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二十)

2021-02-07 清漳兩岸

[前言]本文共分為四大部分:1.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概述;2.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從北向南進行戰爭統一的歷史;3.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由北向南進行戰爭統一的原因分析;4.中國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由於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認知力有未逮,錯誤和不足定在所難免,恭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本人不勝感謝!


26.孟津關


孟津關北臨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託,關隘便于堅守,形成了以關制河、以河衛關的局勢。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隨著黃河河道變遷,孟津關今已難覓影蹤。


浣溪沙 宿孟津官舍


金•元好問


一夜春寒滿下廳。獨眠人起候明星。

娟娟山月入疏欞。萬古風雲雙短鬢,

百年身世幾長亭。浩歌聊且慰飄零。


詠史詩孟津


唐•胡曾


秋風颯颯孟津頭,立馬沙邊看水流。

見說武王東渡日,戎衣曾此叱陽侯。


27.小平津關


小平津關,是漢靈帝為抵禦黃巾軍所設的八關之一。它和孟津關互成掎角之勢,共扼黃河咽喉,鎮守洛陽北大門。小平津關以黃河河道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關隘依古渡口而設,隨著河道的變遷,如今遺址已難以確定,多數人認為小平津關位於今孟津縣會盟鎮花園村。


關於小平津關名稱的由來,說法有二:一則認為它僅次於孟津關而得名;二則認為它與平陰、平縣的地名有關。史料記載,漢時河南郡在今孟津縣和偃師市交界一帶設平陰、平縣,故稱「小平津」。


關於小平津關的地址,說法同樣有二:多數資料顯示小平津關在今孟津縣會盟鎮花園村,也就是後來的花園渡;也有少部分人認為,小平津關實則是孟津、偃師與鞏義交界處的楊溝渡,在今偃師市邙嶺鄉周山村附近。


28.虎牢關



虎牢關,屬古成皋縣,公元598年隋改成皋縣為汜水縣,唐朝以後稱汜水關。又名虎關、武牢關、成皋關、古崤關,位於河南省滎陽市西北部18公裡的汜水鎮,因傳聞周穆王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而名虎牢。這裡秦置關、漢置縣,以後的封建王朝,無不在此設防。虎牢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虎牢關3D地形圖)


歷史上許多戰爭均發生於此:春秋魯隱公五年(前718年)擊敗燕師於此;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駐兵虎牢關和秦國對抗;楚漢爭霸時(前203年),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唐代李世民大戰竇建德;宋建炎二年(1128年)嶽飛大破金兵於竹蘆渡,一直到元、明、清仍是鏖戰紛繁,時聞殺聲。


發生在這裡的經典戰役為成皋之戰,北京師範大學韓兆琦教授在成皋故城考察時曾說,成皋故城記錄了楚漢戰爭的具體地形地貌,是劉邦、項羽對峙的核心地帶。事實上,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有「(劉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七十,小戰四十」的記載。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成皋故城對雙方的重要性。劉邦的勝利就在於認識到奪下並守著成皋的意義,最初,劉邦、項羽在滎陽形成對峙,劉邦處於弱勢地位,被困於滎陽城中,糧道被項羽主力切斷,無奈只得讓大將紀信扮作自己詐降,而他則逃進成皋城,又從成皋渡河北上修武。奪韓信兵權後,再渡河奪取成皋,通過激將法使項羽大將曹咎出城大戰,從而奪得成皋城,從此一直佔領成皋城與項羽周旋。成皋得失,成為楚漢戰爭的轉折點,劉邦最終垓下一戰定乾坤,由此奠定漢朝四百年之基業。


另一場著名的戰爭則是武牢之戰(武牢即武牢關,李世民祖父名虎,唐代為了避諱,改虎牢關為武牢關)。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軍攻打盤踞洛陽的鄭帝王世充,王世充向佔據河北的夏帝竇建德求助,竇帶領30萬大軍一路攻陷管城(今鄭州),推進到牛口(今滎陽牛峪口)。李世民深知武牢關的重要,帶領3500人迅速佔據武牢關,以阻竇建德西進,切斷了竇與王世充的聯繫。李世民據武牢關之險,閉門不出,與竇建德打起消耗戰,同時又悄悄派一支部隊截斷竇建德糧草,隨後牧馬黃河北岸,裝出已無糧草的跡象,引誘竇建德發起進攻。竇建德果然上當,在汜水東岸擺開二十餘裡陣勢,欲與唐軍決戰。李世民閉門不出,當竇建德疲憊之時,李世民率部殺出,生擒竇建德,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


