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教堂外槍擊警察槍手當場被擊斃.2歲女兒拒戴口罩爸媽一起被轟下聯航班機.美民眾最快今日施打輝瑞疫苗白宮高層將率先接種.

2021-02-15 美國新報

點擊「藍字」關注美國新報

紐約曼哈頓教堂外槍擊警察槍手當場被擊斃

槍手在曼哈頓聖約翰神明大教堂射擊後,許多警方荷槍實彈在教堂外戒備。(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紐約市曼哈頓聖約翰神明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John the Divine)於美國時間周日下午4時發生槍擊案,槍手在現場被警方擊斃。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有數百名民眾因新冠肺炎的緣故,改至戶外參與聖誕音樂會,一名穿著黑衣,頭戴白色棒球帽戴著口罩的槍手疑似對空鳴槍後,朝警察開槍射擊,所幸無人中彈。

      紐約市警察局長德莫特·希亞(Dermot F. Shea)在記者會說,該名男子雙手握著槍,在裝有聖誕花圈的木門前面開火,3名在附近巡邏的警察見狀立刻開槍回擊,射中槍手頭部。受到槍傷後的槍手被制伏,送醫搶救後不治,開槍原因仍待調查釐清。

      目擊事件全程的女教堂發言人莉莎·舒伯特(Lisa Schubert)說,槍擊是在聖誕音樂會後結束的幾分鐘開始,本來一切都很美好,突然槍手開始射擊,大家都受到了嚴重驚嚇,槍手至少開了20槍以上。

      警方從現場取回了兩枚半自動手槍、一袋裝滿汽油、電線、繩子、多把刀、膠帶,以及一本聖經,目前初步鎖定一名52歲的男子,正在等待指紋辨識的結果,這名男子有很長的犯罪紀錄,並曾在1990年時被判二級謀殺罪。

美民眾最快今日施打輝瑞疫苗白宮高層將率先接種

美國人最快14日就能接種輝瑞新冠疫苗。此外,除了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族群,傳出包括川普在內等白宮高層也將率先接種疫苗。(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美國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13日批准讓民眾施打輝瑞新冠疫苗,美國人最快14日就能接種疫苗。此外,外傳除了醫護人員等高風險族群,包括川普在內等白宮高層也將率先接種輝瑞疫苗。

      美國FDA批准輝瑞疫苗的緊急用戶許可證後,數千劑疫苗於13日開始運送至全美50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數千劑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連手開發的新冠疫苗13日已經裝箱,陸續運往全美50州。輝瑞疫苗11日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緊急用戶許可證,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諮詢委員會12日建議可讓16歲以上民眾接種輝瑞疫苗,CDC主任芮斐德昨日接受建議,換句話說,美國現在已經可以接種輝瑞疫苗,芮斐德在新聞稿中宣布,「最早於周一開始」,民眾就可以接種輝瑞疫苗。

      接下來一周將陸續有300萬劑疫苗到位,未來每周會有更多疫苗供美國民眾施打,醫護人員、長照中心住戶及工作人員將成為首批施打疫苗的族群。不過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指出,除了一線人員,川普、副總統彭斯等白宮高層最快今日也將率先接種疫苗,以免又有官員在川普政府最後任期中倒下,讓政府能持續運作。

      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本人、以及白宮內有多少員工需要施打疫苗,因為川普及多位白宮官員先前已經染疫。

    CNN引述匿名政府官員指出,在資深高官之後,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也在接種名單之列。

      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尤約特(John Ullyot)表示,行政、國會、司法部門等高級官員都將根據讓政府持續運作的準則接種疫苗。

      白宮至今發生過三波疫情,第一波發生在9月底、10月初,川普、第一夫人梅蘭妮亞、以及多名幕僚都確診;第二波發生在那之後數周,彭斯幕僚長蕭特(Marc Short)及其他顧問相繼染疫;第三波疫情發生在11月白宮大選之夜派對後,導致白宮幕僚長梅多斯(Mark Meadows)等人染疫。

