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避免同印度發生直接衝突。這種做法符合中國的利益。如果實施公開的敵視政策,將帶來消極後果,不僅會使中國與俄羅斯的看起來很團結的關係起微妙的變化,而且會把印度推向美國,建立更緊密合作遏華的關係。
——布熱津斯基(1928-2017)
最近中印在洞郎的對峙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網上輿論也是一片群情激昂,很多不明就裡的網友恨不得中印明日就開戰,並從軍事實力上進行對比,似乎印度慘敗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然而,大國之間的博弈豈是說打就打,這種角力往往是錯綜複雜的:雖然印度軍事實力遜於中國,看起來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但萬一真的打起來,中國要對付的真的只有印度一個國家嗎?naive!
有「美利堅帝國主義總設計師」之稱的布熱津斯基(布大爺,不愧是姓布的,專注替美帝布局策劃40年)在他的幾本著作中論述到,美印之間沒有地緣政治衝突,所以美國的外交政策常常是親印度的,並且把印度視為維護歐亞大陸平衡的重要棋子,尤其是利用其制衡中國的重要手段。
因此,美國和俄羅斯都在向印度積極出售軍火,並在幕後暗中進行各種支持。中印衝突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中印兩個大國之間角力,更摻雜著美國、俄羅斯這些大國的利益,政治服從於利益,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曾任卡特總統國家安全
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
好好的玩好手裡的印度這張牌,這正是布熱津斯基這位「美帝國主義總設計師」的設的局,他在今年初剛剛去世,但是他留下的地緣政治構想,至今仍然被認為是整個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也是世界地緣政治家們必須研究的科目之一。
在民族情緒高漲的時候,保持一份客觀冷靜,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
▲印度航母甲板
我們將布大爺的著作中所有和印度有關的地緣政治論述,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1928-2017),出生于波蘭,是一名波蘭裔猶太人,後加入美國國籍。美國著名地緣戰略學者,曾經擔任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外交顧問、詹森總統的科學顧問,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成為美國70年代後期外交政策的幕後策劃人,從80年代開始直至去世,布氏長期擔任美國外交智囊,其著作《大博弈》和《大棋局》被列為國際關係學必讀書目。
▲布熱津斯基1996年著作《大棋局》
1、布熱津斯基眼中的中國——未來的世界一流大國
布熱津斯基的主要思想就是「大美利堅帝國」理論,這種理論的本質就是在國與國關係中的等級體系,大國能對於小國施加有效影響,大國之間則相互博弈。
在《大棋局》一書中,布熱津斯基宣稱,冷戰結束以後,由於前蘇聯的垮臺,美國在全球取得獨一無二的頭號地位,「它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那麼美國作為唯一的全局高生位國家,就可以主動去建立一個框架,這個框架包括地緣局勢,區域經濟向心,和共同體捆綁,某種意義上就是,美國在冷戰後如何形成有效的」戰略空間」。
在這一框架中,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核心,在全球地緣中尋求美國的戰略空間,這其中,歐亞大陸將是布局的重點。下面來看布氏的「高論」:
▲1979年布熱津斯基訪問中
國與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交談
在目前的全球情況下,在歐亞大陸新政治地圖上至少可認明五個關鍵的地緣。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是主要的地緣戰略棋手,而英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雖然無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卻不具備當棋手的資格。烏克蘭、亞塞拜然、韓國、士耳其和伊朗也起著十分重要的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的作用。
