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德國空軍究竟在幹些什麼?

2021-02-13 戰爭事典

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盟軍發動了期待已久的諾曼第登陸戰役。儘管德軍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是盟軍還是在戰術上達成了奇襲效果。登陸行動所選定的時間和地點都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以至於在登陸的最初時刻未作出任何反應。

 

對德國空軍而言,諾曼第登陸可不僅僅意味著受到了奇襲,而是徹底的絕望。盟軍為這次戰役投入了 6000 多架飛機。相比之下,駐紮西線的第 3 航空隊只有 480 架飛機。登陸戰役打響當日,盟軍出動了超過 3000 架次的飛機,用於掩護地面部隊鞏固灘頭陣地。相比之下,駐紮西線的德軍第 3 航空隊在當天只出動了大約 100 架次。其中大部分是戰鬥機和偵察機。懸殊的實力對比使得盟軍得以為其登陸部隊支撐起一張有效的空中保護網。德國空軍面臨著極大的困難。

 

在盟軍登陸的關鍵時刻,由於一系列原因,德國空軍未能像原先計劃的那樣,及時從本土抽調部隊增援西線戰場。所以第 3 航空隊暫時還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奮戰。III/SG4 是一支由 50 架 Fw190 戰鬥機組成的戰鬥轟炸機部隊,駐紮在法國南部的聖康坦。6 月6 日早上 3 點,大隊指揮部接到報告稱:「敵人的傘兵在卡昂以北著陸。登陸部隊正在靠近塞納河口。」15 分鐘後即下達了一級戰備命令,所有可用飛機準備起飛。7 點 45 分,該大隊接到了上級傳來的口頭命令,準備向勒芒地區轉場。但是書面命令還必須等待。根據預先制定的計劃,轉場飛行過程中,每一架 Fw190 都要在座艙後面再塞下一名隨行的地勤人員。其餘重要人員和軍醫搭乘 2 架Ju52 運輸機。直至 9 點 35 分,書面命令終於下達,轉場行動立即開始。第 7 中隊前往拉瓦勒,第 8 中隊前往圖爾,大隊指揮部和第9 中隊前往卡斯特爾。

 

出於安全考慮,轉場過程中必須避免與敵人遭遇。因此,所有飛機應繞道巴黎南部,保持低空飛行。儘管如此,德軍戰機還是被巡邏的美軍野馬和雷電式戰機發現,損失 5架飛機。由於搭乘飛機的地勤人員根本無法跳傘,所以當飛機被擊中後,飛行員也拒絕自己逃生。最終有 4 名飛行員和 4 名地勤人員陣亡。其餘 2 人受傷。

 

即便完成了轉場工作,III/SG4 仍然面臨重重困難。拉瓦勒和圖爾的機場都未能做好迎接戰鬥轟炸機部隊的準備。機場缺乏加油車輛、炸彈運載車輛,以及必要的地勤人員,也沒有任何防衛措施。當地機場指揮官原本以為,轉場前來的部隊,要到晚上才會到達,第二天才會開始投入戰鬥。而且機場過於狹小,對於飛機的隱蔽和疏散都極為不利。最終,只有跟隨大隊指揮部的 9/SG4 得以及時參戰。從當日下午 5 點開始,9/SG4 派出 13 架飛機,分 3 個波次,攻擊奧恩河口的敵方登陸區域。其中至少有 1 次被盟軍戰鬥機阻截,導致任務失敗。在另外 2 個波次的攻擊中,德國飛行員高速掠過目標上空,投下炸彈,根本無法評估戰果。

 

第二天(6 月 7 日)天氣狀況良好。重整旗鼓的 III/SG4 終於可以組成較大的出擊編隊。當日早上 6點,24 架 Fw190 分 4 個波次攻擊了 1 支靠近奧恩河口的英軍。盟軍強大的空中巡邏兵力迫使德國人在抵達目標之前就丟下了炸彈。10 點鐘,10 架美軍的野馬戰機掃射了德軍的前沿機場,1 架 Fw190 被擊落,另有 4 架停放在地面的 Fw190 被摧毀。當晚,在機場上空,又有 1 架 Fw190 在機場上空被擊落。晚上 9 點,又有 3 架野馬掃射了第 8中隊的機場,1 架 Fw190 被擊落,飛行員受傷。至此,這一天的戰鬥終於結束了。德軍戰果寥寥。而由於機場缺乏防禦能力,德軍損失巨大。

