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工業時代的蒸汽機和資訊時代的網際網路一樣,人工智慧在智慧時代扮演著關鍵角色,是支撐引領人類社會從資訊時代走向智慧時代的基礎。我國要贏得新一輪工業革命競爭,必須搶佔人工智慧高地,這不僅需要戰略高度重視,政策有序引導,更需要優秀企業具有開放融合的胸襟和中流擊水的勇氣,還需要基礎研發體系的支撐引領。
人工智慧泛指計算機系統輔助執行那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的任務,如感知、對話和決策等能力。基於多樣化的海量信息、大幅改進的機器學習方式和算法以及大幅提升的計算機運算能力,人工智慧在語音識別與合成、圖像識別、機器翻譯、搜索優化與服務等研究和應用領域都取得了矚目進展。
與工業時代的蒸汽機和資訊時代的網際網路一樣,人工智慧在智慧時代扮演著關鍵角色,是支撐引領人類社會從資訊時代走向智慧時代的基礎。人工智慧驅動的智能製造,採用高度靈活的生產服務模式,在全球範圍內重組產業鏈分工和價值創造過程,對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美國、日本、法國等主要國家積極謀劃抓住重大機遇並應對嚴峻挑戰。谷歌、亞馬遜、Facebook、英特爾、IBM、微軟等領先公司正嘗試製定關於人工智慧的一系列標準,但其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還處於投入和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壟斷格局和商業壁壘。我國近乎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及相關研究機構正在深度參與人工智慧全球化競爭,可以為制定人工智慧國家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據特殊地位
2016年10月,白宮發布《為未來人工智慧作好準備》報告,針對政府、公共機構和公眾提出了23項具體建議措施,與政府相關的建議包括:優先投資於私營企業不願投資的人工智慧基礎與長遠研究領域;計劃和戰略應考慮人工智慧和網絡安全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人工智慧公開數據標準的使用和最佳實踐;促進人工智慧從業者在數量、質量和多樣性上合理增長;投資開發和應用自動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以同時應對無人機和有人駕駛飛行器;監控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狀況,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重大技術突破;加深與關鍵的國際利益相關者合作,制定政府層面的人工智慧國際參與政策。同時,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網絡和信息技術研發分會發布《國家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規劃》報告,提出了七大戰略:對人工智慧研發進行長期投資;開發人機協作有效方法;理解和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確保人工智慧系統安全性;開發共享公共數據集和測試環境平臺;建立技術標準基準和評估體系;把握人工智慧研發人才的需求。
2016年11月,白宮發布《人工智慧、自動化和經濟》白皮書,五個諮詢機構的負責人在卷首語中共同表示,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化開創了新的市場和機遇,將為健康、教育、能源和包容發展帶來促進作用,將會變革經濟、創造更多財富。白皮書同時指出,這種偏向超級巨星的技術變革比以前的技術密集型變革更容易讓財富流向極少數社會精英,會進一步撕開資本和勞動力之間收益分配的裂痕。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門檻不斷提高,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成為市場上的勝利者。政府既要抓住人工智慧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國際競爭挑戰;又要引導其規範發展,將發展收益進行合理分配,幫助勞動力實現就業轉型,確保那些被人工智慧取代的人能夠養家餬口;還要教育和培訓出適合下一代就業崗位的人才,提供面向特定職業和公眾的再教育和終身教育服務;當民間資本忙於競爭時,政府資金可專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保障。2017年5月,川普政府發布2018財年科技預算案,將削減為人工智慧研究提供支持的多個政府機構的資金,但國防預算中相關新興技術研發應用將加大投入。人工智慧研發將由谷歌和Facebook等創新企業主導。
日本部署超智能社會
日本汽車、電子/電機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性競爭力,但勞動力嚴重短缺,對工業機器人有內在需求。加上日本政府一直採取積極政策扶植機器人發展和推廣應用,經過20世紀60年代的搖籃期,70年代的實用期,80年代進人普及提高期,政府的支持激發了企業家投資機器人產業的積極性,使得日本機器人產業成為全球領導者。新世紀,日本將培育未來機器人產業看作是支撐21世紀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戰略重點。2016年1月,日本內閣會議審議通過了《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2016—2020)》,提出繼狩獵社會、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後,日本將以製造業為核心,靈活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基於網際網路/物聯網,打造世界領先的「超智能社會(5.0社會)」。在涵蓋製造業在內的各綜合領域開展新技術研發與變革,重點包括能夠維持日本競爭力和優勢的社會基礎設施、尖端測量等基礎性技術,衛星定位模擬、通信等航天技術,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信息通信技術等。2016年5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確定了「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網絡安全綜合項目」2016年戰略目標,強調利用快速發展與日益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出能利用多樣化海量信息的綜合性技術,實現以下戰略目標:開發能綜合多樣化海量信息並進行分析的技術;開發能基於多樣化海量信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的系統技術;開發適用於複雜系統的安全技術。2017年3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確定了「交互系統」2017年戰略目標,強調以信息科技為核心,整合認知科學、心理學、腦科學等學科,實現以下戰略目標:進行交互界面開發,並開發一系列拓展人類能力的技術,以支持交互系統發展;闡明交互系統的結構和原理,開發信息收集及分析技術,進一步深化對交互系統的理解;開發應用環境設計技術,以利用交互系統促進社會結構及人類行為優化。
