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月17日報導,臺灣方面開始將自己的F-16戰鬥機升級為洛克希德·馬丁推出的最新F-16V型,首批4架將進入臺中沙鹿漢翔公司新搭建的保密廠棚進行改裝。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此次臺灣空軍選擇了機體最老,壽命損耗程度比較嚴重的4架機體先在漢翔公司進行硬體維修,然後再由美方進行軟體的檢測和升級。
洛克希德·馬丁的F-16升級型號F-16V於2012年在新加坡航展上首次亮相,基於老舊的F-16A/B Block20型,其主要改進為更換了AN/APG-83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新的雷神任務計算機;link-16數據鏈;改進駕駛艙顯示器;增強電子戰系統和地面防撞系統。
臺灣現有總計142架F-16的改裝工作將逐步展開,預計於2022年5月完成。
F-16V的主要改進是加裝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並對全機航電系統進行局部改進
F-16V戰鬥機升級的主要亮點是雷達和航電系統的升級,其所採用的APG-83雷達可以在全機火控、供電、冷卻系統不全面更新的前提下進行安裝,從而較大幅度提高戰鬥機作戰能力。美國空軍早期曾想把自己手中的F-16戰鬥機都按照F-16V類似的標準進行航電升級,臺灣當初加入這一計劃,是打算搭美軍的「便車」。但後來,因為經費問題美軍決定取消改裝計劃,結果臺灣擔負了全部F-16V改裝研製費用。
具體到臺灣的F-16A/B戰鬥機改裝,由於並未換裝新型的發動機,而新型航電系統的重量比原來有所增加,而該機本來就是採用F-16C機身結構同時保留F-16A發動機的「簡化版」產品,存在機體重,推力 相對不足的問題,改裝後,該型機成為所有F-16系列戰鬥機中推重比性能最差的型號。
客觀的說,F-16V改裝後確實性能有所提升,單論雷達系統,其性能可以和殲-10B戰鬥機進行比較,但總體作戰性能就沒有這麼大幅度的提高了。由於美國並未批准對臺提供F-35戰鬥機,因此該機是未來20年中臺灣的主力戰鬥機。在大陸海空軍戰鬥機日新月異的情況下,F-16V的改裝性能提升幅度明顯不夠,而數量更是沒有提高。
目前大陸已經有約兩個團殲-10B第一、第二批次戰鬥機,至少一個團殲-16戰鬥機,從俄羅斯購買的蘇-35戰鬥機首批購買了一個團。可以說,就算僅僅比較「三代半」(或者四代半)戰鬥機,等到2020年,大陸的戰鬥機數量也是臺灣的兩倍以上。更不用說還有臺灣目前根本連想都不敢想的殲-20,到2020年可能也已經成軍。F-16V那是拍馬也追不上了。
對於軍事愛好者們而言,F-16V並不算是陌生的機型。從2015年首飛開始,被臺媒大肆吹捧成對抗殲-20「利器」的F-16V絕對屬於知名度很高,「笑果」也很高的機型。下面我們回顧一下在臺灣媒體的描述中是怎麼用F-16V來對抗J-20的。
2016年11月6日,在臺「國防部長」馮世寬鬧出分不清殲-20和殲-31的新聞之後,臺灣三立電視臺又出「精品」,節目中對比了半天殲-20和F-16V的優劣。
在嘉賓吳明傑捏著鼻子還是承認了「匿蹤戰機」殲-20在雷達搜索距離和飛彈射程上都對F-16V有極大優勢後,他還是堅定的拋出了戰勝殲-20的方法。
只要進入纏鬥就能贏!不得不為嘉賓叫好,都這個時候了還能找出理由來這是不容易的。
且不說在空戰中高速性能,雷達性能,飛彈性能都顯弱勢的F-16V有多大機率活到近距離格鬥階段,作為F-16系列中推重比最小,機動性最差,機體最老的F-16V的格鬥性能很強嗎?
當然,從三立的配圖裡面的殲-20來看,張召忠將軍說的殲-20是殲-10改顯然才是正確的,面對一個殲10改,F-16V肯定有信心,不過,哪怕性能劣勢也沒有關係。
臺軍前空軍教官於皓瑋已經給出了方法,因為臺灣海峽太窄,所以大家只能靠機炮,性能好對於性能差的反而是劣勢,在機炮戰鬥中,2架螺旋槳戰鬥機二對一就能取勝。
簡直李菊福
不過,2個月之前還有這些奇談怪論,2個月之後F-16V真的要出來了之後,臺灣眾多媒體卻都靜悄悄的,偶有報導的,也是在評論欄招來冷嘲熱諷。
到底F-16V到底怎麼樣,臺灣同胞們心裡還是多少有數的,臺「國防部長」說這些話打氣也是有人不買帳的,臺媒的各種言論也無非是增添笑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