 

6月8日中午12點40分,17架 Fw190分 3 個波次空襲敵人。其中 1 個波次因敵方中途攔截而被迫放棄。為突破敵方的阻攔,上級指揮部特意為該大隊的 Fw190 加派了護航戰鬥機。它們是來自 I/JG11 的 Me109。但是,這樣的安排並不成功。這 2 支部隊先前從未合作過。而由於盟軍戰機對機場的持續空襲,打亂了一切計劃時刻表,所以不可能按時抵達集合空域,與護航部隊會合。這一天唯一令人欣慰的是,III/SG4 的地勤人員和車輛終於抵達了新基地。他們本應於6月6日下午1 點乘坐 Ju52 運輸機跟隨 Fw190 機群轉場。但是在盟軍空軍的嚴密封鎖下,根本無法保證 Ju52 的飛行安全。空運轉場的計劃被迫放棄。所有人員和車輛只能依靠緩慢且同樣不安全的公路運輸。終於,在 6 月 8 日晚上 10 點,地勤人員抵達目的地。途中損失了 1 輛卡車、1 輛小型車輛和 1 臺拖車。

 

當晚,由於機場遭到敵方重型轟炸機空襲,包括大隊長的座機在內的 14 架飛機不得不緊急降落在法萊斯附近。此後 2 天,機場無法使用。III/SG4 總算是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6 月 12 日,一旦機場整修完畢,III/SG4立即再披戰袍。然而當機群還在空中集結時,即遭到 8 架噴火戰鬥機襲擊。4 架 Fw190 和 2架護航的 Me109 被擊落。至此,III/SG4 喪失了作戰能力,退出一線。剩餘的飛行員被派往後方接收新飛機。

 

就這樣,III/SG4 為期 1 周的諾曼第之戰結束了。縱觀其過程,可以發現,在盟軍的絕對空中優勢面前,德軍戰機在向前線機場轉場的過程中,在地面修整時,在發動攻擊時,都會遭遇敵方優勢兵力的襲擊。而且由於實力對比懸殊,德軍戰機根本無法集結起較大的編隊,以較有組織的方式投入戰鬥。他們只能以小部隊遊擊戰的方式逐次投入戰鬥。而在盟軍綿密的空中保護傘面前,小規模的滲透也極為困難。即便成功,戰果也很有限。最終,部隊就在這種持續不斷的戰鬥中逐漸消耗衰竭。

