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中伊協議籤署後,美國慫了!

2021-12-31 大國搜索

.睡前伴

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如果說老三屆經歷了紅衛兵的狂熱,到遙遠的邊疆去,到農村去的激情。那麼退休加減乘除,後面的小九屆經歷更多的則是學校停課,疏散下放,上山下鄉,集體所有制,下崗,經商,拿魚練攤。所以我們知青的遇見不僅是在路上而是在心裡,更在靈魂裡。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人的每個年齡段也有每個年齡段最珍貴的東西。對我們這些與共和國災難同齡的人而言,聚會也就成了晚年生活中最珍貴的休閒娛樂之一。        


想想當年,朝披寒露晚凝霜,田裡稻花冉冉香。歷盡秋冬芳華付,油菜黃花向夕陽的日子,加年少不經事時結下的純真友誼退休加減乘除,又叫人怎麼不回憶呢。

歲月滄桑芳華去,往事依稀又復年。儘管我們早已褪去當年「知青」的色彩,但我們相同的經歷,共同的回憶;那年,那月,那日,都是那麼的鏤骨銘心。        

其實喜歡聚會的人需要的是一份歡樂,在意一份曾經。至少我們的聚會是這樣,聚會跟誰成功誰平庸無關,但它需要一點錢的味道;用於集資享樂。         

形勢比人強,此時此刻的拜登,應該算是更加深刻地領悟了這句話的含義。先交待一下背景:當地時間4月1日,歐盟宣布「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核協議)相關方將於2日舉行視頻會議,討論美國可能重回這一協議的前景,來自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和伊朗的代表將出席會議。據歐盟發表的聲明,「與會者將討論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可能性,以及如何確保各方全面、有效地執行協議。」給大家翻譯一下:當年,伊核協議參與方,一共是7個國家——美國、伊朗、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後來,在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作為回應,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但強調所採取措施「可逆」。現在,換拜登上臺了,除了美國,其他參與協議的5個國家開始對美國施加壓力了——美國,你到底打算不打算重新返回這個協議?!那麼,美國方面是什麼態度呢?一個詞概括,太扭扭捏捏了,一點也不爽氣,但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具體來說:4月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對歐盟主持此次會議表示歡迎,「我們準備尋求重新遵守我們在《全面協議》中所作的承諾,這與伊朗也這樣做是一致的。」4月2日,美國就確認要出席就討論重返伊核協議的多國會談,但美國與伊朗之間將不會進行直接對話。也給大夥翻譯一下:4月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表態,其實已經意味著美國態度的鬆動,而到了第二天就非常直白地表示自己要參加多國會談,只是還捨不得最後一絲遮羞布,強調什麼「不跟伊朗直接對話」,搞得伊朗想跟你美國直接對話一樣!

在此,還得交待一下美國此前的態度,其實不太久遠,大概20天前吧,也就是3月中旬,美國拜登政府還非常強硬,白宮還提了一大堆要求,說什麼得伊朗咋咋滴,他們才會考慮結束部分對伊朗的制裁。言辭之間,滿滿的傲慢和囂張,讓伊朗無法接受。整個事情的轉折,要追溯到9天之前,也就是3月27日——那一天,中國外長王毅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方外長扎裡夫籤署了《中伊全面合作計劃》,江湖人稱「中伊25年大協議」,這個大協議,涵蓋了中國和伊朗在政治、經濟、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等各項領域內的全面而又深度的合作,被扎裡夫譽為中伊兩國25年緊密合作的路線圖。伊朗從這個協議中,得到了長達25年的石油大單,價格非常合理,需要非常穩定,還得到了北鬥衛星定位的支持,伊朗地下飛彈庫的飛彈一下子就擁有了令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敵對勢力都害怕和恐懼的殺傷力,還得到了中國支持伊朗國內經濟恢復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承諾,還得到了中國疫苗將大力支持伊朗的承諾。
一紙中伊協議,解決了伊朗最緊迫、最害怕、最擔心的問題。同時,也把美國逼到了談判桌前,而且是無條件的那種。所以大夥發現了,中伊協議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大的多。看上去,它只是中國和伊朗之間的協議,但是,它的存在,已經讓美國寢食難安了。關鍵是,美國還沒辦法破除這份中伊25年協議,只能按照當前的情況,繼續往下走,所以我們說「拜登此刻更加理解什麼叫做形勢比人強」!另外,還有一個消息,美國海軍「艾森豪」號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中東。此前,原計劃途經蘇伊士運河前往中東的美國海軍「艾森豪」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因為運河堵塞無法過境,滯留在地中海地區,使得中東地區陷入了「航母真空」,一艘執勤的美國海軍航母都沒有。▲美國海軍「艾森豪」號航母戰鬥群官方推特確認:「我們已經完成了蘇伊士運河的運輸,戰鬥群很高興能在紅海進行航行和飛行。我們在整個美國第五艦隊地區夥伴關係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這則軍事方面的消息,也表明美國打算坐到談判桌前了。只是,經歷過小布希和歐巴馬時代的拜登,仿佛還覺得老套路管用,就是說,當美國人坐在談判桌前,以為問兩句「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裡」就管用了。不好意思,山姆大叔,時代變了!美國人問一問航母在哪裡,就能讓對方籤字畫押的時代,也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把,伊朗有「中伊25年協議」站臺,有北鬥導航定位和伊朗飛彈作為支撐,想要伊朗就範,是不可能的。所以,奉勸美國代表,還是小心一點,否則估計伊朗也會說出那句:美國你,沒有資格從實力的角度跟我談判!

