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 | 臺灣新軍事計劃「重層嚇阻」解放軍?實為暗度陳倉

2021-02-14 參考消息

據臺媒報導,蔡英文當局近期將已經沿用22年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軍事戰略,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

蕭青(臺灣問題評論員)

先來回顧一下臺軍方戰略的進化史。「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最早見於1995年;陳水扁上臺後,時任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伍世文提出業務報告,調整成「有效嚇阻,防衛固守」;馬英九上任初期,繼續對外宣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直到2009年3月改回「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至今。

▲伍世文

蔡英文剛當上臺灣地區領導人不久,就公開表示將要求防務部門研擬新的軍事戰略。她不喜歡馬英九時期的一切,這毋庸置疑。就像其上臺後全方位、各領域「去馬英九化」一樣迫不及待。若說這個兩字之差的戰略調整,是一個蔡英文「嫌棄」馬英九、「去馬英九化」的文字遊戲,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只是,事情不可能只有這麼簡單

對於以「重層」替換「有效」,臺當局防務部門這樣解釋:過去「有效嚇阻」意指開戰即決戰,一戰決勝負;「重層嚇阻」是分別從空中、海上、灘頭與城鎮多層截擊,累積小勝為大勝,因此戰力保存格外重要。

面對「重層就是一層層防衛」的質疑,防務部門給予否定:不是一層層防衛,而是一層層消滅;若解放軍對臺發起攻擊,臺灣不再是守勢,重層嚇阻將實現。

▲3月2日,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前)表示,臺灣軍方戰略指導方向調整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臺灣「中央社」)

島內有分析稱,「重層嚇阻」意味著要擴編打擊武器,或強化制空,兩者都必須有實質的資源投入,才可能落實。前民意代表邱毅直言:「重層」就是不惜將臺灣搞成戰火下的廢墟,也要努力延長嚇阻的時間,因為要給蔡英文逃亡海外留出足夠的時間。

邱毅這話雖屬戲謔,卻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蔡英文「聯美制中」的戰略日益清晰。但若兩岸開戰,蔡英文除了指望美國施以援手外,也只剩下逃亡海外一條路了

▲資料圖片:2016年8月,蔡英文參加在臺灣南部屏東縣舉行的漢光軍事演習。(BBC)

蔡英文上臺後,不僅全面調整外事和防務戰略,同時也在積極推動戰機、潛艦自造、把「愛國者」飛彈部署到東部等。只是大陸無論軍事、外交與經濟實力都明顯強臺灣太多,臺當局此舉難免被質疑「虛張聲勢」。

但其實,蔡英文是想通過這些,一方面向臺灣內部有個交待,表明自己並非在軍事戰略上毫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大陸傳達:兩岸即使開戰,臺灣並非沒有準備。

▲資料圖片:2016年9月,蔡英文視察臺灣部隊。

無論如何,臺海軍事的主動權都始終掌握在大陸手中,只要臺灣不追求獨立,兩岸就不可能開戰。蔡英文對此心知肚明,她就算想增加對大陸的攻擊性,也力所不能及。

目前來看,蔡英文是在謀劃,以把她口中的「維持現狀」為擋箭牌,在一種與大陸維持的「假和平」現狀下,悄悄地重塑臺灣的政經秩序、文化社會氛圍,甚至是重新定位兩岸關係。如何面對今後日趨複雜嚴峻的臺灣局勢,也在考驗著大陸的智慧。

(以上言論系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上期快評回顧:

參考快評 | 你家電視變成美國中情局竊聽器?川普也在怕這個!

用戶留言賞析:

@暢樂  

網絡安全不能只是嘴上說說了。

@冬吃蘿蔔夏吃薑  

竊聽老百姓有意義嗎?

@明瑞(李家老四) 

