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耳機巡迴吧】提供的本次Westone UM pro 50耳塞的試聽活動!
記得剛剛關注耳塞的時候,當時的旗艦型號單元最多也就3個,比如Shure SE530,UE TF10,Westone UM3等等。可能受AKG K3K3等圈鐵耳塞面世的影響,而今的耳塞市面上的旗艦型號單元數早已突破3,直奔double3,例如Shure SE846、UE900s的四單元,乃至Westone W60的六單元!更別提定製耳塞現在出到單邊12動鐵單元,兩邊加起來24個!動鐵耳塞有單元堆加愈演愈烈之勢。
之前經過在網上了解,我入手了Westone UM pro 30這款高中低頻各一個動鐵單元並具有三分頻的耳塞。這次在耳機巡迴吧申請了Westone UM pro 50這款Westone現役UM系列旗艦型號的耳塞試聽,與現役的次旗艦進行對比。再次對耳機巡迴吧為燒友們提供的平臺表示感謝!
照例奉上iPhone 5s+美圖秀秀渣圖。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Westone現役UM系列耳塞光從線材、外殼及腔體上幾乎無法區分各個不同型號。由於調音風格相當統一加之50和30之間聽感差異非常小,我一度懷疑發來的是不是就是30的透明外殼版本。不過後來仔細從腔體背面觀察,5單元的50在背面位置的兩個動鐵單元距離外殼較近,幾乎要貼到外殼上了,且兩個動鐵單元幾乎在同一平面上;而30的兩個動鐵單元距離外殼相對較遠一些,兩個單元之間貌似也有一定的夾角,不在同一平面上。這或許可以成為單從外觀上區分50和30的條件之一。
本次對比試聽的前端主要為DX90(2.1.5官方固件),低增益,50音量155,30音量150,iPhone 5s為輔,50和30音量約為4格。音源DX90上為網上下載的wav、flac等無損音頻格式,iPhone 5s上為網上下載的itunes plus aac格式,試聽曲目歐美pop/rock,alternative為主,華語流行為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單曲:山丘,好膽你就來,Seasons (waiting on you),Digital Witness,時間有淚,Minipops67 (120.2)。
首先總體上談談我對50與30之間不同的感受吧。總體而言,Westone在UM這個系列的旗艦與次旗艦上展現了相當統一的聲音風格,那就是「溫和而不刺激,內斂而不張揚」。在這個統一的調音風格下,50相對於30的優勢主要在聲場略大一點,定位略精準一點,分離度略優秀一點,解析略強一點,也就是說50相較於30是在相同聲音走向上在所謂「硬素質」上略高一籌。請注意在這裡我都是用的「略」,在我試聽的前端與音源下,50與30之間的差距有,但絕不是一耳朵的區別,絕不是不在一個檔次上的差別,至少在我現有的設備與聽音能力下我的真實感受如此。
下面以各個單曲我AB後的即時感受筆記為例說說我眼中的50與30。
《山丘》 – 李宗盛
50一耳朵人聲更加凝聚與抓耳,能馬上把聆聽的注意力抓到歌手的演唱上;配器的解析力與分離度更加優秀;總體而言是同一個方向的調音,50聲音更加凝聚,密度更大,解析力更強,但考慮到價格,加了高、中頻2個動鐵單元價格也高上快2000,這其中的聲價比是值得手頭不是特別寬裕的燒友們考慮的。
《好膽你就來》 – 張惠妹
在這首配器豐富的流行搖滾風歌曲中,50體現出相較30更加優秀的分離度,這個是我最直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Seasons (waitingon you) – Future Islands
在這首歌的AB過程中,50表現出相較30更加優秀的結像與定位能力,另外縱向聲場略大於30,但二者的聲場應該都不算特別大的。
Digital Witness –St. Vincent
在這首歌中50仍舊是體現出比30略為優秀的解析力,到這裡我個人還是想到聲價比這件事情,到了3單元耳塞這個水平,其實從硬實力上來說各個品牌之間差距並不會太大,更多的是調音以及燒友們各自聽音取向的選擇。而在同一品牌內,特別是同一系列的產品之間,像30和50這種次旗艦和旗艦型號之間,調音方向可能會趨於相同,更多的是體現在硬素質上的差別,而且這種差別不會特別大。若是考慮到價格差以及實際聽音環境的時候,聲音上的提升是否值得多投入相應的價格還是需要燒友們仔細考量的。