▲防止歐亞大陸上出現能夠
對抗美國霸權的統一政權是
美國長期秉承的外交理念
中國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大國。它還可能有更大的抱負,因為它在歷史上是個重要的強國,把自己的國家視為全球的中心。中國的各種抉擇已經開始影響亞洲的地緣政治力量分布,而它的經濟發展勢頭必將使它有更強的綜合國力,撐起它更大的雄心。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使臺灣問題結束冬眠狀態,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美國在遠東的地位。蘇聯的解體導致在中國的西面出現一些新的國家,中國對此不可能視而不見。因此,中國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也將對俄羅斯產生很大的影響(勢力範圍)。
▲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在
宴會上與布熱津斯基交談
對中國的預測,總的來說是良性的,雖然存在某些不確定性和制約因素。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以及外國在華投資的規模,都屬全世界最高之列。
根據這兩方面的統計數字作出的通常預測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此書著於1996年),中國將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其實力大約與美國和歐洲(假定歐洲既深化又擴大了)持平。(推測的很準:小編注)
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現在已經大幅度超過俄羅斯,到那時很可能大大超過日本。這種經濟發展勢頭將使中國有能力獲得強大的軍事實力,其規模將使其所有的鄰國擔驚受怕,就連那些地理上相距甚遠、不希望看見中國發展的太強大的國家也會感到害怕(譬如:美國)。
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以及臺灣最終與大陸重新統一,這一切將進一步使中國愈發強大,隨之出現的大中華,將不僅成為遠東的主導國家,而且會成為第一流的世界大國。
▲2014年布熱津斯基出席
慕尼黑世界安全政策會議
2、布熱津斯基眼中的印度——南亞地緣政治棋手
與印尼不同,印度正處在把自己確立為一個大國的過程之中,並自視為一個潛在的重要全球性角色。印度還認為自己是中國的競爭對手。雖然這種看法恐怕高估計了自身的能力,但印度無疑是南亞最強大的國家,在某種程度上是個地區性霸主。
印度還是一個半公開的核國家。它擁有核武器不僅是為了威嚇巴基斯坦,更是為了抗衡中國的核武庫。印度對其地區作用的地緣戰略構想不僅涉及其鄰國,也涉及印度洋。但印度目前的圖謀同美國在歐亞大陸的利益沒有明顯的衝突。因此,作為地緣戰略棋手,印度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成為俄羅斯或中國這樣的產生地緣政治問題的根源。
▲位於新德裡的印度國防部大樓
在歐亞大陸中部地緣政治關係不固定的廣闊地區還存在著一個重要的不穩定因素。土耳其-伊朗支軸的潛在脆弱性極大地加劇了這種不穩定。從黑海的克裡米亞半島向東經過俄羅斯南部的新邊界一直延伸到中國的新疆,向南到印度洋,向西到紅海,再向北到東地中海並回到克裡米亞半島。
這一地區大約有四億人口,分布在約二十五個國家,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著多種民族和宗教,政治不穩定。這個廣闊的地區經受著爆炸性仇恨的衝擊,又處於相互競爭的強大鄰國的包圍之中。它有可能成為一個主要戰場,在這裡可能爆發民族國家之間的戰爭,更可能爆發長期的種族和宗教暴力衝突。(又被布大爺預測對了)
▲在2015年的美印聯合軍演中
美軍士兵練習使用印軍步槍
印度是起約束作用還是利用某種機會入侵巴基斯坦,對可能發生衝突的區域的範圍大小將有很大的影響。土耳其和伊朗內部的緊張局勢不僅可能惡化,還可能嚴重削弱它們在這個潛在戰爭區域起穩定作用的能力。
這種情勢將使新的中亞國家融入國際社會更為困難,也將對美國控制下的波斯灣地區安全產生不利的影響。總之,美國和國際社會在這個地區可能遇到的挑戰可能比近年來在前南斯拉夫發生的危機嚴重得多。
▲在美國阿拉斯加進
行寒地訓練的印軍士兵
巴基斯坦的首要利益在於通過其在阿富汗的政治影響獲得地緣戰略的縱深,不讓伊朗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發揮政治影響,並最終從連接中亞和阿拉伯海的輸油管道的建設中獲益。印度為了對巴基斯坦作出反應,同時也出於對中國在這個強大鄰居的擔心,更支持伊朗在阿富汗的影響以及俄羅斯在前蘇聯加盟國有更多的存在感。
