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進入噴氣時代,飛機後三點式起落架就被淘汰了?

2021-02-11 六月航空

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並且成功飛行的第一架飛機是沒有起落架的,用帶輪子的小車在滑軌上靠落錘裝置彈射輔助起飛。三年後巴西的飛機製造者、飛行家桑託斯·杜蒙特發明的飛機,首次出現了類似現代起落架的裝置,在採用輪式起落架以後,飛機在地面的移動、起飛前滑跑和著陸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運輸機的起落架

但隨著飛機的逐漸成功,飛機設計質量和飛行速度的不斷提高,飛機的著陸性能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後三點式起落架的格局逐漸確立,即起落架的兩個支點(主輪)對稱地安置在飛機重心前面,第三個支點(尾輪)位於飛機尾部。後三點式起落架一直應用到二戰後期,也就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戰鬥機,均是後三點式起落架的設計,比如二戰經典名機P40、梅塞施米特 Bf-109戰鬥機、噴火式戰鬥機等。

▲P-40戰鬥機

那麼隨著二戰的結束,飛機進入到了噴氣時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後三點式起落架迅速被淘汰,這是為什麼呢,這裡面其實大有學問,這和飛機的飛行速度、噴氣飛機的結構、氣動布局等均有關係,本文就此問題進行分析總結。

首先說回後三點式起落架,在早期的螺旋槳飛機上之所以會廣泛的應用後三點式起落架,而沒有採用四點式或五點式起落架,就是後三點式結構簡單穩定,易於裝置尾輪。與前輪相比,尾輪結構簡單,尺寸、質量都較小,這一點在當時很重要,螺旋槳飛機最大的特點自然是機身前端巨大的螺旋槳,而要想將螺旋槳遠離地面,就必須將飛機機身前端抬高,後三點式起落架的設計自然最為穩定。

▲後三點式起落架

另外,早期的螺旋槳飛機因為動力不足的原因,克服阻力是每個飛機首要解決的問題。後三點式起落架的設計,飛機在正常著陸時,三個機輪同時觸地,這就意味著飛機在飄落時的姿態與地面滑跑、停機時的姿態相同。從這個角度講,在降落時因為有巨大的仰角,可以利用較大的飛機阻力來進行減速,從而可以減小著陸時和滑跑距離,相反,較大的仰角進行起飛時也更加方便高效,阻力最小,可謂是兩全其美。

而到了噴氣時代,後三點式起落架的優勢全無,而之前的缺點卻被更加放大。後三點式起落架最大的弊端就是飛機重心位於主輪之後,主輪的高度比尾輪高,因此當飛機在滑行或停泊時在駕駛艙的飛行員會仰望天空,能夠看到地面的視野非常有限。所以起飛時一進入跑道要先左右兩個方向轉再對正跑道加速起飛,這個程序是讓飛行員透過左右轉向目視跑道尾端來確認對正跑道,因為後三點式起落架的飛機在對正跑道時,飛行員是看不到的。而且一不小心,或者地面不平、有碎片,就會以拿大頂的方式著陸。

▲拿大頂著陸

前三點式起落架,起落架有一個鼻輪和兩個或者兩組主輪支撐整個飛機,飛機重心位於主輪之前。前三點式起落架比後三點式起落架最大的優點是前者能使飛機處於水平或接近水平的狀態,當飛機在地面時不會影響飛行員的視野。

▲德國的梅塞施米特Me262

上圖為1944年服役的梅塞施米特Me262噴氣戰鬥機,同時也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戰鬥機,即採用的前三點式起落架,與之齊名且同一時間研發製造的英國流星噴氣戰鬥機,同樣是前三點式設計。

除了視野外,還有噴氣飛機的設計布局和螺旋槳飛機有了很大的不同。螺旋槳時代,發動機、掛載、機翼均靠前,重心位置靠前,所以前部布置兩個輪子,作為主起落架,後面一個保持平衡,很合理。到了噴氣時代,飛行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為了減小阻力開始機翼採用後掠角設計,再加上後移的發動機和掛載,飛機的重心自然也後移了,設計前三點起落架是必然的結果。另外,由於噴氣機起降速度快,起降不好控制,後三點起落架導致的視野不好的問題變也得更為致命。