2歲女兒死命拒戴口罩爸媽一起被轟下聯航班機

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班機的資料照。(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女兒搭機,可是由於兩歲的小寶貝死也不肯戴口罩,因此一家3人都被趕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班機。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13日報導,伊莉薩•奧本(Eliz Orban)淚眼汪汪,上星期五在Instagram上公開和丈夫及女兒愛德蓮(Edeline)的錄像,顯示他們被請下飛機後在機場的畫面。他們是從科羅拉多州出發,原本想搭機到新澤西州紐瓦克(Newark),但因為女兒不肯戴口罩,因此「永遠被禁止搭聯航」。

      不過,聯合航空澄清,他們並沒有禁止奧本一家人未來搭乘該公司班機。

調查拜登之子美司法部發傳票

美國司法部已發出傳票,要求總統推定當選人拜登次子杭特提供與烏克蘭天然氣公司「布裡斯瑪」等企業相關資料。(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推定當選人拜登次子杭特.拜登,本月九日透露正因稅務問題接受聯邦政府調查。熟悉美國司法部杭特稅務調查的知情人士十三日指出,司法部已於八日發出傳票,要求杭特提供與烏克蘭天然氣公司「布裡斯瑪(Burisma)」等二十幾家企業相關的數據,以及其他金融交易的數據。

      據報導,傳票凸顯檢察官正在調查杭特的財務與跨國企業,但目前仍不清楚杭特在布裡斯瑪的工作,是否為聯邦政府調查的核心,抑或檢察官只是試圖搜集杭特近年所有的收入來源。杭特二○一四年加入布裡斯瑪董事會,拜登當時是副總統,協助歐巴馬政府制定烏克蘭外交政策。司法部對杭特的調查始於二○一八年,當時是拜登宣布競選總統的前一年。據信司法部並未將調查重點放在拜登身上。

       杭特租辦公室曾透露拜登是新同仁

      另一方面,「福斯新聞」十二日取得的電子郵件顯示,杭特曾向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瑞典之家(House of Sweden)」承租辦公室,並於二○一七年九月要求管理員布朗寧(Cecilia Browning)將鑰匙交給他的新「辦公室同仁」,「辦公室同仁」包括拜登、拜登妻子吉兒、杭特的叔叔吉姆(Jim Biden),與「華信能源」董事長葉簡明的使者董功文(GongWenDong)。

      杭特信中表示,希望辦公室標誌能出現「拜登基金會(The Biden Foundation)」與「哈德遜西Hudson West(華信能源美國CEFC US)」的信息,租約上的名稱則保持為「Rosemont Seneca」。「Rosemont Seneca」是杭特合夥成立的美國投資諮詢機構。

挺川遊行各團體衝突至少4人被刺傷、1人中彈

挺川大遊行12日在華府等地登場,晚間各團體爆發多起衝突,至少4人被刺傷、1人中彈。(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及保守派團體12日在華府及爭議州舉辦示威遊行,抗議者與反對派人士在各地爆發衝突,至少4人被刺傷、1人中彈,華府23人被逮捕。

      綜合外媒報導,全美各地12日進行示威活動,警方表示,除了輕微的混亂外,截至下午沒有出現重大暴力衝突或犯罪行動,日落後川普支持者和反示威人事爆發零星衝突。華府出現9人受傷,消防官員布坎南(Doug Buchanan)表示,其中4人遇刺重傷住院,暫無生命危險。

      華府市長鮑澤(Muriel Bowser)辦公室指出,至少23人因周六晚間的動亂被逮捕,其中包括6人涉及毆打警察。

      華盛頓州首府奧林匹亞(Olympia)12日下午,在州議會大廈出現川普支持者和反示威者的衝突,團體人員互相扔擲物品、鬥毆,隨後傳出槍響。華盛頓州警察晚間推文證實槍擊事件,1人中彈。

      川普支持者發起挺川大遊行,上萬人走上華府街道抗議選舉舞弊,極右派團體「驕傲男孩(Prond Boys)」以及「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支持者同日也在各地進行示威活動,負責交通管制的華府警察表示,白天的集會至少有7個團體在市中心街道遊行。

