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結局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2021-02-28 小院之觀

1996年,為震懾李登輝竄訪美國、鼓吹分裂和美國的縱容,我軍先後組織兩次飛彈試射,在當年3月的試射中,解放軍第一次讓飛彈飛越臺海海空航線,給李當局和美形成極大威懾。

同時,亦於3月18日-25日在平潭島舉行第三次陸海空部隊聯合作戰演習中,演習人數更達到15萬人。

美國也作出反應,調來「獨立號」、「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趕來作為回應。

臺海海空一時戰雲密布。

不過,「攻臺」最終未能成為現實。1996年3月25日,危機最終告一段落。中國宣稱在臺海附近地區進行的軍事演習結束,隨後幾天,美國兩艘航母各自返回基地,標誌著臺海危機的正式結束。

此事讓無數國人引以為憾,覺得那是攻臺最好時機。時至今日也有不少人覺得,縱有美國幹涉,當時打了也就打了,抗美援朝還不是擊退了美國,又怕它怎地。

但是攻臺和抗美援朝是截然不同的,並不好放在一起對比。

其實當冷靜下來再仔細復盤一下當年臺海兩岸的實力對比,我們會發現,事實的真相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真正阻擾了我軍前進步伐的原因可能完全顛覆了我們通常的認知。

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好好探討一番。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政治軍事大國,實力首屈一指。在年臺海危機爆發之時,中美的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甚大。

下表即為中美在年臺海危機前後的「相對軍事實力」對比圖,從表中顯然可以看出,中美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有多大。

1991年,美國通過海灣戰爭給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課,看到美軍表現,我們也是目瞪口呆的,原來戰爭還可以這麼打。

在危機期間,美國的一名海軍退役少將麥克凡登曾指出,「人民解放軍的海空軍都無法有效的對抗美國海軍。」

這話並不算吹牛,而是事實。

美國派出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艘航母,上面的艦載機總數接近200架,在E-2C「鷹眼」、EA-6B「徘徊者」等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支持下,美軍的F-14、F-18戰鬥機優勢明顯。質量和體系差距決定了當時我海空軍難以匹敵兩個航母戰鬥群。

至於用來打擊航母的東風快遞當年還沒有出現,視距外作戰能力讓對方的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

美軍的兩個航母戰鬥群,已經有相當的威懾能力。

但是,具體到臺灣問題上,如果以為美軍會以這兩個航母戰鬥群跟解放軍當面鑼對面鼓的正面硬扛,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兵者詭道也」,美國雖然立國時間不長,戰爭經驗卻十分豐富,稱得上深諳此道。二戰中的「跳島戰術」,「飢餓戰術」,海灣戰爭中的「左勾拳行動」等都是經典操作。

毋庸置疑,臺灣對美國而言十分重要,是其東亞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美國是李某人敢於猖狂叫囂的支持與後盾。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軍會站在前排為臺軍擋子彈。

李登輝等人當然希望美軍成為自己的第一道屏障,但這只是他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這麼做美軍必定要承受更大的傷亡。

在1996年這個時間節點,正值美國大選之年,柯林頓要謀求連任就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否則必遭共和黨攻擊和國內反對,總統寶座很大可能不保。

因此對美國而言,如何做到既能把握局勢,又能將傷亡控制到最小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介入的時機。

對於這點,美國更是駕輕就熟。美國在第一時間介入戰爭不符合其利益,這意味著解放軍將直面對岸三軍。

那麼,看看當時兩岸三軍的實力對比。

當時臺灣採購的F16並沒有到貨,臺空軍只有數量不多的IDF戰機有點戰鬥力,但相比中國空軍的蘇27和殲八-2處於下風,中國海量的殲6殲7更是能淹沒灣灣早已落後的F104戰機。

面對臺空軍,中國空軍取得制空權難度並不大。

海軍上,當時中國僅有一艘052驅逐艦,主力實際上是各型的051艦,相比臺灣大批經過現代化改進的陽字號驅逐艦和諾克斯護衛艦雖佔據一定優勢,要控制制海權還需一番苦戰。

這麼一比較,看上去還不錯,只要美國不出手,海空權都能掌握,那部隊不就妥妥地登陸了麼,陸軍又向來是我軍強項,還不是手到擒來。

最大的問題恰恰正在陸軍上。

我陸軍的單兵素質毋庸置疑,但在當時,我軍裝甲部隊相比對岸處於劣勢。

不論是63兩棲坦克和79式坦克,都不足以對抗當時臺灣用三代坦克火控改進而來的勇虎主戰坦克。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方,這就相當於中東戰爭中T62坦克被以色列改裝過的M48坦克暴打一樣,勝負沒什麼懸念。

