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 | 殲-5首飛,跨入噴氣時代

2021-02-11 環球軍事雜誌

殲-5採用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機動性好、火力兇猛、生存力強。機身為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殲-5在機體外型上非常類似在朝鮮戰場上取得輝煌戰績的米格-15戰鬥機,但仍有很多不同。

米格-15戰鬥機

相較於米格-15,殲-5(或者說米格-17)雖然也採用了後掠翼,但後掠角由35度增大到45度,進一步提升超音速性能;機翼上增加了1片翼刀,達到每側3片以提升低速性能;

渦噴-5發動機模型

使用改進版的VK-1F離心式噴氣發動機,其推力更大、響應更快,殲-5使用的是VK-1F的國產仿製型號渦噴-5。至於武器系統則是米格系列戰機早期的「傳家寶」,即一門37毫米機炮加兩門23毫米機炮,火力兇猛且威力強大,37毫米炮彈可以在飛機上開一個近1米的口子,23毫米炮彈則可以在機體上撕開一個近半米的口子。而同時期,美制噴氣式戰鬥機多裝備12.7毫米航空機槍或20毫米機炮。不過,殲-5的武器系統也有缺陷,那就是備彈相對較少。

殲-5戰鬥機的武器系統,包括1門37毫米機炮和2門23毫米機炮。(劉曈曈攝)

殲-5戰鬥機不僅成為一個時期內我國國土防空的中堅力量,而且讓新中國迅速接觸並掌握了噴氣機時代的入門技術,讓中國一步到位步入了噴氣機時代,雖然米格-17仍有很多不足,但通過仿製米格-17,我國不僅得到了飛機的設計製造數據,更得到了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製造技術,這一內一外的技術對新成立的新中國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的航空工業也一步跨入了噴氣時代,為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殲-5進入部隊服役後,迅速承擔起了國土防空任務,空軍、海軍都曾使用殲-5擊落過國民黨軍隊及美軍的戰鬥機,其戰績單不僅有F-84、F-86這樣同時代的噴氣式戰機,也有美軍F-4B這種更先進的重型戰鬥機。殲-5戰機面對先進的敵人,憑藉飛行員的頑強以及靈活的戰術,多次取得以弱勝強的戰績。

殲教-5教練機

殲-5系列中產量最大的為教練型殲教-5,在全面掌握殲-5製造技術後,沈飛開始承擔更先進的殲-6戰機的研製任務,落後一些的殲-5便不再大量生產,轉而改進設計,研製出殲教-5教練機,為我軍培養了一大批可以駕駛先進戰機的優秀飛行員。

如今殲-5戰鬥機已經和駕駛她的那些老飛行員們一起退役了,藍天中再難見到她們矯健的身影。但在全國各地紀念館和一些學校、公園,仍經常能看到她們,像一位位老戰士,無聲地講述著昔日的故事。