法國努力成為歐洲人工智慧領軍者
2017年3月,法國經濟部與教研部發布《人工智慧戰略》,旨在把人工智慧納入原有創新戰略與舉措中,謀劃未來發展。主要內容包括:1.引導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研發,培育後備力量。如發起長期資助計劃、人工智慧+X(相關領域)合作計劃、建設大型科研基礎設施、新建法國人工智慧中心、設立領軍人才計劃、普及人工智慧知識等。2.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向其他經濟領域轉化,充分創造經濟價值。如設立技術轉化項目與獎金、設立人工智慧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雲數據共享平臺及數據和軟體等資源集成與展示平臺、設立投資基金和人工智慧基金會、推動人工智慧在智能汽車及金融投資等領域應用、扶持人工智慧在安全及監測異常行為等冷門研究方向的新創企業、共同起草人工智慧研發路線圖等。3.結合經濟、社會與國家安全問題考慮人工智慧發展。如開發自主集成軟體平臺、數據存儲與處理平臺、自動學習技術平臺、網絡安全平臺等,預見人工智慧對社會尤其是就業的影響,評估人工智慧對現有工作任務的替代性等。2017年將實施以下舉措:成立人工智慧戰略委員會;作為主要協調國建議歐盟發起未來新興技術人工智慧旗艦計劃;在未來投資計劃第三期框架下發起人工智慧優秀人才項目;建設大型科研基礎設施;成立人工智慧跨領域研究中心;在已有創新舉措中,把人工智慧納入優先領域;鼓勵投資人工智慧領域新創企業;制定汽車、服務、投資、健康與鐵路行業等領域的人工智慧戰略;分析人工智慧對就業的影響。
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回顧歷史,科學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催化劑,知識的增加伴隨的是未知領域的增加,人工智慧的發展同樣是一把雙刃劍。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我國在加快推進兩化融合、四化同步的同時,制定符合本國發展國情和長遠需求的人工智慧國家戰略勢在必行。展望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人工智慧將助力人類在醫療、交通、環保、金融、教育等領域實現更多目前看來「不太可能」的事情,在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將對就業等社會問題產生強烈衝擊。人工智慧的研究開發與應用雖然只是剛剛起步,但產生廣泛的顛覆性影響指日可待。
我國要贏得新一輪工業革命競爭,必須搶佔人工智慧高地,這不僅需要戰略高度重視、政策有序引導,更需要優秀企業具有開放融合的胸襟和中流擊水的勇氣,還需要基礎研發體系的支撐引領。人工智慧的真正風險並不是創新競爭,而是很可能因為創新太快與社會脫節。一個超智能的人工智慧社會,將會扼殺大量的傳統工作機會,少數精英將會非常擅長完成自己的目標,如果這些目標與社會目標發生衝突時,會給社會穩定造成危害。一方面要前瞻布局能夠改變人工智慧現狀及未來具有本質特徵的基礎研究工作,反思人工智慧發展路線圖;另一方面要重視人工智慧可能的風險甚至是危害,為人工智慧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首先,要加大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尤其應優先發展人工智慧基礎和長期研究項目。基礎研究投入周期長、風險高、不確定性的特點決定了企業很難在短期內在人工智慧領域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政府加大人工智慧研發投入,是應對激烈國際競爭的需要。在政策推動、技術突破和應用擴展的共同推進下,人工智慧有望實現大規模應用,其帶來的經濟增長效益、社會效益、安全利益和廣泛的溢出效應,對於國家的長遠發展來說也是一項非常值得的中長期投資。
其次,要加強規劃監管並有序引導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應用,為其消除制度性阻礙。《「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人工智慧已有布局,《國家人工智慧專項規劃》也將於年內編制完成,將系統開發利用人工智慧的全部潛能來強化經濟、改善社會、保障安全。制定監管措施,鼓勵創新的同時確保人工智慧得到公正、安全和可控的應用。強化人工智慧及相關領域的跨領域研究、交流、合作,常態化預測預見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引導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應用,保證經濟社會發展從中受益。積極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數據和信息,為投資者和發明者營造創新友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建立溝通規則和協調機制,讓人們了解人工智慧的機遇與挑戰,消除對人工智慧的擔憂。
最後,要發揮好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的作用,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進入人工智慧領域。人工智慧正在取代部分傳統工作,同時也創造出一批新興就業崗位,就業和教育轉型是智慧時代政府必須前瞻考慮的問題。政府要作好在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取得先導性技術突破的準備,構建龐大的研發應用體系,同時也要引導市場和社會的後續跟進,形成良性循環的市場支撐體系。政府還應在構建社會倫理和法律體系,確保安全、可控和社會秩序,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和培訓區別於人工智慧的勞動技能等方面提前作好戰略引導和技術、社會層面的全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