3、美國國家利益下的中國與印度——全球戰略中的平衡點
▲2016年初中國外長在美
國華盛頓會見布熱津斯基
無論如何,出於歷史的和地緣政治的原因,中國都應該把美國視為天然盟友。美國從未像俄羅斯和日本那樣企圖奪取中國領土,也從未像英國那樣羞辱過中國。另外,中國如果沒有跟美國一樣目光長遠的戰略共識,中國就不可能不斷吸引大量外資,以保證其經濟增長並取得地區性的舉足輕重地位。
同樣,沒有美中戰略協調關係作為美國參與歐亞事務的東部支柱,美國就不可能有亞洲大陸的地緣戰略。沒有亞洲大陸的地緣戰略,美國就不可能有歐亞大陸的地緣戰略。因此,對美國來說,中國這個地區大國在被吸收進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框架之後,可以成為一種保障歐亞大陸穩定的、十分重要的地緣戰略夥伴。在這個意義上,其重要性不亞於歐洲,其影響力超過日本。
▲2010年,歐巴馬與
布熱津斯基、鮑威爾等人交談
地緣政治也是驅使中國與巴基斯坦「結盟」並在緬甸建立軍事存在的一個主要因素,這兩個舉措都把印度作為地緣戰略的目標。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密切軍事合作將使印度的安全感缺失,並限制印度在南亞建立地區霸權,從而變成中國的地緣政治對手。
與緬甸的軍事合作使中國能夠使用印度洋上緬甸幾個近海島嶼上的海軍設施,因而使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特別是馬六甲海峽具有某種更大的戰略影響。
如果中國這樣做,也很可能會遇到外部力量的強烈反對。在西部,俄羅斯和印度有充分的地緣政治理由結成聯盟,來共同抵擋中國的挑戰。俄印之間的合作主要由於它們共同的利益:受中國影響越來越大的中亞地區和巴基斯坦。
▲布熱津斯基認為歐亞大陸
是世界地緣政治的爭奪核心
中國應避免同印度發生直接衝突。這種做法符合中國的利益。如果實施公開的敵視政策,將帶來消極後果,不僅會使中國與俄羅斯的看起來很團結的關係起微妙的變化,而且會把印度推向美國,建立更緊密合作遏華的關係。
以上節選自《大棋局》
基於地緣政治的根本考量,相對於中印,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都和印度沒有直接利益衝突,因此當看到美國和俄羅斯都在幕後幫助印度建立起更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就不足為奇,一方面可以獲利,更能達到歐亞大陸戰略平衡的目的。
▲印度的美俄裝備
在布熱津斯基的戰略框架中,試圖設計一種維護美國利益的全球格局 :使俄羅斯穩定但不強大;確立與中國的某種戰略合作關係;利用印度作為中、俄之間的牽制力量。
布大爺對於中印之間的戰略關係是很有前瞻的。我們可以看出,戰爭對於中印雙方都不會有好的結果,會影響到亞洲的力量對比,但很顯然,把印度推向美國的懷抱,成為美國全球利益的狗腿子,對中國西南方向的安全戰略造成消極影響,使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未來的合作蒙上陰影。
大國之間的博弈,往往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關鍵在於印度的態度和選擇,當然說了這麼多,其實大家別以為印度人很傻,印度人對現在的局勢同樣看的一清二楚,但凡和印度人做過生意的朋友可能更有體會,印度人為了獲取更低的進貨價格,往往跟你軟磨硬泡的砍價,砍到賣家吐血,自己滿意的價格才收手。
印度高層顯然知道,從軍事實力上來說,今日的印度還不是中國的對手,他也不是真的想要開戰,只是希望能借這次向美國表「忠心」的機會,從美國身上砍到足夠讓自己滿意的回報,賺夠了,印度自然就撤兵了,這樣的決策符合莫迪一個狠角色的個性,儼然一個眼睛都紅了的賭徒,當然,他這次賭的真是膽子夠大,賭的是中國不敢動手。
總結來說,政治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表象那麼簡單,貿然動武好好教訓一下印度,說起來很提氣,但真打起來,真正的贏家肯定不是中印,誰在背後笑還不一定呢。你可能要問,那現在的邊界問題如何解決?咱大國自然有大智慧去化解嘛,不到萬不得已,戰爭永遠是最後的選項!
這裡更多的是告誡那些盼著中印開戰的朋友們,能用更理性,更開闊的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你以後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亦不會抉擇的過於衝動,三思而後行,還是古語說的好呀!
本文為軍武特約作者供稿
國威是為什麼?國威是讓阿貓阿狗心懷敬畏之心,避免沒事就來挑釁一下。
今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