(作者系今日頭條籤約作者、悟空問答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躋身噴氣時代!
    當天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公布了首飛成功的消息:殲5飛機的成功首飛,在中國航空工業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從這一天起,中國有了自己製造的噴氣式戰鬥機。此後,1956年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殲擊機殲5;1958年試製成功多用途運輸機運5和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直5;1959年超聲速噴氣式飛機殲6試製成功。
  • 十年礪劍,飛行不止,殲-20首飛十年大事記
    這一天,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五代機殲-20首飛成功!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巧合的是,這次首飛,正值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到訪中國。殲-20的首飛成功,讓蓋茨記憶猶新,後來他曾坦言,美國情報部門低估了中國研製新一代戰機的能力。
  •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待到山花爛漫,再看巴蜀風情!雖然由於部分設計思想和當時技術水平局限,F4戰鬥機的很多功能在使用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局限性,早期的實戰表現並不見得多好——比如在中國殲5和美國F4的交戰中,由於誤傷問題導致1架飛機被擊落,而中國的殲5反而無一損失。但這樣的戰例並不能說明殲6比F4優越——恰恰相反,殲10的前身、最終流產的殲9,其最核心的超視距作戰系統(當時稱為攔射系統)就是通過越戰殘骸等渠道,在F4的雷達和AIM7飛彈基礎上仿製的。
  • 寬窄焦點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待到山花爛漫,再看巴蜀風情!雖然由於部分設計思想和當時技術水平局限,F4戰鬥機的很多功能在使用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局限性,早期的實戰表現並不見得多好——比如在中國殲5和美國F4的交戰中,由於誤傷問題導致1架飛機被擊落,而中國的殲5反而無一損失。但這樣的戰例並不能說明殲6比F4優越——恰恰相反,殲10的前身、最終流產的殲9,其最核心的超視距作戰系統(當時稱為攔射系統)就是通過越戰殘骸等渠道,在F4的雷達和AIM7飛彈基礎上仿製的。
  • 噴氣時代的鐘聲-美國早期噴氣戰鬥機家族譜
    美國噴氣式戰鬥機的歷史注1:此圖由原作者的朱師弟提供,來自國外網站,先謝過原圖繪製者,也多謝朱師弟。注2:原圖繪製者表示,這些圖片繪於2018年。初始命名為XFD-1「鬼怪」,第一架在1945年1月26日首飛;1946年7月19日,第二架XFD-1原型機在「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B-42)上完成了首次起飛/著艦試驗。1947年,由於麥克唐納的公司代碼由D改為H,「鬼怪」的編號也隨之改為FH-1。1949年從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退役。
  • 回頭看:殲-6真的是一代「神機」嗎? | 循跡曉講
    但是放眼世界航空領域,以米格-15/17作為原型的殲-5僅僅是跨音速噴氣式戰鬥機,而美蘇早已經跨入了超音速戰鬥機的領域,比如蘇聯的米格-21和美國的F-104。與這類的飛機相比,殲-5有著一代的代差,更何況兩者分別於1956年6月14日和1954年2月7日首飛,甚至要早於殲-5首飛的時間,於是,殲-5成為了一架從出生起就已經落伍於時代的戰鬥機。
  • 噴氣時代的開創者們
    1942年7月18日,伴隨著梅塞施米特ME262噴氣式戰鬥機在德國萊普海姆機場上空的一聲巨響,人類正式邁入了噴氣時代,這是劃時代的技術飛躍
  • 殲- 20首飛十年,期待下個X-20
    殲-20的成功研製並列裝部隊極大提高了人民空軍的裝備水平。殲-20獨特的布局凸顯了中國智慧,也讓它成為中國軍隊重要的「撒手鐧」武器。同時,1月11日也因為殲-20等重量級裝備的首飛首試,成為中國軍迷的盛大節日。殲-20率領中國軍機步入20時代,下一個X-20會在什麼時候首飛,令人期待。
  • 殲8已首飛50年:「空中美男子」老了,你還會記得他嗎?
    1969年7月5日,一架外形修長而優美的殲擊機在試飛員尹玉煥的駕駛下,在瀋陽成功完成首次飛行,殲-8由此開始書寫半個世紀的傳奇。殲-8第一架原型機,注意0001的編號。現在網絡上對殲-8有讚譽、也有質疑,但對任何武器的評價都不該脫離時代背景。殲-8首飛恰逢建國20周年,國土防空作戰的壓力仍未減輕,U-2高空偵察機持續窺探,東南方向面對強敵的F-4、F-105,北方要面對米格-23、圖-22等超音速戰機。此時殲-8橫空出世,在當時的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 中間隔了「三代人」,殲20這次竟與殲6「同框」了?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 殲35明年首飛?真的會是隱形艦載機嗎?國產戰機是如何起名字的
