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戰爭,能否奪取制空權,是決定一場戰爭能否獲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各國的空軍強弱,也被用來衡量該國的軍事實力。
空軍之間的對比,首先,毋庸置疑——戰鬥機是一大標準,而戰鬥機的數量,質量等多重因素比較下,各國空軍更是層次不齊。首先是以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為首的第一梯隊,在戰鬥機的數量,質量上,都遠超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其次便是中國等實力較強的國家組成的第二梯隊。就以我國為例,質量上遠不及美國(現役),但數量上可堪優勢,戰機總數量逾3000架,刨去轟炸機,直升機等特殊功用戰機,戰鬥機數量為1528架,但大多為第二代戰機,比如殲七、殲八(按現在的標準為三代),三代(現標準四代)戰機僅579架。
戰鬥機,又稱為殲擊機,是用於在空中消滅敵機和其他飛航式空襲兵器的軍用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廣泛稱為驅逐機。殲擊機的主要任務是與敵方殲擊機進行空戰,奪取空中優勢(制空權)。其次是攔截敵方轟炸機、強擊機和巡航飛彈,還可攜帶一定數量的對地攻擊武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殲擊機還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擊機。但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雷達、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完善,專用截擊戰鬥機的任務已由制空戰鬥機完成,截擊機不再發展。是航空兵空中作戰的主要機種,也可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戰鬥機的外觀,功能以及戰鬥力可謂是日新月異。各國也在積極的發展自己的航空工業,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戰鬥機,接下來,我們便給最先進的十種戰鬥機,做個排名。
TOP 10.蘇35
蘇霍伊蘇-35(英語:Sukhoi Su-35,俄語:КБ Сухой Су-35)戰鬥機,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側衛」(Flanker-E、Super Flanker)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在戰鬥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鬥機。
蘇-35兩翼各加一個外掛點,共有12個外掛點,採用多用途掛架可有14個外掛點。武器搭載量提升為8000kg,正常空戰籌載則為1400kg。機翼外側可掛短程的R-73空空飛彈或電戰莢艙。
理論上蘇-35能發射所有俄制精確制導武器如Kh-29反艦飛彈、KH-59巡航飛彈、KH-31反輻射飛彈與KAB-500、KAB-1500系列制導炸彈等。
包括R-27系列、R-73系列、R-77、KS-172等及Gsh-30-1單管30mm機炮。
TOP 9.颱風
歐洲颱風(英語:Eurofighter Typhoon)戰鬥機,曾命名為EF-2000,是一款由歐洲戰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設計的雙發、三角翼、鴨式布局、高機動性的多用途第四代半戰鬥機。
歐洲颱風戰鬥機機內安裝一門27毫米毛瑟MAUSERBK27機炮,用於武器攜帶共有13個掛點,每個機翼下各有四個,進氣道正下方一個,進氣道兩邊角落各兩個半埋式掛點(裝備超視距空空飛彈)。一套武器控制系統(ACS)管理武器選擇、發射和監控武器狀況。歐洲戰鬥機能使用廣泛多樣性空對空和空對地武器。
TOP 8. 陣風
達索陣風(Dassault Rafale)戰鬥機,或音譯為拉斐爾戰鬥機,是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公司設計製造的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戰鬥機。
陣風使用的是斯納克瑪生產的M88系列引擎,服役的是M88-2,渦輪風扇發動機,軍用推力50kN、加後燃推力75kN。M88-2讓陣風能夠在攜帶4枚飛彈及1250升外掛油箱下作超音速巡航;海軍版陣風M型能夠在攜帶6枚空對空飛彈下作1.4馬赫的超音速巡航。 2010年5月,一架陣風戰機首次使用M88-4E引擎飛行,M88-4E是一升級版引擎,擁有較原有的M88-2大推力及較低運作成本。 2007年,矢量推力噴口的M88-3D研製開始。
TOP 7.F16(站隼)
通用動力F-16「戰隼」(英文: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單發輕型空中優勢戰鬥機,與F-15戰鬥機一道是美國空軍主力戰鬥機之一,1993年通用動力將航空業務出售給洛克希德,在此之後的F-16戰鬥機稱為洛克希德F-16。
F-16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輕型戰鬥機種之一,從1976年開始批量生產到現在共有近4600架F-16誕生,單憑F-16的生產量即可超過絕大多數國家空軍總航空器數量的總和,外銷近30個國家和地區;從1981年貝卡谷地空戰至今F-16幾乎參與了歷次大規模戰爭,其優異的性能也經受住了實戰考驗。
TOP 6.殲31
