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F-16V「閹割」在何處

2021-02-14 亞洲火車總站

昨天看臺灣電視臺某名嘴又開始扯淡。

說啊,臺軍高層向美國求購F-35,而美國「愛護」臺灣表示臺灣的軍費不夠,建議不要買,還是買F-16V吧……

然後呢,大陸啊,以前啊,可以通過「遊說華盛頓」的「管道」,來阻止美國對臺軍售——但現在啊,美國和大陸關係惡化啦!(名嘴一副要"哇哈哈"的表情)所以對岸啊,就只能對我們進行心理戰,讓我們臺灣人自己不願意買F-16V來阻止我們增強軍力!所以啊,就製造什麼殲-20打F-16V跟玩一樣的說法……如果臺灣人相信了呀,就會阻止軍方購買F-16V啊……(戲肉)所以F-16V打不過殲-20,完全是大陸的「心戰」!不要相信!

F-16V在外貿F-16V中也屬於「基本款」,只改了雷達和座艙顯示器,沒有韓國空軍要的頭盔顯示系統(以及與之相關的先進紅外光電系統),而其新買的F-16V,從其報價來看,基本配置也不會高

……聽他們在那巴拉巴拉胡扯八道的時候啊,我就覺得啊,現在對臺灣媒體的這種聲音呢——咱們還是無視為好,因為他們的水平啊,還不如你到北京打輛計程車,跟的哥聊會呢……

不過呢,這裡倒是也讓我想起來,正經的聊一下,如F-16V(特指美軍自己將要裝備的改裝版,賣給臺灣的是閹割版,稍後我們說)、殲-10C、殲-16,以及美國正在準備製造的F-15X、F/A-18E/F block III啊這些飛機,優勢究竟何在——咱們之前說過好幾次,殲-10C,殲-16的出現,讓解放軍意識到新一代有源陣雷達的優勢究竟多大——那麼究竟多大呢?……反正本周軍評施老寫,那麼今天咱們來正面說一說這個問題吧。

美國空軍自己的F-16升級中,有很多外銷型所沒有的新設備,比如,能夠對先進雷達的低截獲率模式有效的告警儀……嗯……明白點什麼了不?

當然了,四代機水平的航電設備其實有點太籠統,咱們還需要具體說說。

首先說,F-16V的航電是不是四代機水平呢?

昨天晚上幹了一件特別蠢的事兒,去看了一眼臺灣論壇上是怎麼吹APG-83 SABR雷達的——然後發現這幫人的邏輯簡直飛上天——現在的電腦什麼水平,10年前的電腦什麼水平?所以APG-83一定要比功率更大,散熱要求更高,價格更貴的 APG-80(F-16E/F的雷達)要強(而且是強得多),然後美國爸爸的電子技術牛逼,土鱉雷達雖然從硬體上看和美國雷達一樣,但水平比我們的APG-83差遠啦……共軍的雷達全靠吹,實質上根本運行不了得啦!

好吧

你高興就好……

然而事實上F-16V用的APG-83基本的架構雖然算是個新雷達,但它是作為新一代雷達中的低端產品設計出來的。其本身的代號SABR(可變架構敏捷波束雷達),就表明了它實質上是一個系列產品的代號,事實上B-1B戰略轟炸機現在的雷達也是SABR系列,只不過它的TR單元數量數倍於F-16V所用的雷達。

APG-83雷達實際上是基於F-35所用的APG-81雷達的降檔版——它的地位和中電科14所為JF-17BLOCK 3提供的KLJ-7A雷達相似,後者是基於解放軍殲-20的14XX雷達基礎的降檔版。

而現在殲-10C使用的14XX雷達,則是殲-20的14XX雷達的另一種降檔版,當然了,它比KLJ-7A那是要高級不少的。

而殲-16所用的雷達雖然是607所開發,但其性能也不會比14XX系列的雷達差多少——就好像美國目前折騰的AESA雷達也有雷西昂的APG-79(F/A-18用)、APG-82系列(F-15E用)和諾斯羅普的APG-81、83系列(這一系列雷達網上追溯可以追溯到F-22的APG-77),兩個系列都覆蓋了從高端到低端的產品,同一檔次的產品性能上不會拉開太大距離。但指望一個低端雷達比人家的高端雷達還強,那還是洗洗睡吧。

