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若真打'臺灣牌',中國可以打'東北牌'」

2021-02-08 環球網


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國內突然打起「臺灣牌」。此間諸多「地緣戰略分析家」熱衷於將此解讀為印度在後疫情時代對華關係調整的「重要一環」。隨著美國彭博社近日一篇「印度考慮與臺灣開展經貿談判」的報導,關於印臺「發展實質外交關係」的傳聞不脛而走。不過,據印媒22日報導,印度政府目前無意同臺灣啟動貿易協定談判。


在中印邊境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印度一些媒體和所謂專家學者公然為「臺獨」言論張目,不斷攛掇政府「突破底線」,背後推動因素很多,也對中印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專家認為,印度政府目前還是清醒謹慎的,知道「紅線」所在,而且中國有的是針鋒相對的「牌」可打。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從10月上旬至今,「臺灣問題」在印度媒體、高校、智庫等機構中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今日印度》15日專訪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為其「臺獨」言論張目——後者大談發展印臺關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呼籲彼此應針對「敵對國家」共享情報。21日,吳釗燮又接受印度WION電視臺專訪,誣稱「新冠病毒來自中國」。


吳釗燮 資料圖


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彭博社有關印度與臺灣談判貿易協議的報導表達立場,引來反華學者「碰瓷」——在西方媒體上頗為活躍的印度學者布拉馬·切拉尼在推特上聲稱,中國沒有承認「一個印度」,印度為什麼要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他還稱「臺灣之於印度,就如同巴基斯坦之於中國」。曾呼籲印度支持臺灣加入世衛組織的印前外交秘書坎瓦爾・西巴爾則留言支持切拉尼。正是這個切拉尼,在2017年造出「債務陷阱外交」一詞,抹黑「一帶一路」倡議。


值得一提的是,一貫以對華相對溫和態度著稱的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於13日至14日舉行了一場名為「中國研究在當代世界的重要性」線上主題討論。讓人不解的是,參加活動的中國學者竟清一色都是臺灣人。同時,參會印度學者中不乏平時與中國大陸官方聯繫密切的「友華人士」。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印度知識分子和媒體圈近期掀起一場「對抗中國」的思潮和行動,其直接原因是中國駐印使館在臺灣「雙十節」前夕向印度主流媒體發送「涉臺新聞報導指導意見」。她說,「這讓我們所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辱,沒有任何一家外國駐印度機構能夠對我們的報導指手畫腳。」但當記者反問「據說印人黨(印度執政黨)也在影響很多印度主流媒體甚至控制輿論」時,她沒有否認卻回答說「這不太一樣」。


另一個讓印度戰略界熱衷炒作「臺灣牌」的原因是,莫迪政府似乎在放寬對臺政策底線。今年5月20日,印人黨國會議員雷奇和卡斯旺通過視頻方式祝賀蔡英文「就職」。二人在視頻中聲稱,「印度和臺灣同為民主國家,共同信仰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雙邊關係在貿易、投資、人文等領域不斷提升」「印臺互惠互利關係存在進一步合作發展的巨大空間」。


蔡英文 資料圖


隨之而來的7月,印度外交部決定任命美國司司長戴國瀾(Gourangalal Das)為新任印度駐臺代表。此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早年間在印度駐華使館工作,曾是安排莫迪與川普2017年會晤的外交團隊中關鍵人物,而且還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印方成員。因此這項任命曝光後,引發不少猜想。


戴國瀾 資料圖


但熟悉印度外交決策的「圈內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歷屆政府的對臺政策始終持謹慎態度,印臺「政府層面」的互動也微乎其微。在他看來,關於戴國瀾的任命可能有推動印度「東向政策」的考慮,但僅以此就斷言印度將實質提升對臺關係,恐怕「難以讓人信服」。


