影響的措施細節。由環境和城市發展部長穆拉特·庫魯姆(Murat Kurum)公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宣言》是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討論的結果,也是他們對政府解決這一問題努力的貢獻。這項宣言是在首都安卡拉總統府舉行的儀式上向公眾宣布的。

 

它包括一項適應全球現象的戰略行動計劃,支持無害環境的生產做法和投資,以及廢物回收等步驟。

上個月,政府舉辦了一次綜合性研討會來編纂宣言,主題包括碳定價、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巴黎協議》(2016年推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協議)激勵機制和金融機制等。

 

土耳其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協議的締約國,並於2009年籤署了《京都議定書》。

一年後,土耳其發布了有關這一問題的戰略文件,2011年,土耳其發布了首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它開始調整區域行動計劃。

該國也是2016年《巴黎協定》的籤署國,但尚未批准該協定。在這一框架內,土耳其努力在2012年至2030年期間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控制21%。

 

庫魯姆在儀式上說,將向議會提交一份包括原則和責任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報告,幫助議會起草氣候法案。

 

「我們為土耳其所有七個地區制定了行動計劃,這些地區將通過這些計劃適應氣候變化。我們要讓智慧城市和零廢物工程建設更加普及。在全國範圍內建設節能、氣候靈敏的新型住宅區。

土耳其住房發展管理局(TOKI)建造的房屋將強制實行零廢物做法,並使用可再生能源。我們還在為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部門,即農業、畜牧業、旅遊業、可再生能源和工業制定戰略。新的投資將遵循這一戰略。」他說。

 

庫魯姆還強調了涉及全國回收計劃的零廢物項目的重要性。他說,該項目將在兩年內在全國實施,到2035年回收率將提高到60%。「到2050年,我們將通過先儲存廢物的方式徹底結束廢物處理的做法。未來兩年,我們將把廢水回收率提高到5%,到2030年提高到15%。」。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增加這些能源的發電量。庫魯姆說,

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將增至1000吉瓦,風能發電量將增至16吉瓦。「我們將實施一個支持氣候友好型投資的制度,並獎勵投資於清潔生產技術的設施。將出臺更多激勵措施,鼓勵能源生產商和工業企業轉向氣候友好型生產。

到2023年,建築中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將減少25%。」。他還承諾,公共和私營部門將有更多機會獲得國際金融資源,以提高它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他指出,土耳其正在努力防止受氣候變化影響地區的發展,並舉例說明了重新安置工作,特別是在受到侵蝕和洪水威脅的黑海地區。他強調:「我們絕不允許在危險地區進行住房建設。」。

 

宣言還強調了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水資源採取的新措施,包括節約用水的措施。

 

土耳其計劃建立一個氣候變化研究中心。該中心將制定有關這一問題的政策並開展研究,同時還將建立一個氣候變化平臺,共享有關氣候變化的研究和數據。

 

