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 20首飛十年,期待下個X-20

2021-02-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編者按:2021年1月11日是中國第一型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十周年紀念日。殲-20的成功研製並列裝部隊極大提高了人民空軍的裝備水平。殲-20獨特的布局凸顯了中國智慧,也讓它成為中國軍隊重要的「撒手鐧」武器。同時,1月11日也因為殲-20等重量級裝備的首飛首試,成為中國軍迷的盛大節日。殲-20率領中國軍機步入20時代,下一個X-20會在什麼時候首飛,令人期待。

嶽書華攝

十年,殲-20經歷了什麼

2011年1月11日12時48分,在祖國大西南一隅,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戰鬥機騰空而起、直插雲霄,下午1時11分中國四代機發展史上一個歷史性時刻到來了——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代機殲-20成功降落完成首飛。如果說當年首飛的屬於驗證機或說原型機,從那架飛機到最新公開的使用帶鋸齒尾噴管的新型發動機的最新型號,殲-20在十年中經歷了很多改進,性能不斷提升。

《環球時報》記者簡單梳理了一下殲-20這十年中的一系列高光時刻:首飛之後進行後續研製工作的殲-20一直處於很神秘的狀態,在公眾面前公開亮相是2016年11月兩架殲-20現身珠海航展,首秀雖然只有一分鐘,卻引爆全場。此後殲-20的身影接連出現在國慶閱兵的天安門廣場上空、朱日和沙場閱兵以及長春空軍開放日中,而隨著裝備研製與列裝部隊的進展,在公眾面前的展示內容也從最初的簡單通場到多機編隊飛行表演、高機動橫滾、垂直爬升,甚至打開彈艙秀出不輕易示人的「護身軍刀」……隨著列裝數量增加,從雙機編隊,到四機、五機編隊,再到七機同框。

其實,一次次在公眾面前和閱兵場上的亮相都是殲-20性能與戰鬥力不斷提升的縮影,而這些提升則與性能的不斷改進息息相關。列裝部隊生產型與首飛時的原型機或驗證機之間差別很大。從外形來看,最早試飛的型號,使用了尖拱形邊條,而批量裝備部隊的型號則使用了三角形邊條。後者的隱形性能更好,可以將雷達回波集中反射到很小的角度內。第二點變化是進氣道上唇口從原型機的與下唇口平行,改為略有下傾,改善了進氣效率。第三點大的變化是翼尖、垂尾尖進行了切尖處理,減少了雷達反射回波較強的銳角,改善隱形性能。此外,後來的殲-20還使用了變厚度的一體化座艙蓋,前部的風擋厚度更大,抗衝擊能力更強,座艙蓋使用了微爆索,可採用穿蓋彈射方式,減少了彈射逃生時間。

據航空工業披露,在不斷改進過程中,殲-20實現了座艙的最佳人機工效,科學減重達200公斤;通過建立一套純軟體驗證環境,僅用10天就完成原本需要3個月的測試工作量;按照「性能需求、開發研製、評估驗證」循環推進思路,讓試驗、試飛、定型工作在短時間內取得重要成果。實際上,從原型機或驗證機到生產型飛機,這些變化都是研製過程非常正常的步驟。相對於他國來說,殲-20的改變並不大,說明基本設計非常成功。

獨特布局助殲-20比肩對手

談到隱形戰機,就無法繞開美國的也是全球首款四代機F-22(按美國劃代標準為五代),因此殲-20從首飛以來就不斷被外界拿來與國際頂尖隱形戰機進行對比。殲-20的首次露面就以獨特外形震驚了世人,不僅因為它是一款隱形戰鬥機,而且還因為它使用了全新的氣動布局形式,也就是總師楊偉說的升力體邊條鴨式布局。殲-20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這種布局方式的隱形戰鬥機。

據介紹,鴨式布局的優勢之一是前置的鴨翼可以產生較強升力。而殲-20的鴨翼位置比較靠前,這樣還比較有利於超音速飛行的機動性。在鴨式布局基礎上,殲-20同時配合了比較大的邊條,也就是機翼根部向前延伸的大後掠角翼面。在大迎角條件下,邊條可以產生很強、很穩定的升力,有利於亞音速機動。同時,由於鴨翼、機翼位於同一平面,機翼的翼身融合程度較高,機體採用了類似機翼的剖面,形成一個升力體構型,也就是機體本身也能產生較強升力,這樣進一步提高了機動性。這種升力體邊條鴨式布局讓殲-20兼顧了超音速機動和亞音速機動性。殲-20採用典型的隱形外形,這些設計滿足了隱形、超機動、超音速巡航等四代機的設計需求。