而具體到臺灣使用的APG-83,由於強調價格低廉的特性,因此它的性能又比美國即將給國民警衛隊的F-16戰鬥機升級項目中使用的APG-83又要有所降檔——具體體現在該型雷達採用類似KLJ-7A的風冷、水冷結合技術,而不是完全的液冷,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雷達對於散熱系統的要求,在改裝老式飛機的時候不必安裝累贅的冷卻裝置,但問題也是散熱量有限,因此雷達的功率也就有所限制。

當然607與KLJ-7A競爭的風冷相控陣雷達更加激進,採用了完全風冷技術——從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數據來看,他們的風冷相控陣雷達在很多功能方面不亞於F-16V的SABR雷達,甚至在對地功能上要強很多。

先進數據鏈,先進紅外,先進雷達,增程格鬥飛彈和中距飛彈……這些是從四代機「下放」到三代機的技術,具備這些技術後,三代半戰鬥機只要使用得當,可以發揮很多類似四代機的效能

基本上,美國從APG-77,中國從14XX雷達開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克服了這種雷達開發支出耗電量、發熱量過大,價格昂貴,技術難度高等缺陷,開始能夠作為一種可供本國和出口型飛機使用的系列化成熟產品了。

基本上來說,作為航電系統的核心,雷達決定了現代空戰中態勢感知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先進相控陣雷達裝備以後,原本只有F-22\F-35、殲-20這些四代機才有的功能,對於經過改裝的三代機而言也將是可以同樣具備的。

這裡面影響較大的當屬低截獲概率工作模式——我們知道在當代空戰當中,缺乏電子對抗系統的戰鬥機,或者電子系統嚴重落後於時代的戰鬥機,主要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敵方戰鬥機什麼時候盯上了自己,什麼時候敵人的超視距飛彈發射過來。因而無法有效的擺脫敵方飛彈的跟蹤或者迴避飛彈的攻擊。

而對於現在的大部分電子對抗系統來說,先進相控陣雷達的低截獲率工作模式完全可以不觸發它們的報警——在現代空戰中,戰鬥機的電子警告系統隨時要接收來自各個方向的大量雷達信號,一旦被連續跟蹤,或者鎖定,那麼就會觸發警告。而低截獲率工作模式的雷達可以通過不斷的改變自身的雷達信號特徵,使這些傳統的雷達告警裝置完全不發揮作用。

像CMANO這類的遊戲當中,會把第四代戰鬥機做成雷達一開機,敵人戰鬥機就能循著雷達波束倒推其方位而失去隱身——這完全是妄想。

殲-11B攜帶霹靂-15飛彈當然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要發揮最大射程優勢,就得通過數據鏈之類的技術手段——而如果換了新雷達,就會好很多

換言之,在三代半戰鬥機裝上四代水平的雷達後,就變成了一種「準隱身」裝填,它們可以利用低截獲率模式,悄悄跟蹤敵方戰鬥機,而自己躲在敵人的雷達盲區——比如敵機60°範圍內,悄悄進行跟蹤和攻擊。

同時這些先進雷達的探測距離也往往可以達到同等尺寸重量的傳統雷達2倍以上的探測距離,也就是說,即使雙方在迎頭飛行,裝備先進雷達的三代半飛機也可以在敵方雷達能夠看到自己之前,悄悄的對敵機進行跟蹤。

如果再配以PL-15、AIM-120D這類的增程型空空飛彈,那麼就可以在比傳統的中距空戰更遠的距離上進行發射,在飛彈飛行的前半段悄悄跟蹤敵機,並通過數據鏈控制飛彈飛向目標。從而讓敵機更難有效的做出反制。

這樣的優勢是現代空戰中飛行員夢寐以求的。

蘇-35S戰鬥機的「雪豹」雷達雖然和先進有源陣雷達在很多方面有差距,但相比傳統機械掃描雷達,它的優勢也是很明顯的,甚至如果在應對技術領先的對手的時候,這也有利於提高生存性

