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與黃埔軍校(上)

2021-02-23 天下黃埔

邵力子是近現代中國著名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參加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是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與蘇聯十月革命較早的傳播者,他參與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早期活動。他於1925年5月任黃埔軍校秘書處處長、秘書長,繼任政治部主任等職,對於黃埔軍校有過擘劃獻策之功。他長期主張國共兩黨問題政治解決,致力於《雙十協定》之籤訂,因而獲得「和平老人」稱譽。本文根據史料與回憶文章,著重記述他與黃埔軍校淵源,突出他推進抗戰救國與國共兩黨和平共處若干事跡。

致力傳播新文化,參與創建共產主義小組

邵力子(1882—1967),浙江紹興縣陶堰鄉邵家灠村人。初名景奎,別字仲輝(取義「奎壁連輝」),他從《後漢書》中「遊子天所棄,力子天所富」之句,取「力子」一詞為筆名,自稱為「勤勞之人」,從此就有了「邵力子」之名。進校時改名聞泰,任《民立報》時筆名力子。17歲進上海求志學堂學習。18歲考入廣方言館學法文,後考入蘇州中西學堂學習。21歲參加鄉試中舉,為陝西候補知縣,得「文魁」匾。1903年在邵家漊四德庵創辦強明小學。1905年在浙江吳興南潯鎮執教。同年去上海震旦公學求學,結識于右任等。1906年隨于右任赴日本考察新聞,回上海後協助于右任等創辦《神州日報》,參與反清復漢宣傳。1906年再赴日本,在東京晉謁孫中山,受教頗深。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與于右任等一起創辦《神州日報》,宣傳反清思想。1909年5月在上海創辦《民呼日報》,宣傳革命思想,3個月後就被反動當局查封。10月創辦《民籲日報》,繼續革命宣傳,僅42天又遭查封。1910年初去陝西高等學校執教,因宣傳新思想被當局驅逐出境。辛亥革命後,他在上海擔任紹興七邑同鄉會的副議長,積極籌辦「紹興旅滬公學」,任副校董。1912年,會同于右任在上海創辦《民立報》,同時在復旦公學兼任國文教員,後任私立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科主任。1914年參加革命文學團體——南社。同年7月加入中華革命黨。1916年與葉楚傖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續任主編,後任經理兼編本埠新聞,報導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1919年在《民國日報》特闢《覺悟》副刊,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運動。1920年5月,他與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發起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轉為上海共產黨(即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經組織同意,不參加開會)。他回憶早年參加新文化、新思潮運動時寫道:「我參加共產黨是受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參加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研究會成立半年多,逐漸轉變成共產主義小組的性質。」

邵力子

1920年12月他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撰文寫道:「無論何種主義,都是時代底產兒。凡提倡某種主義,或為某種主義鼓吹,而能使社會蒙其影響的,必此主義能適應時代底潮流……現在的思潮界,社會主義已有瀰漫一時的現象,這決非單為好奇喜新的心理所促成,實在是時代潮流中已有需要這種主義的徵兆。」由此可見,他作為新聞媒體人,是有覺悟的中國學者中最早認識與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之一。1922年10月,與于右任等籌辦國共兩黨共同創辦之上海大學。1923年12月,于右任應孫中山邀請赴廣東,邵力子即以上海大學副校長代理校長。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他因在上海辦刊沒有赴會,缺席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一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24年2月,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農部秘書,領導長江一帶各省黨務,宣傳新三民主義,積極貫徹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期間還積極執行國民黨一大決議,秘密在上海大學代辦黃埔軍校招生事宜,從此與黃埔軍校結緣。(未完待續)

