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機和艦艇近期在臺灣附近海空域動作頻頻,加劇了本已十分緊張的臺海局勢。臺灣防務部門8月31日宣稱,美國海軍一艘驅逐艦前一天由北向南穿越臺灣海峽。這是美國軍艦今年第9次穿越臺灣海峽。但更令人關注的是,一架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當天被懷疑可能從臺灣本島起飛。多名大陸學者當天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臺灣與美方真的做了讓美軍機在臺灣起降的安排,這將被認為是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31日晚,臺當局緊急出面否認,稱這是大陸的「灰色衝突」手段。近來美臺不斷加強軍事勾結,蔡英文當局大幅增加軍事預算,向美國大肆購買F-16戰機和飛彈等武器,妄圖以武拒統。有島內分析人士擔憂,「現在聞到的硝煙味比臺海危機時還重」。大陸學者31日表示,美國現在搞的一系列動作,無論是對臺售武、派軍艦軍機來裝腔作勢,還是國會通過涉臺議案,都是把臺灣當成棋子、當成一張牌來利用。美國人給臺灣出的一些損招,如果臺灣人當真,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資料圖:EP-3E電子偵察機】
美軍機「疑似從臺灣起飛」
據臺灣媒體8月31日援引臺防務部門的消息稱,美國海軍一艘驅逐艦前一天由北向南穿越臺灣海峽,繼續向南行駛。臺防務部門宣稱,美國軍艦航經臺灣海峽是執行一般航行任務。路透社引述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的話稱,「哈爾西」號飛彈驅逐艦是例行通過臺灣海峽。
臺灣海峽是國際水道,各國船隻包括艦艇均享有無害通過的權利。因此,美國軍艦通過臺灣海峽,企圖以此來為臺當局撐腰打氣不過是做表面文章。臺灣聯合新聞網31日引述臺「國防部」的最新報告稱,「近期美軍聯合盟邦擴大在東海、臺海及南海地區機、艦巡弋力度,而中共『逢艦必跟、逢機必查』」。報導稱,臺「國防部」當天公布了2020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書」。該報告還首度證實,解放軍每天都派遣艦機,在「海峽中線」以西海空域從事巡弋任務。今年以來,解放軍軍機借執行遠海長航戒護及巡弋期間「蓄意逾越海峽中線」,「測試臺灣空防警戒應對作為,壓縮活動空域,縮短臺軍預警反應時間,對我兵力應處、人員負荷及臺海空防安全造成極大壓力與挑戰」。
實際上,美艦30日過臺灣海峽的消息並沒有引起島內太大關注,當天更吸引兩岸媒體的是另一條消息。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大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計劃平臺8月30日發布消息稱,1架美國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當天出現在臺灣以北近空,後經由東海前往日本,軌跡較為異常。這架軍機8月29日曾前往臺灣南部海域偵察,之後便沒有收到其來自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起降信號,「疑似」直接從臺灣起飛。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也表示,美國軍機詭異的飛行軌跡也不排除信號錯誤導致軌跡偏差的情況。
美國軍機近期在臺灣附近空域活動頻繁。今年6月9日,美國海軍一架運輸機從日本衝繩起飛後飛越臺灣上空。當時有臺媒曾爆出美軍機在臺灣機場「降落五分鐘」。但臺防務部門趕緊出面闢謠稱,美軍機確實航經臺灣上空,但並未在臺灣任何一座機場降落。
對於美軍偵察機疑似從臺灣島內起飛的消息,臺當局31日晚才慌忙回應。臺空軍司令部稱,該消息是「假信息,與事實完全不符,更嚴重破壞區域安全穩定」。臺「國防安全研究院」也稱,「大陸頻頻揭露美軍機動態,是『灰色衝突』手段之一,是為了將美國塑造成不安因素」。「攻擊方是希望讓被攻擊者難以決定如何響應,藉此延遲臺方決策或做出誤判。這些都可能是敵方目的。」
軍事專家李傑8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偵察機直接從臺灣起飛,我認為是存在這個可能性的。必須強調的是,如果美方採取這種行為,絕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違背中美建交原則。臺灣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的一個省,美國軍機從臺灣起飛,性質與美軍艦停靠臺灣港口類似,只不過後者停靠時間更長,相較軍機起降更惡劣。