即使不這樣,雙方拿雷達互相照射,由於先進相控陣雷達的波束更加敏捷,使用機械掃描雷達戰鬥機之間對抗中經常使用的通過一些特定機動動作讓對方難以跟蹤的戰法也失效了。

2000年後解放軍空軍殲-11在與美國海軍F-14\F-18戰鬥機進行空中對峙的時候就採用了很多此類動作,尤其針對F-14的雷達非常有效(畢竟F-14的雷達更老些,中方通過「各種渠道」接觸的更多),美國方面對此也印象深刻。此後在與土耳其空軍對練的時候,雙方本來是有個默契,土耳其給我們展示AIM-120C7飛彈的信號特徵,作為交換,我們就給他們看一些特殊的機動動作——然后土耳其人的F-16沒有來,更沒有AIM-120C7了……那我方自然也就只管平飛,讓土耳其的F-4隨便怎麼折騰吧……

當然後來在和泰國的交流中,我方還是獲得了AIM-120C7的相關數據,而我方也給泰國展示了一些他們的對手可能使用的「高級技巧」(越南空軍飛行員的素質從越戰時代以來都被認為在東方陣營裡不算差的,當然現在他們有沒有心算R-27ET發射時機的技巧就不知道了……但至少理論上有可能)。

在近年來的「紅劍」演練中,解放軍空軍也已經驗證了許多與此有關的關鍵性問題——畢竟現在咱們該有的都有,各種跨代對抗的技巧什麼的,都可以自己驗證一下,這和更早時候關於這些東西只能靠猜想和模擬驗證不一樣了。

目前有消息說,解放軍所有裝備機械掃描雷達的殲-11、殲-10都將會進行改裝,至少也要裝備類似蘇-35那樣的「機相掃結合」雷達(全換先進電掃有源陣不僅僅是成本上有些貴,而且對於老機型來說,需要加裝佔空間較大的散熱系統,改動太大就不划算了)。

這就表明,相對於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上的優勢,電掃雷達帶來的波束敏捷的優勢對於在現代作戰環境下確保有對抗能力,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沒有這種能力,那就乾脆沒有對抗的資格了。

除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現在各國比較熱衷的在三代半戰鬥機上安裝的,源於四代機的新技術還有高性能的紅外光電系統。儘管紅外光電系統相對於雷達存在著不能在搜索的同時測距,視場窄等缺陷,但是在對付隱身目標的時候,它往往可以發揮比雷達更大的作用——按照珠海航展上某公司向解放軍推銷烏克蘭開發(當然是基於白俄羅斯產的紅外熱像儀,其性能還不如我國最先進的熱像儀)的某型紅外搜索系統的說法,這種可以吊艙形式掛到殲-11、殲-10,乃至二代機上的光電系統理論上能在40公裡上發現F-22,如果它在超巡,那探測距離還能更遠。

類似的,英國的「颱風」此前也曾聲稱曾在數十公裡外探測到F-22,說明現代的紅外熱像系統確實具備在數十公裡外探測到處於高速飛行中的隱身戰鬥機的能力。

即使是無法進行測距,因而不能用來引導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進行攻擊(因為無法進行彈道規劃,同時現代戰鬥機也開始裝備雷射感應裝置,雷射測距會可能被敵方提前發現),但是如果開發一種加大號的紅外格鬥飛彈,比如霹靂-10,英國的AIM-132、美國的AIM-9X block III(研製中,那麼就有可能把攻擊隱身飛機的距離大大提高——雖然隱身飛機因為擁有態勢感知能力,不會傻呵呵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境地——但至少是增加了一種對抗手段。

而且如果使用這種裝備來攻擊其他三代機,那麼理論上在攻擊前沒有任何主動信號發射出去,用這種方法在20公裡內的攻擊將極其致命(被動測距當然是個難題,限制了紅外製導飛彈的攻擊距離很難再進一步提高)