跟明代錦衣衛一樣,權力過大,最終拖累國家系統。

@聞雞起舞  

哈哈三星的電視又中槍,是不是美國人不買三星電視了呢?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臺灣22年來首次更改戰略指導 渲染「重層嚇阻」目的何在? 臺海
    這不僅因為當下兩岸關係倒退、「武統」聲浪漸起,島內輿論更指出,這是臺灣方面22年來首次更改戰略指導。從李登輝時代開始,臺軍戰略指導就是「防衛固守,有效嚇阻」,雖然在陳水扁、馬英九執政時,「防衛固守」與「有效嚇阻」的前後順序曾調換,但字面從未改變。蔡英文上臺後把「有效嚇阻」改為「重層嚇阻」,到底「有效」與「重層」有何區別?是文字遊戲,還是暗度陳倉?臺軍葫蘆裡賣什麼藥?
  • 兩岸視點 | 臺「國防報告書」竭力為「重層嚇阻」戰略背書
    這是民進黨執政、蔡英文上臺後臺當局發表的首部「國防報告書」,整個報告分為5篇、10個章節,圖文並茂,洋洋灑灑長達262頁, 6萬餘字搭配159張彩色照片及大量的圖表,涉及內容相當廣泛,只是多系老調重彈,不過其中有一動向頗值關注,就是報告書竭力為蔡當局的「重層嚇阻」新軍事戰略背書、發力,並專門公布了針對大陸實施所謂「重層嚇阻」的示意圖(見附圖1)。
  • 臺軍方負責人叫囂對大陸「重層嚇阻」
    臺媒稱,臺當局防務機構負責人嚴德發2月25日宣稱,臺軍方有「先發制人」的戰力,但絕對不會發動「第一擊」,而是「重層嚇阻」。
  • 「重層嚇阻」的背後藏著蔡英文怎樣的居心???
    最近,蔡英文當局將已經沿用22年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方向,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那麼問題來了,到底「重層嚇阻」與「有效嚇阻」有何不同?蔡英文又為何要搞「重層嚇阻」呢?▲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這次調整之所以備受外界關注,除了政黨輪替和兩岸關係生變的大背景,主要是因為蔡英文上臺後多次高調表示,將完成一套「確認方向、改變文化」的新軍事戰略。
  • 臺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很厲害?其實漏洞百出,東海岸不設防
    克拉奇17日下午抵達臺灣如今,民進黨當局顯然將防務希望寄託於美國「協防臺灣」,甚至宣布要從「不對稱戰力」、後備動員制度以及軍隊管理制度入手,提升臺軍戰鬥能力。臺灣防務部門對於未來的防禦構想有相當多的「美國元素」。近年來,臺軍屢屢強調所謂「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整體防衛構想,其本質就是建設不對稱戰力。
  • 臺軍:解放軍具備對臺封鎖能力 我們得買隱形戰機
    「國防部」計劃購買隱形戰機應對,從臺軍提出的要求看,似乎只有美國F-35符合要求,不過臺灣是否買得起以及美國是否肯賣都是問題。畢竟,比臺灣更「親」的盟友還在排隊中……報告稱,「解放軍戰機和軍艦不久前在臺灣周邊的活動表明大陸軍事威脅不斷增加」,同時美國在川普上臺後在該地區的未來戰略具有不確定性,且日本也在展現自己的軍事實力,南海可能爆發衝突,「大陸不但對臺灣構成威脅,而且也對地區的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臺灣需要保護自己。
  • 【花熊原創】臺軍大肆叫囂"重層嚇阻" 真準備"反攻大陸"?
    依據臺「國防部」在3月初向「立法院」報告的書面內容,過去行之多年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軍事戰略將調整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島內有分析稱,「重層嚇阻」代表要擴編打擊武器,或強化制空,從性質上來說更具主動性和進攻性。
  • 「國軍」說要以「水泥叢林的遊擊戰」和解放軍死磕,這是嚇唬誰呢?
    蔡英文當局第一份「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將於本周向「立法院」提出,為貫徹「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新戰略主張,臺軍將用「水泥叢林的遊擊戰
  • 【觀點】2018年臺灣軍事回顧
    蔡英文頻繁視察臺軍,並以「三軍統帥」身份頻繁喊話,要求臺軍提升戰力因應迫切威脅,達成「重層嚇阻」戰略目標。另一方面承諾增加防務預算,更新武器裝備,提高官兵待遇,還推動臺軍官兵學習第二專長,體現重視臺軍、拉攏官兵意圖。二、升級現役裝備,提升武器性能一是提升飛彈性能。
  • 臺海:美教臺軍4大招強化防衛 發展精銳部隊嚇阻解放軍
