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長主戰坦克是英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的主戰坦克,其前代就是大名鼎鼎的百夫長坦克,而到了70年代的時候,酋長坦克又被挑戰者1式坦克取代了,所以留給人的影響並不深刻。儘管有一種曇花一現的感覺,但酋長主戰坦克直到今天還在服役,而且憑藉自身還算優秀的防護力和火力,一樣可以充當一輛主戰坦克。
英國坦克在戰後的洗心革面雖然英國是最先使用坦克這種武器的國家,但因為設計理念的不同,英國坦克和別的國家並沒有走上同一條道路。早期坦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裝甲的厚度,而這一點也直接被體現在了重量上,所以常規坦克的劃分一般會按照重量分出輕、中、重三個等級。但英國卻選擇用能功的不同來對坦克進行區分,進而出現了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前者裝甲薄弱,但可以快速移動,而後者的主要工作就是憑藉自身的裝甲優勢掩護步兵前進。
雖說比較特別,但並不等於這就是一種落後表現,這種速度與裝甲的組合,一樣在戰場上適用。但英國在戰爭初期時國內資源緊缺,外加海上運輸路線屢屢被德軍襲擊,所以在造坦克的時候就不能大手大腳的。這就導致了英國坦克和同時期其它坦克對決的時候並不佔什麼優勢。到了戰爭的後期,雖然有較為先進的彗星坦克出現,可它的實際戰鬥力也僅相當於裝備76mm炮的謝爾曼。反倒是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計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早在1943年的時候,英國陸軍就準備裝配一種重型的巡洋坦克。和之前的巡洋不同,這回被命名為A41的重型巡洋坦克並沒有一味地追求速度,反而是將重心放在了裝甲和火力上面。研究它的目的,是因為英國最強有力的17磅炮一直沒有個合適的載體,所以俗稱「百夫長」的坦克誕生了。但第一輛原型車出現的時候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尾聲,而之前的17磅反坦克炮也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了,這就導致百夫長一出生就在火力方面就落伍了。好在車體結構的優異性,百夫長坦克並沒有被淘汰。
酋長主戰坦克的研發與誕生百夫長坦克改換了主炮之後,憑藉自身機動、火力、防火共存的優勢,成功地開創了主戰坦克的先河。但實際上主戰坦克這種說法是後來才出現的,百夫長坦克在當時的英國人眼中一直是一輛重型的巡洋坦克。而和巡洋坦克配套的步兵坦克運氣就沒有這麼好了,二戰結束之後,步兵坦克所對應的戰術就徹底地過時了,另外IS3這種重型坦克的出現,也迫使英國人放下曾經的固執,並跟著一起進入到了研發重型坦克的道路。而後誕生的就是徵服者重型坦克。
雖然「主戰坦克最早誕生在英國」的這個說法一直存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英國所裝備的是巡洋坦克和重型坦克。徵服者重型坦克全重66噸,前裝甲最厚處達到了180mm,而主武器則是一門L1-120mm線膛炮,炮彈初速度達到了每秒1067米。後來因為百夫長坦克開始整體列裝105線膛炮,屬性超標的徵服者重型坦克便不再受到關注,1955年到1959年之間,徵服者坦克僅被造出了185輛,而後逐漸被淘汰。百夫長坦克雖然勝任了英國主力坦克的工作,但畢竟是一個二戰時期的產品,更新換代也是必不可免的。
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英國陸軍決定裝備一輛全新的坦克,要求則是既要擁有百夫長坦克的機動性,同時也要帶有征服者坦克的火力。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看似並不困難,只要將徵服者坦克的主炮安在百夫長的車體上就可以了,但實際操作可沒有想得那麼簡單。另外40噸百夫長坦克(FV4202)的大幅度傾斜車體也得到重視,並準備用在這輛新坦克上。綜合以上這幾點,酋長主戰坦克誕生了。和之前的英國坦克不同,酋長坦克首次拋棄了所有的舊研發理念,是英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輛主戰坦克。
酋長主戰坦克的性能和實戰能力1966年的時候,酋長主戰坦克開始正式的列裝英國陸軍,其全重55噸,車體前裝甲120mm厚,炮塔前裝甲195mm。另外因為酋長坦克的傾斜角度最大的都已經達到了72度,所以實際防禦力量要遠大於紙面上的數字,同時內部空間被進一步的壓縮,駕駛員也只能採用後趟的姿勢。但就是這樣英國人也沒有忘記給這輛車增加舒適程度,和百夫長一樣,酋長坦克內部也安裝了一個車載熱水器,由裝填手操作,用來泡紅茶。
主武器繼承了徵服者坦克的120mm炮,這門炮和西方三代坦克裝備的可不是一門火炮,酋長坦克裝備的是線膛版,但威力一樣不容小覷。另外它還有一個創新的地方,就是徹底放棄了可移動的炮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大部分坦克都裝有厚重的炮盾,到了現代也多採用內置炮盾的結構,雖然有效但也極大地影響了火炮的使用效率。而酋長坦克所處的年代裡,裝甲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內置的炮盾也會影響炮塔前裝甲的傾斜角度和火炮的俯仰角。儘管酋長坦克沒了炮盾,但取而代之的是主炮處極小的著彈區。
酋長坦克的車組成員是標準的四人組,在研發初期,也有給它安裝上自動裝彈機的,但最終沒有實現。為了給裝填手減輕負擔,這輛坦克的炮彈採用分開裝填的方式,發射藥儲存在車體下半部一個被被加固的艙室中,極大減少了被擊穿後引起殉爆的機率。而酋長坦克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動力系統,因為車身低矮,能給它選擇和替換的發動機並不是很多,以至於這一缺點直接暴露在了之後的戰爭中。
酋長坦克除了用於英國本土防禦外,也大量地被用於了發生在中亞的各類戰爭中,實戰效果其實並不是很好。性能不是很可靠的發動機經常讓這輛坦克因惡劣環境趴窩,然後就成為了開闊地形上一個明顯的目標。在1981年發生的一場大規模坦克戰中,有大約兩百輛酋長坦克被擊毀,反觀對面僅損失了50多輛T62坦克。
結語雖然酋長坦克在外表上看起來完美無缺,但內部動力系統最終還是成為了它的致命缺點。英國人為這輛坦克拋棄了所有的老套設計理念,同時也將之前的優點給拋棄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酋長坦克因之前糟糕的表現,逐漸被設計更完善的挑戰者系列坦克頂替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