目前看,主要是一些不負責任的印度智庫和民間人士炒作「打臺灣牌」,但他們背後或多或少與官方有一定關聯。像專訪吳釗燮的WION電視臺,屬於印度Zee News電視臺旗下頻道,而Zee News集團由印人黨支持的聯邦院議員錢德拉所掌控,是印度最大媒體集團之一。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除印度媒體和專家外,印度執政黨印人黨與蔡英文當局的關係很早就有所體現,只不過很多時候是以印人黨黨員身份,而不是政府官員身份進行。比如蔡英文今年的「就職儀式」,那兩名印人黨議員就是以個人名義「參加」。可以說,現階段莫迪政府還是記得打「臺灣牌」的紅線的,並沒有邁出實質性一步,只是通過一些打擦邊球的方式,包括經貿方面的交流等,與臺灣進一步提升關係,試探和噁心中國。


在印度媒體和戰略界熱議「是不是要打臺灣牌」的時候,臺灣也非常「識時務地」主動加強與印度的互動。吳釗燮在7天內兩次接受印媒專訪,大談印度與臺灣的「民主價值」、宣揚中(大陸)印對立,吹噓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剛抵達印度首都新德裡履新的「臺北經濟文化中心」代表葛葆萱,一早就參與錄製了一部宣傳片,他在片中說,「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臺灣和印度將成為印太地區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客觀說,臺灣的一些操作的確幫助它在印度「圈粉」不少。新德裡市的高中生普麗揚卡是記者鄰居的女兒,目前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放假在家。記者發現她在蔡英文的社交媒體頁面上點了贊。當我們在樓道裡見面隨口聊到這個話題時,她說:「我不關心政治,也不清楚這裡面的恩恩怨怨,但她所說的話和說話的方式都讓我覺得更親和。」


莫迪 資料圖


《環球時報》記者在日常採訪和交流中發現,一部分印度人抱持與普麗揚卡類似的想法。他們不了解歷史,不關心政治,更多的是對被印度媒體刻意帶節奏塑造出來的所謂「臺灣被打壓」的同情。這些人雖然並不持政治立場,也無法直接影響政府決策,卻是印度社會和民間不可小視的一股力量。


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從臺灣方面來看,印度雖然經濟相對落後,但畢竟是一個大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希望與大國發展實質性關係來凸顯臺灣的存在。她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中,印度是一個重要對象。而且,臺灣在印度有許多投資,雙方的經濟文化往來確實比較多,中國大陸對於此類交流是允許的,但若臺灣依靠與印度發展關係以增加其國際存在感,大陸是反對的。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印度政府今年4月修改外國直接投資政策,通過設置安全審查方式,增加了中國大陸企業對印投資的難度,但與此同時,輕鬆批准了臺灣富士康、緯創資通、和碩等公司在印度的投資計劃,頗有些「厚彼薄此」之嫌。誠然,印度與臺灣2018年籤署投資協議後,雙方貿易額迅速提升18%,至70多億美元。不過,這與中(大陸)印間近1000億美元的貿易額相比,明顯是「小巫見大巫」。最為重要的是,印度市場在短期內不可能擺脫對中國原料藥、核心電子零配件、輪胎等產品的依賴,如果「重小利而輕大義」,對印度而言將得不償失。


普拉昌特是印度一家與政府關係密切的智庫的學者,他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雙十節」發表的講話已引起印度政府關注,特別是其中關於「後疫情時代」對外經濟聯繫的內容,「這與莫迪政府提出的『自力更生的印度』政策有諸多可對接的相通之處」。但他並不認為當下的印度政府將放棄一個中國原則。「我猜測,更多是(與臺灣)擴大經貿方面的聯繫,因為印度需要在疫情結束後快速實現經濟復甦,而這需要非常龐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他說,「在這方面,印度與臺灣有很多共同語言」。


「擴展印臺關係的戲臺已經搭起,但它能走多遠?」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日的一篇文章稱,印度民間與官方的動向展示了印臺「奶茶聯盟」的潛在發展,多種跡象顯示印臺關係今年向前大進了一步,現在印度打「臺灣牌」制衡和反對中國(大陸),然而,考慮到中國的影響力,一旦中印關係穩定下來,新德裡就有可能會淡化臺灣問題。「需要留意的還有,下個月的美國大選和『四方安全對話』其他成員的對華態度可能會帶來地區形勢改變。面對北京,日、澳兩國相對更小心謹慎。」文章寫道。


