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社交媒體成為各國軍隊的重要宣傳平臺。加拿大軍隊利用YouTube頻道上傳視頻並傳播提升軍隊形象,正面宣傳軍人和軍事行動。不僅節約了宣傳成本,增加了受眾數量,而且達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新媒體時代,社交媒體成為各國軍隊的重要宣傳平臺。各國軍隊紛紛利用社交媒體受眾多、影響大、交互性強等特點,探索宣傳模式,達到宣傳自身、建構形象、招募士兵等目的。作為經常參與海外維和行動的一支部隊,加拿大軍隊通過視頻分享型社交網站YouTube開展形象宣傳。
加拿大軍隊在YouTube上開通了Canadian Armed Forces和Canadian Army兩個頻道,二者各司其職,對於提升士氣、招募士兵,建構加拿大軍隊在「9·11」後北約阿富汗戰場中的形象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專門的徵兵宣傳頻道:Canadian Armed Forces
Canadian Armed Forces是「加拿大軍隊官方徵兵頻道」,它向受眾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沒有任何職業比在軍隊服役更具挑戰性、更有收穫」,並且為有志於參軍的人描繪了一幅美好圖景——「你將有機會保衛我們的國家,成為歷史的製造者,幫助加拿大乃至全世界需要幫助的人」。
該頻道共有9209個訂閱者,上傳的影片長度不等,但大多不超過五分鐘。以「如何申請加入加拿大軍隊」一片為例,該片詳細介紹了加拿大軍隊徵募的過程,觀眾如果有意入伍,可以直接點擊頁面中的超連結,進入國防部網站並提交申請。還有部分影片介紹了加拿大軍隊中不同的工作,如陸軍軍官、公共事務官員、廚師、醫生等,供受眾參考。
在該頻道的「我的故事」欄目中,每個影片會選定一個主題,由官兵講述自己的故事。這類影片從個人發展、個人興趣的角度出發,充分體現了軍隊工作對個人價值的實現,以此激發受眾對軍旅生活的嚮往。
在一部題為「每天都有新挑戰」的影片中,一名女性軍機控制師Brenda Tinsley講述了自己的工作經歷:軍人的職業給了她每天迎接新挑戰的機會,也讓她能夠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和生活,這正是她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而在工作之餘,她也有充足的時間照顧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些影片集中展示了在加軍中工作不僅安全、報酬高,而且能實現自我價值。在該頻道為數不多的展現戰場場景的影片中,士兵被塑造成不會受傷的「超人」。
在影片「裝甲戰士」(Armoured Soldier)中,戰士們駕駛著坦克,操縱大炮射擊。畫外音說道:「當任務要求大量使用武力時,坦克的威力就發揮了出來。裝甲戰士們在軍隊最現代化、最具威脅性的武器上工作。這是裝甲戰士高科技的高速世界。腎上腺素驅使他們去尋找和打敗敵人。」
在影片中,加軍設備先進、所向披靡,而傷亡鏡頭並未出現。
該徵兵宣傳頻道十分強調其服務性。加拿大軍隊利用社交媒體交互性的特點,與受眾展開廣泛互動。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對於觀眾留下的關於徵兵政策、部隊待遇等方面的問題,頻道經營者會及時給予回復,並通過跟進式回答,為有志於參軍的人提供有效信息。
例如,有網友詢問自己的身體條件是否符合徵兵要求,馬上就會收到回復,被告知相關政策和聯繫方式。
全方位展現加拿大軍隊的窗口:Canadian Army
另一個YouTube頻道Canadian Army是加軍的公共事務平臺,簡介頁面中顯示著宣傳語:加拿大軍隊因戰士的忠誠、勇敢、正直、守紀而聞名於世,嫻熟的職業技能和先進的訓練方式使它們成功完成國內外的軍事任務。該頻道有18588名訂閱者,有上百部與加拿大軍隊有關的影片。
這些影片展現了加拿大軍隊的方方面面。既有實戰化訓練和演習場景,反映加軍的訓練水平和軍事實力;也有回顧二戰、韓戰、美加戰爭、維米嶺戰役等戰爭場景的新聞紀實片段,展示加軍官兵為國家和人民所作的貢獻;還有反映加軍完成軍事任務、展開人道主義援助的場景,包括幫助阿富汗、海地等修建被毀的基礎設施,保護北極的軍事行動,參加北約組織的軍事行動等;
此外,還有影片記錄了退伍老兵或優秀士兵在重大場合被授予勳章、人們歡呼祝賀的場景,反映軍地之間的和諧關係;宣傳戰爭中犧牲官兵的民族英雄形象,反映加拿大軍隊保家衛國的優良傳統;也有影片反映加軍關愛老兵的情況,由退伍老兵講述自身經歷,儘管戰爭給傷殘老兵造成了身心上的創傷,但他們得到了需要的幫助,仍然生活得很幸福。
上述節目的設置實現了對加拿大軍隊自身形象的建構:官兵的忠誠、勇敢、正直、守紀,具備嫻熟的職業技能,軍隊強大、正義、有戰鬥力。
這種形象的塑造和傳播,有利於軍隊獲得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支持,提升士氣,為軍事任務的開展提供輿論支撐。
