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國!全球首艘12萬噸航母將問世,已完工76%,俄專家:50年追不上

2021-03-02 超美時尚圈

目前全球完整掌握重型航母建造技術的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只有這三個國家具備完整的造艦、研發艦載機和航母子系統的能力,真正掌握了核航母建造技術的只有美國。在中俄還沒有核航母服役的情況下,美國第二艘第三代核航母即將問世,也將成為全球首艘12萬噸航母。

「甘迺迪」號(CVN-79)是美國福特級航母的二號艦,去年同期舉行了隆重的下水儀式。下水一周年之際,該艦完工進度達76%,預計在明年完成交付,2024年左右正式服役,取代第一艘服役的「尼米茲」號航母,建造進度遠遠超出預期。

該艦以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命名,設計排水量10萬噸,滿載排水量可達12萬噸。由於在設計時採用了計算機輔助工具和虛擬影像技術,精準地模擬了航母系統在運作時的每個細節,並對其作出調整,使得整體布局比尼米茲級航母有質的提升,在尺寸、空間基本相等的情況下載重更大,排水量達到史無前例的12萬噸。

動力系統方面,福特級航母採用貝蒂斯核子動力實驗室最先研發的A1B反應堆,總輸出功率較尼米茲級航母採用的「西屋」反應堆提升25%,供電能力提升200%。有充足電力供應後,又引進整合電力系統(IPS)概念,電磁彈射器、升降機包括船員日常生活都使用電力。下一步,四號艦CVN-81「多米斯·米勒」推動系統也將使用電力,取代傳統蒸汽渦輪機。

艦載機方面,「甘迺迪」號仍以F/A-18和F-35為主要武裝,但由於甲板布局更合理,戰時載機數量達到75架,日常加油、掛彈、升降作業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從原來的2小時縮減至1小時。另外,「甘迺迪」號取消了傳統的攔阻索系統,採用更先進的自動飛機回收系統,不僅攔截效率更高,還降低了著艦墜海的風險和剩餘動能對飛機的損傷。

與尼米茲級航母相比,「甘迺迪」號最先進之處體現在它的系統高效化、自動化運作中。由於採用設備全面數據化,所需要的人力大幅度降低,航母操作人員減少800人,艦載機後勤人員減少400人。人員大幅度減少,意味著航母空間利用率的提升,省下來的艙室、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可以搭載更寶貴的戰備物資,也可以改善船員生活環境,艙室的減少有利於航母整體結構強度的提升,同時由於人員減少、物資增多,航母持續作戰能力也大幅度提高。「甘迺迪」號正式入役後,毫無疑問將成為迄今為止最先進的航母,堪比外星戰艦,在全球普遍沒有裝備核航母的情況下,這種航母恐怕只有在與外星文明作戰時才能用到。俄專家稱,該航母至少領先全球50年,中俄在50年之內都追不上。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還想看