虎牢關


宋•司馬光


天險限西東,難知造化功。

路邀三晉會,勢壓兩河雄。

餘雪沾枯草,驚飈卷斷蓬。

徒觀爭戰處,今古索然空。


汜水寄和甫


宋•王安石


虎牢關下水逶迤,想汝飄然過此時。

灑血只添波浪起,脫身難借羽翰追。

留連厚祿非朝隱,乘隔殘年更土思。

已卜冶城三畝地,寄聲知我有歸期。


29.武勝關



武勝關,中國十大關之一,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南35公裡的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這裡是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嶺。北屏中原,南鎖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歷來為南北抗衡之地,行師必由之道。


據介紹,武勝關發生的戰事,最早要追溯到黃帝與蚩尤的戰爭,春秋以後有記載的大大小小戰爭就達60多次。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曾於公元前506年率軍一舉攻戰武勝關,隨後佔領郢都,「楚失三關,而後失江山。」


(武勝關3D地形圖)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吳楚軍柏舉之戰中,吳軍迂迴攻楚,穿越大隧,深入楚腹地,與楚軍夾漢水對峙,繼又識破楚軍偏師堵塞大隧切斷其後路之謀,終將楚軍攻破;南北朝時期,梁、魏為取得關隘要道的控制權,曾在三關相持,反覆爭奪數十年。


武勝關與東之九裡關,西之平靖關,合稱義陽(今信陽)三關。嶽飛曾以這裡作為收復中原的根據地,派大將牛皋駐守武勝關地區;太平天國及後來的捻軍賴文光部,也曾在武勝關地區與清軍展開殊死戰鬥,最終戰敗。為顯示功績,清朝將原來的武陽關改名為武勝關。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25萬重兵進攻武漢,並調集13、16師團由合肥向豫南進攻,奪取的目標就是武勝關。


武勝關


清•王曰賡


鳥道迂迴武勝關,籃輿欹仄馬蹣跚。

行來略似褒斜路,半面懸崖半面山。


武勝關


清•伊秉綬


山勢通秦嶺,關臨列岫開。

天低鄖子國,雲沒楚王臺。

晚水涼侵月,秋花亂繡苔。

三閭哀怨後,最重賈生才。


 (2020.7.5-11.11)


附錄:


參考書目

1.李楠編著.中國古代關隘.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

2.何力編著.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道古關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2

3.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8

4.裴松之著.三國志.中華書局.2012

5.亞瑟•亨•史密斯著﹒李明良譯﹒中國人的性格﹒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6.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1

7.許倬雲著﹒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8.班固著.後漢書.中華書局.2010

9.17.伯蘭特•羅素著﹒戴玉慶譯﹒羅素自選文集﹒商務印書館,2006

10.沈德潛著.古詩源.中華書局.1978

11.計六奇著.明季北略.中華書局.1984




竇光明:涉縣人。






清漳兩岸編輯團隊

顧問:談歌

主編:佛劉    

編輯:曾澍致  巴蜀布衣   趙老師

駐站作家(排名不分先後):

陳自鵬   溫江水  溫健康  李曉玲  竇光明  李亮  孫琳  江志強  趙經緯  李光清  常忠魁  李新縣  韓冬紅  呂國防


駐站攝影師:趙建永

清漳兩岸投稿郵箱:


3973962@163.com,

1753502175@qq.com

1057399240@qq.com

(3個郵箱3選1投稿,千萬不要同時投3個郵箱,不要重複投稿,沒修改好的稿件不要投,不要讓編輯給你改稿。稿件一經發出,無法修改,不要再要求修改,配圖不滿意的自己郵寄圖片。編輯時間有限,拜託了。)


稿件要求:小說、散文、詩歌均可,字數最好控制在300---2000字之內,未在其他微信平臺發表過,不接受微信投稿。稿件以word形式或直接粘貼在郵件中。


請附上作者簡介、照片、電話、微信、通信地址。照片請製作成100K左右,以附件發送,千萬不要粘貼在word 文件中,也不要直接粘貼在郵件中。7天內沒發出又沒接到回復的稿件請另投。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一)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二)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三)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四)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五)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六)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七)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八)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九)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一)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二)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三)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四)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五)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六)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七)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八)