對於三代機改裝來說,加裝紅外光電吊艙是個比較可行的選擇,當然,會佔用掛架

而更不用說,諸如F-35等型號具備的「看穿機體」的全向光電探測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以前認為只有使用向後探測的尾部雷達才具備的向後警戒的能力。這種技術理論上當然也可以用到三代機上,從而讓傳統的後方偷襲戰術更難得手。

探測手段只是航電的一個方面——那麼既然前面我們說到了,低可截獲概率技術的威力這麼強,那麼自然也就必須考慮如何對付。日前,美國已經開始招標研製供本國自用的F-16改進戰鬥機使用的新一代雷達告警接收機。換言之,美軍可以接受在相對廉價的F-16上使用比賣給臺灣的閹割版APG-83稍微好一點的雷達,但不能接受自己的飛機在面對殲-20、蘇-57之類的對手的時候連敵機正在跟蹤自己或者進行攻擊都不知道。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一代的告警和幹擾技術自然要針對先進雷達的低可截獲模式來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而反過來這些雷達的研製廠商也毫無疑問要根據其所獲得的對手新一代告警系統的技術特徵(或者根據對它們的猜測),進行新的改進,這和現在已經很普遍的在通信幹擾和抗幹擾領域的技術演變一樣,到最後仍然是功率、計算能力,以及軟硬體應用思路的比拼,說到底這要看雙方電子系統研製廠商的技術實力和電子工業能夠提供的軟硬體水平來決定勝負——蘇聯就是典型的硬體技術水平不行,靠先進設計思路湊合著對抗的典範,其雖然吃大虧,但卻也不是完全沒辦法。

今天中國在電子工業技術方面差距遠小於蘇聯和美國當年的差距,雙方的對抗……你說呢?

除此外,五代機水平的通信技術採用了指向性極好的低可探測數據鏈系統,可以在幾乎不暴露自己行蹤的前提下與己方的預警機進行溝通——我們昨天有一篇報導提到美國的F-22、F-35的數據鏈不能直接和LINK-16互聯,需要找中繼網關,但如果在這個合作體系中,經過改造的三代半就直接裝上五代機同等水平的低可探測性數據鏈系統,那麼整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從目前的一些推測來看,中國的四代機在這方面的解決方案類似F-35,即有接收傳統數據鏈系統信息的能力,而發送自身信息則只通過具備低截獲率的新型數據鏈,然後由預警機再轉發給其他不具備先進數據鏈的三代機。而同時,由於我們已經有殲-16、殲-10C了,它可以直接和殲-20進行低可截獲數據鏈通信,因此兩者配合緊密無間——這一點其實美國那邊在F-35和F-15E部分改進型之間也一樣,未來F-15X和F-16自用改進型也應該有類似的數據鏈。

數據鏈這東西看起來不起眼,但實際上不便宜——至少臺灣的LINK16數據鏈終端機可不便宜,至今他們採購的數量也不夠給F-16每架都裝上的——至於F-16V……他們也並沒有購買美國的新一代數據鏈中段,那個可比LINK 16貴多了……那麼,除非臺灣「中山科學院」能自己開發出一款廉價的新型數據鏈,否則還是愛咋咋吧。

先進數據鏈,完整的先進有源相控陣系統功能、先進電子告警與對抗系統、以及先進光電系統,這幾點是解放軍的殲-10C相對於臺灣F-16V的根本優勢——臺灣作為「美國陣營中的朝鮮」,最好還是搞明白自己在美國心目中的真實地位,不要沒事兒在那意淫來得好些。

當然,甭管三代機改裝後如何有「第四代戰鬥機標準的電子系統」——四代機的根本特點:隱身、超音速巡航(當然在殲-20上目前只能說是「實用的超音速機動性能」)這兩點,三代機改進是改不出來的——除非進行近乎於重新設計的改進,但那其實已經等於研製一款與原來飛機有一定關係的新型四代機,就好比FC-1和米格-21的關係一樣。

而這也是四代機在未來仍然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當然,使用真正具備四代機技術特點的電子系統的三代半飛機,通過咱們上面的分析,在面對沒有進行相關改造的敵方三代機的時候,很多時候也和四代機沒有大的區別——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對美國為什麼要裝備F-15X、改裝F-16,我們為什麼要裝備殲-16、殲-10C有更多一點的理解了。

