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個月分析推演數據!美海軍戰爭學院展開兵棋推演基礎課程!
CSBA的研究報告認為,馬賽克戰爭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指揮控制系統控制不同部隊快速組成和重新定位,形成適應性和靈活性,對敵形成複雜性或不確定性。不同的部隊就如同馬賽克碎片一樣,通過人工智慧形成的決策優勢,快速動態調整,變換成不同作戰單元,形成優勢。
報告認為美國部隊主要由載人多任務單元、飛機、艦艇和部隊組成,這些都是獨立的或是形成局部整體,包括他們自己的傳感器,指揮控制能力,以及武器或電子作戰系統等,這種單一多任務單元或系統的飽和限制了一個給定任務包組成方式的多樣性,降低了部隊的適應能力,使其行動更加可預測,並降低了欺騙性。國防部可以更好地追求決策和信息優勢,將多任務單位分解成更小的單元,依據小型編組,增加靈活性快速變化 。
實際上,美軍的馬賽克戰追求將各個作戰單元,就如同電影《超能陸戰隊》的微型機器人一樣,能夠根據意念進行隨意控制,臨時變形成任何形狀。但這個概念,則需要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就是由人工智慧形成決策優勢,通過指揮控制系統來操控,使得威力大增,變化無窮。
由於馬賽克戰爭所需的基本系統和能力尚不存在,CSBA組織的系列兵棋推演假定未來解決方案克服了實施馬賽克戰爭的四個主要技術挑戰:後勤、通信、支持AI的機器控制和自主系統。假設這些挑戰得到解決,兵棋推演可以著手檢驗假設並評估馬賽克戰的潛在效用和可行性。美國的能力在未來的馬賽克戰相關研究中,應評估這四個領域技術開發的力量。也就是推演評估的方案,已經設想在這方面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以進一步評估效果如何。
CSBA設計了兩組團隊,三個想定,採取互相比較的方法進行推演。兩組團隊,一組是傳統團隊,一組是馬賽克戰團隊。其中馬賽克團隊,有1個指揮組和3個計劃小組。
如上圖所示的推演結構,戰役級頂層由人進行控制,戰術級由人機結合根據行動方案(COA)行動,而最底層有人與無人結合團隊,具有自主意識的無人團隊合作。
推演時間設想為2035年,預想有一個與美國對等的對手(充當紅軍),但在衝突中雙方都保持克制,不會演變為大規模衝突。設計了三個想定:其中前兩個想定是陸上行動為主,後一個想定是海上行動為主。
第一個想定:設想非洲剛果共和國,藍軍特遣隊擔負非戰鬥人員撤離任務,並支持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打擊試圖推翻政府的紅軍地面部隊。
第二個想定:設想美國盟國,遭受地區大國對手攻擊,藍軍特遣隊負責人質營救,保護油田和關鍵設施,以及尋找或回收核材料。
第三個想定:設想的是瀕海戰場,藍色特遣隊負責打擊位於非洲肯亞和坦桑利亞的紅軍海上雷達或綜合武器系統,以為在印度洋與紅軍進行海上對抗,創造條件。
這三個想定之中兩個是在非洲,基本都是瞄準中國一帶一路的重點國家,可能說明美國預想到2035年,與中國在非洲進行陸上對抗的可能性比較大。而第二個想定可能是波羅的海諸國,或烏克蘭、敘利亞中東等地,假想是俄羅斯的可能性比較大。
為了使項目能夠專注於開發和評估馬賽克戰概念,兵棋推演沒有使用實際對手(或紅軍)團隊,而是編寫紅軍行動腳本。運行兵棋推演的裁判(或白色)單元評估紅軍的腳本行動是否應根據藍隊行動而改變。也就是推演主要採取還是人機對抗為主的方式,只不過裁決方根據進程,實時調整紅方的行動,實時進行幹預。
CSBA的研究報告稱,兵棋推演發現了許多潛在的好處的證據,提出了一系列有意義建議。除了上述關於後勤、通信、AI和自主系統的仿真外,機器控制系統的推演版本缺乏現實控制系統的建模和仿真能力,控制系統使用的馬賽克部隊單元特性也極為簡化。因此,參與者傾向於接受控制系統提議的行動方案(COA)中的一攬子部隊和隱含戰術,而沒有重大問題的分析。既這次兵棋推演還是聚集具體的作戰方法,而沒有牽涉其他方面更加宏觀的問題。主要建議有以下幾條:
1 .指揮官和規劃人員可以信任機器控制系統建議的行動方案(COA);推演中參與者雖然經常質疑由人工智慧控制器提出的行動方案,但總體上是可以實行的,而這些初步方案能夠為人提供決策提供輔助支撐,具有「打草稿」的作用,所以人機在決策上的應用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2.馬賽作戰雖然將增加美軍作戰的複雜性但也降低了對手決策效率。評估認為馬賽克戰爭旨在增加美軍部隊的複雜性,以降低對手確定其部隊定位的能力,降低敵方決策的速度和效力。除了能夠從效果網形成多個效果鏈外,馬賽克部隊和控制系統還可以允許在作戰完成後在部隊中重新組合效果鏈。因此,對手可能不確定關於戰術和功能,馬賽克部隊包中的元素最終將用於交戰。
上圖描述了傳統團隊(紅色)與馬賽克團隊(藍色)在複雜性上的比較,顯然馬賽克團隊作戰更加複雜。
3 .馬賽克戰將使指揮官能夠同步採取更多行動,為對手帶來額外的複雜性,並形成壓倒性決策優勢。報告認為,馬賽克部隊的單個小單元,可組合性應允許機器的控制系統校準特定任務和環境的編隊的能力和容量。部隊編組可以設計成達到與對手的超配所需的水平,以藍軍在交戰或任務中的殺傷力和能力與紅軍的比率來衡量。能夠更精細地校準部隊編隊能力可以使馬賽克部隊被分配到更單獨的任務或行動。對於一個輔助對象來說,更多的同時任務應該更加複雜,以便進行評估和對抗,並且可能會壓倒對手的決策過程。即是馬賽克小型單元編組更加靈活,能夠靈活變化,發揮更大優勢。
圖中顯示想定二和三中,每回合馬賽克部隊(藍色)和傳統部隊(紅色)的獨立行動單位的數量趨勢(每回合表示2-6小時),可見馬賽克部隊獨立行動單位更多。
4 .馬賽克部隊的編成結構設計和指揮控制流程將提高美軍部隊的決策速度,使指揮官更好地掌握節奏。因為馬賽克部隊更容易重組編成,指揮控制更靈活,決策優勢能夠快速形成行動優勢。
如圖,藍色表示馬賽克作戰中指揮機構的3個計劃單元,比傳統單元(灰色)的延遲時間更短,反應更快。
5 .馬賽克戰使得美國指揮官意識到,其編成結構和指控流程比傳統部隊更有效。在兵棋推演中,馬賽克團隊能夠校準部隊的大小、有效性和組合,以匹配指揮官的風險承受能力,並達到預期的超配水平。這使得馬賽克團隊能夠進行偵察感知等行動,這些行動可能會導致高損失,但能達到預期目標。再加上述更快的決策、校準部隊的能力使馬賽克團隊能夠啟動比傳統部隊更多的同步行動。指揮官能夠利用這些屬性,通過作戰藝術更好地實施其戰略。
尤其是第三個想定,規模更大,對抗性更強,在大範圍的陸、海和空域作戰,只有馬賽克團隊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想定三中,馬賽克力量(紅)與傳統力量(藍)對敵在不同方面的效益比較,馬賽克部隊比傳統部隊更加迅速、直接,能夠具有同步行動能力,在兩個階段之後就能夠達到其目標。如在推演最後階段使用地面部隊搜索和摧毀紅軍剩餘的傳感器和武器發射平臺。相比之下,傳統部隊就無法達到其目標,因為其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來降低防禦方力量,試圖消除遠程威脅,但效果不佳。
馬賽克部隊(上)與傳統部隊(下)的行動比較
馬賽克部隊能夠雖然遭受更多的損失,但由於都是小編隊,所以不影響總體規模和力量,因為大部分損失力量是比傳統平臺更便宜的無人系統,因此最終馬賽克部隊的損失僅為傳統部隊的三分之一。
當然,報告也稱,由於未能運用實際的紅軍對手,所以不一定能反映所有問題,但專注於部隊編成結構和指控流程,可以對其進行改進,CSBA下一步的研究,可能會讓敵人也會更加智能,展開相對等力量的推演。
CSBA的報告信息量非常大,其包含了美軍智庫對2035年發展趨勢的預測,未來作戰概念的想法,裝備技術發展的大膽預測,更重要的是運用了兵棋推演的方法進行評估,基本上能夠體現現有美國智庫的水平。此報告的操盤手,布萊恩•克拉克原是海軍作戰部長(CNO)的特別助理和指揮官行動小組主任,曾長期於潛艇部隊服役。另一作者丹•帕特曾在DARPA擔任戰略技術辦公室副主任,第三位作者哈裡森•施拉姆則是從事數據、模型和策略交叉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還曾當過直升機飛行員,在諾福克、關島和巴林服過役。他們都是典型的「官而優則學」的例子,可見智庫要想發展,需要有專業人才,需要方法和技術的創新才能真正出精品。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桌面戰爭」小密圈!獲取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