軍事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記者稱,該信息的真假目前難以判斷,但從純軍事角度而言,美偵察機在臺灣機場起飛,對大陸實施抵近偵察,是最便捷的路徑,比從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到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偵察速度更快。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軍機疑似從臺灣起飛,雖然媒體都用了「疑似」兩個字,但其實是高概率事件。如果民進黨當局與美方公開承認或有確切證據表明美臺已經做了美軍機在臺灣起降的安排,就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屬於踩到大陸的紅線。對於美方的挑釁和美臺勾結,中國一定會做出相應行動和採取相應措施,絕不會允許任何外國勢力打「臺灣牌」,也絕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和行徑。
美攛掇臺當局花錢買武器
今年以來,有關美臺軍事勾結的消息不絕於耳。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美國在臺協會(AIT)8月27日在臉書上罕見地貼出臺灣F-16戰機在美國路克基地接受美軍空中加油機加油訓練的照片。報導稱,臺軍派戰機與飛行員在路克空軍基地接受美軍訓練,自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此次是美國官方極罕見地公布臺空軍接受訓練的畫面,「顯示過去雙方非常低調的軍事合作,最近有越來越高調的趨勢」。AIT同時發布了「F-16V戰機在臺灣嘉義空軍基地執行日常任務」以及今年7月「美國軍售臺灣32輛兩棲突擊車中的第一輛運抵臺灣」的照片,並稱這些「為臺灣海軍陸戰隊增添新戰力」。
美方攛掇臺當局花錢買美方武器,以提升軍力對抗大陸。《華爾街日報》30日引述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軍力項目主任格拉澤的話稱:「沒有人可以排除美國可能會向臺灣提供援助的可能性, 但美國得花數月來聚集軍事力量。」《紐約時報》當天引述美國國防部曾主管中國政策的前官員湯普遜的話稱,「臺灣(購買美國武器)是朝正確的方向邁進」,甚至稱「如果臺灣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優勢上,它可以擊退中國大陸的『入侵』。」不過,該報坦承,「美國是否會冒險與擁有核武器的中國發生更廣泛的對抗,人們完全不清楚,這意味著臺灣不能把指望美國作為其戰略的一部分。」
據臺媒報導,美方近來大力鼓動臺引進美制RGM—84「魚叉」飛彈。臺灣《聯合報》稱,臺軍「雄風-2」和「雄風-3」飛彈早就服役,且性能穩定,為何要再買射程、速度、殺傷力都與「雄風」類似的「魚叉」飛彈,而且據傳預算從最早的500億元(新臺幣,下同)增加到800億元。因此島內不少聲音質疑臺當局此舉是屈從美方壓力,出錢替陷於困境的製造商波音公司紓困。報導稱,這項軍售案可能在11月美國大選前宣布。
李傑表示,臺灣這段時間搞了一系列軍購、增強軍備的動作,主要出於兩個目的:第一,進一步拉攏與美國的關係,妄圖在遇到危急情況時,也就是大陸實施武力手段時,美國能夠派兵增援;第二,想以此來提高抵禦能力,企圖通過購買更多的軍備把戰爭時間拖得長一些,苟延殘喘以等待美國救援。但這實際上是痴心妄想。提升防禦能力對臺灣的固守來說,基本上可以說是無濟於事。美方現在搞的一系列動作,都是把臺灣當成棋子來利用。美國絕不會真心幫臺灣,也不會在大陸武力行動攻臺時幫臺灣固守。
「現在硝煙味比臺海危機時還重」
對蔡英文當局企圖抱美國大腿來對抗大陸,島內憂心忡忡。前臺軍少將於北辰稱,1996年臺海危機時他在馬祖前線擔任情報官,當時臺軍每一挺機槍都裝滿子彈,只要雷達站發現光點就要開槍,若不開槍會被軍法審判,但「我現在聞到的硝煙味,比當年臺海危機時還要重」。臺北市議員李柏毅在政論節目中稱, 「蔡英文曾說擔心擦槍走火,但她難道看不出來,美國一直在火上澆油嗎?美國選前不停地賣飛彈,意義是什麼?」
「蔡英文拿臺灣當川普的選戰卒子」,聯合新聞網評論稱,就算在川普眼中,臺灣與大陸的分量猶如「筆尖」與「辦公桌」的差距,但為了選舉利益仍然「拉臺反中」,硬要拿筆尖去戳辦公桌。評論稱,靠「反中」上臺的蔡英文當然不會錯過川普送來的槍,「買完武器又買美豬,就證明臺灣只是川普在大選中的卒子」。
《中國時報》評論稱,在大陸面前展現強硬使民進黨徹底失去了靈活應對的空間,只能在「反中」的路上走下去,「這種任性繼續發展下去,只會不斷激化兩岸的對抗局勢,更重要的是,讓執政黨的選擇空間愈來愈窄,進而讓臺灣自己的選擇空間愈來愈窄」。文章最後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每一個臺灣人都必須從「民粹主義」的幻夢中走出來,認識到一味攻擊大陸並不會給臺灣帶來真正的安全,相反只會累積兩岸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