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職對應現代官職

2022-01-31 書法網

書畫、美文、正能量、專業閱讀                      

 在公眾帳號:【中國書法網】shufacom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集各種權力於一身的皇帝,總結歷史上各朝代的經驗,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 

內閣【相當於國務院】:

       明朝時為了進一步集權而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宰相的權利轉移到內閣,由內閣來處理國家政務。清朝繼承了這一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即宰相的別稱,但實權則由軍機處掌握,在軍機處任職的官員稱為軍機大臣,統稱大軍機,軍機大臣的僚屬稱為軍機章京,又稱小軍機。【這些宰相相當於政治局常委】。

中央行政機構: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由於部比較少,所以這些堂官相當於副總理兼部長】。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稱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相當與中央的直屬機構】。

軍事系統: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北京衛戍區】,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中央警備團】,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於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駐防八旗【大軍區】駐紮於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紮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將軍是滿官的稱號,戰時則任命親王為大將軍。 

       綠營即漢兵,駐紮京師的稱巡捕營,歸步軍統領管轄。綠營的建制分標、協、營、汛幾級,標又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分別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八旗駐防將軍、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統率。督標、撫標、軍標、河標、漕標都是兼轄,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提督實為一省的最高武官,總兵略低於提督。總兵以下,副將所屬為協,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所屬為營,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為汛。 

行憲機構: 

       清朝沿襲明代設監察院【中紀委】,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監察院長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則為總督、巡撫的加銜。 

地方行政: 

       清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級地方官員【省委書記】,布政【省長】、按察【政法委書記】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省軍區司令】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省以下有道【地委】的設置,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銜,另有一些不屬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市委書記】、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委書記】、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置同直隸廳。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官員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清朝官制(總表)文京內官 武京內官 武京外官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副部級】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副部級減】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廳級加】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外交部長】、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員【地委專區書記】、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廳級】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廳級減】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長】、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副廳級加】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副廳級減】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縣處級加】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縣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首都縣副縣長】、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縣委書記】、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副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科級】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副科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股級】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副股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員】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相關焦點