對於印度媒體及學者的一些奇談怪論,龍興春說,「一個印度」由2014年時任印度外長斯瓦拉傑談及中印關係時首次公開提出,她稱如果中國要印度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那麼中國也要承認「一個印度」原則。當時她並未明確到底什麼是「一個印度」原則,後來解釋稱,這意味著中國要在中印領土爭端中做出讓步,承認克什米爾是印度領土。不過,印度並未通過正式渠道向中國提出過上述要求,印度國內很多人對此也不清楚。


事實上,「臺灣牌」在印度對華政策和戰略討論中一直存在,並常被用來與「西藏牌」比較。尤其是在中印關係出現波折或出現其他形勢變化時,它們會快速浮上檯面。比如2016年年底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打破傳統與蔡英文通話,當時就有印度媒體人稱這是印度的戰略機遇,可以打「臺灣牌」。印度國會一小撮親臺人士也迅速成立所謂「印臺國會友誼論壇」,擬效仿美國借打「臺灣牌」牽制中國。


對《今日印度》等當地主流媒體而言,早已「習慣於」用「總統」「外交部長」等稱呼臺灣地區的官員,即使談到駐印度的「臺北經濟文化中心」代表,也會「尊稱」其為「大使」。更不用說印媒玩弄過刊登不包括臺灣、西藏的中國地圖這樣的小伎倆。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牌」只不過是在當前這個特殊節點被「有意無意地」放大了。


「極其、極其、極其微小的小概率事件。」對於印度政府未來會不會發展對臺實質性關係,印度某知名智庫的中國問題專家在與記者交流時連用了三個「極其」。他說,「退一步講,即使印度決心如此做,也將是用『撲克臉』(指不動聲色)循序漸進地試探性向前,不可能一夜之間完成對外政策的改弦更張,更不可能在中印邊境對峙即將迎來完全脫離接觸的關鍵節點這樣做。」


在這名學者看來,這種試探性向前可能包括進一步擴大印臺貨物和服務貿易規模,吸納臺灣加入後疫情時代重塑全球供應鏈的計劃,啟動「兩軍間」非正式「交流型演訓」(不是演習),利用印度擔任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之機推動臺灣獲得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地位。他說,前兩種相對軟性,而後兩種則帶有明顯的挑釁意味,「如果真到了後兩步,那時就有必要嚴肅地討論印度對臺政策是否將發生變化了」。


林民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莫迪政府會在臺灣問題上走多遠,目前很難說。不過,可以明確的是,在美國政府調整對臺政策方向後,「打臺灣牌」的聲音在印度開始大規模出現,印度政府實質上是在配合美國。印度在實力上無法與中國抗衡,如果美國不打「臺灣牌」,印度也沒有這個膽量。至於我方可從哪些方面對印反制,林民旺提到,印控克什米爾是印度政府很頭痛的問題,印控克區前首席部長法魯克·阿卜杜拉被關押一年放出後曾表示,「歡迎中國介入」。


在龍興春看來,中印兩國建交的基礎之一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中明確說明雙方要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以中國對印巴克什米爾爭端持中立態度。如果印度支持「臺獨」,支持中國的分裂勢力,就意味著破壞了建交原則,那麼中國也就不會尊重印度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龍興春說,在印度國內尤其是東北部,目前有多支武裝在活動,他們也要求中國給予支持。中方現在可以以民間對民間的方式,從輿論上給某些不負責任的印度人提個醒:你若真打「臺灣牌」,中國可以打「東北牌」。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徐若雲 本報記者 張繼丹


