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6月20日再次發表聲明,駁斥美國關於被擊落的無人機未進入伊朗領空的說法,並公布了擊落美軍無人機的一些細節。圖為美國空軍發布的RQ-4「全球鷹」無人機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路透
就在美國與伊朗關係持續緊張之際,6月28日,伊朗、法國、德國、英國、中國與俄羅斯的高級官員將在維也納舉行會議,就如何避免2015年籤署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失效進行磋商,以挽救該協議。
挽救協議 刻不容緩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21日報導,歐盟稱本次會議將討論如何「應對美國退出核協議並恢復制裁伊朗的措施」。同時,六國高官也將探討「伊朗近期關於其履行核協議承諾所發布的公告」。
據路透社6月20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去年決定退出伊朗核協議,如今又切斷了伊朗多數石油貿易,使其經濟陷入困境。伊朗已發出警告,歐盟通過提供足夠的經濟激勵措施並繞過美國制裁來挽救核協議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等國達成伊核協議,承諾限制核計劃,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對它的制裁。依據協議,伊朗低豐度濃縮鈾儲量不得超過300公斤,可製備的濃縮鈾豐度限制在3.67%以下,遠低於武器級濃縮鈾需要達到的90%以上豐度。
今年5月8日,在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一周年之際,伊朗總統魯哈尼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已致函《伊核協議》籤署國,伊方將給予該協議各方60天的時間返回談判桌,並確保伊朗國家利益得到保護;否則,伊朗將恢復該協議禁止的鈾濃縮活動。
6月20日,當年幫助達成伊核協議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莫蓋裡尼稱:「讓伊朗繼續完全遵守承諾對我們很重要。」她強調應該緩和伊美緊張形勢,「確保避免形勢升級。」
壓力轉移 千鈞一髮
美國對伊朗的施壓在繼續。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6月22日,川普在推特上表示,「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在糟糕的歐巴馬計劃(即伊核協議)下,伊朗短短數年內就會走上擁核之路,而現行的核查(內容)是不可接受的。」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稱:「伊朗籤署伊核協議是為了換取國際社會取消對伊朗的制裁,讓其獲得較為寬鬆的發展環境。籤署協議之後,伴隨美國『退群』以及極限施壓,伊朗反而承受比原來更大的壓力,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在此情況下,伊朗威脅將要突破伊核協議規定的低濃度濃縮鈾存量上限,增加濃縮鈾豐度、增加重水等。伊朗此舉一來是作為對美國高壓政策的強硬回應,二來也是向其他協議籤署國轉移壓力,迫其幫助伊朗應對美國壓力。」
2018年5月25日,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伊核協議籤署國聯合委員會副外長級會議在維也納召開。據卡達半島電視臺報導,來自英、法、德、中、俄五國的代表嘗試與伊朗制定戰略,通過保持石油和投資流動,同時規避美國實施的可能危及經濟的制裁。法新社稱,美國之外的伊核協議其他籤署方希望伊朗留在協議內。
「去年美國剛剛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之時,協議其他籤署國也在維也納召開類似的會議。那時是要確保其他國家統一立場,不要退出協議,並把伊朗留在協議內。今年的情況比去年嚴重得多。一方面是經過美國長時間施壓,伊朗承受不住壓力。另一方面,近期海灣局勢越來越緊張,隨時可能擦槍走火。與去年相比,今年開會顯得尤為迫切。」李偉建說。
新的起點 尋求共識
近來,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無人機」事件持續發酵,兩國緊張局勢再度升級。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同意對伊朗進行網絡攻擊,並在24日公布對伊朗新的重要制裁措施。德國外長馬斯甚至認為,不能完全排除海灣爆發戰爭的風險。
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伊雙方態度都很強硬。美國步步緊逼。派屈克·沙納漢在辭去美國代理國防部長職務的前一天、即17日宣布向中東再派大約1000名士兵,聲稱目的是強化美方安保和情報搜集能力。另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導,伊朗原子能組織發言人貝赫魯茲·卡邁勒萬迪19日說,除非伊方權益訴求在與伊核協議其他籤署國磋商的60天內得到滿足,否則伊朗將提高鈾濃縮活動的產品豐度。
正如法國外長勒德裡昂19日所表示的:「還有時間,我們希望各方更加冷靜。還有時間,但所剩不多。」相關各方正努力挽救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籤訂後,很多西方國家公司開始進入伊朗市場,但是由於美國極限施壓,現在許多公司在伊業務被迫停止。更為關鍵的是,伊朗目前的石油輸出幾乎歸零,形勢十分嚴峻。協議籤署國希望伊朗繼續留在協議內,需要正視伊朗目前遇到的困難,幫助其渡過難關。各方應該承擔一定責任,想辦法既做美國工作,也做伊朗工作。」李偉建說。
「我們需要竭盡所能避免走到那一步。這是我們和各方對話的原因。我去了伊朗,我們也在和美國人談,」馬斯說,「我們需要藉助對話防止局勢升級。這個時期『外交優先』,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李偉建分析稱,本次維也納會議形成一套完整解決方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這次會議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它使伊核協議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磋商保持下去,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雙邊、小多邊磋商。伊朗將美國無人機擊落,形勢變得更為敏感。美國可能對伊朗施加報復,各方協調立場變得刻不容緩。如果此時不採取集體行動,最後伊核協議一旦真正走向毀滅,伊朗可能會回到原點,甚至走得更遠,事情將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責編:李圓徵(實習生)、徐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