▲噴氣戰鬥機的起飛

還有一點,從噴氣飛機本身而言,前三點起落架可以讓起飛滑跑尾部的噴流不直接吹向地面,飛機在離地爬升階段才讓尾部的噴流直吹地面。而如果是後三點起落架的話,從滑跑階段開始,噴氣式發動機的高溫噴流就會一直作用在跑道上。因此,從噴流的角度來看,前三點也更適用於噴氣式飛機。

話說回來,螺旋槳飛機就不能採用前三點起落架的設計嗎,當然也可以,但並不見得有多少優點。因為使用前三點布置的起落架,那麼就必須安裝一個很長的前起落架,而且這個長長的前起落架,還會和裝在機頭的發動機位置嚴重衝突。比如二戰時期的P-39戰鬥機,就是最早使用前三點起落架的戰鬥機之一,為了採用前三點起落架,將發動機放在了座艙後面。儘管優點突出,這種起落架地面操縱性好,並能提高著陸速度,細長的機頭可以使流線型和視界更好等等。但缺點也很明顯,發動機高空功率不足,靜穩定性差,不易操縱,結果就是被日本人的「零」式和「奧斯卡」打得大敗虧輸,讓美國陸軍航空隊對它失去了所有信心。不過倒十分適合蘇聯飛行員,蘇聯第三號王牌,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列奇卡洛夫·格裡戈裡取得的 61 架戰果中,有 44 架是用 P-39 完成的。

▲P-39戰鬥機的前三點式起落架

前三點式起落架也不全然是優點,前起落架承受的載荷大、尺寸大、構造複雜,因而質量大,小迎角狀態因而不能充分利用空氣阻力進行制動,前輪會產生擺振現象等等。不過由於現代飛機的著陸速度較大,並且保證著陸時的安全成為考慮確定起落架形式的首要決定因素,前三點式著路時,只用後兩個主輪接地,比較容易操縱,這方面與後三點式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因而得到最廣泛的應用。時至今日,現代飛機上除一些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輕型、超輕型低速飛機外,基本不會使用後三點式起落架。