更不要說,對岸還有號稱「坦克殺手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在整場海灣戰爭中橫掃伊拉克軍隊而沒有一架被擊落,是地面部隊極為有效的火力支援單位,雙機編隊即可形成範圍2千米的殺傷圈。

當時我軍的武直還是一片空白,可想而知進攻難度有多大。

所以,即使我軍英勇作戰奪下一片登陸場,駛上灘頭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在火力上還是劣勢明顯。

而且限於運輸能力的不足,我軍雖有兵力優勢,卻難以將足夠兵力投送上岸,一個波次最多只能投送一個師的兵力,還不能保證後續第二梯隊跟進。

當然,並不能就此說我軍登陸將遭遇失敗。在陸軍層面我官兵的強悍世所公認,哪怕對岸有先進裝備,只要沒有其他力量幹涉,我們的陸戰力量將其擊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

對臺軍來說,想要擊敗解放軍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他們並不需要達成這個目標,臺軍要做的,只是遲滯我軍進攻,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

依靠裝備優勢,臺軍在戰爭初期扛住第一波,拖延一下時間並不難做到。

這樣就會造成一種情況,即登陸的陸軍難以迅速推進,戰局形成僵持,需要一定時間來破局。

美國等待的就是這樣的機會。

美國不會在第一時間直接介入不代表就不會介入,它在介入戰爭的時機上一向把握得很精準。

灣灣要讓美軍在第一線擋箭,美軍必定付出不小傷亡。對不起,這種事美國不會幹,詳情參見韓戰、越南戰爭美軍拿友軍當炮灰的例子。

但戰局一旦僵持,美國的機會就來了。

這樣的進攻關鍵在於速戰速決,時間一拖久,以美國的尿性必定出手幹預。美軍在這時介入,可以將傷亡減少到最小又能把控局面,這時戰爭最終走向何方,很大程度就是美國說了算了。這樣,美國能輕鬆獲得臺灣問題的主導權,在國內也交得了差。

還別不信,何時出手介入戰爭這個問題美國相當熟稔,它就是通過精準找到參戰機會才成為超級大國的。

這時才是最致命的一擊,不論美國是提供足以讓臺軍支撐下去的支持,或是封鎖海峽,還是直接出兵,中國都將進退維谷,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摘桃子的又是美國。

回到問題,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結局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真正阻撓統一大業的還是我們當年的國力所限,三軍實力不盡如人意,無法達成期待的戰爭目標。而不是所謂的叛徒洩密,那幾個國賊確實可恨,但畢竟還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如果到時解放軍久攻不下,後果會比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更嚴重,畢竟我們當時的國力經不起太大折騰。

再回頭看這個時間點,正是中國韜光養晦的關鍵節點,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場戰爭呢?個人覺得是未必。

從當時的發展看,就算贏了,最後我們也會和WTO脫節,西方通過集團力量消耗我們,當時蘇聯已解體,俄羅斯國力衰退,我們在西方圍剿的泥沼裡左衝右突能否打開局面?恐怕要打個問號。

事實上在整個90年代,包括本世紀的頭十年,中國的策略一直是保持克制以換來如今的崛起。

在那個時代,並非只有96年的臺海危機,還有銀河號被無理要求檢查、駐南使館被炸、黃海對峙、南海撞機等等事件,都與美國有關。

限於當時中美之間的經濟與軍事的巨大差距,我們並沒有不計後果地正面硬剛美國,而是選擇了韜光養晦。這是古老的東方謀略——幾千年前的越王勾踐都能臥薪嘗膽,為何20多年前的我們就不能?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除了自取其辱,並不能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收益——「成則謂之勇,敗之則愚至極」。

臺海一打,國際制裁就來了,WTO進不了,我們這快速發展的二十年也沒了。

國力弱小之際,以隱忍換取發展空間,這是明智且理智的決定——「發展才是硬道理」。

從另一方面說,美國派遣兩艘航母的行為也刺激了中國開始加速軍事現代化的進程。

此一時,彼一時,效果如何,今天大家都能看到。如今國運日漸昌盛,武器裝備也得到爆發式發展,這證明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今天的中國,國力和軍力早非當年吳下阿蒙,中國對主權問題的強硬姿態也早已表露。

中國潛艇悄無聲息在美軍航母附近海域主動浮出水面而航母編隊毫無察覺的情況已非出現一次。

2016年,美軍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被逼退;2021年1月,解放軍大批戰機對接近臺灣的美國航母戰鬥群發動了模擬攻擊。

這是中國發出的警告:美國航母編隊隨心所欲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如今臺灣與我們實力早已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我們更希望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但也從未放棄「武統」的手段。為了臺灣,中國是可以血戰的,祖國一定要統一,這是絕對的!