很多讀者反映收不到推文。騰訊現在新的規則是,公眾號只有被標星、文章被點讚、點在看,才能每天及時收到更新的推文沒看夠?更多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五國聯手為伊核協議打氣(環球熱點)
    今年5月8日,在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一周年之際,伊朗總統魯哈尼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已致函《伊核協議》籤署國,伊方將給予該協議各方60天的時間返回談判桌,並確保伊朗國家利益得到保護;否則,伊朗將恢復該協議禁止的鈾濃縮活動。   6月20日,當年幫助達成伊核協議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莫蓋裡尼稱:「讓伊朗繼續完全遵守承諾對我們很重要。」
  • 伊核協議告急!英法德觸發爭端解決機制
    伊核協議近期風波不斷,繼美伊緊張局勢下伊朗宣布中止履行第五階段協議措施後,法國、德國和英國又宣布將在伊朗核協議中觸發爭端解決機制。
  • 俄美就伊核協議達成共識後,伊朗態度出現變化:不再依賴中俄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伊朗外交部長的公開放話,其實是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伊朗核協議問題,於本月6號進行了電話溝通之後出現的。布林肯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美俄兩國都希望各方可以重返伊朗核協議,而俄羅斯是這個問題的重要參與者,因此美國將致力於重返協議,而伊朗也必須為此做好準備,不過布林肯強調,鑑於目前伊朗正在開發自己的核計劃,而這一舉動很明顯與伊朗核協議的規定相違背。
  • 以色列部長發出強硬警告:若拜登勝選並帶領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不排除中東重燃戰火
    | IFP新聞據耶路撒冷郵報11月5日報導,以色列定居事務部長扎奇·哈內比稱,如果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當選總統並堅持伊核問題立場,重返「伊核協議」,以色列或將與伊朗爆發戰爭。拜登長期以來表示將回歸「伊核協議」,哈內比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多數以色列人認為,歐巴馬政府籤署「伊核協議」為嚴重錯誤,將伊核問題「輕描淡寫」。
  • 美國想重返伊核協議?伊朗:先看你們的行動……
    ,伊方認為沒有必要就美方重返伊核協議問題與美國進行雙邊會談。哈提卜扎德說,伊朗認為,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有其步驟和階段,首先美國須「全面、無條件、有效」地取消對伊制裁,在此基礎上,美國可重返伊核協議,任何必要的談判須在伊核協議聯合委員會框架內進行。「伊核協議相關事務不需要任何幕後渠道。」
  • 【重磅文章】美國撕毀伊核協議,伊朗戰爭即將爆發!
    對川普的這一決定最感到憤怒的恐怕還是不伊朗而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他在得知消息後表示:「我認為,在伊朗沒有違背這一協議的前提下,美國選擇退出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有伊核協議,美國將最終會在有核武器武裝的伊朗或另一場中東地區戰爭之間失去選擇,協議不復存在,伊朗將不再受限制,我們將不得不做出選擇,是生活在威脅之中,還是為了防止威脅再次引發戰爭。」
  • 伊朗對美國下達最後通牒,如果美國滿足這2個條件,將遵守伊核協議
    前幾天,伊朗的外長對美國下達最後通牒,如果美國能夠滿足這2個條件,那麼伊朗將會遵守伊朗核協議相關的條約。伊朗外長有意向美國求和近期伊朗外長對外表示,只要美國滿足這2個條件,那麼伊朗將遵守伊核協議,就會考慮重新回到談判桌上,這兩個條件就是美國拜登政府需要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外交封鎖。
  • 美印籤署新軍事協議
    據路透社新德裡消息,美國和印度當地時間27日籤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
  • 【環顧】伊核協議下一步怎麼走?各執一詞!
    在工廠的設計完成後,伊朗肯定會告知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報告中不要提及不必要的細節。對於維護核協議沒有做任何事情,只是根據美國的要求來執行其在核協議中的承諾。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拜登即將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據以色列電視臺12頻道1月16日報導,美國方面已經告知以色列,代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官員已經與伊朗就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條件展開談判,而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局長科恩也已經抵達美國華盛頓,分別與美國川普政府和當選總統拜登的團隊就伊核問題展開會談。
  • 拜登態度強硬拒伊朗,伊核協議舉步維艱!
    伊朗2015年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協議。根據這份協議,伊朗承諾限制核計劃,換取聯合國、美國和歐洲聯盟解除制裁。2018年5月,時任總統唐納·川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隨後重啟並追加一系列對伊制裁。2019年5月以來,伊朗逐步中止履行協議部分條款,但說所採取措施「可逆」。在拜登競選時期,他就多次表示將重返伊核協議。