衛生中心水危機 WHO:升高COVID-19風險

      【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表示,全球每4個衛生中心就有1個缺水,使得約18億人升高感染新冠肺炎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風險。

      世衛在一份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聯合報告中說,缺乏這種基本的便利設施,將危及在這類中心的病患與工作人員。這項研究是以來自165個國家的數據作為基礎。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在一個沒有水、公共衛生和衛生環境的醫療照護設施,就如同讓護士和醫生在沒有個人防護裝備下工作。

      他表示,這些要素是制止COVID-19的基礎,但仍有重大差距有待克服,特別是在低度開發國家。根據世衛的數據,儘管衛生專家佔不到人口的3%,但他們在全球記錄的COVID-19病例中佔了14%。

     UNICEF執行主任佛爾(Henrietta Fore)表示,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和人們派到沒有乾淨的水、安全的廁所或甚至沒有肥皂的設施,是讓他們的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這項報告也發現,全球每3處衛生設施中就有1個未能保障手部衛生、每10個就有1個未能取得衛生服務。

      這個數據在世界的47個低度開發國家(LDCs)中將更為嚴重,當地有半數醫療中心未能取得飲用水、有四分之一無法就衛生目的而取得水,每5個就有3個缺乏基本的衛生服務。

      根據世衛組織和UNICEF估算,要在這些國家的衛生中心提供基本的水服務,每位居民約為1美元、而每年要維護這類設施的費用則為每人20美分。

德國確診指數型成長 16日起封城至明年1月10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日宣布,自16日起將重新封城直到明年1月上旬。(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德國政府13正式宣布,由於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嚴重,自12月16日開始進行嚴格的封城措施。

      《歐洲新聞臺》(euronews)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12月16日開始,德國所有非民生必須的商店及各級學校均會被強制關閉到明年1月10日。梅克爾稱,由於感染人數呈指數型成長,政府只能被迫迅速採取行動。

      據德國衛生單位統計,德國今日新增2萬200例確診以及321個死亡病例,目前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32萬716例,死亡人數上升至2萬1787例。

200封戰地情書重見天日物歸原主後揭開溫馨的感人結局

法國有名環境研究員日前意外發現200多封75年前的情書。(網絡照片)

      【綜合報導】法國有名環境研究員日前意外發現200多封75年前的情書,這些信是一名在二戰期間參軍的法國男子寫給遠在家鄉的愛人,所幸經過尋找後終於成功將這些信交給這名法國男子的家屬,結局也充滿驚喜。

      綜合外媒報導,這名來自普羅旺斯的法國環境研究員菲利比(Cécile Filippi)日前前往法國西部的濱海夏朗德省(Charente-Maritime)的一處回收中心出差,她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一個破舊紙箱,裡面竟放有滿滿的、泛黃的信件。

      菲利比打開一看,全部都是濃情密意的情書,是一名在二戰參軍的法國男子皮埃爾( Pierre Herve)寫給留在家鄉的愛侶艾米(Aimee Randonnet),他在1942年至1945年間寫了近200封情書,但是卻因故流落到回收中心。

      菲利比決心將這些信「物歸原主」,她在twitter發布消息,希望能找到皮埃爾或艾米的後代,所幸最後艾米的侄子約翰(Jean-Christophe Popinot)發現這個訊息,並告知菲利比說艾米後來有生下2名女兒,但有1人已經去世,約翰也同意幫助雙方聯絡。

      最終,艾米的親戚前往該回收中心取走這些情書,並交給艾米的女兒、高齡65歲的克勞汀(Claudine);克勞汀表示,她的父親正是皮埃爾,她後來成功度過為期3年的戰爭歲月,生還返鄉後便與艾米結婚,而她自己過去從不知道這些情書的存在,「我從來不知道原來父親還有像詩人的這一面」,她與自己的2名兒子一起看這些75年前的情書,「這是家族的寶藏,裡面充滿著回憶」。

*版權與新聞觀點均屬作者本人,本平臺僅提供發布功能*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