相關焦點

  • 諾曼第登陸的6支盟軍部隊
    本文介紹從D日到巴黎解放過程中的6支盟軍部隊行動,勾勒諾曼第登陸作戰全貌。
  • 諾曼第登陸老照片
    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前往諾曼第。圖為登陸前一天,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上將和美國空降部隊談話。當時的德國空軍兵力分散,能投入到諾曼第的飛機只有400架,而盟軍的飛機超過13000架。幾乎構不成任何威脅,圖為被阻塞氣球攔截的炸彈。
  • 西線風雲:諾曼第登陸
    首先是康坦丁半島,這一地區地形十分狹窄,就算攻下來,大軍團也無法展開,只能在狹長的半島和德軍進行陣地戰,無法發揮人數和火力優勢,一旦被德國突破防線,就會面臨被趕下海的困境,所以盟軍排除了康坦丁半島。第二個是加萊,距離英國最近,只有34公裡,空軍可以發揮最大優勢,對地面進行火力支援,而且海軍的運輸能力要求非常低,但是德國在該地區的防禦非常嚴密。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300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不過早在1943年,盟軍已經從南線攻入歐洲大陸,義大利甚至因此而投降,墨索裡尼已經被義大利人囚禁。如果英美軍隊從義大利方向再接再厲攻入德國本土的話,是否就不用大費周折開闢諾曼第戰場?從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義大利北部緊貼瑞士和奧地利,即使考慮到瑞士是中立國,但奧地利當時卻已經是「第三帝國」的一部分了,如果從這裡向德國推進顯然比從零開始登陸諾曼第要省事得多,那麼盟軍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
  • 淺談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搶灘登陸作戰,參戰士兵接近三百萬,這場戰鬥為盟軍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下面我來說說這場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至關重要的戰役。之後根據海岸漲落潮的距離差,伯特倫·拉姆齊和蒙哥馬利研究後決定:在半潮時登陸,差不多就是在漲潮錢三四個小時前登陸,在第二波登陸部隊到達前讓爆破隊排除障礙;      解決了勤務,武器火力,運輸問題後盟軍又在登陸前幾個月把德軍的交通要塞轟炸了一遍,減緩德軍增援的速度。之後經過討論,艾森豪把攻擊時間定在了6月6日。
  • 海王行動(諾曼第登陸)
    當美國和英國同意開闢第二戰場來幫助蘇聯分擔德國的軍隊時,他們攻打了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但是準備攻打義大利大陸時,德國和義大利守住了陣腳,讓盟軍攻不下任何城市,所以美國和英國開始琢磨攻打諾曼第,根據一番情報調查,包括地理位置、敵軍人數、和敵軍陣形……再經過內部討論,他們決定由艾森豪威將軍指揮此次登陸,登陸位置包括猶他海灘、黃金海灘、寶劍海灘、朱諾海灘和奧馬哈海灘。
  • 諾曼第登陸-人類的智慧運用
    正如邱吉爾說,必須「及時建造各類新式艦艇和設備」,要改進「海空軍轟擊技術」,要「將陸海兩棲部隊訓練好、組織好」等。德黑蘭會議以後,經英美磋商,艾森豪將軍被任命為執行「霸王」計劃的盟軍最高統帥,統一指揮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登陸戰役。英國泰德空軍上將擔任副統帥。美國史密斯將軍為參謀長。英軍地面部隊司令是蒙哥馬利,美軍地面部隊司令是布萊德雷。
  • 著名戰役系列|諾曼第登陸
    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部署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諾曼第戰役持續了超過2個月,最終,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並在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結束諾曼第戰役。       2、由於諾曼第地區離英國本土近,處於英國岸基戰鬥機護航半徑以內,所以在諾曼第登陸可以得到英國為基地的支援。       3、蘇聯也是一再要求英美發動第二戰場,牽制更多的德國士兵。
  • 兵不厭詐——諾曼第登陸中的美德十八般計謀
    然而,這其實是1944年6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時的演講記錄:「第八年之抗日戰爭」、「將為最後一年」。讓他有這個底氣的,正是演講前剛剛發生的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登陸作戰——諾曼第大登陸。在這裡,巴頓和隆美爾,一場美、德兩國最強將軍的巔峰對決即將上演,這場舉世矚目的戰局幕後,有著一些異乎尋常的「碟中諜,計中計」,而在變幻莫測的戰局中,各種惡劣的天氣如何鬼使神差地幫了美軍的?
  • 諾曼第登陸中的驚天騙局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這次登陸能夠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盟軍在登陸前實施了一個代號為「銅頭」的戰略欺騙計劃,聘請一位名叫克利夫頓·詹姆斯的演員,扮演英國大將軍蒙哥馬利出訪非洲,使德國人相信,蒙哥馬利遠離英國,從而放鬆對法國諾曼第地區的重兵把守。詹姆斯究竟是如何被選中作為蒙哥馬利替身的?那名中計的納粹間諜又是誰?英國軍情五處(MI5)近日首次公布這段塵封了60多年的秘聞。