    中國航空研究院的近期一篇文章似乎是火上澆油,稱「確保新一代戰鬥機2021年首飛如期實現」,不少人都把它和傳說中以FC-31「鶻鷹」隱形戰鬥機為基礎研發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聯繫在了一起,甚至有人「劇透」了它的型號是殲-35。我僅僅從起名字角度,分析一下這消息靠譜嗎?
  • 前掠翼版殲-20?盤點史上前掠翼戰機
    從SR-10的官方宣傳資料上看,該型機的最大平飛速度僅為0.85馬赫,最大起飛重量2.7噸,是一種亞音速輕型教練機。該型機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後於1997年9月25日首飛,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之一,儘管只建造了2架原型機,但為俄航空工業積累了寶貴的試驗數據和技術經驗。其最大平飛速度達1.65馬赫。
  • 707航母工程艦載機,殲-6是主力殲-12改是後備
    1962年建造1967年正式服役,「莫斯科」號航母滿載排水量1.5萬噸,可以攜帶14架艦載直升機,可以執行遠洋護航反潛作戰任務。而且它的目標還包括為三號艦配套固定翼艦載機,也就是1963年已經實現首飛的雅克-36垂直起降戰機,輕型護航航母性價比高正好是我們參考對象。
  • 米格的天空,在那個冷戰時代到處都有它們呼嘯的身影|老照片
    米格正是把兩人名字縮寫加在一起,其產品取兩名創辦人姓氏的字首,於是「米格」(俄語:МиГ,英文:MiG)的傳奇時代開始了。▲米格-19米格-19戰鬥機是一種噴氣後掠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批量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
  • 和平典範前後,最先進殲-7、殲-8被美國看個遍 — 我們得到什麼?
    起步晚起點早,直接跨過活塞動力進入噴氣時代,代表機型包括米格系列改進而來的殲-5、殲-6、殲-7戰鬥機。這些戰機在同期絕對是先進的代名詞,不過隨著後期技術引進受限,接下來幾十年間只能依靠這些戰機守衛領空,直到80年代後才慢慢有了相對先進殲-8。回到「和平典範」項目,也稱為和平珍珠或八二工程,這是當年最大型和最重要的航空對外合作項目。
  • 75年前 F-84「雷電噴氣」首飛成功 美國第一種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75年前,即1946年3月,美國第一架噴氣式戰鬥轟炸機共和F-84「雷電噴氣(Thunderjet)」首次試飛。
  • 大長腿制空王:未來二十年,殲-20的明亮尾焰將照耀亞洲的天空!
    殲-20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並成體系形成作戰能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率先裝備第五代戰機的國家,這將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有助於空軍更好地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同時也標誌著中國空軍跨入了隱身時代,意味著中國空軍在時隔60多年之後,在裝備水平上再次攀升到世界頂級水平。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系戰機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為中國捍衛主權和領土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自建國以來,我國共引進、仿製、自主研製和生產了幾十種殲系戰機。其中不少戰機如今戰鬥在國防一線,也有一些已經功成身退,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還有很多戰機只是存在於生產線甚至圖紙上。
  • 【武研社】世界最輕的超音速噴氣戰鬥機,被稱為「空中李向陽」的殲-12
    我國空軍的殲-5戰鬥機開始研製在殲-5戰鬥機的設計師陸孝鵬的指導下,南昌飛機設計室最終完成了開發任務。提升了飛機加速時間,在5000米高度上,殲-12飛行時候從0.9馬赫加速到1.2馬赫,所需時間為65秒。這個指標超過了美國的F-5戰機。機身下方增加了一個武器掛架,總共可以掛載3枚飛彈。簡化了操縱界面以實現更好的操控性,減小了機翼後掠,從而提高了低速和高速性能,但是還是沒有配雷達系統。
  • 走進中國第一代國產噴氣戰鬥機
    He-178戰鬥機  77年前的今天,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He-178戰鬥機飛上了天空,它標誌著人類航空史上噴氣飛行時代的到來。  新中國建立之後百廢待興,中國當時空軍的噴氣飛機全靠進口。1954年,國家正式向112廠下達了試製命令,並要求於1957年10月1日前試製出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當時試製的飛機仿製大名鼎鼎的蘇聯「米格-17」殲擊機,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噴氣式殲擊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