專家認為,相比之下,美國F-22採用比較傳統的正常式氣動布局。F-35的布局形式與F-22類似,只不過F-22對超音速巡航進行了優化。俄羅斯的蘇-57也採用了常規後尾式布局方式,在設計上有一定創新,例如使用了可動式邊條。從氣動布局上看,殲-20和美俄的四代機以及歐洲在研的下一代戰鬥機,都有根本性不同,可謂是中國創新的體現。

其實,先進氣動布局不是一蹴而就的。據航空工業披露,當中國第三代戰鬥機研製尚處在攻堅階段時,中國航空工業就在「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方針指導下,思考、研究如何發展中國的第四代戰鬥機。在預研、論證以及一輪又一輪的迭代過程中,先後完成四代機總體方案確定、提出工藝製造技術攻關項目、完成相關功能樣段的設計與製造、完成四代機1∶1全尺寸展示樣機製造、數位化協同平臺、三維仿真設計裝配、內埋式主武器彈艙等一系列前瞻探索,為後續研製出比肩世界先進戰機的戰機打下堅實基礎。

殲-20首飛試飛員李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首飛時的感受:飛殲-20的感受就是「太爽」。殲-20和其他機型相比,差別還是蠻大的,因為它是四代機,不光是操作的感覺,很多傳感器都是我國最先進的,它的座艙很夢幻,整個傳感器很先進,功能也多,所以和以前飛過的所有飛機都不太一樣。戰機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所以設計是一個持續很久的過程,飛行員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與設計師討論一些細緻技術問題,不斷交流使戰機設計完成反覆迭代。李剛表示,作為試飛員很少以旁觀者角度來觀看殲-20起降,當他有一次看到殲-20戰機降落畫面時,覺得殲-20「真威武,真漂亮,自豪感油然而生」。

朱鵬攝

「努力研製比殲-20還好的飛機」

首飛十年後,以殲-20為首的中國戰機還將向哪些方向繼續發展,也是外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特別是前段時間空軍發布的視頻中出現殲-20動力發生變化的畫面,引發高度關注。

一位國內軍事專家在接受央視軍事報導採訪時表示,近期空軍招飛宣傳片和航空工業的宣傳視頻中首次透露了殲-20的新變化。專家認為,十年後殲-20發動機有了比較大的細節變化,說明制約戰機發展的動力問題已經解決。今後在高端航空武器領域,「心臟」強勁將成為重要標杆,結合我國的網絡技術、材料技術以及其他重要技術的發展,殲-20具備全要素高端生產能力,今後隨著戰略空軍的發展,殲-20將承擔更加重要的作用。該專家還提到,國外雙座戰機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今後如果殲-20有了雙組員配合,無論對空、對地、對海,將會成為全功能多用途戰機,將之前的殲擊機、殲擊轟炸機等多種機型的要素集成到一起,形成多用途作戰功能。

其實,美國在研製F-22時也有計劃發展雙座型,俄羅斯蘇-57也曾放出雙座型的想像圖。F-22由於資金等原因,最終雙座版生產計劃取消了。以往戰鬥機大都有同型雙座戰鬥教練機,一個重要用途在於換裝訓練。而隨著模擬訓練裝備的發展,這種雙座型不再成為必需。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四代機的雙座型很可能是根據未來戰場發展的具有針對性的型號。

當前,西方持續關注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和航空裝備的發展。前段時間,英國智庫曾發布報告,認為中國航空工業在很多領域已超越俄羅斯,曾經的徒弟,超過了老師。世界各國都在加速新一代戰鬥機的探索和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無人僚機、人工智慧空戰系統逐步從設想走向現實,這也意味著,中國新型戰鬥機的研製不能停止也不會停止。伴隨著殲-20的成功研製與列裝,中國戰鬥機從以前的望塵莫及、望其項背,到現在的同臺競技,未來則將不斷超越。

首飛試飛員李剛認為,殲-20是真正意義上的四代機,也是真正意義上能和別國抗衡的一型飛機。沒有殲-20以前,中國空軍的整個裝備和戰鬥力對比一些先進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從殲-20裝備部隊以後,這種差距基本沒有了,或者說非常小了。希望研製人員可以繼續努力,研製出比殲-20還好的飛機。

陳肖攝

期待更多「20」首秀

1月11日似乎成為中國軍迷一個不成文的盛大節日,因為不少對於中國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裝備的首飛和首試時間似乎都和這個日子有著一定的關聯:2011年1月11日,中國首型隱形戰機殲-20首飛,2010年的1月11日中國進行了首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有意思的是,殲-20首飛時,美國時任防長蓋茨正在訪華。殲-20的首飛成功,讓蓋茨印象深刻。後來他曾坦言,美國情報部門低估了中國研製新一代戰機的能力。