形形色色的飛機起落架

▲壯觀的六輪小車

▲波音757的4輪小車式主起落架

▲4組4輪小車式主起落架

▲波音777F貨機的六輪小車

相關焦點

  • 兩點式起落架的飛機,你見過嗎?
    :前三點式起落架或者是這樣的:後三點式起落架也有這樣的:U2採用「自行車式」兩點式起落架,是為了減輕飛機重量飛得更高更快,從而躲避飛機和地空飛彈的攻擊。和騎自行車一樣,當飛機降落滑行的速度降低到一定值是自然無法保持平衡,一邊的鈦合金機翼就會擦地滑行。當
  • 【講堂588期】納粹德國黑科技,採用噴氣引擎的Ar 234轟炸機
    ▲講堂588期視頻轟炸機進入噴氣式引擎時代Arado Ar 234 Lightning偵查/轟炸機在發展初期並不是很順利,當時Arado公司的項目負責人Walter Blume教授對噴氣式引擎並沒有信心,因此在這個項目上沒有投入很大的精力,造成項目進展緩慢。
  • 噴氣時代的開創者們
    1942年7月18日,伴隨著梅塞施米特ME262噴氣式戰鬥機在德國萊普海姆機場上空的一聲巨響,人類正式邁入了噴氣時代,這是劃時代的技術飛躍
  • 帝國閃電——阿拉多Ar 234A噴氣偵察機(一)
    第一架安裝的仍是老式的固定式起落架,第二架改用可收方式起落架和面積更大的機翼。經過長期研發後,可產生700公斤推力的第一臺實用型歐海因發動機裝上了He 178。1939年8月27日,He 178V1完成了噴氣飛機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飛行,正式開創了噴氣時代。亨克爾後來又進一步研製出了HeS08(正式編號109-001)發動機,它成為世界第一種噴氣戰鬥機He 280的動力裝置。
  • 淺談飛機的「機腿」-起落架
    我們平時見到民航客機一般有三條腿,應該是三個起落架,承擔飛機大部分重量的主起落架,以及前起落架。根據其重心的位置在主輪前方,所以這種起落架的配置叫做前三點式,也就是重心在主輪之前。目前絕大部分的飛機都是採用的這種配置方式。
  • 一說 | 這架長著「昆蟲眼」的飛機,初入噴氣時代多曲折
    從螺旋槳時代邁入噴氣時代的過程,有耀眼的代表機長存,有後來者的「後發優勢」一步跨越,更多的是前路探索者的一步步試探,衝破速度的天花板,向著音速逼近…在這過程中,有太多機型驚鴻一瞥、划過長空,我們記不住。他們的命運,雖源於成敗間,但來過,留痕…開局一張圖。這雙座座艙,像蒼蠅(蜻蜓)的「複眼」。如此並列雙座構型,也屬難得。
  • 《浴血長空》噴氣時代即將來臨!Me262 V7橫空出世!
    隨著這架劃時代戰機的橫空出世,將會帶領整個《浴血長空》走向噴氣時代,引領空戰的革新時代。那麼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架戰機成為一股「革新之力」呢?就讓我們來揭曉吧!噴氣時代,革新之力  此次空降《浴血長空》的這架Me 262之所以能夠成為打開「噴氣時代」的先鋒力量,就是因為這架戰機是一架噴氣式飛機。
  • 操縱杆和方向舵:領悟飛行技藝的精髓(暢銷72年的恆久經典,美國飛行員必讀書,只需牛頓三定律就能讀懂,讓你透徹理解飛機駕駛)
    內容簡介:《操縱杆和方向舵》一書精確而詳細地講解了飛行技藝,說明了飛行員在飛行時應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它在美國持續在版72年,銷量越來越好,因為飛行教員發現,這本書以一種學員容易理解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了飛行技藝的重要內容。這本書讓任何人都能讀懂,任何專業人士都能獲益。飛行的基礎內容幾乎沒有改變,所以這本書無論對大飛機、小飛機,老式飛機還是新式飛機都是適用的。
  • 第三帝國的末日武器,隱身轟炸機鼻祖,Ho229噴氣戰鬥轟炸機
    在得到新的指標後,霍頓兄弟認為要想利用耗油極高的渦噴發動機實現1000公裡的指標,飛翼式布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在意識到飛翼布局後擁有更遠的航程和更好的飛行性能後,戈林迅速向霍頓兄弟提供了大量支持。    ▲試飛前的V2原型機和試飛員,該機採用的是前三點式起落架,兩個主起落架直接拿自Bf109G戰鬥機,尾輪直接拿自He177轟炸機,起初德國人計劃為其安裝寶馬003渦噴發動機,後來因為進度原因換成了Me262的Jumo004
  • 看歷史 | 殲-5首飛,跨入噴氣時代