相關焦點

  • 復盤臺海1996:臺灣還是那個臺灣,只是大陸已不是當初的大陸
    報導原文描述:1996年臺海危機的發生,中國軍隊和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的直接對峙,鞭策中國自主研發出了世界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號稱「航母殺手」的DF-21D。 央視報導披露,96臺海危機促使了DF-21D反艦飛彈的誕生。這也是官媒對96臺海危機的第一次正式報導。
  • 劉愛國丨臺海風雲1996:未盡的硝煙
    蔣經國去世的當天,坐在輪椅上的宋美齡無奈地說了六個字:與日後自身難保的蔡英文不同,彼時的「臺獨分子」李登輝,憑藉著過人的政治手腕,合縱連橫,瓦解蔣家勢力,實際攫取了臺灣的黨、政、軍大權,具備將臺灣推向「獨立」火坑的能力。這也是1996年為什麼差一點「真打」起來的另一個原因。   70年代,鄧小平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觀點。
  • 1996年臺海危機
    臺灣海崍飛彈危機(又稱第三次臺灣海崍危機,1996年臺海危機)。
  • 1996年臺海危機,暴露「美日同盟」真相
    然而美日真是親密無間嗎?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2007年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
  • 1996年臺海危機,美日之間不為人知的內幕
    然而美日真是親密無間嗎?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2007年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
  • 臺軍退將回憶1996「臺海危機」:士兵寫好遺囑,槍全部上膛
    身為臺灣「海軍陸戰隊」的退役上校,在顏才仁看來,1996年的臺海局勢就如同一枚火藥盒,只要丟下一根火柴,爆炸便一觸即發。
  • 復原戰士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戰前很多解放軍就已寫好了遺書
    二、1996年爆發臺海危機,我軍真的有實力戰勝臺軍嗎?曾經1996年的新聞聯播中這樣形容過當時的"臺海危機",即"千軍萬馬渡海峽,萬裡驚濤把路開"。劉廣智和劉連昆裡通外國的行為,洩露了我軍的作戰計劃,最終導致臺海行動走向失敗。我們排除這兩個外在因素,復盤一下當年臺海危機兩岸的實力對比。那麼,在沒有美國的插手和"賣國賊"洩露機密的條件下,大陸就有十足的把握、僅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打贏嗎?答案是:未必。
  • 1996年差點收復臺灣,驚心動魄!最終被這三個叛徒攪黃!!
    關於1996年解放軍海空2炮三軍針對臺灣的聯合軍事演習。當初想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收復臺灣。但美國兩艘航母橫在海峽兩岸之間,數天後,軍委,國防部宣布演習達到預期成果,演習結束。  於是大家都一致認為,沒有美國航母。臺灣已經收復了。其實錯了。
  • 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在過去,臺灣是亞洲四小龍,而大陸就是那個「窮親戚」,在兩岸開放「三通」之後,總有許多人帶著羨慕前往臺灣;現如今,我們早已走向富強,而曾經的四小龍之一的臺灣不復輝煌,不過在笑談背後,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為統一而努力。其實,在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中,是距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統一大業可謂近在咫尺,但最終還是無果。
  • 臺軍退役中將帥化民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斷言:美國人死不起,絕不會為臺出兵
    帥化民 ,臺軍退役中將、前「立法委員」 ,今天表示,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時,他曾被找去美國國防部,原本以為是美國要協防臺灣
  • 今日聚焦:真?假?臺海危機!美國關GPS,中國2枚飛彈射丟?
    文|鯤鵬友今年3月,是1996年臺海危機23周年。那一年,中國臺灣的李登輝拋出「兩國論」。這觸碰到了中國大陸底線! 臺海局勢,驟然緊張!解放軍開展大規模軍演,數十萬軍隊,陳兵海峽西側!美國竟派出2個航母戰鬥群,隨時準備介入戰鬥!
  • 當年臺海危機差點就收復臺灣,結果被這三個叛徒洩密
    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擊,新華社發表新聞宣布解放軍將於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舉行二炮部隊的飛彈試射演習,朝向距離臺灣基隆港約56公裡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舉行飛彈試射,並進行多次軍事演習。到1996年,解放軍海空2炮三軍針對臺灣的聯合軍事演習。當初是想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收復臺灣。但美國兩艘航母橫在海峽兩岸之間,數天後,軍委,國防部宣布演習達到預期成果,演習結束。