相關焦點

  • 臺灣「名嘴」吹上天F-16V,號稱可打敗殲20,如何一巴掌打回原形?
    ,介紹了臺軍搞的「銳捷專案」採購108輛美制M1A2坦克的項目消息,文中順便提到了臺灣F-16V型戰鬥機升級項目。有些讀者希望筆者展開介紹一下,並且想了解F-16V是不是真的如臺灣「名嘴」所言「能夠對殲-20型戰鬥機造成威脅」。
  • 臺灣F-16V公路起降
    臺灣《聯合晚報》透露,5月30日清晨將在屏東滿豐農場展開聯合反登陸操演,陸軍將以「灘岸殲敵」課目驗證軍種聯合指揮管制、情監偵能力及聯合火力協調機制,出動十餘輛雲豹裝甲車,將是本次演習的最高潮。  臺灣《中國時報》稱,臺空軍經由「鳳展項目」改良的F-16V戰機29日將在彰化戰備道操演。此外,美軍多次建議臺軍加強戰力保存,而操演戰機在戰備跑道起降,「背後意涵就有分散共軍攻擊的策略」。
  • 國民黨「獨臺派」莫自我閹割,忝為「臺獨」同路人 | 臺灣
    預料國民黨內將有一場激辯,「獨臺」派要求將「和平政綱」鳥籠化,堅持推動「和平政綱」要有更強大的民意支持,類似蔡英文莫衷一是的「臺灣共識」。然而,因為失去中心思想與核心信仰,未能喚起民心,而造成政黨板塊重組,徹底失去政權的國民黨,淪落至這步田地,還要隨綠營「獨派」起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能堅持,連推進兩岸和平發展都不敢主張,自我閹割,忝為「臺獨」同路人。
  • 誰在閹割中國軍人的血性?
    老家有閹割公牛的習俗,除了種牛,無一倖免。
  • 臺灣購買的F16V戰鬥機性能到底如何?
    臺灣購買的F16V戰鬥機性能到底如何?
  • 臺灣F16V戰鬥機升級 防空能力更為全面
    臺灣地區空軍表示,計劃從2017年起將F-16戰鬥機升級為F-16V,改善防空能力。
  • 臺海危機向何處發展?臺灣還能夠再承受一場殘酷的戰爭嗎?
    臺海危機向何處發展?臺海危機向何處發展?這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臺海危機的引發及其發展走向,不是掌握在大陸手中,而是完全掌握在臺灣當局的手中。是繼續惡化兩岸關係,把危機逐漸推向衝突和戰爭的邊緣,還是懸崖勒馬,收回「兩國論」的謬論?
  • 臺灣是否將成立F-16V戰鬥機技術服務中心?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將與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空間系統公司一起,對臺灣144架F-16A/B Block 20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便把戰鬥機的戰鬥能力提高到「蝮蛇」系列戰鬥機的水平。成立技術服務中心事宜在多大程度上涉及政治而非技術解決方案,這將如何影響北京和臺北的關係?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臺灣升級F-16V火控雷達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月17日報導,臺灣已經開始將其洛克希德-馬丁「戰隼」F-16戰鬥機升級為擁有最新配置的F-16V戰鬥機,首批飛機已經抵達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臺中的機棚。在臺灣媒體披露該項目已經開始的前一天,首批4架等待升級的臺軍F-16A/B戰機已經飛抵位於臺灣西北部的這間機棚。  截至發稿之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尚未對媒體確認消息真實性和披露更多細節的請求作出回應。
  • 臺灣新購的66架F-16V選定ALQ-256為標配電子戰系統,附F-16V產品手冊