    殲-5採用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機動性好、火力兇猛、生存力強。機身為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殲-5在機體外型上非常類似在朝鮮戰場上取得輝煌戰績的米格-15戰鬥機,但仍有很多不同。米格-15戰鬥機相較於米格-15,殲-5(或者說米格-17)雖然也採用了後掠翼,但後掠角由35度增大到45度,進一步提升超音速性能;機翼上增加了1片翼刀,達到每側3片以提升低速性能;渦噴-5發動機模型使用改進版的VK-1F離心式噴氣發動機,其推力更大、響應更快,殲-5使用的是VK-1F的國產仿製型號渦噴-5。
  • 噴氣時代的鐘聲-美國早期噴氣戰鬥機家族譜
    也是韓戰期間美軍的主戰飛機之一。「banshee」一詞源於愛爾蘭神話中的女妖,還有一說法是之所以取名為「女妖」是因為其高速飛行時兩臺噴氣發動機會發出悽癘的尖叫聲。美國海軍早期最成功的噴氣戰鬥機之一,單座、單發、平直翼、亞音速,裝備4門20毫米(0.79英寸)機炮,可以攜帶各種空對地彈藥。F9F「黑豹」在韓戰中被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廣泛使用。F9F「黑豹」總產量為1382。演變機型是後掠翼的F-9「美洲獅」。
  • 要命的B-47「同溫層噴氣」轟炸機
    一架正在進行火箭助推起飛的「同溫層噴氣」,照片攝於1954年背景概述  在其誕生時,波音公司的B-47「同溫層噴氣」轟炸機是一款理想的戰略武器,它的敵人對這架飛機是如此地恐懼,以至於這款轟炸機甚至永遠不需要去執行致命的核打擊任務。
  • 【飛機知識】飛機結構
    第二種尾翼的設計不需要升降舵。相反,在中央的鉸鏈點安裝一片水平尾翼,鉸鏈軸是水平的。這種類型的設計叫全動式水平尾翼,使用控制輪移動,就像使用升降舵一樣。例如,當你向後拉控制輪時,水平尾翼轉動,拖尾邊緣向上運動。
  • 飛行員報告:奇葩的風扇噴氣600教練機,市場前景看好
    螺旋槳扭矩  在功率強大的螺旋槳飛機(拖拉式布局)上,接通動力後大型螺旋槳能毫無困難地拖著飛機進入低速飛行。簡單來說,螺旋槳是在緩慢驅動大團空氣,而噴氣發動機是在快速驅動小團空氣。啟動  發動機啟動很迅速,「噴氣突擊隊員」直升機的飛行員很熟悉這個啟動過程。在羅爾斯·羅伊斯-艾裡遜250發動機穩定在58% N1轉速(發動機渦輪轉速)40秒後,你就可以鬆開操縱杆上的啟動按鈕了,等發電機在線後,我們被允許滑向25號跑道。轉彎是依靠差動強大的主起落架剎車實現的,通過使用懸臂式自由前起落架可做急轉彎。
  • 飛機結構知識(收藏)
    防沉降片的運動方向和水平尾翼尾部邊緣的運動方向一樣。垂直方向舵安裝在垂直尾翼的後部。飛行時,它用於使得飛機頭部向左或者向右運動。在飛行轉彎時,垂直方向舵需要和副翼配合使用。升降舵安裝在水平尾翼的後面,用於控制在行中飛機的頭部向上或者向下運動。配平片是位於控制面的尾部邊緣可活動的一小部分。這些可活動的配平片,從駕駛艙控制,降低控制壓力。配平片也可以安裝在副翼,方向舵和/或升降舵。
  • 殲10裝備數量突破500架,另一款老戰機進入加速淘汰時代
    中國空軍已經意識到殲-7在2020年之後已經沒有裝備的價值眾所周所,中國空軍在2016年已經列裝殲-20戰鬥機,經過幾年產能爬坡已經逐漸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不過中國空軍現役還有大量二代機需要替代,包括殲-7、殲-8系列飛機,尤其是殲
  • 通俗精華:飛機結構(美圖多多)
    等可收放起落架出現後,下置式機翼可使用較短較輕的起落架,顯示出這種設計的另一個優點。容克斯對飛機結構演進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他是第一架懸臂式機翼飛機、第一架全金屬飛機、第一架下單翼飛機的設計者與製造者。「獵戶座」是第一架使用可收放式起落架的民航機,從此之後,流線型半硬殼機身、懸臂式下單翼、可收放式起落架就成為飛機的標準構型了。
  • 盤點一波歷史上奇葩設計的飛機,創意十足!
    3.日本的EC-1電子戰飛機。專用電子戰飛機是指專門遂行電子戰任務、不帶或少帶其他攻擊武器的特種飛機。根據主要任務,專用電子戰飛機可佞為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幹擾飛機和攜帶反輻射飛彈的飛機(又稱反雷達飛機)。
  • 二戰飛機圖鑑及講解(德國篇)
    ,這些飛機都成為了德國空中力量的主幹。戰爭末期,梅塞施密特轉而研發噴射發動機為動力的飛行器,並研發出史上第一架服役的噴氣戰機Me 262 ,公司也製造了由德國滑翔機研究所研發的火箭驅動飛機Me 163BF - 109系列Bf109是德國第一種進入實用的懸臂下單翼、起落架可收放的軍用機。在外觀上採用了更多的直線修形,在構造上它合理選用了高強度薄鋁板和精密壓鑄件,反映出當時德國工業技術的先進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