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 ↓ ↓


相關焦點

  • 印度若真打'臺灣牌',中國可以打'東北牌
    可以說,現階段莫迪政府還是記得打「臺灣牌」的紅線的,並沒有邁出實質性一步,只是通過一些打擦邊球的方式,包括經貿方面的交流等,與臺灣進一步提升關係,試探和噁心中國。「一個印度」由2014年時任印度外長斯瓦拉傑談及中印關係時首次公開提出,她稱如果中國要印度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那麼中國也要承認「一個印度」原則。
  • 莫迪想打「臺灣牌」?印度若敢越過這條紅線,中國有的是牌可打
    莫迪想打「臺灣牌」?
  • 打「臺灣牌」,印度會走多遠?中國專家提針鋒相對「反制牌」
    比如蔡英文今年的「就職儀式」,那兩名印人黨議員就是以個人名義「參加」。可以說,現階段莫迪政府還是記得打「臺灣牌」的紅線的,並沒有邁出實質性一步,只是通過一些打擦邊球的方式,包括經貿方面的交流等,與臺灣進一步提升關係,試探和噁心中國。在印度媒體和戰略界熱議「是不是要打臺灣牌」的時候,臺灣也非常「識時務地」主動加強與印度的互動。
  • 印度也打「臺灣牌」?
    時光荏苒,轉眼間中國與印度同樣迎來了建交70周年華誕。然而中印形勢仍不足以樂觀。繼邊境對峙後,近日印度某電視臺播出對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專訪。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發表嚴正聲明,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早在今年7月份,印度便傳出計劃委派「駐臺代表」。
  • 川普老打「臺灣牌」反映美國對中國無牌可打了!
    「臺灣保證法」要求美國政府支持臺灣持續針對不對稱戰力、促進臺灣增加防務支出,以提供防務戰略的足夠資源、常態化美國對臺軍售,以協助臺灣強化所謂「自我防衛」能力。還要求美國政府應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及其他適當的國際組織,並支持臺灣以會員身份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及其他非以國家為必要參與條件的國際組織。
  • 獨家|中印邊境對峙期間,印度打起了「臺灣牌」
    6月5日,印度學者拉賈戈帕蘭(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在《外交學者》網站撰文揭露了印度近期的諸多外交行動,這些行為虛虛實實,反應了印度在與中國競爭時的複雜心態。拉賈戈帕蘭是印度半官方智庫——觀察員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核與太空領域項目負責人。原文如下:近幾周來,印度一直通過與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外交往來向中方發出信號。
  • 印度想打「臺灣牌」,還真以為能「王炸」啊
    這段時間,印度除了罔顧事實「倒打一耙」責怪中國,還處處煽風點火挑起事端。在邊界挑釁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印度又開始動起了「歪腦筋」,頻頻打出「臺灣牌」,企圖以此與中國討價還價甚至是要挾威逼。前些日子,大陸隆重舉辦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中,引發臺灣和印度的同時關注,都「對號入座」,「做賊心虛」般地對閱兵中出現的建築感到「震驚」。
  • ​臺灣當局期待的「臺灣牌」還好打嗎?
    臺灣當局期待的「臺灣牌」還好打嗎?
  • 日本訪華臺灣異常緊張,無牌可打,下一個孤立的就是自己!
    【東風】東風41無法震住美國,我國這種武器可以突破所有防禦系統!【鄧小平】鄧小平個人簡歷讓人吃驚,膽識和魄力讓人不得不服!【高鐵】印度要拉日本給自己建高鐵,還能開掛嗎?【最強】號稱可以突破任何反導系統的飛彈即將列裝,真實實力讓人生畏!【彈藥】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彈藥存儲基地,打一次世界大戰也用不完時隔7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度訪問大陸,一向喜歡打「日本牌」,又樂於被日本當牌打的民進黨當局相當擔心。
  • 印度人也打「臺灣牌」?中國治你的地方多著呢
    印度政府呢,雖然明面上依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卻常常以「新聞自由」為名揣著明白裝糊塗,時不時地搞出點小動作。比如,莫迪政府一直把吸引臺灣投資作為重要目標。印度經常派出低層級官員到訪臺灣,一些退休高官、退休高級將領經常以非官方的身份到臺灣活動。蔡英文上臺後,力推「新南向政策」,把印度作為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地。
  • 這個節骨眼,印度追隨美國打西藏臺灣牌?可要想好了!
    來源:晨楓老苑  ID:CHenFengLaoYuan印度人的要求是每一個字都聽得懂,放在一起就是「虎狼之詞」印度還算一直比較明確地支持一個中國問題
  • 印度竟然也打起了「臺灣牌」?
