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航天新時代 | GEOVIS 5亮相「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論壇

2021-02-13 衛星與網絡

4月24日,在第三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由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協指導,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首屆中國航天大會在哈爾濱正式開幕。作為中國航天最具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和科普傳播的綜合性盛會,大會以「共築航天新時代」為主題,通過主旨報告、專業論壇、青年活動和科普宣傳等多種形式,聚焦航天產業政策、領域技術發展和專業前沿熱點問題,與國內外航天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共同推動航天強國建設。

其中,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是中國航天大會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旨在聚焦融合國內外商業航天先進技術理念,探索發展未來航天科技,推動商業航天產業更好服務經濟建設與百姓生活。

航天星圖作為國內領先的空天大數據處理與應用創新企業,受邀參加本次大會及論壇,並進行了展覽展示活動。

GEOVIS 5空天大數據承載與智能服務平臺備受關注

航天星圖此次攜GEOVIS 5空天大數據承載與智能服務平臺亮相大會展覽會,受到廣泛關注。

大會開幕式後,與會領導、院士和嘉賓參觀了展覽。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張慶偉等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禮恆、沈榮駿及產業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等近百人陸續來到航天星圖展位參觀指導,開展了深入的互動交流,並紛紛點讚GEOVIS 5平臺,認為平臺是遙感應用與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完美融合,具有極大的創新價值,也必將為遙感應用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極大推動行業發展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升。

據航天星圖相關負責人介紹,GEOVIS 5空天大數據承載與智能服務平臺以「天眼感知世界」為願景,創新性提出「擁抱人工智慧」新一代應用模式,對傳統遙感行業全面升級,鍛造新一代空天大數據承載與智能服務平臺。由空天大數據共享服務雲平臺GEOVIS iCenter、空天大數據可視化平臺GEOVIS iExplorer、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平臺GEOVIS iFactory、空天大數據產品GEOVIS iData以及基於上述平臺產品形成的空天大數據行業應用系列產品GEOVIS+等產品而組成,採用「數據+平臺+應用」的一體化架構,在遙感處理、仿真推演、指揮控制、態勢感知、情報處理、國土規劃、環境分析等領域擁有行業領先地位,是集數據感知、處理、管理、分析、可視化和應用服務於一體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在衛星應用與國際合作論壇上,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中心相關負責人對外發布了高分綜合應用信息服務共享平臺2.0版。高分綜合應用信息服務共享平臺是高分專項權威的一站式信息發布渠道和對外服務平臺。2016年發布的1.0版基本實現了高分衛星數據資源、應用成果的有效集成和共享服務。

此番發布的2.0版,秉承了 「共享、開放、融合、交易、管理」的建設理念,在對平臺1.0版本功能的繼承和提升、與網格二期項目建設有效銜接、提供移動互聯服務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進一步豐富和加強了平臺的數據產品、信息服務、眾創空間、軍民融合、國際合作五大功能。

航天星圖在支撐和助力高分綜合應用信息服務共享平臺2.0版建設、上線及後續運營服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平臺2.0版充分運用了航天星圖GEOVIS 5產品中的空天大數據共享服務雲平臺GEOVIS iCenter、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平臺GEOVIS iFactory、空天大數據產品GEOVIS iData等。

據了解,GEOVIS 5從「數據-處理-平臺-應用」四個層次為用戶提供產品、服務或全套解決方案,具有處理自動化、管理智能化、系統集成化、產品國產化、應用輕量化、平臺生態化等特點。

其中,GEOVIS iData是GEOVIS平臺的數據核心模塊,為GEOVIS的行業應用提供數據資源保障和處理技術支撐;GEOVIS iFactory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平臺是以GEOVIS iCenter為基礎,搭建的開放式遙感測繪數據的智能處理服務平臺;GEOVIS iCenter空天大數據共享服務雲平臺,結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IT技術,實現基礎資源融合、海量多源異構數據融合、統一時空數據關聯組織;GEOVIS iExplorer空天大數據應用系統可視化平臺,可提供強大的可視化能力和豐富的插件、以及基於瀏覽器的運行模式。

航天星圖作為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與中科曙光共同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引領創新發展、承載先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合發展上擁有突出優勢;同時,在地理信息產業深耕多年,也將更多客戶需求、行業需求融入全新一代的GEOVIS 5空天大數據承載與智能服務平臺。公司將繼續探索產業鏈跨界融合的新模式,全面助力傳統地理信息產業優化升級,更好地發揮航天星圖在遙感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優勢,為新時代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而努力。