相關焦點

  •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二十四)
    [前言]本文共分為四大部分:1.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概述;2.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從北向南進行戰爭統一的歷史;3.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由北向南進行戰爭統一的原因分析;4.中國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由於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認知力有未逮,錯誤和不足定在所難免,恭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本人不勝感謝!
  • 【竇光明專欄】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及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十四)
    [前言]本文共分為四大部分:1.中國古代軍事地理概述;2.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從北向南進行戰爭統一的歷史;3.中國歷代新興王朝,從西向東、由北向南進行戰爭統一的原因分析;4.中國重要古關隘軍事分析。
  • 沒地理就沒歷史!中國古代軍事地理縱覽
  • 我國7大古今「地理樞紐」,軍事地理在戰爭中有什麼作用?
    地理示意圖廣義的軍事地理還包括氣候、水文、植被、經濟地理、人口地理、交通等,闡述地理因素是戰爭中克敵制勝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古到今就有天時不如地利之說。長城本就是古代巨型軍事防禦工程,它由綿亙的城牆、關隘、敵臺、城堡、烽火臺等組合而成,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2000多年中代有其作,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一組《出塞》詩,其中一首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世界最新流行布局等書籍下載或快遞
    作 者 :饒勝文著出版發行 :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 2006.05ISBN號 :7-5065-4143-2頁 數 :316主題詞 : 軍事地理(地點: 中國 年代: 古代)軍事地理中圖法分類號 : E993.2 ( 軍事->軍事地形學、軍事地理學->軍事地理學->中國軍事地理 )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將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形象地概括為「棋盤型格局」,因有「棋盤型」乃有「四角」的分析,即關中、河北、東南、四川;乃有「四邊」的闡述,即山西、山東、湖北、漢中;乃有關於「合天下之全勢」的中原的認識。
  • 《武經總要》中國古代第一部官修兵書
    前集20卷詳細反映了宋代軍事制度,軍隊建設和用兵作戰的基本理論,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詳細的插圖,這些精緻的圖像使得當時各種兵器裝備具體形象地層現在我們面前,是研究中國古代兵器史的極寶貴資料。以及軍事地理方面的內容,比如邊防各路州的方位四至,地理沿革、山川河流、道口關隘、軍事要點等。
  • 山西戰爭文化地名類型、空間分布特徵及背景分析
    山西與戰爭相關的地名作為戰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廣,數量大,類型豐富,不僅包括關、城、堡、寨等軍事設施和營、屯、 所、隊等古軍制之類外延型地名,還包括用戰爭英雄、軍事傳說、戰爭意願命名有特定戰爭涵義的內涵型地名。受歷史戰爭和其他文化影響,軍事文化地名在山西各區域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呈現條、塊狀等規律性。它的形成背景既受歷史戰爭的遺蹟的影響,也是人類戰爭防禦意識的反映。
  • 古代軍事武器小知識
    火    藥    在中國古代,火藥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一些軍事書籍中,守城器械部分列舉的火藥兵器有火毬、火藥鞭箭、蒺藜火毬、霹靂火毬等多種,這表明原始的火藥兵器是與攻守城戰聯繫在一起的。原始的火藥兵器開始裝備軍隊,宣告了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從此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步入了新的時代。
  • 我國古代10大「兵家必爭之地」,四大關鍵因素決定,都位於哪裡?