殲-20引領中國軍機步入20時代,編號20的航空裝備,例如運-20、直-20,都是中國同類航空裝備中的最新銳型號。其實,在人民軍隊作戰裝備序列中,還有很多需要填補的空白,還需要更多的20,比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戰略轟炸機、大型加油機、隱形艦載戰鬥機、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誰會是下一個20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殲 - 20首飛已十年,讓我們大膽展望X - 20
    殲-20列裝部隊更是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戰鬥力。殲-20獨特的鴨式布局也凸顯了中國智慧與特色。殲-20已成為中國空軍重要「殺手鐧」。1月11日這個獨特的日子也因為殲-20等「重量級」裝備的首飛首試,成為中國軍迷的盛大節日。殲-20的登場意味著中國軍用飛機全面步入20時代,下一個X-20會在什麼時候首飛,令人期待。
  • 十年礪劍,飛行不止,殲-20首飛十年大事記
    這一天,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五代機殲-20首飛成功!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巧合的是,這次首飛,正值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到訪中國。殲-20的首飛成功,讓蓋茨記憶猶新,後來他曾坦言,美國情報部門低估了中國研製新一代戰機的能力。
  • 「殲20首飛10周年」成熱搜,是普通人對國家強大的共情|長江評論
    11日,「殲20首飛10周年」一躍成為熱搜話題,大家一邊議論著殲20十年來從驗證到列裝,從驚鴻一瞥到司空見慣的不平凡的歷程;一邊如偵探般從官方圖片、文字中的蛛絲馬跡裡找到下一個可能曝光的「黑科技」軍事裝備。11日大家就為官方發布的一張飛行員頭盔的模糊倒影圖裡的神秘飛行器而討論得不亦樂乎。為什麼1月11日會成為軍迷們的節日?
  • 轟20今天首飛?空軍首次透露轟20外形,「20系生日」之際致敬殲20首飛10周年!
    亮點不止於此,視頻中首次出現八星殲20的形象,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震驚世界,10年之後,軍迷對中國空軍新戰機的更大期待——轟20,也在視頻結尾處再次現身。甚至有分析稱:轟20將在2021年1月11日,也就是今天首飛。
  • 殲20首飛10周年,F35已超過600架,為何速度如此之快?
    -20隱身戰鬥機首飛10周年的紀念日,軍迷們都期待這一天還有新型戰機的首飛,這些預期包括安裝渦扇-15C發動機的完全版殲-20、殲-20的雙座型戰機,海四代艦載戰鬥機,或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劃掉,是轟-6Z)等等。
  • 礪劍十年現鋒芒:人民空軍四代「龍騎士」,與殲-20一起成長
    ▲圖片拍攝自殲-20首飛10周年紀念日曆購買連結戳這裡和其他主機廠類似,成飛生產的機型,如殲-10和「梟龍」系列,首架原型機一般由駐成飛的空軍試飛團第三試飛大隊試飛員負責首飛。2014年3月1日,何斌斌駕駛2011號殲-20原型機首飛成功,他也成為空軍第三試飛大隊繼梁萬俊之後第12任大隊長。
  • 殲-20殲-35運-20都有驚喜 最大意外是H-20
    同時,這次航展的展館數量也從上屆的8個增加到了11個,包括升級版殲-20和殲-16D與大批尖端無人機等參展的新機型新裝備明顯增多。但最好的消息,也不斷傳來,甚至還包含轟-20的好消息,實在令人振奮。FC-31與J-20同臺自有非凡意義第二個好消息來自FC-31,因為這款第二型中國隱身戰機自問世後就被懷疑,現在終於水落石出。當有記者提問:下一代艦載機何時能和大家見面?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透露:「飛機一出來,大家都能看到,大家不用著急,可以再等等,應該在今年,大家就能看到下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好消息了。」
  • 珠海航展最大看點: 4架殲20護航運20聯袂出演! 可惜不是轟20!
    這次珠海航展,我們空軍的諸多先進裝備都拿來參展了,而大家最期待的殲20雖然沒有出現在參展名單裡,但是依然會做動態展示,這也是之前珠海航展最大的看點!這次珠海航展,我們的20系列機型都悉數登場,只可惜少了轟20,估摸著最早也要到明年才能問世!
  • 殲-20隱形戰機用到的複合材料盤點
    2011年1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在成都黃田壩完成首飛。從研發、試訓、到列裝作戰部隊、實戰實訓,形成戰鬥力、「國字號」殲-20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和空軍裝備的飛速發展。       那麼你知道殲-20使用了哪些複合材料嗎?
