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想打「臺灣牌」?印度若敢越過這條紅線,中國有的是牌可打
2020 10/25 15:14 首發資訊
圖為臺灣「外事主管」吳釗燮接受印媒採訪
近日,印度國內的許多媒體在近期紛紛炒作起「臺灣牌」來,稱印度可以「與臺灣發展實質關係來應對中國的壓力」。可以說,印媒的這次炒作某種程度上是莫迪和人民黨在「投石問路」,尋找新的方法來與中國進行下一輪的博弈。
對此,《環球時報》做出了批評,稱現如今印度有意借臺灣來制衡中國,結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償失。《環球時報》還引用了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的觀點:中印建交的基礎之一就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一旦印度越過紅線就意味著這一基礎不復存在,中國可以對印度東北地區的分離勢力和武裝進行支持來反制印度打「臺灣牌」。
作為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的這一表態可以說是非常嚴肅的,是切實向印度方面發出了嚴正警告,警告後者不要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
尼赫魯在印度歷史上是一個複雜的人物
中印之間的矛盾源於印度建國後的國內政治鬥爭。
自視為大英帝國勢力範圍繼承者的印度,自建國之始就意圖控制南亞,並將西藏塑造成中印之間的緩衝地帶,最終在1962年遭到了徹底的教訓。
戰爭後,雖然西方出於制衡中國的目的對印度進行了扶持,但是卻並不能夠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而正是因為沒有能夠從迷夢中醒來,印度才會一直視中國為對手,並且有意用「臺灣牌」來打破這種平衡,幻想自己能夠佔得上風。
印度還沒有完成現代民族國家構建
對於中國來說,印度只是次要方向上的主要對手,因此中國在印度方面一直保持一個積極的防禦態勢,既能夠震懾自行其是的印軍又可以對新德裡發出明確的信號,即中國無意與印度在邊境地區做過多糾纏。
這種戰略上的差異讓印度得到了某種「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在中印邊境鬥爭中佔據優勢,而其對南亞其他國家的歷次勝利,更強化了這種自信。就近期來說,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出現嚴重衰退,依靠民粹發家和上臺的莫迪需要向外轉移矛盾,故而才會出現中印邊境衝突,以及嘗試「臺灣牌」等危險行為。
由於無法完成國族建構,印度的內憂只能通過民粹手段來進行排解
一言以蔽之,作為一個偽裝成現代國家的大號殖民地,印度自身內部問題實在是太過冗雜,比之受困於宗教民族的巴基斯坦、彳亍於王權的泰國和苦惱於國族建構的阿富汗來說問題只多不少。
對於中方可能的反制手段,《環球時報》提到了印度東北部的分離勢力,這一部分與印度南部、旁遮普地區等地一樣,原本不屬於印度,是英國殖民者的遺產,歷史上從不屬於印度地區的王朝所統治。
而印度之所以還能夠繼續維繫在東北地區的統治,依靠的是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大量軍警鎮壓。這也就是《環球時報》敢於說出分裂印度與其東北地區的現實背景。
圖為中印雙方就邊境衝突問題展開談判
可以預見的是,印度不會主動放棄稱霸南亞次大陸、乃至成為世界重要一極的野心。這是印度的戰略目標,但中國也同樣有自己的戰略目標——那就是實現祖國統一和,完成國家的復興。而一旦中方實現了這個目標,那麼新的世界秩序下,勢必也要讓印度收斂他們所謂的野心。
CCTV13798@163.com《關注環球》欄目,由北京《九州楓林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威海分院》冠名贊助。各位領導、各位知名人士及平民百姓、各大、中、小學的學生們,如有自己認可的優秀書法、繪畫作品,可與我們聯繫參加北京每年的畫展拍賣活動,現場還有國家級大師面對面給您指導、交流,點評。另外各位正能量領導、各位素質高的成功人士、社會各界名流及平民百姓,如需與我們聯合辦學、同時為了辦公室、家裡上檔次,如需國家級書畫大師的書法、繪畫作品。以上如有需求願望,可電話13520303257聯繫北京《九州楓林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威海分院》秘書長兼宣傳部長:伍巍巍。
各位如需了解更多國際國內快訊,請用手指長按CCTV13798@163.com《關注環球》欄目,以下二維碼,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