    6月5日,印度學者拉賈戈帕蘭(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在《外交學者》網站撰文揭露了印度近期的諸多外交行動,這些行為虛虛實實,反應了印度在與中國競爭時的複雜心態。拉賈戈帕蘭是印度半官方智庫——觀察員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核與太空領域項目負責人。原文如下:近幾周來,印度一直通過與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外交往來向中方發出信號。
  • 胡錫進:我們可以支持錫金復國,反制印度打臺灣牌
    印度民間一些力量近來頻頻拿臺灣問題滋事,囂張地認為他們可以用這個問題踩中國的腳趾,讓中國難受。哈哈,送上中國民間的一句話就是:小樣兒。老胡剛剛發了一個推特,我是這樣寫的:「印度民間力量玩弄臺灣問題,但他們要知道,我們可以支持印度東北部的分離主義力量,支持錫金復國,這些都是我們手裡潛在的報復牌。印度民族主義分子需要自重,他們的國家很脆弱。」
  • 美國又打「臺灣牌」!
    美國又有人打「臺灣牌」。臺灣「中央社」24日報導,美國參議院今天通過「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其中涉臺內容提到,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及應執行「安慰」號(USNS Comfort)與「仁慈」號(USNS Mercy)兩艘美軍醫療艦停靠臺灣任務。
  • 稜鏡 | 華盛頓準備再次與北京打臺灣牌?
    分析人士稱,這些法案給川普帶來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空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0日刊登題為《華盛頓準備再次與北京打臺灣牌嗎?》的報導稱,中國內地分析人士說,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兩項親臺法案,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準備將臺灣作為中美關係談判的籌碼。這些法案仍需得到美國參議院和總統的批准才能成為法律,但這一過程一定會讓北京深感不安。
  • 美打「臺灣牌」,蔡當局切莫高興過頭!
    蔡當局無視臺灣人民的利益和尊嚴,投靠洋人,甘願做美國的「棋子」,卻與中華民族決裂,這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悲哀。 然而,美國不可能為「臺獨」與中國大陸打一場戰爭,原因在於:其一,美國幹涉他國內政,本身理虧,出師缺乏正義,國際道義上站不住;其二,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利益將遭到重大損失,得不償失。其三,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難以確定能打贏。
  • 我們只有撕了「臺灣牌」,才能讓川普之流無牌可打!
    除了對臺出售一系列先進武器,把臺灣打造成對抗中國大陸的「剌蝟」外,他還突破中美建交以來達成的默契,美臺官員接觸級別越來越高。最新的一個例子是,蓬佩奧作為川普的死黨,宣布解除美臺官員之間的接觸限制,顛覆了數十年的中美外交關係。「一個中國」政策,是中美建交的基石。在過去40年左右的時間裡,這一直是中美關係戰略穩定的支柱。
  • 外媒:川普打「臺灣牌」意在大選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10日報導,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阿扎訪問臺灣凸顯了美中之間的一個長期矛盾。
  • 美國又打「臺灣牌」!中國核專家:美國正助力我們完成統一大業.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邀請臺灣參加環太軍演?美國頻頻打「臺灣牌」究竟是何居心?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建議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軍事觀察員尹卓認為,美國此舉意在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利用「臺灣牌」打壓中國,製造緊張局勢,為川普連任競選服務。
  • 國會塞過來的「臺灣牌」,川普會打嗎?
    對美國來說,臺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是遏制中國的一張牌。遏制中國崛起毫無疑問地是美國的一項長期國策,它將伴隨中國成長的全過程。但是,隨著中國國力的成力,美國遏制中國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從冷戰時的第一島鏈封鎖到現在相對向第二島鏈收縮,從歐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到現在川普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距離中國越來越遠,空間越劃越大,內容越來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