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之音等外媒網站17日報導,臺灣正式籤訂採購合約,向美國購買66架最新型的F-16V戰機,預計2026年交付完成。島內媒體圍繞F-16V的戰力展開了大肆炒作。島內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稱,這批F-16V戰鬥機號稱功能最齊全,航電與戰鬥能力都足以跟大陸殲-20抗衡。事實果真如此嗎?F-16V具體而言技術水平處於怎樣的層次?它真能改變臺海空中力量對比嗎?
2014年,美國空軍開始展開所謂戰鬥航空電子設備程序擴展套件(英文縮寫為CAPES)的升級項目,為330架美軍自用的F-16戰鬥機和臺灣空軍原有的146架F-16A/B block20戰鬥機進行現代化升級,升級而成的這批戰鬥機就被命名為F-16V(V意為viper「蝮蛇」的縮寫)。臺灣軍方對這個升級項目寄予厚望,將其命名為「鳳展」專案。2016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推出了所謂的F-16 block70/72最新升級項目,打算為已經停產的F-16擴展新的銷售市場。而迫切希望採購新一批戰鬥機的臺灣軍方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拍即合,非常爽快地參與到該項目當中,不但承諾將購買一大批新生產的F-16 block70/72戰鬥機,還真金白銀投進該項目中,成為了該項目的金主和「合伙人」。臺灣軍方再次將這批新購買的F-16 block70/72規格戰鬥機命名為F-16V(即新F-16V)。毫無疑問,它是臺灣空軍目前裝備的最先進戰鬥機。臺灣空軍首架F-16V它的價格也十分昂貴,66架戰機+相應的配件和機載武器,居然賣到了80億美元的天價,平均每架飛機1.21億美元,而相比起來國際市場上的F-16 block50/52,售價僅為4000萬美元,即便考慮到升級因素,也實在太貴了,特別是臺灣軍方還是該項目的出資人,本應該坐享該項目一定紅利。不得不說,臺灣軍方又像以往一樣,被美國人通過軍售狠狠地宰了一刀。F-16 block70戰鬥機加裝了保形油箱
在以F-16 block70/72為基礎製造的這批F-16V新機的各種先進能力中,臺灣軍事專家和媒體最為看好和廣為強調宣傳的,是其空戰能力和所謂「電子戰壓制」能力,即所謂「野鼬鼠任務」能力。據悉,F-16V新機將在機頭安裝IRST機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配合以AIM-9X第四代先進紅外格鬥飛彈和JHMCS II第二代聯合頭盔顯示器系統,使得F-16V可以在中近距不依賴機載雷達,擁有很理想的空戰格鬥能力和命中率。臺灣軍事專家甚至認為F-16V可以憑藉這點抓住殲-20所謂「機尾紅外隱身不足」的弱點,壓制住殲-20。然而,拋開第五代戰鬥機殲-20,無論是殲-10B/C還是殲-16,一樣擁有IRST+第四代紅外格鬥彈(PL-10)的配置,在技術上與F-16V同處一個水平線;而殲-20在航電、機載雷達、隱身、超聲速巡航等方面擁有完全壓倒F-16V的代差優勢,根本不會給F-16V近身格鬥的機會,能夠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先敵開火」。F-16V想跨越代差挑戰殲-20根本只不過是某些人的幻想。而F-16V在電子戰壓制方面雖然擁有AN/ALQ-211A(V)4 AIDEWS先進電子戰套件和ALE-50拖曳式誘餌(這是此前升級版F-16V所沒有的),針對防空飛彈、空空飛彈的電子對抗能力顯著提升,然而面對擁有體系優勢的人民解放軍,F-16V面對的絕不是單獨一個對手,而是一整套綜合作戰體系,在此情況下,缺少電子戰體系和戰略電子戰手段支援的F-16V,僅依靠機載戰術電子戰系統就想壓制人民解放軍一整套防空系統,無疑是痴人說夢,更別提美國方面在機載對地武器方面對臺灣藏著一手,沒有將先進反輻射飛彈AGM-88E賣給臺灣,臺灣裝備的仍是AGM-88B反輻射飛彈(1993年即停產,20多年前的技術,在各項指標上均遠遠落後於AGM-88E),這也給其執行對大陸的防空壓制任務帶來了很大的困難。APG-83 SABR先進機載雷達