▲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相關焦點

  • 「澳門國際航天高峰論壇」助推太空科技融入城市建設 力促航天國際合作創新發展
    ——張可可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國家航天局擔任指導單位,中國航天基金會、澳門基金會主辦;中國航天工業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飛行家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辦,以及由澳門中華聯誼會、澳門科技大學及澳門太空科技促進會承辦的「澳門國際航天高峰論壇」(MIAF)於2018年11月8日至9日一連兩天分別於澳門金沙城中心及澳門科技大學盛大舉行
  • 【中航軍工】深度 | 新時代的中國航天 :(一)航天產業概述
    多款我國自主研製的航天武器裝備在70周年國慶閱兵上首次亮相,表明了我國飛彈武器裝備建設加速推進,武器裝備實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航天發射次數近年來蟬聯世界第一,進入空間能力躍居世界前列,眾多航天重大工程取得決定性成果:2020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我國第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建設完畢,並正式開通;行星探測任務「天問系列」中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高分專項、探月工程三步走計劃均進入收官階段
  • 航天科工震撼亮相2018珠海航展
    中國航天科工也拿出看家本領,新體系、新裝備、新平臺、新體驗,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你在現場嗎?沒去現場也沒關係,航小科這就帶你全方位觀展!視頻大片、精彩展品、現場活動、線上VR展廳……讓你一次看個夠!
  • 今年中國航天看點:空間站核心艙春季升空,天問一號5月著陸火星
    新華社 圖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捷報頻傳——長徵五號B、長徵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驚豔亮相,嫦娥五號奔月取土任務成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閃耀開通,「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定步伐。新的一年裡,中國航天依然好戲連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表示,2021年將安排超過40次宇航發射任務。
  • 【CSA動態】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9月17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控制專業論壇——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洪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院士有來自浙江大學的楊華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包為民、姜傑、侯曉,火箭軍裝備研究院的肖龍旭。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 細數美、歐、日的航天計劃
    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阿波羅計劃以及其輔助計劃中,尤其以阿波羅1號的登月計劃最為知名。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徵程。
  • 攜手新時代 聚力強軍夢——首屆中國軍事網絡媒體高峰論壇網絡倡議
    2017年11月24日在北京舉辦。在高峰論壇上,解放軍報社網絡傳播中心主任、中國軍網總編輯武天敏代表網絡媒體宣讀了「攜手新時代、聚力強軍夢」的網絡倡議。攜手新時代  聚力強軍夢首屆中國軍事網絡媒體高峰論壇網絡倡議在全黨全國全軍闊步邁進新時代、同心共築中國夢之際,全國軍事網絡媒體齊聚國防大學,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共繪強軍興軍願景,共話網絡媒體責任。國防和軍隊建設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軍隊正朝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之區別
    以上內容來源於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的內部論壇,是網友頗具調侃意味的總結,其實也並非完全如此,航天科技也研製戰略飛彈,而航天科工除了主營各類飛彈武器外,也研製衛星等航天產品,同時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應用、醫療器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那麼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到底有何區別呢?
  • 第三屆進博會 | 中國航天科工集中簽約22單!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參加本屆進博會的各項工作,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出席進博會開幕式,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石泉,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魏毅寅到進博會展館參觀考察。
  • 2021第六屆「中國航天日」主題創意海報設計大賽
    這次任務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收官之戰;至此,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未來,中國航天將迎來深空探測、行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網際網路星座建設等更加艱巨的任務。中國航天將會續寫輝煌,向著星辰大海昂首邁進,圖新思變,再鑄璀璨光芒。
  • 【展會】2016航天軍工類展會一覽
    時間:2016年5月18日-20日地點:湖南長沙第七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6)是一個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學術交流、高端論壇、展覽展示和科學普及等一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衛星導航領域最新成果。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文章轉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宣講時間:9月21日 9:00-12:00    宣講地點:東北大學南湖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廳
  • 瞭望|載人航天:飛天夢圓
    ▲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趙穎全攝 ◆ 「載人航天是當今世界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工程。」
  • 【CAC2021 基礎論壇】深耕航天「三遙」六十載,爭作裝備「三化」急先鋒 敬請期待!
    2021中國自動化大會將於10月22-24日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巨擎交投 共築產城」 城市發展新格局 湖北交投產城控股集團首屆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2019年11月29日,湖北交投產城控股集團首屆高峰論壇在雙子星的東塔拉開帷幕。而這棟地標寫字樓的開發商,正是湖北交投產城控股集團。(湖北交投產城控股集團高峰論壇現場) 「巨擎交投 共築產城」湖北交投產城控股集團首屆高峰論壇現場可謂高朋滿座、大咖雲集,列席本次高峰論壇的來賓包括主辦方湖北交投產城控股集團的相關領導、眾多產城研究的專家學者、國內主流開發商領導、國內及武漢權威媒體代表和自媒體大V等。
  •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十大成就盤點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最終收穫了1731克樣本,超過了蘇聯三次無人採樣任務採樣總重量(301克)。在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後,中國終於告別了僅有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贈送的1克月球樣本的歷史,並全面掌握了無人地月往返系列技術。
  • 航天科工動態(第3期:無人機)
    無人作戰體系系首次推出,其中的「WJ-600」高空高速察打一體無人機也是首次公開亮相,當時在航展現場的航天科工有關人士,稱「WJ-600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種高空高速無人機。」中國新聞網2012/12/28的題為《中國「海鷹」展翅 打造無人機產業發展平臺》的報導中說:專門成立的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將把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原有的「刀鋒」、「騰飛」、「鷹」等無人機系列整合成「海鷹」統一品牌,目前旗下產品共6個系列,分為雀鷹HW-100系列輕型無人機、騰飛HW-200系列小型無人機、刀鋒HW-300系列中型無人機、天鷹HW-600系列中大型無人機以及合作開發的
  • 航天日|十問九天!神舟飛船歷次發射恢宏瞬間
    這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創新發展,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與驕傲。事實證明,作為最早懷有飛天夢想的民族,我們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的神話,進入新時代,我們更有把「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的能力。今年9月,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10月還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可以預言,中華民族用自己的飛天智慧造福人類的時代已經到來!
  • 長徵八號背後的商業航天「大博弈」
    2020年12月22日,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新成員—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起飛,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航天領域規劃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已經全部亮相。
  • 【中國精神】什麼是載人航天精神
    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作者: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日報》2011.11.16載人航天精神有什麼普遍意義?在中國航天高端人才中出現的優秀黨員、優秀的領導幹部說明了什麼?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是什麼?等等。認真思考和研討這些問題,對於深入持久地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