美媒爆:美海軍最老核航母「尼米茲」號將退休,拆解回收需耗時15年

不愧是海軍第一強國!2艘核航母同時開工,俄羅斯也只有羨慕的份

全球首艘雙體航母將問世!可搭載125架殲20, 西方都望塵莫及

相關焦點

  • 領先世界50年的航母將問世,參數公布引發譁然,俄:無法超越
    最新消息稱,美國正在建造的第二艘福特級航母CVN-79「甘迺迪」號正在進行舾裝工作,目前已完工80%,完成內部設備和艦載子系統安裝後將進入測試環節
  • 全球最大的海軍基地,駐紮9艘核航母,有14座碼頭和11個機庫
    空中機動司令部或其他被委託的飛機每年要運送超過十五萬名乘員和 26萬噸的貨物離港。是海軍向歐洲和中央司令部軍事行動展區以及加勒比海地區輸送後勤物資的集散中心。因其規模龐大、設施先進、地理位置適宜一直被認為是美國最重要的和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基地 。
  • 全球最強航母將提前交付:12萬噸75架艦載機,領先世界50年
    尤其是在美國遭受疫情的影響下,航母還將要在原有時間的基礎上比計劃提前了三個月交付,這也向外界證明了美國仍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根據數據顯示,這艘航母領先世界50年,12萬噸能夠搭載75架艦載機,也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強航母。它會在2024年的9月份成功交到美國手中。
  • 中國航母真正實力如何?俄專家說實話:二打一可擊沉美航母
    日前,萬眾矚目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即將迎來首次出海,這艘六萬噸級的巨艦是中國首次完全自主、不依賴國外幫助研製的航母,具有非同尋常的裡程碑式意義
  • 重大事件;12萬噸航母即將問世,或改變未來海戰模式,俄專家:至少領先20年
    只管美國連續在宣稱所謂的「航母無用論」,不過美國水師中設備的11艘航母非常好地證實了航母存在的作用是其餘兵艦無法替換的。即日有信息傳出,又有一艘12萬噸級航母行將問世,該航母或將成為天下非常強的航母,轉變來日海戰模式,俄專家覺得這艘航母起碼當先天下20年,不過美國水師看後卻基礎笑不出來。
  • 排水10萬噸的中國首艘核航母多牛逼,PK美軍福特級超級航母
    1961年11月25日,企業號正式完工服役次月編入美國大西洋艦隊。我們知道,全世界目前除美國外,只有法國擁有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是法國海軍現役的唯一一艘航母,2001年正式服役。美軍首艘核航母為企業號航母,於1958年開始建造,1961年11月25日投入現役使用。造價4.5億美元。排水量85,600噸,全長342米;舷寬40米;最大甲板寬76米。動力裝置為8座西屋公司的a2w壓水反應堆,驅動4臺通用電氣公司的蒸汽輪機,4軸4槳,主機總功率280000馬力,航速33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萬-50萬海裡。
  • 厲害了,我的國(又一波)
    久等了,久等了上篇的《厲害了,我的國》是不是仍記憶猶新接下來福利來了《厲害了,我的國(二)》
  • 首艘國產航母舾裝完畢,即將出海試航!計劃2022年正式服役
    據環球網報導,不久前,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視察了印度科欽造船廠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的最新進展,驕傲地宣布首艘國產航母將於2022年服役,辛格將「維克蘭特」號航母描述為「印度的驕傲」,「明年交付這艘國產航母將是對印度獨立75周年的致敬。」
  • 12萬噸航母或年底入役,超美「福特號」成全球第一,計劃建6艘
    曾經入伍的福特級核航母首艦福特號滿載排水量高達11萬噸,是當之無愧的天下非常強航母。而有信息稱,福特級核航母的第二艘大概翰·甘迺迪號航母也曾經製作實現了整體的75%,並估計將在2019年關順當入役水師。憑據五角大樓當前開釋的信息來看,這艘甘迺迪號核航母的排水量將跨越首艦福特號核航母,到達12萬噸。
  • 國產新航母下水,中國海軍躍居世界第二,2030年或將有六艘航母
    如果航母編隊能常年保持在遠離大陸的南海深處進行巡航,將大大提升中國對一區域的控制力和威懾力,在應對南海地區可能發生的衝突時,就多了一種手段上的選擇。當然,通過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還是第一選擇,但有沒有航母編隊恐怕還是不一樣的,有的話,至少會在談判桌上居於更加有利的地位。當然,我們現在國際貿易如此之多,貿易航線的安危如果不能保證,始終是一塊心病。
  •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生產進度曝光 建設已過半
    根據從夥伴方AllSource Analsys獲得的圖片顯示,該航母採用模塊化方式建造,即先分別造好分段,再進行船臺合攏。採用該方法建造能縮短建造時間,給建造提高靈活性。在這個速度之下,該001A型航母或許能在2017年初完工,儘管可能需要數年磨合入列。  中國的航母項目是推進其全球海軍戰略的一塊關鍵拼圖。