議會去年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設立一個環境署,並將改善零廢物做法作為其氣候變化行動計劃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美軍加緊應對氣候變化的軍事影響【戰略評估與分析】
    2014年10月13日,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公布了《國防部適應氣候變化路線圖》,並對美軍備戰必須考慮氣候變化因素進行了說明。全球變暖,北極冰山在快速地融化,以前冰封的海面上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海上航線。這些新航線會使美國在阿拉斯加的北極邊界完全暴露。同時,美對俄羅斯不斷加強在北極地區的開發力度和軍事存在,心存芥蒂。俄羅斯艦艇可能隨時利用新出現的航線,使用遠程攻擊武器對美國本土進行打擊。2013年,美國防部首度公布了《北極戰略》,擬加強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
  • 深入挖掘:繪製全球土壤應對氣候變化的潛力圖
    ISRIC的科學家今天公布了一個強大的新繪圖工具,通過充分利用我們腳下土地的固碳潛力來緩解失控的氣候變化。使用這個工具,政策制定者、土地管理者和非政府組織可以在其職權範圍內確定恢復土壤碳將對實現國家和區域氣候目標產生最大影響的區域。「土壤在減緩氣候變化和支持生物多樣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傾向於從靜態角度看待它們,」項目負責人、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首席土壤科學家黛博拉•博西奧博士(Deborah Bossio)解釋道。
  • 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漢法英)| 第二彈
    5.我們決定建立新時代中非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我們將在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中加強協調與合作,共同維護中非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合理權益。我們願進一步加強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拓寬合作領域,在清潔能源、利用航空航天技術應對氣候變化、農業、森林、海洋、低碳基礎設施建設、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環境監測、防災減災、適應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開展務實合作項目,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 【環境】極地氣候變化加劇冬季霧霾
    該研究成果首次將極地氣候變化與區域空氣汙染問題聯繫起來,並清楚地表明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大尺度環流擾動具有顯著的區域環境影響。此後一系列的嚴重空氣汙染事件促使中國政府制定嚴格的汙染減排目標以減少工業和其他汙染源的排放。儘管這些汙染減排措施正在付諸實施,中國冬季尤其是12月至1月間的嚴重空氣汙染事件卻在近年不斷上演。因此王育航教授和他的研究合作者們:鄒宇飛、張羽中以及Ja-Ho Koo著手研究是否有其他重要因素在空氣汙染問題中扮演角色。
  • 巴黎氣候|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議》中文版 - (正文部分)
    附件: 巴黎協議 本協議締約方,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的締約方,根據《公約》締約方會議第十七屆會議第 1/CP.17 號決定建立的德班加強行動平臺, 推行《公約》目標,並遵循其原則,包括以公平為基礎並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同時要根據不同的國情, 認識到必須根據現有的最佳科學知識,對氣候變化的緊迫威脅作出有效和逐漸的應對
  •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歷史性協定: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以內
    當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新華社/法新 )2015年12月12日註定將載入史冊。這一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一次大會在法國巴黎布爾歇會場圓滿閉幕,全球195個締約方國家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這一《巴黎協定》也成為歷史上首個關於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定。
  • 美國指責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不積極,俄發言人作出回應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的美國政界人士批評俄羅斯在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會議期間缺乏行動,為此俄羅斯回應稱:美國不要毫無根據地指責俄羅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投入太少
  • 北極海冰:氣候變化的關鍵指標和「放大器」
    北極海冰範圍和面積大小不僅影響航海安全、北極周邊生態系統,而且是氣候變化中舉足輕重的成員,可以影響中低緯大氣環流,造成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Overland et al., 2016)。海冰的反照率是海洋的5-6倍,其面積大小調製進入地球系統的入射太陽光的多少,通過冰雪-反照率的正反饋機制,對氣候變化起到「放大器」的作用。
  • 印度發布首部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該報告分析了由人類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對印度次大陸和區域季風、毗連的印度洋與喜馬拉雅山脈的影響,並基於印度地區觀測到的、預計的未來氣候變化的科學分析及評估,簡要地討論了氣候變化政策措施的潛在影響。這種變暖幅度和速率無法僅用自然變化來解釋,而必須考慮到人類活動引起的變化。工業時期的溫室氣體、氣溶膠排放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LULC)的變化極大地改變了大氣成分,進而改變了地球的能量平衡,是當今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自1950年以來的氣候變暖已經造成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增加、降水和環流模式改變、全球海洋變暖和酸化、海冰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的變化。
  • 拜登暫停石油和天然氣租賃 以應對氣候變遷
    圖源:CNBC上周在拜登任職的第一天,拜登讓美國重新加入了《巴黎氣候協定》,該協定是近200個國家旨在緩解氣候變遷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為了減少美國的碳排放,拜登總統的議程揭開了一系列針對氣候變遷的行動,並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建立更嚴格的目標。拜登在周三的簡報中說到:「我們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來應對氣候危機。我們再也等不及了。」
  • 美國氣候戰
    總統在行政命令中指示美國防部與一個跨部門小組合作在未來120天內創建一個「氣候風險分析」小組。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隨後宣布成立了一個由國防助理國防部長領導的國防部氣候工作組,定期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匯報氣候變化方面的威脅。
  • 氣候變化挑戰下,摩洛哥的水資源短缺
    2021年2月8日-13:08,當地新聞報導阿加迪爾摩洛哥世界新聞地中海一體化中心(CMI)的一份新報告評估了摩洛哥的氣候變化
  • 巴黎氣候大會協議達成 有哪些要點?
    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定,就在隨後迸發的歡呼、淚水、擁抱和數千名外交官間的相互致意中誕生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6年之後,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終於迎來了轉折點。  正如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所說,此次《巴黎協定》的重要意義在於,為2020年後全球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了制度性的安排。
  • 猛獁象的復活嘗試:能否緩解氣候變化危機?
    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讓一頭真猛獁象復活。Colossal公司希望能將關注點轉向地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損失,一些最保守的估計認為,從現在到2050年,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將減少10%到20%,有很多人對氣候變化發出了警告,但談論生物多樣性和物種喪失的人還不夠多。
  • 「烏託邦主義」能否幫助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
    氣候崩潰、大規模物種滅絕以及極端不平等威脅著地球豐富的生物系統,給我們的命運發展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在這樣一個社會、政治和生態環境都動蕩不安的時刻,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夢想有一個烏託邦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這些問題都不復存在——而實際上,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在這樣做。這些願景往往被視為無意義的幻想,是對不可能實現的完美社會的幻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錯誤的。
  • 多國公布減排新目標
    今天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聯合國秘書長發出「紅色預警」,呼籲各國制定新的計劃以實現碳中和目標,美國、日本、英國等紛紛公布最新減排目標。在世界地球日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全球氣候變化發出「紅色預警」。 將全球溫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才能避免地球氣候、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惡化,這已是全球共識。
  • 英國駐印尼大使:印尼有潛力成為氣候超級大國
    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主席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稱印尼為氣候超級大國。
  • 瘟疫和氣候變化是如何讓古羅馬帝國覆亡的
    羅馬帝國曾是一個覆蓋地中海、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它的輝煌至今讓人追憶,它的衰落更引發了許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的廣泛討論。對於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多數分析集中在政體制度、軍事組織、戰爭等方面,即聚焦在人為因素上。俄克拉何馬大學教授凱爾·哈珀卻把重點放在了人類以外的因素上,包括氣候變遷、疾病影響等自然生態因素。
  • 從漠視到積極參與:俄羅斯氣候政策為何逆轉
    在不久前的 COP26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俄羅斯由於普京總統沒有親自出席會議而受到矚目。過去俄羅斯對氣候變化的官方立場是,斷然否認氣候變化,將全球變暖解讀為北方國家的福祉,以及否認氣候變化源自人類活動。今天所有這些說法都已成為歷史。普京最近反覆指出,俄羅斯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半。引發普京轉變的一定是氣候變化與全球能源政策之間的聯繫。俄羅斯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和中國都做出了碳中和承諾。
  • 2015年聯合國氣候大會《巴黎協議》全文
    1/CP.17 號決定建立的德班加強行動平臺,推行《公約》目標,並遵循其原則,包括以公平為基礎並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同時要根據不同的國情,認識到必須根據現有的最佳科學知識,對氣候變化的緊迫威脅作出有效和逐漸的應對,還認識到按《公約》的規定,發展中國家締約方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特別是那些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締約方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充分考慮到最不發達國家在籌資和技術轉讓行動方面的具體需要和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