Shake it Off –Taylor Swift
在這首歌的對比中,50和30之間我只能說差別很小。
Stay with me –Sam Smith
50的聲場略比30大一點點,聲音略更立體一點點,差別也不算大。
Red eyes – theWar on Drugs
50的優勢體現在結像能力和聲音的層次感更強一點,但30和50的差距真的不大。
《我們的時光》 – 趙雷
50的解析力較30略強一點點,聲場略大一點點
《作曲家》 – 李榮浩
聽不大出來30和50的區別······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 A-Lin
50的結像能力、聲音的分離度和立體感略比30強一點。
《時間有淚》 – 張學友
50和30基本聽不出來太大差別
Smells like teenspirit – Nirvana
在這首經典搖滾歌曲中,50相較30最大的優勢還是結像能力更強一點以及由於聲場更大一點帶來配器分離度更強一點。
Blue moon – Beck
50和30的差距真的非常小,若非要找出不同之處,仍舊是略為出色的結像能力和略為大一點的聲場帶來略更加寬鬆的聽感。
Lazareto – JackWhite
基本聽不出什麼區別
Minipops 67 (120.2) – Aphex Twin
聽不出區別
Automatic –Miranda Lambert & Drunk in Love – Beyonce
真心木耳沒能力聽出有什麼區別啊
Fever – theblack keys
iPhone 5s下50相較30的優勢還是體現在定位略更精準,結像略更清晰,解析略更強一點,整體都是差不多的調調,差別真的不算大。
Gimme SomethingGood - Ryan Adams
50的人聲較30略遠一點,可能是由於其縱向聲場更深一點,另外更多的是體現在配器定位略更精準層次略更分明,聲音略更精緻一點。而30相較50由於聲場略小一點,因此人聲更加貼耳一點,包圍感顯得更濃鬱一點。50的結像小而清晰,30的結像略大因而顯得沒有50那麼精準。
最後來總結一下Westone UM pro 50及Westone UM pro30對比試聽的感想吧。在試聽UM50並對比UM30的這三、四天時間裡,westone耳塞特別是UM系列IEM的聲音特點可以總結如下:溫和而不刺激,內斂而不張揚。在westone的耳塞裡你得不到無邊無際的聲場,沒有暴力解析,沒有深沉厚重的低頻,油潤抓耳的中頻,華麗靈動的高頻,音樂中的所有內容它就是那麼冷靜沉穩地給你娓娓道來,該有的細節它不會減少但絕不會給你添油加醋濃墨重彩地進行表達。
具體到50和30之間的差異,真心來說比我還沒聽到時的想像來得小得多。可能是westone耳塞本身的特性使然,你找不到一耳朵驚喜。相應地由多出的高、中頻各一個動鐵單元帶來的差別體現在westone這兩個耳塞上更多的是諸如聲場、結像、定位、解析等所謂硬素質上的提升,但這種提升絕不是一耳朵或者說差距非常明顯。加之westone廠牌的調音,30與50在風格上相當統一與一致,因此在聽感上二者的差異可能比實際上硬素質的差距顯得更加可以忽略。你可以說在調音上westone展現了老牌動鐵耳塞廠商的功底,產品風格統一,且品牌從聲音上自我認知程度相當有信心。而對發燒友來說,更準確地,對於預算不是那麼多或者前端不是特別高端的更普適消費者來說,50相比30價格上多出來的1000~2000元是否值得投入是在入手前應該考慮的,這或許就是所謂的聲價比的問題了。我自身試聽體驗的這幾天,50在DX90以及iPhone 5s上聽歐美pop/rock,Alternative以及華語流行,聽感上與30真可以說是異常接近,不是特別找碴地去揪細節的話以我的聽音能力來說真的二者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簡評與淺談僅為個人基於所用前端與音源的聽音體驗,僅供參考。最後再次對耳機巡迴吧提供的試聽平臺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