  • 「正一品」在清朝是什麼官職?
    清朝地位最高的官員職位在正一品,這個位置可是相當難得的。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吏數量非常龐大,而當時的正一品大員滿打滿算也才7個,更何況這7個有的還是虛職。從這個對比中,就可以知道,清朝的正一品官員是多麼的稀少了。一般來說,負責教導皇帝的官員都是正一品的等級,不過他們能夠獲得這麼高的等級,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出於感激的心態,也是為了襯託皇帝的威儀,才要拔高他們的身份。
  • 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有別於前朝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清朝最具代表性的先進位度之一。  清朝官制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其中「中央官職」包含內閣、軍機處和六部,再加上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所屬官員;而「地方官職」則整體分「省、府、縣」三級。除了「省、府、縣」,清朝地方官制中還存在「道」和「廳」兩級行政級別。
  • 清朝官職與現代官職對應表
    正一品:【正國級】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 清朝官職介紹 揭秘大清朝官制劃分詳細列表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  清朝官職: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包括文京內官,文京外官,武京內官,武京外官等。
  • 清朝的提督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在我們看清朝的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某某提督什麼的,統領一方軍隊,牛逼哄哄的,更是被稱為「軍門」。那麼,歷史上清朝的提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還有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來探究清朝提督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小知識。
  • 清朝各級官職一覽表,太全面了,值得收藏
    清朝入關後,清朝官職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九品十八階」,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 清朝最霸氣的官職,「九門提督」究竟有多大?和現代一職位很像
    不過明朝時期的提督多為非正式官職,各地鎮守總兵官,有時因軍事需要常加提督軍務、提督等銜。而到了清朝,提督一職則為常設,各省共設提督十九人,官秩從一品,統帥所屬綠營官兵,是一省綠營最高級軍官。
  • 清朝各級官職和職能全覽
    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附三:滿清八旗及清代官職、爵位詳解八旗由來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制基礎上建立的。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和正紅旗。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四旗,稱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勢必會出現一些滿漢二元化的制度設計,尤其在軍事制度上更是如此。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分為兩個系統,其一是八旗系統,其二是綠營系統。其中,將軍和都統屬於八旗系統,提督和總兵屬於綠營系統。接下來就來具體說說這四個武職官員。01:將軍將軍主要指的是駐防將軍。
  • 都是封疆大吏,總督和巡撫哪個官職大?清朝究竟有幾大總督?
    在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總督、巡撫這樣的官職名稱。那麼,總督和巡撫究竟哪個官職大?實際上,總督和巡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封疆大吏」。因此,總督的權力要比巡撫大得多、地位也略高於巡撫,是清朝時期地方最高級長官。但是,總督(側重軍事)和巡撫(側重民政)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隸屬關係,都直接聽命於皇帝。那麼,大清朝究竟有多少位總督?為什麼有人說是「8大總督」,也有人說是「9大總督」,甚至還有人說是「11大總督」?一般認為,清朝有「8大總督」。
  • 【古代官職】
    —中央官職皇帝下有丞相或稱宰相佐理國政,統領百官。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
  • 清朝的總督要比巡撫官職大,可為何地方巡撫經常與總督對著幹呢?
    總督和巡撫是清朝管理地方的兩個要職,總督與巡撫都是地方大員、一屆封疆大吏,但總督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後為從一品)、巡撫是從二品,總督的管理範圍、權利也要比巡撫大一點,可清朝卻經常出現巡撫不聽總督命令、不把總督放在眼裡的情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上述六個官職集體亮相是在清朝。清朝設立九品十八個級別的官制,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總督、巡撫屬於文官。
  • 《趙雲傳OL》官職及技能表
    命中5% 分擔(弓)蕩寇將軍 招架5% 先鋒光環(通用)折衝將軍 防禦5% 嘲諷(防)橫江將軍 攻擊5% 追擊(速)綏遠將軍 防禦5%安遠將軍 攻擊5%平遠將軍 生命5%鎮遠將軍 速度5%翊軍將軍 生命5%安漢將軍 速度5%軍師將軍 命中5%犬波將軍 招架5%輔國將軍 命中5% 先祖圖騰(弓)鎮軍將軍 招架5% 阻敵(通用)龍驤將軍
  • 總督、將軍、總兵都能統領千軍萬馬,誰的官職最大?看完長知識了
    不過,相信各位讀者對古代的一些官職大小並不十分清楚。尤其是一些名字相近的官職,譬如知府、巡撫,又或是總督、總兵、提督、都統等,更是一頭霧水。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幾個古代容易搞混的官職。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古代官職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旳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侍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稱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尚書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
  • 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盛京將軍, 這些相當現在什麼官職?
    清取代明後,清朝統治者將明代的地方機構和官制更加完善,使之更好地維護對地方的統治,故而明清地方上的機構和官職有了些許的變化,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明代的總督並非是地方正式軍政長官,因事而設,事畢即撤,但是到清代卻成為了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
  • 歷史上的「提轄」「都頭」和「押司」——兩宋下層官職的最好概括
    「提轄」、都頭」、「押司」,這大概是《水滸傳》中出現最多的幾個官職了,也是對書中軍政兩界中下層官職的最好概括。那麼「提轄」、「都頭」、「押司」在正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各自又有著怎樣的存在方式和時代特徵?兩宋官職體系圖軍政兼顧,兩宋各異——提轄「提轄」一職誕生於宋朝時期,屬於南北兩宋官制中的中下級官員。
  • 清朝官職等級:九個等級,九品就是所謂的芝麻官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 清朝的總督和巡撫,誰的官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看到總督、巡撫這樣的官職。那麼,總督和巡撫到底誰的官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