來源:《黃埔》雜誌

相關焦點

  • 文史黃埔軍校點將錄:這些人決定了國家命運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 黃埔軍校畢業生名單
    「蔣對一些革命的根本問題,如聯俄、聯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開說出,便在行動上採取消極態度。」蔣介石辭職「有不滿意職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為進』的政治權術的意味。軍校成立後,以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
  • 黃埔名將錄(絕對值得一看)
    黃埔名將錄(絕對值得一看)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
  • 廖仲愷與黃埔軍校(上)
    廖仲愷是受到孫中山委託參與黃埔軍校籌備與創建第一人,從參與籌措到與共產國際代表談判,協商確定在廣州創辦黨義軍官學校並主持建校,代理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 黃埔軍校校歌
    黃埔軍校位於廣州長洲島,由孫中山在蘇聯支持下創建,黃埔軍校校本部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廣州淪陷前,被日本飛機炸毀,今天的黃埔軍校校本部是考古建築專家歷時
  • 黃埔軍校成立
    1924年黃埔軍校舉行舉行開學典禮,黃埔軍校正式成立,象徵國民革命軍建軍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演講(左起廖仲愷、蔣介石、孫中山、宋慶齡)1921年,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
  • 20201227黃埔軍校
    20201205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廣東美術館)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 ,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 戴季陶與黃埔軍校
    嗣後連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7至第22期校務委員會委員,是文官續任黃埔軍校校務委員最長者。長期以來緣於朝野黨派歧見,對其在黃埔軍校政治教育與訓練之影響作用多取低估誤讀,其實他的理論與思維,一直左右著中國國民黨黨辦軍校政治理念。筆者擬以海峽兩岸檔案(有些雖未必原始但系影印原件)與史料,著重將其對黃埔軍校之影響作用作些淺釋。
  • 黃埔軍校的人才培養
    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齊名,是世界著名四大軍校之一。說到黃埔軍校,人們不由得把它與人才精英的培養聯繫起來。許多職業的培訓機構都自稱是本行的黃埔軍校,意味著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和正宗的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軍官一個水平的。那麼傳統的老黃埔軍校為什麼能在它僅有的6期時間內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學員呢?它培養人才的理念又是什麼呢?
  • 廖仲愷與黃埔軍校(中)
    受孫中山委託,廖仲愷開始籌建黃埔軍校,軍校剛設置籌備處於廣州南堤,蔣介石卻因校長職位不明確,於2月21日自行宣布籌備處解散不辭而別。幾天後,廖仲愷返回廣州視事,孫中山於1924年2月23日令廖仲愷代理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繼續軍校各項籌備工作。
  • 黃埔軍校之前的中國軍校極簡史(下)
    相隔12年後創辦黃埔軍校時,80%的軍事教官來自保定軍校。保定軍校在1923年8月第9期學生畢業時宣告停辦,此時黃埔軍校正在籌辦中,距開學相差10個月。「中國舊式軍校」,主要包括保定軍校在內的上溯至晚晴時期的各種軍校。清政府辦的軍校和民國初年各地方政府辦的軍校,從形式上看像是新式軍校,有的還名曰訓練「新軍」,但其辦校宗旨是為清政府或為軍閥政府服務,從本質上仍屬舊式軍校。
  • 保定軍校畢業的黃埔軍校教官--陳適少將
    早年刻苦攻讀,先後畢業於平陽縣立高等小學、南京陸軍第四中學。1915年6月,23歲的陳適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苦練軍事技能,登高翻越、長跑射擊,陳適樣樣精通,成績出色。現據保定軍校同學錄載:"陳適,字存甫,年齡24,籍貫,浙江平陽,通訊地址:平陽南門大巖上,步科三期一連。"
  • 臺灣怎樣再造「黃埔軍校」
    很少有人知道,這所軍校的薪火至今仍在臺灣延續黃埔軍校,蔣介石的地盤,革命黨人的江湖。它是老蔣人生巔峰的起點,他在這裡締造了自己的軍政圈子,再和這些人一起叱吒風雲半個世紀。哪怕在他敗退臺灣、處於人生最低谷時,他對俗稱「黃埔」的陸軍官校依然念念不忘。
  • 黃埔軍校與中國工農紅軍八一建軍
    1927年初,廣東全省黨員不足一萬人,全國黨員不足6萬人,而在黃埔軍校工作、學習過的黨員,上述「黃埔同學會」統計為1522人,如計入第六期入伍生中的黨員和潮州、武漢軍校的黨員,遠遠超出了這個數字。所以說,從人數和在黨內所佔比例來看,中國共產黨人對黃埔軍校的投入是很大的。再從素質上說。
  • 保定軍校的地位為什麼一直超過黃埔軍校
    來源:網絡民國軍事史上有三大派系格外引人注目,即「保定系」、「士官系」和「黃埔系」,這三大派系均以其發源之軍校命名:「黃埔系」出於黃埔軍校,「士官系」源於日本士官學校,「保定系」則是保定諸軍校畢業生的合稱。
  • 黃埔軍校十大名將排名
    黃埔軍校始建於1924年,初時是為了革命軍北伐培養和訓練軍官幹部,全稱為中國陸軍軍官學校,後因選址於廣東黃埔,所以又名黃埔軍校,一共承辦23期,培養出了包括訓練班和分校在內的23萬餘名畢業生,但國共第一次合作開辦培養的一至六期學員都闖出了不小的名聲,成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主力軍,因此在民間也傳出了黃埔十大名將的說法。
  • 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的臺灣人
    由於史料所限,上面僅列出19名黃埔軍校的臺灣人(包括黃埔教官),此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進入黃埔軍校的臺灣青年之部分。1927年2月5日,在黃埔軍校的安排下,黃埔軍校首任政治部主任、中山大學校長戴季陶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向廣東臺灣學生聯合會的青年們發表題為《孫中山與臺灣》的演講。孫中山將臺灣革命成功,視為中國完全獨立的一個部分,使臺灣青年產生共鳴。
  • 黃埔軍校前六期名將排名
    黃埔軍校創辦於1924年6月16日,是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建造的一所現代化軍校。該校共創辦了23期,一期時間規定了是三年,但是後來由於抗戰時期的需要,縮成了兩年半,之後又是兩年,最後又縮短成半年。這也導致黃埔軍校前六期出的名將最多,到了後面就少了,可能和入校時間有很大的關係。有些課程還沒有完成,就走上了戰場。
  • 盤點:從黃埔軍校走出的中共知名將領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1924年6月,黃埔軍校由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一手創辦,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了32期,畢業生達23萬餘人。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日後成了統率千軍萬馬的將領。回溯中共歷史,有不少著名中共高級將領都曾有過黃埔經歷,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
  • 《黃埔軍校校歌》MP3和歌詞!
    黃埔軍校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