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的命是命,我們新兵的命不是命嗎?」老武的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雖然他不認識我,但我卻被他圈粉了。
我喜歡叫他,老武,「姓武,愛武更精武」,是我對他的認識。
兒時的軍旅夢,成就今日的碩果纍纍。
1969年出生的他,從小好勝,很好強,他那個村附近就是某師的一個野外訓練場,「小朋友,如果你長大當了兵,你要什麼彈殼就有什麼彈殼。」解放軍叔叔對他說的這句話,在他小的時候就紮下了根。
高中畢業後,老武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在信上他說:「作為男人,應該立志走自己的路,自食其力。」
1989年,老武20歲,他參軍入伍了。老武成為了一名偵察兵,偵察兵的經歷,也為他日後的軍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年,他就在全師的比武中奪得第一名,榮立三等功。由於表現突出,他被直接晉升為上士,擔任班長,隨後提幹。
提幹,是多少士兵的夢。當上連長後,怎麼幹,又成為了老武下一個直面的問題。在當連長期間,他把連隊的每個房間都睡一遍,一邊在這個房間睡,一邊給每個官兵聊,最後把一個後進連隊帶成了先進連隊,2000年,已經擔任連長的他再次被破格提拔,直接晉升為營長。
從列兵到上士,從上士到連長,從連長到營長,軍旅的「三級跳」呈現出他日後的不平凡。
18歲應徵入伍,老武比同年度兵平均大兩歲的樣子,加之是提幹,第一軍銜職務往往是少尉排長,起點比一般軍校畢業生要低,起點低更要加速衝鋒,人生只要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
我們常說,軍旅的每一步,都自帶著一個人努力的光環。都說機關兵不好帶,但是老武不信這個,成為機關直屬營營長後,他心中只有三個字「帶頭幹」,也正是有這股幹事的勁頭,老武以訓練為牽引實施精細化管理,年底把直屬營帶進集團軍先進營行列。
幾年之後,老武升任為某旅副參謀長,但是年齡大,是很多提幹軍官的致命點,特別是到了團級,基本上是天花板了。
一般情況下,軍校畢業的幹部在38歲的樣子能調正團,就很不錯了,已經40歲的老武,2009年,到河南省新縣人武部任政委,老武當上政委後,用了接近10多年的光景,從正團走到副軍,從人武政委到將軍。
圖為武仲良大校示範擒拿格鬥
三度任政委,不負韶華不負新時代。
「遠飛者當換其新羽,善築者先清其舊基。」
成為一名人武政委後,率隊奪得4金2銀3銅的驕人成績。後來,他又帶隊參加斯洛伐克國際特種兵競賽,以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的成績載譽而歸。
在任人武部政委近5年時間裡,他先後4次率隊出徵,摘金奪銀137枚,多次揚威世界和全軍賽場,個人榮立一等功1次。
帶領比武揚威國際國內賽場,以作戰部隊的標準抓人武部建設同樣呱呱叫,這讓我想起了那句「文能提筆謀強軍,武能沙場揚威名」,在老武身上再合適不過。
「沒有偵察連這個基礎訓練的紮實性,沒有一個很優秀的班長,根本沒有我的今天。」這是老武說的一句話。
2013年底,原濟南軍區某特戰旅成立,因軍事素質過硬,帶部隊有一套,老武被任命為該旅首任政委,再次回到一線作戰部隊領導崗位,並且是特戰旅,崗位的調整給他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
當特戰旅政委,到底行不行?這個問號,他一直在心裡記著。「帥者先則卒必勇,卒必勇則攻必克。」
訓練成績怎麼搞?「三個第一」是官兵對老武的印象:空中第一跳、水下第一潛、陸上第一。事事率先垂範,只爭第一。
官兵的事要不要管?公開接受批評建議,戰士反映的問題不過夜;推行幹部逢提必考,先後有7名幹部因考核不過關被推遲或暫緩晉職晉級。
領導怎麼做表率?帶領旅黨委常委成立訓練「第一班」,堅持上第一車、打第一槍,率隊參加原濟南軍區比武,21個競賽課目拿到17塊金牌。
政委也是指揮員,指揮員首先是合格的戰鬥員。在一次極具危險性的跳傘訓練當中,老武準備「第一跳」卻遭到教官阻攔,認為政委不用跳,老武一句「我政委的命是命,我們新兵的命就不是命嗎?」暖了官兵的心,也讓他受到了官兵的愛戴。
2018年,一身肌肉的「鐵人政委」老武有了新職務,成為80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當上集團軍主任後,他也不忘自己是一名特種兵。跳傘和潛水,還有狙擊、爆破、格鬥,化裝偵察等等,他都得會,也願意和戰士比。
老武與戰士比肌肉,49歲的他,完全刷新了官兵腦海中對政委的形象;沒有過硬軍事素質,怎麼敢說「看我的」?老武跟特戰隊員比拼索降;聽說戰士們都想和老武比試比試,來吧,看攀登比武誰當先?
軍人是什麼?老武認為,「軍人是渾身彈孔,卻緊抱紅旗的人。」2020年,老武升任第73集團軍副政委將軍。
從事政治工作更多的是拿筆,而不是拿槍了啊?老武從來不信這句話,從2009年到2020年,11年的時間裡,他一直秉持著一句話:政治工作要成為行家裡手,軍事工作也要成為行家裡手。
50多歲的年紀,活出了20歲的青春倒帶。
年齡大,會成為提幹軍官的「攔路虎」?這個問題,我曾問過身邊的好幾位提幹軍官,他們給出的答覆,不是懷有遺憾,就是充滿牢騷。
我一直認為,能夠成為提幹的軍官,都是不簡單的人物,「別被年齡給嚇到了。」這句話,是我在老武身上體會到的。
一名軍官的路怎麼走,不在未來,而是在當下。「你把官兵捧在手裡,官兵就會把你舉過頭頂」,尋著老武的軍旅足跡,你會發現,一個人能夠成為什麼人,是因為他相信自己能成為什麼人。
「戰士胃裡沒有油水,訓練場上怎麼流汗水,身上沒有洗澡水,上了戰場就要流血水。」處處把官兵的事放在第一位,這樣的領導幹部,誰不喜歡,能不提拔嗎?
所謂領導才能,並不複雜,你只需要記住和做到讓別人信任你。我之所以叫他,老武,是因為這個「老武」,值得官兵信任,值得我信任。
沒錯,他就是武仲良。
改革當下,新的體制編制調整,特別是新的軍官政策制度落地,很多人呈現出焦慮的狀態,這種現狀也能理解,在人人想退路,盼漲工資,爭晉升的時候,我們到底要爭什麼?
20歲當兵,31年軍旅,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他帶的兵中,有36人因軍事過硬、比武場上摘金奪銀,榮立一等功。老武用51年的青春歲月,31年的軍旅光景,告訴我們一件事: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鄧小平曾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軍官是火車頭,直接決定一個單位的建設,甚至也關聯著官兵的成長進步。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到底是不是好士兵?」或許,留給我們的不是一句問話,而是覺醒!
一個「老武」或許不多見,一千個,一萬個「老武」才是強軍要人的目標,下一個「老武」,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