殲-31(中國代號:鶻鷹,英文:Shenyang J-31 Gyrfalcon[1] )戰鬥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沈飛)研製的第四代(現標準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四代機(現5代)原型機的國家 。殲-31與中國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並擬推出隱形戰機出口型號,還有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的潛力。
2014年11月殲-31實機首次亮第十屆中國珠海航展並進行飛行表演。
TOP 5 蘇37
蘇-37是蘇-27的改進型,是一種具有矢量推進器的超機動戰鬥機。蘇-37的試驗機(內部編號T10M-11)是從蘇-35的原型機發展而來,於1996年4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試飛基地進行了處女航。
蘇-3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始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多用途全天候超機動性戰鬥機,蘇-37在蘇-27基礎上為俄羅斯空軍研製一系列第四代戰鬥機和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TOP 4.F35
F-35「閃電Ⅱ」(英語:F-35 Lightning II)聯合攻擊戰鬥機是一款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設計及生產的單座單發戰鬥攻擊機,F-35主要用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
並因此發展出3種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採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機種F-35B型,與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F-35C型。
F-35在戰機世代上屬於第五代戰鬥機,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35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發單座艦載戰鬥機和世界上唯一一種已服役的艦載第五代戰鬥機。
TOP 3.T50
正式名稱為:「蘇霍伊航空多用途前線戰機(ПАК ФА)
該機試驗機代號為Т-50,出口型印度方編號為I-21,是俄羅斯下一代主力多用途戰鬥機,屬於替代蘇-27的第五代戰鬥機。2010年1月29日首飛,早期量產型將於2016年交付部隊。
2015年6月,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企業領導宣布,俄將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開始接收首批第五代戰鬥機 。
TOP 2.殲20
殲-20(英文:J-20,代號威龍)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一款第五代(我國國內仍採用歐美四代戰機的劃分標準)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空中優勢戰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該機未來將擔負中國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預計該機將於2017~2019年左右進入部隊服役,並在2020年後逐步形成戰鬥力。
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深黑色塗裝,而殲20(2011號及以後)採用類似於F22的高亮銀灰色塗裝。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飛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空空飛彈。
根據2013年殲-20帶彈試飛試飛照片顯示,殲-20的側彈倉則各攜帶1枚飛彈,而主彈艙只能攜帶4枚飛彈。殲-20裝有外掛點,可在犧牲隱身能力的情況下加大帶彈量。在接敵過程中,殲-20的可以用機載空對空飛彈攻擊敵機,加上未來配備的可大角度離軸發射的飛彈
TOP 1.F22(猛禽)
F-22「猛禽」(英語:F-22 Raptor)戰鬥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鬥機。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
F-22於本世紀初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劃合作夥伴波音則提供機翼、後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鬥機。
以上排名,只是本人個人見解,包含了個人喜好,就如F16的戰鬥力比不上陣風等戰機,但他賣得好,為美國創造了大量財富。殲31,其實際作戰能力,只衝他沒有安裝矢量發動機這一點,就不如F35,但還是給他第六的排名。還有殲20尚未服役,不然就殲20的性能,結合他的價格,就性價比而言,穩穩的第一。畢竟是國產貨,支持國產,不喜勿噴。
關注當代陽光
快樂與你共享
我是王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