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潮陽 罪行紀略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4月初,日機首次轟炸縣城,6月19日,日軍軍艦炮擊海門尖山,7月2日炮擊海門城內,15日炮擊廣澳。1939年6月21日汕頭淪陷,8月,日軍佔領達濠;1941年3月25日,潮陽縣城淪陷。日軍佔領潮陽期間實行法西斯統治,採取「三光」(殺光、搶光、燒光)政策,其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1938-1942年,日機與軍艦先後轟炸或炮擊潮陽各地30多次,炸死炸傷大批百姓,其中1941年4月11日上午,12架日機轟炸與掃射各鄉村,僅赤寮圩當場死傷100多人。日軍所到之處,大肆屠殺淫掠。海門下完林清泉之嫂(已懷孕)拒絕日軍凌辱,被活活刺死,其母也遭毒手,二屍三命。女青年姚麵包被日軍輪姦後,用鐵線穿乳房活活吊死在大樹上。同年,日軍多次進犯或炮擊古埕,先後殺死村民66人,傷300多人。1942年日軍兩次侵入內八鄉殺人放火:鄭阿浩全家7人被鎖房內,放火燒死;阿慶之老母亦被推入火中燒死;還以刺刀挑死林順等4人;強姦婦女100多人。1943年冬,日軍佔據和平橋尾山,抓鄉民18人作練習射擊的活靶,然後又作拼刺刀的人靶。白石等村民,常被山上日軍當做活靶用槍射擊,有一孕婦被打中肚子,當場斃命。1944年6月進犯西臚時曾發射毒氣彈;11月15日在華林村,日軍放軍犬活活咬死村民張阿陽以取樂。1945年初,日軍洗劫溪內一帶,抓竹橋村民4人砍頭、剖腹後肢解,沉屍廁池。據復員後的調查,潮陽淪陷期間,縣民受敵禍死者98724人。
日軍每到一地,強拆民房取木材,以修築工事或橋梁。在佔領達濠、海門期間,先後拆毀民房各1000多間。日軍先後3次進犯古埕村,全村有八成民房被焚毀或拆毀。第八區(關埠)的棕蓑寮、清口、姐墓陵、桑田上鄉(即桑田仔)等村,均因民房被全部拆毀而「散寨」,至今荒草中殘垣斷壁猶依稀可辨。和平英西港村全體村民被趕走,房屋被佔為軍營達8個月之久。據戰後調查,全縣被焚燒、炸毀、拆毀的民房達15萬多間,大批群眾流離失所,餐風宿露,苦不堪言。
日軍實行禁運,大肆燒毀漁船,不準漁民出海捕魚。全縣原有大小漁船2萬多艘,被燒毀或扣掠1.6萬多艘,餘者也不準出海捕魚。有些漁民逼於生計,鋌而走險,違禁出海,一被查獲慘遭擊(撞)沉、燒殺。海門原有大小漁船共1960艘,被日軍燒毀、扣1422艘。達濠埠共有大小漁船896艘,被燒毀、撞沉的包帆52艘。民國34年(1945)春,沙隴望上村18民漁民在海上捕魚被日艦捕獲,日軍用鐵線穿掌心,將18人連成一串推入大海,全部喪命。
日軍不僅殺人放火,奸淫擄掠,還大量搶劫物資財產。1941年7月30日,駐潮陽柏野大隊將各地搶掠的物質由海門轉運至汕。1943年6月11日搶劫達濠綠野山莊的家私、古董、書畫等2000多件。1944年冬,日軍在太平洋戰區屢屢失利,為打通汕廣線,作垂死掙扎之部署,加緊攻佔揭、普、惠、南等地,並脅帶挑夫隊或船隊(俗稱「布袋隊」)到處搶劫物資,直至1945年日軍投降前夕,在潮陽五、六、七、八(上八區)、九等區劫走了大批糧食財物,僅四區14個鄉,被搶去糧食285噸,豬牛31928頭。根據縣政府戰後調查9個區(缺附城)47個鄉統計:淪陷期間被日軍劫掠的財務總值27.54億元(不包括漁船、運輸船等大型設備)。此外,日軍還大批徵用民工無償勞役,僅四區和平等7個鄉先後被強徵勞役11.68萬人次;沙隴、華溪兩鄉被強徵勞役23750人次,其中工傷50人,死亡64人,部分民工還被遣送外國充當勞役。