    就是說在古代沒有什麼飛機、坦克、加農炮,那險關要隘等等一些地理因素,在戰爭當中往往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縱觀兵家必爭之地,從位置和屬性上分析,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位於邊防線上,是邊境防禦的要塞,如古代山海關、錦州等;一類是位於中原內地,是攻取重大城市或大片經濟區的要衝,如徐州、鄭州等。
  • 《武經七書》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
    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奉為武學經典,成為宋朝以來軍事學校和考選武舉的基本教材。《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中國軍事著作的精華,是中國軍事理論殿堂裡的瑰寶,在國外也流傳很廣,影響極大。銀雀山出土的《孫子兵法》殘簡,是所能看到的最古的抄本了,其中《形篇》就是文字不盡相同的甲乙兩個寫本。北宋時的《十家注孫子》本與《武經七書》系統的《孫子》本也有某些不同。
  •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何古代軍事戰爭中,將領的個人能力尤為重要?
    智則是熟練的處理日常軍事活動的能力,在紮營,行軍,作戰等不同處境的變換中,有能力的將領可以做到輕鬆自如,在古代惡劣的環境和低下的科技水平下,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勇則是決斷力,關鍵時刻的判斷,衝陣機會的選擇,這些都是軍隊將領大勇的評定標準,兩軍相逢勇者勝。仁,智,勇的水平體現的將領能力,確實是古代軍事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
  • 《日本古代軍事戰略》導言 日本地理常識 & 武士階層的崛起
    日本古代軍事戰略 武家崛起導言:日本地理常識及武士階層的崛起主講人: 八幡太郎源洪銘整理人:八幡太郎源洪銘
  • 中國古代機械的軍事用途:弓、弩
    中國古代機械的軍事用途:弓、弩圖 《西方為什麼總是抄襲盜竊中國科技
  • 中國古代對越南出徵多次,卻屢次失敗,兵敗的原因是什麼?
    要知道,越南在中國古代僅僅只是一個 潘屬國,但這樣一個彈丸小國,卻能夠與古中國相對抗,並且多次以少勝多,那麼,中國古代對越南出徵為何多次失敗而歸?造成中國古代軍隊兵敗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圖片來源於網絡:越南地理位置2、古歷史上,中國政權跟越南的戰爭衝突中國古代政權是從唐末五代開始,與越南不斷發生戰爭衝突,在唐末五代時期,越南的政權控制者是南漢,當越南丁朝統一稱王后,南漢也曾派出大軍對越南進行討伐,結果卻中了越南軍隊的埋伏一敗塗地,越南在戰勝後正式稱帝。
  • 林崗 | 從古地圖看中國的疆域及其觀念
    年代越早, 流傳下來的古地圖就越罕有, 本論選取由北宋迄清代有代表性的古地圖為討論對象, 配合曆代正史中地理志和方域志的記載, 討論中國疆域及其觀念的變遷以及由歷史上中國的疆域問題伸延而來的相關問題。筆者以為, 歷代古地圖最能夠顯示古人對自己疆域的那種獨特的觀念, 它們是理解古人關於國家疆域及其觀念的最重要的資料。
  • 海南島的軍事地理(續1:海南島戰役)
    鄧華將軍後來在韓戰期間任副司令,司令員而名揚天下,成為世界級的軍事將領,韓先楚軍長更是成為美軍將領範弗利特來華訪問指定要見的人。今年是海南島戰役70周年,回顧雙方將領的指揮藝術和雙方軍隊在海島登陸和反登陸戰場上勇氣與智慧的博弈,對我們理解海南島的軍事地理歷史會有所幫助。
  • 失序戰:一種重要的軍事創新理論
    「失序戰」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是:每個作戰體系都有其內在秩序,而且這個秩序是支撐作戰體系成立與運作的關鍵所在。在古代,軍隊內部秩序表現為等級分明的建制關係、紀律嚴明的軍令軍號、威武嚴整的戰鬥陣型。到近代,隨著無線電技術的出現、作戰節奏的加快以及現代參謀指揮體制的建立,軍隊內部秩序表現為越來越複雜的指揮控制關係、作戰協同關係、信息流轉機制與情報共享機制。
  •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為什麼它的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這一系列軍事行動被後世歸納總結成了四個字:六出祁山。諸葛亮在五次北伐軍事行動裡,走了三次隴西大道,走了一次散關故道,最後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整個用兵重心,在西不在東。儘管諸葛亮一共只出過兩次祁山,但從文化意義上來說,祁山已經成為了諸葛丞相北伐的一個標誌、一個品牌,或者說一個與他緊密相連的精神圖騰。
  •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為什麼它的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這一系列軍事行動被後世歸納總結成了四個字:六出祁山。諸葛亮在五次北伐軍事行動裡,走了三次隴西大道,走了一次散關故道,最後一次是褒斜道。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整個用兵重心,在西不在東。儘管諸葛亮一共只出過兩次祁山,但從文化意義上來說,祁山已經成為了諸葛丞相北伐的一個標誌、一個品牌,或者說一個與他緊密相連的精神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