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是我們興國籍開國將軍蕭華同志百年誕辰紀念日,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他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
蕭華(1916—1985),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空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蕭華譜寫的《長徵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1月13日,在我省舉行的紀念蕭華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強衛同志飽含深情地回顧了蕭華同志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以及心繫家鄉人民、關心家鄉建設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
強衛指出:蕭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人民軍隊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在長達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心向黨、忠於人民,出生入死、嘔心瀝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他是在紅土地上出生、成長起來的,是江西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他的歷史功勳和優秀品德,永載黨的史冊,永遠留在人民心中。
蕭華出生於貧苦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共產黨員,他家是中共興國縣地下黨組織的交通站。蕭華自幼天資聰穎,少年時代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2月20日參加興國暴動。在暴動的頭一天晚上,他邀集幾名共青團員悄悄摸到全城反動分子的門前,在門上用木炭畫了記號。暴動時,暴動隊伍按記號把全城反動分子一網打盡。偽公安局長肖敬安被抓獲。
1929年4月,毛澤東率紅四軍第三縱隊來到興國城,蕭華第一次見到了他。毛澤東在瀲江書院崇聖舉辦了「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蕭華是年齡最小的學員。同年12月,年僅13歲的蕭華便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他的組織才能深得毛澤東稱讚。1930年3月被調入中國工農紅軍,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軍軍委青年委員,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委員,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長,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1933年夏,蕭華主持全軍青年工作會議,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擴大紅軍,創建「少共國際師」的建議。不久,在中央蘇區掀起擴紅高潮,組建起「少共國際師」,17歲的蕭華被任命為師政治委員。長徵中蕭華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二師政治委員。1935年3月21日,他指揮搶渡烏江先遣部隊,冒著風雨,勇猛果敢再渡烏江,鞏固和擴大烏江渡口陣地,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了烏江。在越過大涼山時,他率先遣隊向彝民耐心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協助劉伯承同彝族首領小葉丹結盟,使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在強渡大渡河戰鬥中,他帶領紅軍戰士,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衝入敵陣,速戰速決。到達陝北後,他參與指揮了直羅鎮、東徵、西徵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在東徵的兌久峪戰鬥中,他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左腿負傷。
抗日戰爭開始時,蕭華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關戰鬥。1937年11月,任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政治委員,與陳光一起指揮了廣陽、義棠鎮、午城、井溝等戰鬥。
1938年6月,年僅22歲的蕭華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於1938年7月中旬率領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曉行夜宿,渡過汾河,穿過同蒲路,橫跨太行山,越過津浦線,深入敵後的冀魯平原,於1938年9月27日抵達山東樂陵縣城。國民黨委派的樂陵縣長牟宜之沒想到肖華如此年輕,說還是個「娃娃」,從此,八路軍「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魯邊不脛而走。1943年3月,中央批准成立新的山東軍區,蕭華任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委員,協助羅榮桓指揮山東軍民粉碎了日寇的頻繁「掃蕩」。抗戰勝利後,蕭華奉命率山東部隊4個師橫跨渤海,進軍遼東,並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遼東省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的蕭華將軍
1946年1月5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空襲溝幫子、盤山地區,奪取營口。蕭華指揮部隊奮起還擊,殲敵1759人,取得保衛營口首戰勝利。從營口撤出後,又與號稱「國內無敵」的國民黨新六軍及五十二軍大戰沙嶺子,三戰本溪,擊斃敵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二十五師師長劉世懋。撤出本溪後,蕭華又指揮部隊發起鞍(山)海(城)戰役,殲敵一八四師五五一團和五五團一個營,斃傷敵人1200餘名,俘敵團長以下官兵2100餘名,迫使敵師長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義。黨中央、毛澤東專門致電錶揚:「鞍山戰鬥打得很好。」1946年10月,杜聿明親自指揮8個師計10萬之眾再次進攻遼東,與蕭華較量。蕭華成竹在胸,選擇杜聿明號稱「千裡駒」的敵二十五師開刀,主動放棄安東城,誘敵二十五師孤軍冒進,在新開嶺打伏擊。肖華親赴前線指揮。戰鬥結束,共斃傷敵團長以下3150人,俘敵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以下5877人,敵二十五師8000餘人全部被殲。新開嶺戰役,創造了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戰爭中首次殲滅敵人一個師的先例。1946年11月後,蕭華出任中共南滿分局副書記、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部隊最早的領導人之一。在圍困長春戰役中,他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積極展開政治攻勢,爭取了國民黨六十軍和新七軍先後起義和投誠,和平解放了長春。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蕭華任「四野」第十三兵團政治委員。3月31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北平香山接見並宴請各位「四野」師以上幹部。當蕭華給毛澤東敬酒時,毛澤東笑著說:「蕭華,你我多年不見,可是我的耳朵長得很,你一時司令,一時政委,一時山東,一時東北,出息好大喲!」
新中國成立後,蕭華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主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副秘書長。
1975年恢復工作後的蕭華任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中共甘肅省委書記。他努力探索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戰略戰術和政治工作,總結新時期部隊建設的經驗,寫出了《論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論文。生前著作還有《鐵流之歌》、《艱苦歲月》等。
1977年4月蕭華出任蘭州軍區政治委員,司令員韓先楚在為蕭華舉行的歡迎儀式上說:「蕭華同志在很長時間裡擔任軍隊的重要領導職務,是我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蕭華同志文武兼備,軍政兼優。論武,他有統軍之才,當過縱隊司令、軍區司令;論文,他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從紅軍的青年部長一直到人民解放軍的政治部主任;論才,他能詩善文,《長徵組歌》早已家喻戶曉。因此,周恩來總理說蕭華人才難得……」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5年蕭華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35年,曾被選為國際共產主義青聯第六屆執行委員。1949年7月,被選為第二屆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理事。
1983年6月,蕭華當選為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分管全國政協提案工作。
1985年8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蕭華病逝於北京,享年69歲。
視頻資料
蕭華—永遠的「長徵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