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地區《聯合報》8月27日報導,臺灣地區第一架接受升級改裝的F-16戰機近日在臺中試飛時曝光。儘管臺方宣稱,該機是由島內工廠「自行升級」,但由於人才和技術力量不足,目前該戰機是由美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技師操作升空,報導稱,臺灣地區升級後的F-16被稱為F-16V,它可以兼容聯合頭盔提示系統、AIM-9X近距格鬥飛彈、AGM-154C聯合防區外武器和AGM-88B「哈姆」反輻射飛彈。臺當局希望這種升級版戰機能扭轉空中劣勢,甚至奢望能對抗地區型隱形戰機。按照計劃,總共花費38億美元升級145架現役F-16A/B型戰機。那麼美軍對臺灣地區空中力量的加強意味著什麼呢?
臺灣方面升級後的首批4架F-16戰機今年年底之前預計能夠交付,其餘140多架預計2022年全部升級完畢,臺灣方面為什麼如此大規模地升級F-16戰機呢?
軍事問題專家李莉認為,首先要對數字上做一個更正,現在好多媒體都講是145架,實際上它現在只剩142架,就是說,已經摔了8架了(最初是150架),這是臺灣地區軍方公開發布的消息,而且今年就已經有兩架墜毀,其中5月份一架撞山墜毀,另一架在今年「漢光34號」演習當中墜毀。如果要按142架38億美元來算,這個錢是很貴的。和其他的擁有F-16戰機的國家如阿聯、韓國相比,這樣大規模性能的提升對於臺灣地區軍方來講絕不是一個賺錢的買賣,這是個賠錢的買賣。
其次,這次升級後的F-16被稱為F-16V,實際上它是一個老案,並不是一個最新的裝備更新計劃。2012年,當時的臺灣地區軍方曾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需要向美國採購F-16C/D,但是最後美方沒有賣給它,而給它的批覆是,把F-16A/B做升級,所以這一次實際上是落實幾年前沒有兌現的這個方案。只不過現在這次升級之後,它不一定是F-16C/D的水平,它很可能達到了F-16E/F的水平。這相當於是一個暗度陳倉的表達,用了一個新名字掩蓋了它整個大規模升級的事實。
軍事問題專家李莉
李莉認為,這次升級,從軍事角度來看,最重要的一個更新就是它的雷達系統。現在它的雷達更新為AN/APG-83,這個相當於什麼呢?相當於阿聯當時買的F-16E/F,甚至比那個還要先進,所以通常來講,我們現在衡量戰鬥機時,比如說它是第幾代、它的能力有多強、它的電子戰能力有多強、它在信息化戰場上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首先看的就是雷達,那麼這個雷達相當於已經超過了F-16C/D的水平。再有就是,它會大量的裝備最新的美國以及美國盟友賣給它的飛彈,比如,AIM-9是老的「響尾蛇」,但是後面加了個X,這就是最新的第四代的空空飛彈,它雖然是近距的,但它在近距格鬥當中有個纏繞功能,就是我一旦咬住你,對方是沒有辦法逃脫的,像這種進攻性武器都在這次的清單當中,不僅要升級它,還要給它裝上頭盔顯示器,按照現在F-35這個水平,裝上以後是全像的,能夠看到所有的戰場態勢,而且要給它裝上進攻性武器,包括「哈姆」這種反輻射飛彈,這個也是進攻性的,而AGM-154這個防區外武器,即大家知道的「傑索伍」,實際上是1999年美國人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的,到現在它還是個非常新的東西,而且這次賣給它的C型是什麼呢?是打水面艦的,它絕不是我們理解的「F-16裝上這枚彈只為了打陸上目標」,它實際上既可以打陸上的固定目標,也可以打海上的大型軍艦,所以它這次更多的是對海的角度在靠攏,就是一方面執行對陸的攻擊,另一方面是立足於臺海這個狹小的空間。它實際上要具備比較大的對於進攻性戰艦的攻擊能力,這個才是重點。
升級後的F-16V,無論是對空對陸對海的戰鬥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據說它還具備了發現隱形戰機的能力,對此,軍事問題專家李莉指出,這種說法完全是炒作。打個比方來說,比如我們這樣假定:目前美國的F-22具不具備發現我們殲-20的能力?這個雖然理論上可能有,但是你在實踐中操作層面是有很大不確定性的,就是我一旦戰術運用上出現了變化,你根本發現不了我。所以如果反推來看臺灣地區軍方改進之後的F-16V能不能發現我們的殲-20,這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然,它可以說理論上我具備這種能力,但理論上的具備和實際上的運用有差距,而且實際運用和戰場也有差距,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下(比如戰場對抗的條件),它可以炒作這個概念,為臺灣地區軍方進一步地獲取後續資金創造一個條件,但是真正能不能發現隱形戰機,只有一線才能真正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