  • 收復臺灣的八塊拼圖和四個重點!
    每次沾上這個老賊就忍不住要多罵幾句,跑得有點遠了,咱們繼續回歸正題,收復臺灣的四個問題當中,先說第一個,何時打?關於何時開打的問題,短期比較好的時機是11月份美國大選期間或之後那幾天,因為總統大選是美國雷打不動的傳統,即使二戰期間都未曾改變時間安排,如果臺灣方面在11月之前有「急獨」行為,那正好可以趁大選期間美國無暇分身,速戰速決武統臺灣。
  • 1996年解放軍差點攻打臺灣,結果美國航母來了……
    民進黨此次二度執政,其毫不遜色於陳水扁時代的臺獨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擔憂——2004年和2008年,這種擔憂與臺灣當局的輕率舉動曾兩次將臺海地區推到了戰爭邊緣;與此同時,今年還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20年,作為海峽兩岸距離全面武裝戰爭最近的一次危機。從1996年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到2016年的「超距打擊特戰破襲」,解放軍的攻臺預案,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
    今年以來,由於臺美勾結加深,臺海局勢風高浪急。臺灣方面,加緊購置美軍裝備,軍演連連;解放軍方面,各型戰機頻繁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而每當有大陸軍機進入時,臺軍就不時起飛戰機進行驅離。雙方的對抗讓人不時會聯想到1996年臺海危機。大家都知道,1996年的臺海危機是從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
  • 臺海危機向何處發展?臺灣還能夠再承受一場殘酷的戰爭嗎?
    簡介:《話說國防》是張召忠1995年以來的演講實錄,內容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戰爭規律和特點,未來國際戰略格局,臺海危機的發展前景,科索沃戰爭的特點及影響,國際法和海戰法,以及關於教學與科研改革創新等重大問題。
  • 96臺海戰役,真的是被美國航母勸退了嗎?
    民進黨此次二度執政,其毫不遜色於陳水扁時代的臺獨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擔憂——2004年和2008年,這種擔憂與臺灣當局的輕率舉動曾兩次將臺海地區推到了戰爭邊緣;與此同時,今年還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20年,作為海峽兩岸距離全面武裝戰爭最近的一次危機。從1996年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到2016年的「超距打擊特戰破襲」,解放軍的攻臺預案,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1996年中國收復臺灣失敗內幕:三個叛徒洩密
    1996年臺海危機中的洩密事件,前解放軍總後軍械部長劉連昆少將,因貪汙一事被發現,撤消部長職務,降成副軍職,少將降成大校,懷恨在心,主動尋找臺諜聯繫,後發展總後勤部前軍械局局長邵振中,多次向臺軍洩露國家機密,1996年李登輝選舉,我們發射飛彈威懾,他告知我軍彈頭是空的,結果被李登輝說出,引起我們安全部注意,監視若干年後 人贓俱獲,被叛死刑,以注射毒針的方式被處死。
  • 臺海危機中,臺灣接到神秘電話
    雖然當時兩岸緊張形勢一直持續到1996年3月大選之後,期間美國甚至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巡弋臺灣海峽,但因為有這通電話事前知會,「臺灣才能從頭到尾冷靜應對」。 事件背景 李登輝擔任總統初期,曾公開表達「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1994年4月,李登輝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訪問時,流露出臺獨意識。大陸開始對李登輝失去信任,認為李登輝正朝臺獨方向發展。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來看看吧
    在臺灣方面,中國加大了購買美國軍事裝備的力度,並多次舉行軍事演習;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下,各類戰鬥機經常進入臺灣西南空域。每當大陸軍隊的飛機進入,臺灣軍隊就會不時地起飛離開。兩岸的對峙讓人不時想起1996年的臺海危機。眾所周知,1996年的臺灣海峽危機就是由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當時,美國國務卿親自向大陸作出承諾:「美國將不允許李登輝訪問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