潮陽淪陷期間,又遇上嚴重旱災,加上瘟疫(霍亂)流行,敵禍、災害、疫病三災並發,海無可漁,地無可耕,商鋪倒閉,各業蕭條,僑匯斷絕,民不聊生,人民遭受空前劫難。潮陽縣縣長胡公木在報告中有民國「三十二年米荒嚴重,棄嬰塞途,餓殍載道……受敵禍米荒之害者,人民死亡20萬人,流離遷徙7萬人,老弱病殘5萬人,房屋拆毀15萬間……」的記述。海門和達濠的「萬人冢」、以及各地的「鬼仔埠」、「重疊埠」等皆為收埋災民屍骸之地。
(資料來源:潮陽縣地方志辦公編,《潮陽縣誌》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潮陽縣城攻略
粵東派遣軍報導部發表(24日) 南支派遣軍大部隊23日半夜集結後陸黨櫻田部隊,兩部隊協力於黎明猛烈攻擊潮陽,之後又殲滅周圍伏擊的敵人。24日上午7點40分,兩部隊攻進潮陽縣城,坂本、岡本、北川、柏原、大石、古館、高橋、淺野、田野等部隊也陸續進入城內,主力大部隊乘勝追擊市內及周邊的殘敵。
海門萬人冢:日寇暴行罪證
在風景秀麗的海門蓮花峰內有一處莊嚴肅穆的冢墓叫萬人冢,墓內收埋著被日寇殺害或迫害的1.17萬名死難同胞的屍骸,它記載著海門人民一段心酸的血淚史。海門萬人冢是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潮汕地區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讓人們牢記歷史。
萬人冢位於蓮花峰前小山坡北側,建於1946年,面積4340平方米,分為墓埕、墓亭、墓身,墓碑碑文為:海門陷倭癸未夏死難同胞之墓,兩側墳手有16幅反映日寇入侵罪行的影雕。
1939年8月21日早晨,日寇炮艦入侵海門,停泊在海門港外,開炮轟擊海門城,使海門籠罩在一片炮火之中。隨後,侵略者登陸,一番燒殺、姦淫、搶掠後揚長而去,由此給海門留下一處處災難痕跡。
1941年3月2日即潮陽淪陷後,日寇的獸蹄踐踏了海門城,開始慘絕人寰的血腥統治,實行極其野蠻、殘酷的「三光」政策,使海門這個擁有5萬多人口,素有「耕三漁七」美麗富饒的漁港驟然變成了人間地獄。日寇封鎖漁港,禁止漁民出海捕魚,統制物資,到處設置關卡和哨棚,嚴酷盤查行人,稍有不順就殺一儆百。
「不屈服遭燒殺」、「過崗卡受侮辱」、「老婦、孕婦母女二人,抗獸兵侮辱,成二屍三命之慘」、「女兒過哨卡啼哭,被獸兵劈為二段」、「母女兩人被誣為盜,慘遭活埋」……石浮雕上的慘狀歷歷在目,駭人聽聞的事件不勝枚舉。「穿成人排,沉海淹死」記錄的是當時漁工林某等18人因生活所逼偷偷出海捕魚,被日寇抓獲後,有的被用汽油灌肚子,活活燒死,有的被鉛線穿過肩骨,縛成「人排」沉於海底的慘狀;「人頭滾滾,血洗海灘」記錄的是漁工廣平舵等70多人,因不滿日偽血腥統治,暗中進行反抗鬥爭,被集體屠殺,一刀一個,人頭飛滾,血流滿地,令人慘不忍睹……
據不完全統計,日寇在短短的三個月內,燒毀民房1400多間,炸毀漁船460多艘,至少有570人被活埋,140多人被砍頭,燒死和沉海的更是不計其數。那時,海門冤魂遍野,到處是日軍屠刀下斑斑血跡。1943年夏,遭日寇酷刑致死、餓死、病死者達1.7萬多人,逃荒1.5萬多人。由於死屍橫街塞巷,屍體難以辨認,善堂收屍時,無法清楚記其名姓,只能採取插籤排號的方式,扛往紅沙窟稍作掩埋,這就是海門人民哀記的1943年「海門排號年」。
多少家庭滅絕,多少孤魂哀號,至日寇投降後全鎮只剩1.8萬多人。據稱,1946年初,國內外的慈善家、華僑才把這些荒野的骨骸收殮殯葬並建起冢體、墓亭。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進行修葺,現在「萬人冢」闢為園林式墓園,長90米,寬40米。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在海門留下的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