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印度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因為直升機墜毀而傷重不治後,運送事故遇難者遺體的車隊在開往蘇魯爾空軍基地的途中遭遇車禍,而且在車禍中撞上山體的救護車正是運送他遺體的車輛。車禍發生後,他的遺體被轉移到另一輛救護車上,並被帶到了空軍基地。拉瓦特的這次出行可謂是波折不斷,活著的時候遭遇直升機墜機,然後被洩漏出的易燃物燒到全身重度燒傷,最後在運送遺體的時候還要遭遇車禍,可謂是禍不單行。
在印度的諸多將官中,拉瓦特不僅是代表性鷹派人物,更曾經擔任過印度陸軍的總參謀長,是印度陸軍能在各軍種間保持強勢地位,能夠享有大部分軍費的關鍵性人物,更是印度軍事改革的重要推手。無獨有偶,臺灣前參謀總長沈一鳴也是在直升機墜機事件中身亡的。2020年1月2日,沈一鳴乘坐的UH60M直升機在宜蘭桶後溪山區墜毀,他本人雖然剛上任5個月,但也能算臺灣當局的重要人物。
拉瓦特身亡後,印度陸軍失去了能夠支撐其強勢地位的人物,印度各兵種今後在爭奪經費的時候會出現更多的事端。至於印度的軍區改革,在缺少了拉瓦特這種強勢人物的推動後,各兵種是否願意將指揮權交給戰區尚未可知,改革能否進行下去更是猶未可知。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軍方內部可能會經歷不少的混亂。
至於沈一鳴,他的身亡將加速法制戰機從臺灣退役的步伐,他所代表的幻影2000派系也將因為缺乏主事者而破碎。今後,臺灣剩餘的裝備幻影2000的飛行聯隊可能會面臨更加不確定的命運。總之,這兩個人先後的身亡都會為自己所在的武裝力量帶來混亂,而這段混亂期正是可以被利用上的,或許這就是出現陰謀論的原因。
連續兩年的時間內,中國周邊都有潛在對手的高級軍官墜機身亡,而且死因如出一轍,都是在情報盲區、視野不佳的山區內墜機,讓一些境外人士開始大肆鼓吹陰謀論。對於這些牽強附會,胡錫進的評論只有兩個字:天意。從目前已知的情報來看,兩件事故本身都不只是意外,而是有人為的因素在裡面,或者說將這兩起事故解釋為人禍都不為過。
首先從拉瓦特的墜機事件來看,他所乘坐的米17V5直升機編號是ZP-5166,在2020年曾經搭乘印度總統莫迪前往印度的北方邊境視察軍隊。即使在當時,這架直升機就已經暴露出了導航設備老化的問題,領航員在導航信號存在的時候都有可能迷失方向,與編隊散開。而在拉瓦特座機墜毀的尼爾吉裡山區本就是無線電盲區,當地在那時又正好是大霧天氣。一般來說,這種時候應該調整飛行高度和航線,避免視野不佳和與山體碰撞,但不知為何這些措施都沒有實施。
另外,一般來說在執行飛行任務前,領航員都應該事先熟知飛行路線的細節,並且應該具備根據儀表數據判別飛行方向的能力。顯然,拉瓦特座機上的領航員並未意識到需要避開山體飛行,也沒有在大霧到來後聯繫地面更改航線,完全可以說是基本功都成問題。在事故發生後進行人員搜救的時候,那些印度士兵也沒有對全身燒傷面積達80%的拉瓦特進行應急處置,更沒有將傷患部位使用乾淨的毛毯覆蓋起來,而是任由這些地方暴露在空氣中。最後,可能正是重度燒傷和傷口感染共同害死了拉瓦特,而印度士兵急救訓練和急救設備、藥品的缺失將成為他死亡的一大罪魁禍首。
至於沈一鳴的墜機事件,同樣透露著不尋常的氣息。首先,這次行程的距離其實是比較短的,因為從臺北松山機場到宜蘭東澳只有85公裡,這段距離完全可以使用汽車出行。然而,事故當天蔡英文的選舉團隊在搞造勢活動,已經在各處路口造成了擁堵,如果使用汽車出行可能一去一回至少得需要8個小時。作為前空軍主官,他正好有調動空軍從陸軍手上搶來的UH60M的權利。
而在此次飛行途中,直到事故發生前,飛行員回報地面中心都是視野良好,而且飛行全程保持在1000米左右的高度,即使是進入山區後也沒有按照當地的規定提升飛行高度。然而根據目擊者拍攝的視頻,事故發生前這架直升機直接飛進了霧區,既沒有調整航向,也沒有調整飛行高度。根據規定,當地飛行高度不應該低於1608米,也就是山頭的高度,或許這就是這起墜毀事故發生的一大重要原因。
然而,負責駕駛直升機的飛行員分別有2651和536飛行小時的飛行經驗,其中駕駛UH60M的飛行時間更是分別有261和220小時,堪稱經驗豐富。由此可見,這兩名飛行員當時只是在機械式地執行空管部門的指令,並沒有根據儀表和位置信息調整飛行高度,並且報備空管部門。或許正是這種靈活性的缺乏,才使得這架直升機直接撞上山體,釀成了這起如果按照當地規定飛行就能避免的事故。
在沈一鳴的這起墜機事故中,直升機墜毀地點是臺灣當局的情報盲區,事故發生後還是倖存的記者通過手機簡訊求救才讓外界知道了這起事故。而在搜救的過程中,執行搜救任務的兩架直升機也看不到事發地點,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由此可見,臺灣當局對島內的各種情報,包括氣象情報的搜集都是不到位的。如果在事故發生前空管人員能夠提前通知飛行員避開雲霧籠罩的地區,或是飛行員能夠通過儀表調整飛行狀態,這起事故還是有較大的可能性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