    2019年8月,美國政府宣布向臺灣出售66架F-16V(亦即F-16C/D block70)戰鬥機。近日,這批戰機的電子戰系統完成了選型。
  • 美國要賣給臺灣的66架F16V是什麼戰機?
    川普突然在這個時候,把要賣給臺灣66架的F16V送國會審批,真是用心陰險,很明顯就是撐臺現任當局,給明年1月蔡助選的,其次也是故意刺激中方
  • 海峽銳評 | 美國要賣F-16V,對臺灣意味著什麼?
    (F-16V資料圖)這是近30年以來,美國再次向臺灣出售「先進戰鬥機」。民進黨當局和一眾綠媒,為此倍感振奮。只不過,在歡騰之餘,他們真的明白這對臺灣來說意味著什麼嗎?再說下經費,美臺軍售向來是純正的賣方市場,臺灣不僅沒有挑貨的權利,更沒有議價的能力。66架F-16V,臺灣編了2500億元,換算下來,單機價格超過1.2億美元。要知道,貴為第四代戰機的F-35A,美軍的採購單價已經跌破8000萬美元。
  • 美為臺灣研製F16V戰機,號稱超越殲10B!
    這一改進型是應臺灣方面需求研製的,未來韓國、新加坡的F-16C/D戰鬥機也可能使用AN/APG-83雷達。據悉,AN/APG-83雷達是美國向阿聯出售的AN/APG-80雷達的簡化型,其研製費用原定為美國、韓國、新加坡、臺灣分擔,但由於新加坡韓國和美國空軍中途退出,臺灣媒體稱,所有費用實際都是由臺灣當局支付的。
  • 青春閹割手冊
    文工團雖不像勞改農場一般腥風血雨,但少男少女的光鮮外表下,卻隱藏著時代對個體的更深層摧毀——她們腦海中最基本的行為準則都被破壞殆盡,甚至於,被閹割掉了。男主劉峰,是第一位窺見命運猙獰面貌的角色。在人生最巔峰時,他是全軍學雷鋒標兵、佩戴三等軍功章、總政首長接見、獎狀錦旗不計其數。
  • 被閹割的文明,一個民族被去除雄性基因之後,唯剩滅絕.
    不是眼瞎,甚至不是心瞎,而是被徹徹底底地閹割掉了,喝多少壯陽酒也治不了。經常有人問我,當下中國最大的危機和挑戰是什麼?我始終認為中國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不是貿戰、不是技術戰、不是金融戰更不是武器裝備戰,而是文化戰爭。所謂的「娘炮」文化只是這場戰爭中的最淺層,不同文化之間的生存戰爭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文化對另外一種文化的馴化,而最行之有效的馴化手段就是閹割。
  • 收評:美國的人妖政策企圖閹割世界
    隨著美國逐漸將世界搞亂,這個本國利益至上別國都是奴隸的流氓國家的雙重人妖扭曲國策躍然盤上,目的就是要閹割世界,只要中東是亂局,各方勢力混戰,美國就能漁翁得利;只要中國東海南海爭議不斷升級,中國就不得不受制於美國,美國依舊在亂中得利,結論就是:美國的目的並非是世界和平,而是美國和平、世界越亂越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這是兩次世界大戰都靠發別國國難財起家的美國淺薄的
  • 號稱能對抗殲20 臺灣F-16V戰機升級組裝線曝光
    負責臺灣F-16戰鬥機進行升級改造的臺灣漢翔公司近日公開了該型戰鬥機進行升級改造的車間畫面,大批F-16A/B戰鬥機在此升級為F-
  • 臺灣大肆購買的F-16V,真能夠改變臺海力量對比嗎?
    2014年,美國空軍開始展開所謂戰鬥航空電子設備程序擴展套件(英文縮寫為CAPES)的升級項目,為330架美軍自用的F-16戰鬥機和臺灣空軍原有的146架F-16A/B block20戰鬥機進行現代化升級,升級而成的這批戰鬥機就被命名為F-16V(V意為viper「蝮蛇」的縮寫)。臺灣軍方對這個升級項目寄予厚望,將其命名為「鳳展」專案。
  • 臺灣正式敲定66架F16V軍購案 島內網友諷:又買廢鐵
    [環球網報導]臺灣「中央社」15日援引外媒報導,臺灣對美66架新型F-16戰機軍購案定案,預計2023年可取得美方首批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