臺灣媒體吹噓的另一個重點,放在F-16V採用的AESA先進機載雷達上,它的具體名稱是A N/APG-83 SABR雷達,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它的技術優點在於大量採用了AN/APG-77和AN/APG-81兩款應用在F-22和F-35等第五代戰鬥機上的先進機載雷達的成熟可靠的技術,相比AN/APG-66和AN/APG-68等機掃雷達「老前輩」,性能可謂脫胎換骨。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為了追求適裝性,即在不對F-16現有的結構、動力和製冷系統進行大的調整的前提下很好地安裝該型雷達,該雷達在性能上有所妥協(相比F-22和F-35,F-16的機頭空間明顯狹小,能夠提供的製冷功率也小得多,這意味著雷達的孔徑、功率都受到嚴格限制難以提升)。所以,AN/APG-83雷達不能像臺灣專家吹噓的那樣,僅僅依靠先進的技術理念和工作體制就「碾壓」人民解放軍的戰鬥機,更不用提殲-20、殲-16早已在使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無論在孔徑、功率還是在技術水平上,相比AN/APG-83都不落下風甚至顯著超過它。在技術體制和水準同處一代的前提下,F-16V的機載雷達在關鍵參數上處於絕對劣勢。圖註:由埃爾比特、羅克韋爾柯林斯研製的JHMCS II聯合目標指示頭盔,配合AIM-9X和IRST,能夠充分發揮出中近距格鬥的優勢
臺灣空軍新裝備的F-16V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安裝了保形油箱,據臺灣專家分析這是為了提升航程,增加作戰縱深,提升向大陸方向進攻的能力,依靠AGM-153C等先進機載對地武器,主動出擊打擊大陸重要目標。但實際上,雖然F-16V很可能裝備了F110-GE-132改進型發動機,推力明顯增加,然而保形油箱增加的重量和機體氣動結構方面的代價,還是使得全新這一批F-16V的機動性能相比由F-16A/B升級而來的老F-16V要差一些,更接近於多用途戰鬥機。臺軍增加F-16V的多用途能力,打得算盤當然是「以攻代守」,將戰火燒到對岸去,消耗大陸方面的戰爭潛能,爭取拖上更多的時間等待美國的援軍,但實際上,由於預警機、遠程預警雷達等防空和指揮體系的不斷完善,加上第四代、第四代改進型戰鬥機的普遍列裝,F-16V很難有長驅直入突入大陸腹地的機會,在空防的壓力下,更多的可能是勉強起飛後在臺灣空域苦苦招架在數量、質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大陸空軍戰鬥機群,F-16V發展多用途,實際上更可能只是一個多花錢的雞肋罷了。臺灣空軍裝備的反輻射飛彈是1993年即停產的AGM-88B,落後的性能限制了其防空壓制任務能力
整體來看,最新的F-16V的整體戰力,應該大約是F-16A/B(基本型四代機)的2倍,然而人民解放軍空軍早已不是10年前的模樣,一直在飛速發展,目前裝備的第五代戰鬥機和第四代改進型戰鬥機早已遠遠超過100架,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大大壓倒臺灣空軍的F-16V,設想F-16V如果在10年前服役,恐怕還能提供一些「震撼效果」,放到今天服役,早已是「人老珠黃」,掀不起什麼浪花了。一兩樣二流武器的裝備,改變不了臺灣軍力遠遠落後於大陸,臺海地區制空權已經牢牢掌握在人民解放軍手中的現實。想要依靠F-16V這樣一種四代半戰鬥機給「臺獨」撐腰打氣,民進黨當局無疑是打錯了算盤。
購買連結:
《中國對海作戰能力透視》專輯
溫馨提示: 近日微信訂閱號調整了推送規則,消息不再按照推送時間排序了。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精彩文章,不妨進入公眾號主頁給「兵工科技」加上星標,或者在閱讀文章的底部點擊「在看」。這樣,我們的文章才會每天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號列表中。您也不會遺漏可能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