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空軍之翼
12月26日中國臺灣媒體報導,漢翔公司(AIDC)自行升級的首批4架F-16V完成改裝,美方試飛員已抵達臺灣,裝備在2018年初試飛該機,F-16機隊的全面升級計劃將在2022年至2023年間完成。
2012年,臺灣耗費38億美元巨資啟動「鳳展專案」,升級144架正不斷過時的F-16A/B戰鬥機,但由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軟體系統整合上出現問題而導致進度延誤,美方和臺灣漢翔公司緊趕慢趕,才最終按照原計劃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首批4架F-16V試飛驗證機的升級。
1992年布希政府同意對臺F-16軍售案,批准臺灣購買120架Block 20 F-16A和30架F-16B,軍售項目名稱「和平鳳凰」,總價值60億美元。這150架F-16與從達索訂購的60架「幻影」2000-5和自行研製的130架IDF一起用於接替臺灣空軍的F-104和F-5E/F。
臺灣F-16是按MLU標準製造的Block 20批次,該機裝備AN/APG-66(V)3雷達,寬視角HUD,數字式地形系統,GPS,夜視鏡兼容座艙,新型模塊化任務計算機、AN/APX-111「切鳥器」敵我識別裝置等航電。臺灣F-16最初的武器只有AIM-7M「麻雀」、AIM-9M/P4「響尾蛇」和AGM-65「小牛」飛彈。2004年從美國購買了120枚AIM-120C-5和54枚AGM-84「魚叉」飛彈。
這批F-16A/B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服役時,一度對解放軍空軍形成巨大壓力。當時我國才開始引進蘇-27,空軍主力戰鬥機還是殲-6和殲-7,連殲-8也只有很少數量。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解放軍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國空軍已經裝備了殲-10、殲-11、蘇-35、殲-20等大批先進戰鬥機,對臺形成壓倒性優勢,現在輪到臺灣空軍著急上火了。
在這種壓力下,臺灣成為洛馬公司F-16V升級方案的啟動用戶。F-16V是洛馬公司提出的一個面向國際市場的計劃,在2012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上首次宣布。該公司表示F-16V構型既可以是全新的飛機,也可以被用於升級現有飛機。
F-16V升級的核心是APG-83可變敏捷波束雷達(SABR),這是一種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許多組件與F-35的APG-83雷達通用,能同時以空空和空地模式工作。生產商諾斯羅普·格魯曼稱這種雷達在探測距離、解析度和靈敏度上能與F-22「猛禽」的APG-77和F-35「閃電II」的APG-81媲美。
美國在臺協會公布的F-16V維修廠啟用典禮照
「鳳展專案」除了對機身進行升級外,還包括新型幹擾吊艙、瞄準吊艙和各種新型武器,如AIM-9X「響尾蛇」、CBU-105智能集束炸彈、各種雷射和GPS精確制飛彈藥,甚至還為F-16購買了Have Glass II吸波隱身塗裝。2017年,美國又批准向臺灣出售AGM-88B高速反輻射飛彈(HARM)和AGM-154C聯合火力圈外武器(JSOW),這兩種彈藥將提高F-16的防空壓制能力。
2014年3月,臺灣空軍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了兩架F-16戰鬥機進行F-16V升級和改裝。2015年10月16日,首架F-16V 93-0702從沃斯堡海軍航空站聯合後備基地首飛。剩餘142架F-16都由漢翔公司在臺灣升級,預計將以每年24架的速度在2023年之前完成。漢翔公司為此在臺中沙鹿興建了專用的23號維修棚廠,生產線最多可容納24架飛機。首批4架F-16A/B在2017年初進廠升級。
漢翔F-16維修廠
雖然臺灣空軍吹噓升級後的F-16V能憑APG-83雷達對抗殲-20隱身戰鬥機,但這在軍迷眼中無疑就是個笑話,因當年我們也是這樣吹噓殲-8II可以力挑F-22的。臺灣《中時電子報》一語道破天機,原來臺灣空軍的戰術是讓F-16V「利用臺灣多山地形反制殲-20的超視距能力」,指望「大陸機載雷達俯視能力較差」,避免被殲-20在200公裡上用「霹靂-15」遠程空空飛彈先發制人發動機攻擊。
臺灣空軍的想法無疑是痴人說夢,橫亙在五代機和四代半之間隱身鴻溝是永遠無法通過升級相控陣雷達跨越的。對於殲-20來說,面對F-16V時的空戰戰場是單向透明的,能在很遠距離上就能發現對方,F-16V的先進雷達此時仍然是高度近視,恐怕直到被擊落時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在美國政府的對外軍售項目規劃中,臺灣F-16V的假想敵是同樣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想對抗殲-20?遠遠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