二戰以後,加拿大奉行多邊主義,並積極參與北約主導的維和行動。加拿大部隊是北約在阿富汗維和力量的重要成員。截至2014年,13年間加拿大先後向阿富汗派出4萬多名軍人,這是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外派兵行動,共有158名軍人陣亡,高陣亡率令加拿大軍隊的作戰能力遭到置疑。
加拿大作為美國最重要的盟友,在美國超強軍事實力的全面保護和支持下,其國家安全環境十分優越。因此,加拿大軍隊對作戰能力的需求並不迫切,以至於不少加國人認為他們的軍隊是為了節日遊行而存在的。
面對不利於軍隊形象的輿論,加軍YouTube頻道在影片中,通過謀劃傳播策略,構建起了成熟的敘事框架,形成有利於己的輿論。具體而言,加軍YouTube影片的敘事策略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展現駐阿部隊與阿富汗地方的和諧關係,使在阿富汗駐軍的行為合法化。影片關注加拿大幫助阿富汗發展基礎設施和強力助推經濟建設,將在阿富汗駐軍歸結為發達的自由民主國家的正常行為,是為了幫助阿富汗發展成現代國家。
在此敘事框架下,加拿大軍隊的友善形象得以展現,使人感覺他們執行的不再是一個軍事任務,而是真誠地幫助阿富汗發展和繁榮的文化任務,從而掩蓋了其國家利益和真實企圖。
在影片中,加拿大軍隊與阿富汗公民和諧相處,而影片對北約部隊進入阿富汗後,阿富汗人民的反對和抵抗卻避而不談。
第二,通過部隊官兵對親身經歷的講述和呈現,展示部隊官兵在阿富汗戰場上努力訓練和贏得勝利的場景。影片傳遞出這樣一種信息:加拿大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並且有能力打贏。但是這些影片選取的均為戰前和戰後的片段,卻對真實的戰爭避而不談。
在這種影片框架下,戰爭的本質被抽離出去,受眾看不到血腥和傷亡,也看不到真實的戰場。它將阿富汗戰爭展示成一場「乾淨」的戰爭,最大限度地使受眾遠離死亡的真相,同時也將加拿大軍隊最好但並不完整的一面呈現給受眾。
第三,官兵們出徵和凱旋的場景展示了家庭團聚的溫馨,反映了加軍官兵家庭的和睦。男人在外徵戰,女人在家照顧孩子,等待丈夫回歸,這幅溫馨圖景實際上是為自由民主國家軍事行為的合法性做辯護。然而,它迴避了戰後家庭的矛盾一面:戰爭的創傷、家庭暴力等。同時,戰爭為阿富汗家庭帶來的悲慘遭遇也未被提及。
第四,通過將戰爭甚至死亡神聖化,美化加軍在阿富汗戰場上的形象。當被問及「陣亡將士紀念日對你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時,加軍官兵和加國人民基本用相同的句子回答:那是用來緬懷那些為我們的自由生活而奉獻生命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們的。
社交媒體中的信息傳播具有平民化、交互性的特點。社交媒體時代,把握傳播規律,利用優勢資源,就能在傳播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恐怖分子很早之前就開始在網際網路上積極使用社交媒體,但由於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其信息傳遞是雙向的,不贊同他們的人可以直接駁斥他們發出的信息。
全世界範圍內,反戰和和平主義人士在YouTube上上傳影片反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另外,參加過阿富汗軍事任務的加拿大老兵運用YouTube展現他們生活的艱難、失去戰友的悲痛和對戰爭的反思,還有的影片反映了對傷殘軍人的福利保障不到位,譴責軍隊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發動戰爭,希望引起觀眾的注意。
面對社交媒體傳播的新特點、新情況,加拿大軍隊在加強頻道內容建設的同時,從政策上強化社交媒體管理,加強信息把關。
加拿大國防部和軍隊共同制定了「社交媒體注意事項」,其中直接表明其社交媒體是官方發布信息和與利益相關方交流的方式之一。
這意味著加拿大軍隊將社交媒體傳播納入「戰略傳播」範疇,表明其宣傳手段從傳統的單方宣傳發展到互動式傳播,吸引用戶參與,從而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加軍官方對軍隊人員自己上傳視頻的內容進行審查,對於他們認為不合適的內容予以禁止、限制或移除,且在必要時會安排人員參與評論互動。為了防止某些人進一步發表不當言論,當局還有封號的權力。
加拿大軍隊利用YouTube頻道上傳視頻並傳播提升軍隊形象,正面宣傳軍人和軍事行動。
通過全球性的視頻分享平臺傳播官方審查過的軍人自發內容,軍方可以繞過新聞媒體機構的把關,越過傳統的新聞媒體和專業記者的中間人角色,將內容傳遞給全世界使用YouTube的上億用戶,與公眾直接、正面溝通。
藉助這一平臺,不僅節約了宣傳成本,增加了受眾數量,而且達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作者:王爽 李習文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
腦洞大開:回復參考君關鍵詞,獲取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