  • 【聚焦】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最新進展 預計2017年前後下水
    李愛明 攝▲視頻: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即將揭開面紗最近,一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甲板合攏」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同時有消息稱,航母主艦體部分已接近完工。圖片顯示,正在大連建造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甲板已經合攏,航母甲板前端向上微微揚起。軍事專家表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體現了中國造船工業的強大實力。
  • 進展迅速,003航母已安裝機庫分段,有望2021年完工下水!
    而003航母有這樣的建造速度,也意味著如果再算上合攏完畢的後的完善階段,003航母也有很大的可能在2021年年底之前全部完工進行下水工作,為此不得不感嘆該航母的建造速度之快。003航母前期生產的巨型總段而在吊裝機庫分段之前的水線段合攏期間,布武一直認為003航母只是在加班加點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可能在2021年年底前下水,但現在來看,該航母可能真的很大希望在2021年就完工下水了。
  • 新型雷射武器即將問世?擊穿航母不在話下,聯合國警告:必須停止
    一旦這種設想實現,那麼艦載雷射武器將取代現役的「宙斯盾」反導系統,成為美海軍的主力打擊武器,值得一提的是,艦載雷射武器價格更加低廉,反覆使用也不需心疼。美軍更是驕傲放話,一旦艦載雷射武器技術成熟,那麼千裡之外射穿航母將成為現實。確實,理論上,雷射武器只要功率夠大,就能在千裡之外擊穿航母。可惜的是,現實中,雷射束受地球曲率和大氣的影響,局限較大,很難發揮出最大價值。
  • 亞洲首艘彈射航母或將問世,配備隱形艦載機
    近年來,各國都在努力的發展自身的海上力量,以彰顯自身的遠洋能力與全球影響力,即便是如今穩居第一位的美國海軍也不例外,在擁有了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之後
  • 頭條 | 俄媒解析中國海軍真實戰力:很快將成軍備競賽中翹楚
    最終,算上2艘核潛艇、3艘常規潛艇、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中國海軍主要戰艦在2017年新增噸位3.94萬噸,增幅5.1%,目前的總噸位已達80萬噸,軍艦數量172艘。作為對比,美國海軍同期新增滿載排水量噸位13.56萬噸,增幅4.1%(減去4艘退役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76%的增量由福特級航母貢獻。目前美國海軍共有艦隻208艘,總噸位345.74萬噸。
  • 獨家|俄最新補給艦世界領先 為何俄媒卻大呼絕望?
    對於俄海軍而言,5月1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俄海軍首艘現代化綜合補給艦「帕森院士」號進行海試,距離蘇俄海軍上次建造綜合補給艦整整過去了42年。儘管「帕森院士」號在綜合補給艦的一項關鍵性能上領先世界,但從該艦2014年4月26日鋪設首塊龍骨鋼板至今,俄媒對該艦的評價始終是「令人絕望」,這是為什麼呢?
  • 003在建,004將鋪龍骨,中國10年4航母,將躋身全球兩大藍水海軍
    據香港《南華早報》消息稱,目前國產新一代航母正在加速建造,相關人才訓練計劃也正在加緊進行。有消息稱,004航母在年初時,就將在艦上安放龍骨。2020年,004航母建造所需的特種鋼材已經採購完畢,艦艇的部分構造,也已經處於開工階段。
  • 首艘大平板8.8萬噸起步,最小也比小鷹號大6000噸,上不封頂!
    也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一艘服役過的常規動力航母。比較奇怪的是小鷹級的3號艦,也就是CV66美國號上,居然突然噸位萎縮了。比首艦小鷹號還少了600多噸!比另外兩艘同級艦,則少了差不多1500噸,這本身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一般來說,同型軍艦,後期批次大多都比首艦要大一些,更加優化布局和方便安裝更強的設備。
  • 14萬噸航母坐鎮,越南9艘主力艦仍一字排開亮肌肉,俄:自取其辱
    如今我國海軍已十分強大,並不斷加強對海洋權益的聲索。但相關國家在美國和西方的慫恿下。不僅沒有絲毫收斂,而且變本加利地侵蝕我國的利益。越南就通過非法開採我國的油氣資源,獲取了驚人的收益。2012年,遼寧艦正式服役,我國海軍遠洋戰力獲得質的飛躍。我國對遠海島礁和海洋的控制力空前提升。有了6.5萬噸的遼寧艦坐鎮,相關國家近年來也安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