  • 臺高官說F16槍挑殲20?原來他壓根就不識殲20
    同時,臺媒還報導稱,臺防務部門最高負責人,也就是所謂的「國防部長」馮世寬,對F-16戰機升級後的性能非常有信心,稱可與大陸下一代主力戰機殲-20匹敵。而空軍參謀長範大維也說過,屆時F-16V戰機可與大陸主力戰機相匹敵。圖片:不識殲-20的臺防務部門最高長官馮世寬和空軍參謀長範大維。
  • 軍媒罕見公開殲-15「大象漫步」畫面,殲-20、運-20也都上演過!
    「還有點少,弄他個百十架來個漫步……」也有網友表示想看003型航母和隱身艦載機。「期待我們的隱身艦載機大象漫步!」「就等003型航空母艦和隱身艦載戰鬥機了。」廣大網友也對我軍強大的軍事實力表示讚嘆,「霸氣十足!這就是我們的底氣和安全感!」
  • F-135推力20.4噸,殲20的渦扇15還未問世就被看衰:達不到18噸
    美如意算盤終落空,中航發傳來好消息李傑:003航母將不再滑躍起飛,004航母核動力加電磁彈射2021年最期待哪款國產武器?003航母還是轟20?這款卻更值得期待美軍軍官:中國海軍「下餃子」不再可能! 很多人都會說作為名副其實的五代戰機,殲20從首飛到現在依然使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為何最初不使用我們的國產發動機?
  • 殲20今年或上新臺階:脈動生產線加快速度,無人僚機有望實現
    殲20,已經迎來了首飛第十周年。對於這款先進的第五代戰機,它的發展,一直受到大眾的矚目,而眼下,對於它的最新進程,有關部門已經給出了權威表態。
  • 殲-20將「三新」亮相
    國之重器「雙20」展現戰鬥英姿殲-20戰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該戰機於2016年11月參加中國航展,首次公開飛行展示;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標誌著人民空軍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 轟20總師身份曝光!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空軍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伴隨著各種新型戰機如殲-20的問世,我國空軍一躍成為空中強國。儘管如此,和美俄等國相比,我軍還缺乏一種遠程戰略轟炸機,所以有關「轟-20」的消息就備受關注。綜合目前的消息來看,轟20的確還在研製過程階段,除過各種曝出的研發細節進程,性能,以及漫天網傳的各種猜測照片之外,同樣受到關注的便是轟20的設計總師。
  • 又到1月11日,轟-20、海四代、運-20加油機,哪個先亮相
    十年前的1月11日,中國隱身戰鬥機殲-20一飛沖天,打破了美國預言:中國到2020年研製不出隱身戰鬥機!當時,有很多的軍迷朋友來到了殲-20的試飛場外圍圍觀,現場親眼見證了殲-20的首飛。也是從那時起,殲-20的圖片開始滿網飛,讓無數的軍迷朋友記住了殲-20優美威武的外形。而殲-20總師楊偉的一席話,更是讓全國的軍迷朋友熱血沸騰。
  • 裝配WS-10「太行」改型的殲20成功首飛
    本月初疑似換裝國產「太行」(WS-10)改進型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照片在網際網路上曝光後,近日國內網絡上再次爆出殲-20黃皮新機圖片
  • 臺軍首批F-16V下線,想對抗殲-20?
    當時我國才開始引進蘇-27,空軍主力戰鬥機還是殲-6和殲-7,連殲-8也只有很少數量。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解放軍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空軍已經裝備了殲-10、殲-11、蘇-35、殲-20等大批先進戰鬥機,對臺形成壓倒性優勢,現在輪到臺灣空軍著急上火了。
  • 殲20的亮相,開啟中國空軍的五代機時代
    沒有他們數十年克服各方面的努力,絕無今日的殲10、FC-1、殲20飛機。比如專門負責戰鬥機總體方向規劃、具體設計工作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是由殲9飛機設計團隊南遷三線而來——這在當時等同於流放和發配。而這支隊伍的骨幹成員,幾乎都是因為堅持技術原則而被捲入運動鬥爭中被排擠失勢的技術精英。
  • 當F22和F35遇到殲20!
    比如,預測中國要到2023年之後才會有四代機原型機的首飛,裝備得2030年之後了。所以,在美國國防部的默認下,2010年美國國會 《2010財年國防授權法》通過,徹底結束了F22的生產,最後一架F22在2011年12月下線。從此之後,F22的生產線徹底關閉。所謂關閉,就是廢棄,實際上跟拆毀半斤八兩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