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決定性會戰:德國人的見解

2022-01-08 歷史與秩序

收錄於話題 #每日藝文志 304個

 

本社自從1952年4月1日創刊以來,所譯印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籍雖然不敢說多,但的確不能算少。從50年代出版的《歐洲爭奪戰》到70年代出版的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整整20年,可以說是歷盡滄桑,有不勝今昔之感。不過,有一點卻令我們始終感到遺憾,那就是所有的資料都是來自英美方面,而德國方面的資料卻幾乎完全缺乏。當然,這只是一種概括的說法,其實並不盡然:(一)雖然某些書的作者是英國人(或美國人),但是他們又還是引用德國方面的原始資料,像李德·哈特,其重視德軍將領的敘述甚至遠過於其本國的官方記載;(二)我們也出版了一些德國名將的回憶錄(例如古德裡安、隆美爾、曼施坦因、加蘭德),那自然是來自德國方面的資料。儘管如此,但還是不能使我們感到滿意,其原因可分述如下:(一)英美作家雖然引用德國的資料,但他們的觀點卻並不代表德國人的觀點;(二)回憶錄雖然自有其價值,但它卻並非戰史,研究戰爭的人是兩者都應重視而不可偏廢。簡而言之,我們這麼多年來都缺乏一本德國人所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不僅本社不曾譯印,其他的出版機構也似乎都不曾作這樣的貢獻。現在,我們決心譯出這樣一本書,書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決定性會戰:德國人的見解》。這是由德國「軍事研究協會」(Arbeitskreis fur Wehrforschung)所編輯出版的一本正式戰史,同時也是許多德國戰史名家的集體創作,其中有的是親自參加過上次大戰的宿將,有的是研究戰史的專家,所以的確可以代表德國人的權威意見。大家都知道,德國人治學以嚴謹認真聞名於世,這一本書也完全符合此種傳統標準。這並不是一本好讀的書,讀者在研讀時必須採取一種同樣的認真態度,絕不可以當消閒的書來看,否則就不免有空入寶山之感。在此又必須更進一步地說明,研究歷史,尤其是戰史,本來就是一種認真的工作,無論是作者和讀者都同樣地不可以掉以輕心。把歷史當作小說寫,或者譯印那些不成熟的廉價書,對於真正的讀書人而言,無異於是故意浪費他們的時間和金錢。這本戰史尤其值得欣賞的就是,它有許多見解的確是我們過去所從未聽人說過的。讀完這本書,再回憶我們過去所曾經讀過的許多其他的書,就一定有恍然大悟的感受,覺得若不讀此書,則可能一輩子都搞不清楚。茲值本社創刊24周年紀念,我們很認真而高興地推介這一本名著,來作為我們「愚人愚事」的另一塊裡程碑。

 

鈕先鍾序於臺北

1976年4月1日

序言

 

克勞塞維茨對於「殲滅戰」所下的定義是,使敵人受到慘重的失敗,並失去再次進行戰爭的能力。這樣的失敗所關係的應不僅為物質力量,而且還有精神力量。「決定性會戰」可以指那些決定戰爭方向的行動,但也可以指某種戰爭情況和某一特殊戰場而言。我們知道勝利的戰鬥可以導致失敗,而失敗又可以替爾後的勝利鋪路。在第二次大戰中的會戰,凡可認為具有特別重要性的,都會在本書中加以分析。1939年10月11日,貝克將軍(General Beck)曾經這樣宣稱:「在這次戰爭中,實際的武裝衝突只會扮演一種次要或支援的角色。最重要的因素卻必須在其他方面去尋找。」我們不應忘記近代戰爭並非僅由軍事行動或軍事因素來決定,政治、經濟、心理,尤其是「精神因素」,也都扮演著一種決定性角色。從根本上說,打仗的還是人。腓特烈大帝曾經說過:「除非能從其中得到正確的結論,否則經驗也就毫無用處。」此一皇皇巨著,由許多能力已獲證明的專家執筆寫成,足以鼓勵這樣的結論,所以它對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的政治運作及軍事訓練都能帶來極大價值。

原序作者為斯派達爾將軍(General Hans Speidel),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隆美爾元帥的參謀長。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聯邦德國軍事研究協會組織編寫的二戰官方戰史,十位權威作者精彩描述了敦刻爾克、不列顛、克裡特島、莫斯科、史達林格勒、地中海、諾曼第、阿登等德國人參與的二戰十大戰役的完整過程,揭示了德國由盛轉衰的詳細經過與原因。該書以德國史料為主,同時也採用了一些英美和蘇聯的資料,可以說,這是一本德國人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教訓的經典之作,代表了德國視角,彌補了英美與蘇聯主導的二戰戰史研究的不足。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為十位德國人,他們中間既有參加過二戰的高級將領,也有研究二戰的權威專家。

其中,漢斯-阿道夫·雅各布森是德國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1943年,他加入德國軍隊,二戰結束後他返回學府,成為專門研究二戰和國際關係的著名學者;瓦爾特·瓦爾利蒙特,德國高級將領,參加過一戰與二戰,1939年出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國防處處長,曾受命同約德爾一同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結束後,這十位作者受德國軍事研究協會委託,共同撰寫了此書,是從德國角度解讀二戰的經典著作。