    作為更廣的防務和安全協助議程的一部分,美國持續與臺灣接觸,評估,衡量,檢討其防衛需求,美國已經並將繼續與臺灣在發展和實施聯合學說,改善服務協調運作能力,增加總體準備度,使訓練更加嚴格和現實,確認有效性措施,發展非戰鬥力軍官團隊等方面展開合作。  隨後海大衛開始闡述臺灣面臨的安全環境。
  • 臺軍針對解放軍不但研究了"保命武器",還正式將「灘岸殲敵」作為建軍戰略…
    臺防務報告書示意「重層嚇阻」,其中有一項「從臺灣本土發射直抵對岸的裝備」(紅箭頭處)。新戰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據報導,臺防務部門在新版報告書中,不但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新戰略,也正式將「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列為臺軍「建軍戰略」。報導稱,在宣示將針對解放軍建構「不對稱戰力」時,報告中特別出示一紙示意圖,說明「重層嚇阻」的作法,其中有一項「從臺灣本土發射直抵對岸」的裝備,引起注意。
  • 解放軍高強度戰巡從軍事意義上抹去「臺海中線」
    此次多機種、多方向的戰備巡航,從一個側面展示了解放軍強大的空地、空海打擊能力和連續作戰能力,同時也表明解放軍正在有意識地錘練戰區級組織指揮、協同作戰能力。而從軍事布勢角度看,解放軍戰機群從臺海南北兩端同時迫近臺島,這也表明未來一旦有需要,解放軍空軍有能力配合陸基、海基作戰平臺封鎖臺海的海空域。
  • 平戎 | 臺灣鍋防部長表示:將打造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體系
    最近大陸網友所熟悉的那位連殲-20和FC-31(殲-31)都傻傻分不清楚的臺灣鍋防部馮大部長剛剛清醒表示臺灣要拒絕THAAD之後沒幾秒,馬上就又忍不住開始新一輪胡說八道了。馮世寬表示:臺軍未來會將軍事戰略從過去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這位馮部長說,臺軍的新戰略就是將敵人一層層消滅,有不同手段拒阻敵方,其還聲稱若解放軍對臺發起攻擊,臺灣不再是守勢,重層嚇阻將實現反擊大陸的效果。  Excuse me ?馮世寬要嚇阻誰?解放軍??
  • 臺軍強化「源頭打擊」武器,瞄準大陸沿海軍事、非軍事重要設施
    1月12日提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爆料,美國鼓勵臺灣發展「有效、不對稱」的防衛戰略和能力,幫助確保其「安全、免受脅迫、有彈力和以其自己條件與中國大陸接觸的能力」。這與美國國防部的「臺灣堡壘」計劃的思路相契合,即對臺軍售更多的進攻性武器,」以確保其有能力阻止大陸攻擊」。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形象地將此稱之為臺灣在軍事上「把自己變成一隻豪豬」。
  • 參考快評 | 美軍這項「威懾計劃」,中國有必要高度警惕——
    其中,最令外界關注的是「太平洋威懾計劃」。據了解,美國將在2021財年為該計劃撥款22億美元,以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威懾和防禦姿態,並深化美國與盟友的合作。美方並不諱言此舉針對的是中國。推動「太平洋威懾計劃」入法的美國參議員曾赤裸裸地聲稱,美方希望藉此讓中方認識到:「你們在軍事上不可能贏,所以根本想都不要想!」
  • 臺灣大力研發中遠程進攻型飛彈
    1月6日,「上報」報導稱,臺防務部門委託臺「中科院」以「戟鋒專案」為名,編列8億元新臺幣(約合1.86億元人民幣),計劃在兩年內研製出射程超過1000公裡的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該飛彈的構型與美國「潘興-Ⅱ」相似,是標準的中程彈道飛彈。而「天弓-3」增程二型防空飛彈恰恰也是參考了「潘興-Ⅱ」的兩段式飛彈構型。
  • 早上9時9分,解放軍一個舉動讓「臺獨」絕望,祖國統一勢不可擋
    1月23日,美國務院妄議大陸對臺所謂軍事、外事、經濟「壓迫」後,臺當局開始大秀所謂「重層嚇阻」肌肉,臺空軍一聯隊亮相超視距攻擊的萬劍彈,蔡英文也跑到嵩山雷達站督導,號稱繼續「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針對蔡當局的挑釁,日前,解放軍軍機再次出動,震懾「臺獨」。
  • 臺灣軍隊憑什麼?
    而對於近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周邊海域的頻繁軍演,國防部、外交部和國臺辦都明確回應是針對外部勢力的幹涉和「臺獨」勢力,彰顯出中國維護地區穩定的決心。當我們目睹著人民解放軍劈波斬浪、鷹擊長空的雄壯,不禁要問:臺灣軍隊還能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