  • 伊朗退出《伊核協議》,戰爭風險進一步加大!
    如果取消制裁,並且滿足伊朗的利益,那麼伊朗將準備恢復履行伊核協議。伊朗原子能組織必須在伊朗總統的協調下採取必要的措施和做法。在這段聲明中有兩個核心要點:第一,伊朗很可能繼續增加離心機數量。第二,伊朗並沒有關閉對話的大門,如果美國取消制裁,伊朗將繼續遵守伊核協議。
  • 維基精選:【伊朗核協議】
    國際原子能機構將開展經常性現場核查以確保伊朗遵守該協議。作為回報,若伊朗切實可信地遵守協議規定的各項義務,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伊朗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會暫時留在此協議中與盟友及其他籤署國進行對話,若能達成合作目標,則此協議會繼續有效。但隨著美國制裁日益加重,伊朗宣布將停止履行伊核協定部分協議。
  • 以色列警告拜登:不要讓美國重返伊核協議
    以色列警告拜登:不要讓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以色列參謀總長柯查維警告,已修訂對伊朗作戰計劃,
  • 美化美國有契約精神的公知,請先盤點一下美國蠻橫退出的國際協議
    日,美國再次撕毀一份正式籤署過的《伊核協議》。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川普正式宣布美國將單方面退出2015年由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籤訂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而一起來看看美國曾經退出過的協議。1、1982年,美國為維護其海洋霸權利益,拒不籤署它曾力推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至今。
  • 川普見證《亞伯拉罕協議》的籤署 | 我們迎來了新中東的曙光(含視頻)
    隨後,他與這兩個阿拉伯國家因美國斡旋而產生的和平協議舉行了籤字儀式。」巴勒斯坦領導人敦促在佔領區以及美國、以色列、巴林和阿聯大使館外舉行示威,抗議他們所謂的「可恥的協議」。儘管如此,川普還是對巴勒斯坦最終會籤署由美國斡旋的和平協議充滿自信!他說:「巴勒斯坦人絕對會成為其中一員。我這樣說並不是虛張聲勢,我只是告訴你們,巴勒斯坦人會在適當的時候加入。
  • 法提出伊核協議條件,俄針鋒相對令西方炸鍋,白宮:比美國還霸道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8日的最新報導稱,目前美國和伊朗以及其他伊核協議的參與國家已經開始了接觸,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將美國以及伊朗甚至是整個中東局勢恢復到
  • 伊核協議已經暫停,伊朗密集戰備,然後呢?
    由於伊朗拒絕與單方面退出協議的美國直接會談,同樣身處維也納的美國代表沒有直接參加會議,由其他國家代表往返於美國和伊朗代表之間轉達雙方的訴求。直接談的幾國,是中俄伊、英法德6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在12月3日表示,由於伊朗「看上去對重返協議並不認真」,各方將暫停在維也納的談判。他威脅,如果重返伊核協議之路走不通,美國將採取「其他選項」——布林肯沒有具體說明其他選項為哪些選項。
  • 伊朗退出伊核協議局勢再升溫!川普威脅 歐盟忙滅火
    當地時間5日晚,伊朗媒體稱,伊朗宣布將不再遵守伊核協議的任何限制,進一步加劇中東局勢。同一天,美國總統川普警告稱,若伊朗攻擊任何美國的人員或目標,美國「可能會以不成比例的方式」迅速反擊。伊朗宣布退出伊核協議 但無意開戰據伊朗國家官方通訊社5日指出,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表示,當天晚間伊朗政府將舉行一次重要會議,討論並最終決定減少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的具體措施。伊朗國家電視臺之後報導,伊朗宣布將不再遵守2015年伊核協議的任何限制。伊朗在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中,放棄了最後一個限制,即「離心機數量限制」。
  • 戰略還是權宜:伊朗如何看待中伊全面合作?
    據此推測,魯哈尼政府當前推動中伊合作的核心目標在於打破美國的封鎖孤立,而不僅是深化中伊合作關係。此外,伊朗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外長古拉姆裡薩·安薩裡(Gholamreza Ansari)在表述為何此時推動中伊合作計劃時傳遞出明顯的被動性信號,他說:「中國是唯一還在正式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再次證明西方的不可靠,歐盟也證明其在對抗美國時的無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同西亞、拉丁美洲、非洲和東亞的合作。」
  • 伊朗濃縮鈾儲量突破伊核協議上限 川普警告:他們在玩火
    伊朗低濃縮鈾已超過300千克限額不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表示,若歐洲各國拿出挽救協議的誠意,伊朗可以「掉頭」重新遵守協議。扎裡夫表示,「伊朗永遠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如果他們想和伊朗對話,就應該表現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