  • 【特稿】徐映珉:再現世界最大登陸戰「諾曼第登陸作戰」的幕後新聞
    如果從諾曼第登陸,進攻的效果可能不如加來地區,但卻易麻痺德軍,盟軍容易突襲成功。那麼,登陸的日期究竟選在何時?思謀縝密的艾森豪通過查證,認為6月5、6、7日較為適宜。因為,此間潮水平靜,月色暗淡,便於偽裝、隱蔽。萬事俱備,只待軍令。
  • 諾曼第登陸75周年,代號D-Day是什麼意思?
    World War II invasion of Normandy  今天(2019年6月6日)是迄今世界上最大一次海上登陸行動——諾曼第戰役的75周年紀念日,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史匹柏導演的《拯救大兵瑞恩》中盟軍冒著槍林彈雨,強行海灘登陸的場面,真的很慘烈。
  • 諾曼第登陸二十世紀最大規模的登陸戰
    為達到阻止德軍增援這一目的,盟軍採取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利用強大的空軍全面轟炸法國西北部的鐵路、公路目標,封鎖通往諾曼第的交通,使德軍增援不能到達。另一方面則是展開戰略欺騙和偽裝,使德軍統帥部相信,在諾曼第登陸之後,還會有另一場更大的登陸,所以不把援軍調往諾曼第。
  • 史上規模最大的欺騙行動,揭秘諾曼第登陸的諜戰前戲(3)
    如果能讓德國人確信第一集團軍的存在,那麼盟軍的主要攻擊方向就會被判定為加萊海峽,如此一來即使諾曼第方向的登陸意圖暴露,也只會被當成無關緊要的佯攻。▌二戰美軍將領合影。後排從左至右分別是斯蒂利、范登堡、史密斯、韋蘭和紐金特,前排從左至右分別是辛普森、巴頓、斯帕茨、艾森豪、布拉德利、霍奇斯和傑羅。其中,巴頓在諾曼第登陸欺騙任務擔任「美國第一集團軍」司令官。
  • 諾曼第登陸:歷史上最大的兩棲登陸戰
    【盟軍:人造海港、情報錯覺】為在西線登陸,盟軍做了很多創新準備:經改裝的重裝甲包含"會遊泳"的雙變速雪曼坦克,架橋坦克和鋪路坦克等。地雷清除坦克,又叫雪曼螃蟹,可以排雷卻傷不到坦克。盟軍還建造了兩個人造的海港,以便給盟軍登陸部隊提供重要的軍事補給。另設置了海底補給管線,通過管線由英國供應燃料給登陸部隊。
  • 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
    在那一天,以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為主的二戰同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第50英裡的海岸線上,冒著納粹德國的槍林彈雨勇猛登陸,在歐洲大陸西部開闢了以英美為主導的第二戰場,和東線蘇聯紅軍遙相呼應,終於在一年之內徹底擊垮了納粹德國的頑抗。諾曼第登陸之戰到底有多慘烈?這對75年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來說,可能有點難以想像。
  • 諾曼第登陸: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秘密
    1944年6月6日清晨,十餘萬盟軍先頭部隊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法國諾曼第海岸。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第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戰役,它使二戰的態勢和走向發生根本性變化。此後,盟軍勢如破竹,開闢歐洲大陸第二戰場。11個月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被擊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 諾曼第登陸高清(彩色)紀錄片3種:70周年特別版+巨片
    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珍藏3.BBC二戰全史第17"六月黎明",資料翔實,細緻入微諾曼第登陸戰役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是戰略性的戰役,為開闢歐洲的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對加速法西斯德國的崩潰以及戰後歐洲局勢,都起了重要作用。
  • 【原創】趣說銷售運營管理:諾曼第登陸(二)
    德軍的兵力是138萬,盟軍為此集結了287萬軍隊,是德軍的兩倍,這種兵力上的準備保證了對德軍的壓倒性優勢。舉個簡單的數字為例,據統計,在諾曼第登陸當日,德國空軍發起了319次空中突擊,而盟軍的突擊多達14500多次,勝負立分。
  • 吹響反擊的號角 ——從「德黑蘭會議」到諾曼第登陸
    接著,無數盟軍士兵呼喊著衝上海灘,剛剛還風平浪靜的諾曼第轉眼便成了血肉拼搏的疆場。  美、英、加盟軍經過近三年的準備,終於在歐洲第二戰場上吹響了反擊法西斯勢力的號角  1943年11月,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在德黑蘭舉行會議,就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達成協議,決定實施一項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霸王作戰計劃」,並初步選定了兩個登陸點——加萊和諾曼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