【目錄】


譯者序 1
序 言 3
大事記(一) 1
大事記(二) 4
第一章 敦刻爾克(1940) 15
大事記(三) 69
第二章 不列顛之戰(1940) 76
大事記(四) 107
第三章 克裡特島之戰(1941) 114
大事記(五) 159
第四章 莫斯科之戰(1941) 168
大事記(六) 225
第五章  地中海的決定(1942) 234
大事記(七) 271
第六章 史達林格勒之戰(1942—1943) 280
大事記(八) 325
第七章 大西洋之戰 334
大事記(九) 381
第八章 入侵諾曼第(1944) 388
大事記(十) 433
第九章 中央集團軍的崩潰(1944) 440
大事記(十一) 477
第十章 阿登之戰(1944—1945) 486

相關焦點

  •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後的黑手,究竟是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摧毀了英國、法國的世界霸權,美國、蘇聯成了新的世界霸主,中國開始民族振興
  • 備戰期末 | 《第二次世界大戰》知識點+練習
    >2.歷時200天的會戰,是蘇德戰爭中最為激烈的戰役。>6.以下示意圖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誌是(    )A.九一八事變B.盧溝橋事變 C.德國突襲波蘭D.日本偷襲珍珠港8.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時間,史學界有三種說法:1931年說、1937年說、1939年說。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經典的六場戰役, 中國戰場此戰上榜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都帶來了沉重的傷害,而在各個國家地區的戰場上也曾出現過很多經典的戰役。
  • 德國為什麼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英國一戰傷亡人數比二戰多出一倍,一戰期間法國傷亡人數要比二戰期間多四倍。當後人緬懷戰爭的時候,傷亡人數不僅可以表達戰爭的慘烈程度,還是一個國家英雄主義的象徵,在神化一些戰役方面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與對死難者的紀念相比,戰爭的勝負更多地影響了雙方國家對戰爭的態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
    德國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幅度提升國家凝聚力大大增強希特勒的個人威望也達到了頂峰擁有了德國的一切權力,成為獨裁者之後希特勒立即開始瘋狂追害猶太人其中猶太人的財產被隨意沒收猶太兒童被趕出學校,最後猶太人被大批地趕進集中營的毒氣室然後扔進焚屍爐化為青煙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屠殺的猶太人總數在六百萬以上
  • 九年級下冊歷史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步練習
    其根本目的是(    )A.開闢歐洲戰場B.打敗法西斯C.粉碎日本侵略 D.建立聯合國5.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的事件是(    )A.德國突襲波蘭           B.蘇德戰爭的開始C.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D.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6.以下示意圖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
  •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參戰國的表現?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幾個主要參戰國在戰爭中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
  • 書海泛舟:跨越30年的巨著-《德意志帝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是一個交流德語、德國文化、生活、書籍等方方面面的雜談系列說到二次世界大戰全史,國人一般比較熟悉的有英國作者利德爾·哈特撰寫的經典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史》(The History of Second World War)以及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譯的9卷本《蘇聯軍事百科全書
  • 《第二次世界大戰》考點匯總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9.1—1945.9.2)
  •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所以這本書裡面,我希望能夠解釋目前這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當西方盟國獲得了軍事勝利之後,又怎樣和為什麼會在政治上遭遇到失敗;在擊潰納粹德國和解放西歐的過程中,又怎樣和為什麼它們會讓蘇聯控制住了東歐,並且同意不把它們當作戰爭目標的大西洋憲章原則,實行到那一方面去。
  • 【新視點/深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及發展過程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然而,一些影響社會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強國與弱國之間的不平等,不公正經常體現,一些國家對於領土爭端問題,能源開發問題經常訴諸武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日本,現在仍然有不少人,對於過去的戰爭罪行毫不悔改,對一些國際法則置若罔聞,甚至想修改憲法,重新實現昔日的榮光。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包含有哪些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乃是人類歷史上波及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破壞性最大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戰爭,似乎除了遙遠的南美洲和無人的南極洲沒有受到影響,其餘整個世界都經歷了一場浩大的劫難
  •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列表
    保加利亞 1941年6月22日  芬蘭 1941年6月25日  日本 1941年12月8日  滿洲國 1941年12月8日  斯洛維尼亞 1941年12月12日  克羅埃西亞 1941年12月14日  泰國 1942年1月25日  羅馬尼亞 1941年6月6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20張舊照片和它們背後的故事
    日軍的靶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已經有了禁止虐待戰俘的國際法律。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展開的全球規模的戰爭,歷史上稱之為「二戰」。
  • 毀滅中的創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創造了多少新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馬上就要奏響終章的時候,所有人都意識到,在戰爭開始一路高歌猛進、鐵蹄橫掃整個歐洲大陸,仿佛如同拿破崙重新回到了人間一般的德意志第三帝國軍隊,成為了戰爭的最後失敗者。高開低走的宿命仿佛是歷史造物主的又一次黑色幽默,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折戟沉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一次走向了毀滅,這難道就是歷史的宿命嗎?
  •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表
    1914.6.28塞拉耶佛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1914.7.28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1914.8德軍攻入法國,直逼巴黎。1914.8俄軍進攻東普魯士,德軍開始被迫兩線作戰。1914.9.5馬恩河戰役,宣告德軍「速戰速決」政策破產。1914年年底西線進入相持階段。
  • 歐洲戰場—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東線戰場中,德國與蘇聯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戰
    ④歷史原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各種矛盾發展的結果二、二戰的交戰雙方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德意日)VS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美、蘇、英等26個國家)三、二戰的主要戰場東方主戰場、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四、二戰的進程:①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開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
  • 91 第二次世界大戰
    四、二戰後期協調反法西斯行動的四次國際會議 【技能方法】 重點考向及重難點把握 一、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考向把握,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局部戰爭逐步走向全面戰爭、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大戰場重要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