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於臺美勾結的加深,臺海局勢動蕩不安。在臺灣方面,中國加大了購買美國軍事裝備的力度,並多次舉行軍事演習;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指揮下,各類戰鬥機經常進入臺灣西南空域。每當大陸軍隊的飛機進入,臺灣軍隊就會不時地起飛離開。兩岸的對峙讓人不時想起1996年的臺海危機。
眾所周知,1996年的臺灣海峽危機就是由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
當時,美國國務卿親自向大陸作出承諾:「美國將不允許李登輝訪問美國。」然而,美國卻違背了自己的信念。一個月後,也就是1995年5月22日,朝鮮突然宣布「李登輝獲準訪問美國」。也就是說,李登輝獲準在當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訪問美國,進行所謂的「非官方、私人」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一個國家的國務卿代表一個國家。這樣的強烈反應怎能不讓人們感到震驚和憤怒呢?因此,中國大陸在臺灣海峽決定進行軍事演習的對策,以消除柯林頓政府的幻覺,大陸將吞下苦果的李登輝訪問美國後一個手勢在美國,所以美國是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這只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的表面原因,但從本質上講,這一事件的發生具有國際背景。
在此之前,為了對抗蘇聯,美國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991年12月26日,蘇聯宣布解體。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一些智庫認為,由於蘇聯東歐集團的解體,中美之間的戰略紐帶不復存在。換句話說,蘇聯解體了,美國不再需要聯合中國對抗蘇聯了。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開始變得平淡,甚至在一些問題上,針對臺灣問題開始對大陸施加壓力。其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1995年李登輝訪美,甚至引發了臺灣海峽危機。
1995年6月7日至11日,李登輝赴美,往返途中經停洛杉磯、錫拉丘茲、安克雷奇三個城市。6月9日,李在康奈爾大學發表了名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政治性演說,宣揚所謂「臺灣經驗」,叫嚷要「突破外交孤立」,強化臺美關係,政治色彩濃厚。
1995年7月21日-28日,新華通訊社授權向世界公告:我人民解放軍將向東海海域進行飛彈發射訓練……一支神秘的飛彈勁旅驅戰車、攜利劍,悄然挺進南國密林。一聲號令,劍隨令出,6枚飛彈精確命中目標,從此開啟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核常兼備、雙重威懾」的新紀元。而從後來的媒體報導得知,大陸飛彈部隊當時是從江西鉛山飛彈基地試射的,飛彈型號為東風-15。
而東風-15是中國大陸當時一種比較先進的車載機動中近程戰術彈道飛彈,1984年研發,1989年服役,是中國戰術飛彈的主力。而此次試射,東風-15可謂「一戰成名」。
而進入8月後,解放軍海軍艦船進行了大範圍機動,僅在8月15日至8月25日,當時的南京軍區普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到了9月中旬到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位於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到了1996年春天,我軍再次在東海、南海海域組織飛彈發射訓練。我飛彈部隊將士聞令出徵,在複雜惡劣的環境下,密閉生存、連續測試、快速轉進,隨著一聲聲巨響,4枚東風-15直刺蒼穹,迅速越過臺灣海峽,飛向鎖定目標。此次飛彈發射,震懾敵膽,打出了國威軍威。而此期間段的導射發射,也是中國大陸向美方表明中方的臺海問題態度,更是對臺灣獨立趨勢的警告。後被稱為此次臺海危機的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
1996年3月8-15日,美國派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前往臺灣海域。而大陸潛艇也緊急出海警戒,雙方靜觀其變。
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後來,柯林頓政府比較清楚地認識到臺灣問題的敏感性以及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撤了航母戰鬥群,1996臺海危機結束。
不過,大陸軍隊通過臺海危機,也意識到中國軍力的不足,所以,在隨後,加快航母、兩棲登陸艦、艦載機、預警機、偵察機、潛艇、飛彈等多型裝備的研發。也由此,大陸軍力近年來飛速提升。
如今,鉗制臺灣,警告臺灣分裂勢力,大陸手段頗多,軍事、政治、經濟,都會讓臺灣分裂勢力疼痛不已。
而臺灣越過底線,大陸回擊手段必會比1996年更強硬!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